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淵明的年歲憂慮與自我寬慰

2024-04-28 08:29章悅茗
書屋 2024年4期
關鍵詞:年歲南村陶淵明

章悅茗

《游斜川》(并序)是陶淵明隱居時期的作品。

斜川之游是一次與鄰人同行的山水游宴。南朝宋永初二年(421)正月五日,年約五十七歲的陶淵明有感于年歲流逝,人生過半,憂慮之情難以排解。于是,他趁著初春的美麗光景,當即邀請二三鄰人同去斜川游覽。在斜川,他們傍水閑坐,近觀夕陽下游曳的魴鯉鱗片閃閃,靜聽和風里翻飛的水鷗鳴聲陣陣;遠望清麗的曾城山獨秀中皋,別有風姿。在仙境般的大自然里,心中感慨頓增,“欣對不足,率爾賦詩”。鄉里鄰人飲酒作詩,于酒酣之時更是放下一切俗世憂傷,暢聊家鄉、生平。這些上了年紀的人們有著各自不同的人生經歷,但他們都很珍惜這難得暢意的當下。全詩在“且極今朝樂”的高亢情緒中升華,最后想必是“家家扶得醉人歸”。

在陶淵明所處的晉宋時代,佛、道思想盛行。佛教鼓吹形盡神不滅的因果報應說,道教則追求成神成仙、長生不老。佛、道信徒通過相信生命的可延續性,緩解年歲短促的焦慮;通過積攢功德或是修仙煉丹,來追求生命意義的延續。然而,陶淵明對于人生更多的是持有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他認為天地合而萬物生,生死皆為自然之常態,而非人格神作為主宰,更沒有所謂的前世今生?!白纱髩K之受氣,何斯人之獨靈!稟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茫茫大塊,悠悠高旻,是生萬物,余得為人”。在寫給兒子們的《與子儼等疏》中,陶淵明開頭便道:“天地賦命,生必有死,自古賢圣,誰能獨免?”因而,在陶淵明的觀念里,生死也是偶然的、荒誕的,是外在的,它們為人類構建出一種被限制的處境,年歲憂慮因之而生。

陶淵明在《形贈影》詩中區分出三種生命體的長短?!疤斓亻L不沒,山川無改時”,天地山川永恒存在;“草木得常理,霜露榮悴之”,草木順應自然“常理”,隨時序而榮枯;“謂人最靈智,獨復不如茲”,最智慧的人類卻不公平地有著最短暫的生命,“彭祖壽永年,欲留不得住。老少同一死,賢愚無復數”。這種觀點雖然不免粗糙樸素,但揭示了陶淵明對生命的理解方式——既然自然規律如此,那么“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觀其一生,他的確做到了“委運”;但是,缺少佛、道那樣自我疏導、麻痹的途徑,對人生的眷戀與“甚念”,常常以年歲憂慮的形式流露出來。

陶淵明身處這樣一個時代,想必內心也會被生命短促所壓迫,有感于“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尤其當他追憶過去,“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曾經血氣方剛的少年,如今“開歲倏五十”了,依然過著貧病交加的生活,“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早已成為空言。自身抱負沒有實現,兒子們各個也“總不好紙筆”。雖然這是陶淵明順應本心的選擇,但如果他以早年受過的儒家教育稍加自我審視,他的前半生在功利意義上可謂一事無成;若再聯想到人生苦短,就更令人憂慮悲傷了!這種“知天命”之年的焦慮同樣也是一種普遍現象,根據陸侃如《中古文學系年》,石崇在元康六年(296)金谷集會時是四十八歲,王羲之在永和九年(353)蘭亭集會時是五十一歲?!督鸸仍娦颉分械摹案行悦挥?,懼凋落之無期”,《蘭亭集序》中的“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都是他們面對恒常自然界生發出的生命之嘆。前半生人生意義的迷惘,后半生春秋有限的悲傷,共同構成了處于這一人生節點的人們對生命自然的特殊感知。

