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溯源長江文明 探尋文化基因

2024-04-28 18:29方勤
職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4年2期
關鍵詞:長江流域中華文明起源

方勤

1992年,季羨林先生曾到湖北武漢參觀黃鶴樓和湖北省博物館,又到荊州參觀了當地博物館,隨后發出了“中國古史應當重寫”的感嘆。先生認為,在公眾的認知里,乃至學者們的歷史著作中,南方仍然是蠻荒之地,在文化上上不得臺盤,這是非常不公平的,也是不符合實情的。30多年過去了,隨著長江流域考古實踐成果的豐富和發展,重寫中國古史的社會共識已逐漸達成,長江流域的文明進程與文化進步在中華文明發展歷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得到更加充分的認識。

以長江中游為例,這里是古人類生存繁衍的重要區域之一,是稻作農業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最早的陶器發現區域之一,也是最早步入早期文明階段的區域。國家啟動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深化了我們對長江流域文明進程的認識,進一步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實證了在漫長文明發展史中,中國人民創造了璀璨奪目的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皮曙初是一位學者型的新華社高級記者,他較早敏銳地察覺到歷史文化研究的時代意義,近十年來他走訪考古工地,采訪專家學者,閱讀文獻資料,做了大量的積累和思考,采寫了不少關于這方面的新聞報道。此次,他將多年來的積累和思考撰寫成《文明的韌性:溯源長江文明帶》,是對長江文明研究的進一步普及。

本書分為上篇、中篇、下篇三個部分。上篇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新成果切入,通過人工水稻的起源、史前城址的興起、文字符號的創造、音樂文明的發生等專題的探討,追溯了長江文明從萌芽到發生的過程;中篇以春秋戰國時期的楚文化為重點,從文化、哲學、文學、經濟等領域切入,分別探討歷史上長江文明“高光時刻”的開放、融合屬性;下篇則從商業文明、制度文明、詩歌文明以及移民流動和生態智慧等不同維度,追尋長江文明在秦漢至明清時期的傳承與發展。作者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具有創新性和創造性的觀點。比如,他對文明內涵的理解,對漢字起源的探討,對屈原文學和道德哲學的認識,對長江流域商業文明、制度文明發展的研究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在作者看來,長江是關系國家發展命脈的“經濟帶”,更是關系民族最深沉、最持久力量的“文化帶”,關系民生福祉的“生態帶”,是一條關系民族復興大業的“文明帶”。作者從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視角,梳理長江文明起源、發展及其生生不息的歷史傳承,追溯“經濟帶”“文化帶”“生態帶”三帶合一的長江文明帶形成和發展歷程,提出長江文明的主要特征和成長基因是“開放”和“融合”。這是作者提出“文明的韌性”之內涵。

民族復興不只是經濟的崛起,更是文化的繁盛、文明的復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古老中華文明的再崛起、再輝煌。長江,是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見證,也是五千年文明不斷發展壯大的重要支撐。今天,她將以全新的文明姿態,成為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不竭動力,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引擎。

(《文明的韌性:溯源長江文明帶》,作者:皮曙初,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猜你喜歡
長江流域中華文明起源
4000年前的中華文明什么樣兒?
圣誕節的起源
追尋“華胥氏”——中華文明的早期開墾者
奧運會的起源
走遍長江流域的英國小伙
清明節的起源
把中華文明的底色鋪陳好
萬物起源
長江流域園區的府際合作研究
長江流域徑流演變規律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