?

初中語文項目式教學的實踐探索

2024-04-28 13:11曲瑛
甘肅教育 2024年6期
關鍵詞:項目式教學特點內涵

曲瑛

【摘要】項目式教學以多元化的學習任務為驅動,注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具有明確的學習主題,如在實際教學中運用恰當,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在系統總結項目式教學的內涵與特點、梳理項目式教學開展中常見誤區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項目式教學的策略,以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散學生的思維。

【關鍵詞】初中語文;項目式教學;內涵;特點;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4)06—0046—04

2023年,教育部下發了《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提出至2027年,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要發生深刻變化,要總結發現一批教學方式改革成果顯著的教育教學案例。初中語文項目式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符合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素養為綱的教學要求,理應成為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因此,深入分析初中語文項目式教學的內涵、特點及對策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項目式教學的內涵及特點

要理解項目式教學,首先需理清項目、項目式教學的概念及緣起?!绊椖俊币辉~是個舶來品,其英文詞為Project,美國項目管理協會出版的《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一書中明確指出,項目是為創造獨特的產品、服務或成果而進行的臨時性工作。從此定義可以看出,項目具有目標性、獨特性、臨時性和關聯性四個特點:目標性是指項目最終要實現一個終極目標;獨特性是指每個項目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區別于其他項目;臨時性是指項目完成是一次性的,不會經過多次反復;關聯性是指項目會分成不同的階段,這些階段之間有著階梯式的密切聯系[1]。

在我國,“項目”一詞最早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特指我國對亞非拉等地區的援建項目,主要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援建活動,此類活動如按相應要求完成建設,通常需要一定的資源,并且有時間與預算限定要求。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項目是指“事物分成的門類,如科研項目、體育運動項目、服務項目等”。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副院長董艷教授則認為:“項目是指生產一件具體的、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產品或完成一件可展示的作品,包括方案、圖紙等?!庇纱丝梢?,項目的目標是通過人的參與,在現實生活中解決某一具體問題或完成某項特定任務,而項目最終的呈現方式,則是以一種完整的作品形式進行呈現。

回到教育領域來看“項目”,“項目”被引入教育領域便衍生出了“項目式教學”的概念,這一概念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問題解決法”教育理論,后來杜威的學生克伯屈則進一步總結指出,“建立在有目的的行為基礎之上的教育,是對未來生活的最好準備”,這種有目的的行為實際上就是項目式活動。后來諸多學者對項目式教學闡發了自己的理解,比如美國巴克教育研究將項目式教學理解為“學生通過一段時間內對真實的、復雜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進行探究,并從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方法?!毙戾\生認為項目式教學是教師基于學科知識、通過真實問題的引導、完成項目作品并進行展示的一種教學方式。趙建華、黃明燕、任然等學者對這一模式開展了持續性研究,發現項目式教學有一個基本的教學流程,即“確定項目目標——主問題引導——情境的創設——小組合作探究——最終成果展示——進行多元的評價”,也就是教師先確定好項目目標,然后在課堂教學中通過主問題的引導、情景的創設、合作與交流,讓學生完成項目目標并對項目成果進行展示,最終通過多元評價方式完成整個教學環節。雖然對“何謂項目式教學?”眾多學者并未形成固定的看法,但大都認可項目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依托,以研究為實踐,以完成某一具體作品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活動[2]。綜合上述分析,本文認為項目式教學是一種注重過程的、動態的教學方法,其通過任務布置,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現實世界的問題和挑戰,進而幫助學生領會到更深刻的知識和技能。綜合分析,項目式教學有以下五個方面的特征:一是以學生為中心;二是以精準的問題驅動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三是運用普遍的學習技能,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使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四是鼓勵學生合作探究;五是關注項目作品(表達與運用,比如作文、調查報告、視頻)的質量。

二、初中語文項目式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整合度不夠。新課改的持續推進,越來越強調教師要有大單元教學意識,要有能統整、融合學科和跨學科的知識與能力,但目前大部分教師在項目式教學設計時,依舊是以教材為主,缺乏統整、融合的意識,將教材上的內容都視為重點,將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板塊孤立起來,缺乏按項目活動完成教學的整體意識。

2.將項目式教學等同于專題式教學。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將項目式教學設計成專題教學的形式,比如“從漢樂府到唐代的新樂府”“魯迅小說人物分類研究”,這些并非項目式探究,只是主題探究。因此,教師要廓清項目式教學的要領,注重學生的參與實踐活動,圍繞具體的項目,完成一個個關聯性很強的活動,并且最終要有作品的生成。而專題式教學則僅是依據學生學習的需要,立足于學生問題處理而集中于某一個學習專題展開,是圍繞某一個具體問題發散開的。顯然,項目式學習的統整度更高、融合性更緊、指涉性更強。

3.將項目式教學的情境創設和課堂導入混淆。情境創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環境而定[3],要找到學習的內容與現實基本情況的連接點,簡而言之,就是通過現實問題情境的創設,將學生引入課堂內的某一個知識點,進而解決現實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帶著目的性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積極的探索態度和學習興趣。同時,情境創設可以貫穿項目式教學的始終,可以有問題情境、活動與合作情境、競爭情境、評價情境等多種方式。當然,情境創設也有導入的功能,但不能用課堂導入簡單替代情境創設。

4.學生學情復雜,合作流于形式。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成為語文課堂中的一種常見的教學組織形式,小組合作學習不但活躍了課堂氛圍,還提高了課堂學習質量,因而受到了許多語文教師的青睞。但是筆者對相關課例進行調查研究發現,許多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時,對學生學情把握不夠準確,不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長,不能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致使小組合作的結果往往不夠理想,使得學生的合作流于形式。