作為隱士的陶淵明,在初隱階段常常是獨來獨往,詩歌中也充斥著“孤云”“孤鳥”等意象。而當他從柴桑里移居南村后,與當地村社的人們交往頻繁起來。南村居民因為“素心”被陶淵明欣賞,“鄰曲時時來”“過門更相呼”逐漸成為新的生活方式,“登高賦新詩”也是一項常見活動。南村一帶或許居住著許多外來人,所以同游斜川的雖是鄰居,還需要“各疏年紀鄉里”。正如“潯陽三隱”中的周續之來自雁門,劉遺民來自彭城,南村可謂一個下層文人士子聚居地。身處其中的陶淵明雖然隱居,但內心并不封閉,而是融入社群之中,甚至對仕、隱身份之別都淡化處置。正如他在《感士不遇賦》中所言,“或擊壤以自歡,或大濟于蒼生。靡潛躍之非分,常傲然以稱情”,仕隱皆出于各自本心,并非阻擋人與人的障礙,他與顏延之的友情就是明證。

飲酒是陶淵明的一大嗜好,酒在不同情境下的作用也不盡相同。斜川之游的飲酒,一是極盡游樂,以求獲得更好的游宴體驗;一是借酒消愁,以求短暫逃離當下。清醒時的陶淵明即便再隨性,也要受到日常生活的諸多限制,其內在世界也被約束在外在的“殼”中。只有酒到“中觴”,“一切近俗之懷,杳然喪矣”,此刻內在精神才能以磅礴之勢沖破而出,使主體達到形神相融、渾然一體的境界。

像許多魏晉士人一樣,陶淵明熱愛自然山水;但不同于將自然視作觀照對象的人們,陶淵明做到了融入自然,物我合一,“在中國文化史上,他是第一位心境與物境冥一的人”。他在自然中開闊心胸,也從山水田園里汲取智慧。既然人類隨自然規律而生滅,那么當渺小的人類回歸自然,將個體生命進程融入更廣大的宇宙循環中,人生短暫的憂慮便從更高層面得以疏解。

斜川的景色美不勝收,“曾丘”便是多次出現的一個重要物象。根據袁行霈先生的考證,陶淵明一行游觀的曾城山,與傳說中昆侖山最高峰“增城”同名?!短靻枴分杏小袄鰬移?,其凥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幾里?”,《淮南子·地形訓》中有“昆侖中有增城九重”的相關記載,因而陶淵明會說“遙想靈山,有愛嘉名”。然而,現實中的曾城山卻沒有九重之高聳。逯欽立先生認為曾城山可能是鄣山,也就是“廬山之一隅”。聯系陶淵明在《游斜川》序中所言“彼南阜者,名實舊矣,不復乃為嗟嘆”,曾城山很可能是廬山旁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峰。

這樣一座小山卻牽動了陶淵明的思緒。他對曾城山的描述是:“若夫曾城,傍無依接,獨秀中皋”“雖微九重秀,顧瞻無匹儔”,它雖然遠沒有傳說中的仙山高聳,也不如“名實舊矣”的廬山被人頻繁稱贊,但它不依傍別的山峰,在平地中挺拔而起,風姿俊秀。對著曾城山,陶淵明是“欣對不足,率爾賦詩”,是“緬然”凝視,長久思考。

附:

《游斜川》(并序)

辛丑正月五日,天氣澄和,風物閑美,與二三鄰曲,同游斜川。臨長流,望曾城,魴鯉躍鱗于將夕,水鷗乘和以翻飛。彼南阜者,名實舊矣,不復乃為嗟嘆。若夫曾城,傍無依接,獨秀中皋,遙想靈山,有愛嘉名。欣對不足,率爾賦詩。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紀鄉里,以記其時日。

開歲倏五十,吾生行歸休。

念之動中懷,及辰為茲游。

氣和天惟澄,班坐依遠流。

弱湍馳文魴,閑谷矯鳴鷗。

迥澤散游目,緬然睇曾丘。

雖微九重秀,顧瞻無匹儔。

提壺接賓侶,引滿更獻酬。

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中觴縱遙情,忘彼千載憂。

且極今朝樂,明日非所求。

猜你喜歡
年歲南村陶淵明
你好,陶淵明
南村談藝錄(視頻)
綠水青山間捧出“金飯碗”——探訪蘆南村的鄉村振興故事
陶淵明:永恒話題與多元解讀
《陶淵明 飲酒》
黃河
蓮花縣南村水山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分析
后來我們在朋友圈里活得牛哄哄,可我更懷念在一起傻呵呵的年歲
不為五斗米折腰
東晉年歲,靡麗一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