5.教學中的任務設計沒有關聯性和階梯性。項目式教學應該以核心知識的上位概念為中心來設計項目,落實到具體的活動設計中要將大項目分割成一個個的小任務,任務之間應該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并且后一個任務一般應該是在前一個任務完成的基礎上再去完成。但是有些教師在開展時,設計的各個任務都是獨立的,比如有教師在教授《月亮與六便士》整本書閱讀時,將其共分為五個任務:月亮與六便士題目的理解;梳理人物關系圖;梳理故事情節;月亮與六便士如何選擇;請寫讀后感。這些問題雖然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但關聯性并不強。

三、初中語文項目式教學的優化策略

1.熟悉教學內容,確定項目主題。初中語文項目式教學中,項目主題的確定是整個教學的核心,是統籌全局的關鍵。項目主題的確定首先應研讀課程標準,明確本單元在整個學段的定位,其次要解讀單元學習任務,從整體上把握本單元學習需要完成的任務,最后還要了解每一篇目標學習提示,明確每一課的特點和需要把握的重點。在以上環節完成的前提下,教師再熟讀每一篇文章,尋找靈感,確定項目的主題。項目主題的確定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二是以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為目的;三是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

2.精準設計項目目標。初中語文項目式教學的目標指引著整個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在制訂目標時,應慎之又慎,好的教學目標要能夠評價最終的學習效果。對此,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可以嘗試“逆向設計”的思維,在確定學生對某個問題和技能是否理解和掌握時,可以提前預設學習結果標準,明確學生要達到怎樣的水平。判斷學生是否達成學習目標,可以用麥克泰與威金斯在《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中所提出的理解六維度來劃分,即“解釋、釋譯、運用、洞察、移情和自我認識”。

3.合理創設學習情境。語文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應當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生活經歷、生活中的所見所感設計相對真實的情境,將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連接起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增進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脫離生活的教育是鳥籠的教育”,只有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學生才能對文本中的內容產生理解與共鳴。例如,部編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教學,本單元講的是關于小人物的故事,這一單元所選入的四篇課文都是寫人記事類,學習這四篇文章,就要充分領略敘事作品的形象美、語言美、意蘊美,體會小人物帶給我們平凡、真實的感動。因此,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可以圍繞“平凡的人”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人是平凡的,面對未知的生活,每個人都有復雜性和多樣性,請同學們以“身邊的平凡人”為主題完成微寫作。之后,我們再學習教材文章,學習大作家是如何描摹凡人小事的,從而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理解作品的深層意蘊。

4.分解項目確定具體任務,開展合作學習。項目任務的設計關乎項目教學完成的效果,對此,作為教師,在上課前要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羅列任務,根據圖示,按照學生能力要素的高階思維構成,形成一系列的具體問題。同時,項目式教學的特點,要求開展時盡量以合作學習為主,因此,教師在團隊成員搭配時,應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學情,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長進行合理分組,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

5.開設不同課型,提供學習平臺。語文學習項目的深度推動,要通過不同的課型為學生提供學習平臺,課型要依項目而定。一般而言,有四種課型貫穿于教學始終,分別為閱讀課、寫作課、答疑指導課和交流匯報課。語文學習,閱讀應為基礎,課堂上的閱讀只是整個閱讀環節的極小部分,主要以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問題為主,而課下閱讀的完成,則需要學生花費大量時間,以完成項目任務的閱讀為主。寫作課是閱讀效果的檢驗,但不能將寫作課簡單處理為“審判大會”和“表揚大會”,應結合單元寫作任務,以教材篇目為范文,對學生的寫作提出切實可行的修改方案。答疑指導課應視學情而定,最終目的是解決問題,但也要注意上課過程中鍛煉學生提煉問題、表達問題的能力。交流匯報課應盡量以小組為單位,可以采用分享式、辯論式、聯合式等多種形式。

6.判斷學習效果,科學合理評價。設計項目式教學評價量表時,應衡量是否達到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是否有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此外,在評價時,應該將過程性評價和項目產品評價結合起來,得出完整的評價結論,尤其要注意學生在實施項目過程中的研究態度和研究質量。同時,建立有利于學生自我反省的科學評估制度,可以讓學生自評和組內互評,將評價權力下放給學生,讓學生享受參與活動的樂趣,這樣有助于學生不斷反思和成長。

總之,初中語文項目式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旨在從語文學習內容上入手,通過情境創設與問題解決,盡可能拉進現實世界與知識學習的距離,以激發學生興趣,減少學生對知識的疏離感,進而促進學生合作,提升學生素養[4]。2022年,新一輪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的頒布,為初中語文項目式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了有力的契機,因此,在今后初中語文項目式教學持續推進過程中,應從研讀教學內容決定項目主題、依據學習任務和學習提示確定項目目標、根據項目主題合理創設學習情境、分解項目確定具體任務、開設不同課型提供學習平臺、判斷作品效果科學合理評價等六方面持續發力。

參考文獻

[1]劉欣.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中項目式學習案例的研究設計[J].新課程,2021(36):116.

[2]郭華.項目學習的教育學意義[J].教育科學研究,2018(01):25-31.

[3]陳明選,來智玲.智能時代教學范式的轉型與重構[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0(04):19-26.

[4]姚友良.辯論賽項目化學習策略探究——以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口語交際《辯論》為例[J].語文建設,2022(05):32-36.

編輯:郭裕嘉

猜你喜歡
項目式教學特點內涵
活出精致內涵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挖掘習題的內涵
民辦本科高校新聞專業項目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論項目教學在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生物項目式學習活動的探索
高職《液壓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微信輔助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研究
從語用學角度看英語口語交際活動的特點
要準確理解“終身追責”的豐富內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