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號化、場景化、數字化: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的創新路徑

2024-04-28 00:03徐學明岳海童張寅
未來傳播 2024年2期
關鍵詞:場景國際傳播符號

徐學明 岳海童 張寅

基金項目: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中國共產黨百年來黨報新聞評論主導功能的嬗變研究(1921—2021)”(GD23XDS06)。

作者簡介:徐學明,男,講師,博士;岳海童,男,碩士研究生;張寅(通訊作者),男,副教授,博士。

摘? 要: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是城市國際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具有體育色彩的國際文化溝通交流活動旨在凸顯城市與體育相互作用、相互建構后所展現的跨文化交流、跨文化溝通的特質。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主要通過符號化、場景化和數字化的創新路徑實現其體育價值、文化價值、溝通價值。具體來說,城市體育文化的國際傳播以體育人物符號、體育吉祥物卡通符號、體育賽事項目符號等為紐帶,實現不同文化間的對話,彰顯自己的底蘊;城市體育文化通過賽事場館、空間景觀、文化印記等方面的場景化,建構其在國際傳播中的抓手;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的創新路徑更是體現在體育與數字傳播的相互作用以及這種活動所帶來的新型體育文化表征,實現了數字體育國際傳播的價值。

關鍵詞: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符號;場景;數字傳播

中圖分類號:G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8418(2024)02-0094-09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國和各國人民應該共同享受發展成果。每個國家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要積極促進其他各國共同發展?!保?]奧林匹克格言(Olympic Motto)“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Faster, Higher, Stronger - Together)無不彰顯體育文化所具有的共享理念價值。城市體育文化發揮著主導性的功能作用,不僅有著獨特屬性的國際交流價值,更是可以將人類突破自己極限的運動文化魅力傳遞給世界各國人民。

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是城市國際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研究指出,所謂城市國際傳播是指“通過對城市的歷史文化、自然風貌、價值理念、發展現狀等的綜合呈現,在國際輿論場中形成對城市形象整體認知的跨文化傳播活動”[2]。也就是說,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要凸顯城市與體育相互作用、相互建構后在國際傳播場域中所展現的跨文化交流、跨文化溝通的特質。

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是促進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進程中的標志性事件。[3]北京冬奧會不僅實現了3億人上冰雪運動的體育文化愿景,更是在國際奧林匹克大家庭中打造了獨具中國化內涵的城市體育文化傳播意涵。2023年的杭州亞運會再度發揮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的價值,展現“人間天堂”的運動魅力與文化,通過體育實現中外人文交流。因此,探究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可通過哪些創新性的路徑來實現其體育價值、文化價值、溝通價值,可謂大有裨益。

然而,在城市體育文化建設與國際傳播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全國各地十分流行舉辦“馬拉松”比賽,爭做“馬拉松名城”,可真正讓人印象深刻的卻乏善可陳。面對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的新形勢,這些問題越發凸顯。首先,不少城市沒有發展出具有代表性的體育競賽項目。其次,在國際傳播的舞臺上,城市沒有很好地結合當地的歷史文化與發展現狀進行城市體育品牌文化建設。最后,在數字化傳播的時代,有些城市沒有充分利用社會化媒體平臺等新興傳播渠道、手段,城市體育文化建設依舊缺乏知名度。

針對當前城市體育文化傳播如何走向國際化的問題,本文試從符號化、場景化和數字化的角度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的創新路徑。

一、符號化:以多維符號彰顯城市體育文化底蘊

符號是傳播的基礎。城市體育文化的國際傳播應當以符號為紐帶,實現不同文化間的對話,彰顯自己的底蘊。

(一)城市形象代言人:形塑體育人物符號

體育因人而生,人因體育而美。這其中,城市緊密地將人與體育勾連在一起,體育也“肩負著城市創新驅動與轉型發展”[4]的重要任務,畢竟“有了城市,人類始終難以表達的價值理想……都能通過城市環境發揮到極致”[5]。在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的實踐中,體育人物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他們通過展現身體之美、拼搏之力、意志之堅,賦予城市獨具個性的體育文化,實現人類之健碩的文化愿景。

形塑體育人物符號不僅有助于城市體育文化在國際傳播舞臺中的整體風貌展現,還可以通過體育人物符號的國際傳播反哺城市建設,帶動城市體育產業的優化升級發展。例如,2022年,中國奧委會為表彰有突出貢獻的城市,授予遼寧鞍山“奧運冠軍之城”紀念杯。不僅素有“鞍山小馬”之稱的馬龍來自鞍山,李曉霞、郭躍、李雯雯、徐夢桃等知名奧運冠軍也都來自這座城市。這些體育人物作為城市形象的代言人,生動地彰顯了鞍山這座“鋼都”所具有的城市體育文化。這些運動員在國際體育競賽的媒介化傳播過程中,無不彰顯著自己背后的城市印記。人物、體育與城市已然成為一個符號整體。需要指出的是,運動員的體育競技表征,經由線下的城市賽事場地、線上互聯網以及傳統媒體渠道等媒介化的傳播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整合式的符號化建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以體育人物為代表的核心符號,連接城市文化、體育文化,并吸引來自互聯網場域中網民的自發關注,進而形成包括互動參與的“UGC文化”“迷因文化”在內的多元文化聚合,一種以多維度符號元素為底蘊的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創新路徑得以形塑。

身份認同促使人們對媒介化傳播的體育產生高漲的興趣。[6]將知名體育人物進行符號化的傳播,不僅有利于城市形象因人而興,更會促使體育受眾產生不同程度的身份認同。換言之,形塑體育人物符號,打造城市形象代言人,有助于城市體育文化在國際傳播中跨越文化間的隔閡,實現體育文化的對話。例如,2023年5月底,皇家馬德里足球俱樂部在其社交媒體平臺祝賀中國乒乓球運動員樊振東收獲南非德班世乒賽男單、男雙兩大冠軍;此后,樊振東送去簽名禮物,皇家馬德里足球俱樂部再次進行社交網絡傳播互動,表達了“后續的比賽一起加油,頂峰相見”的體育精神。中國乒乓球文化與西班牙足球文化的這一國際互動正是通過國際知名體育人物的符號化傳播實現。這種符號化傳播有益地搭建起不同城市體育文化、不同體育項目文化的對話平臺,推動了中國乒乓球國球文化在國際體育舞臺上的再度出圈。又如,鄒佳琪、陳雨菲、汪順等不少浙江籍運動員在杭州第19屆亞運會獲得金牌。本地選手在家門口勇奪冠軍更具話題性,運動員與城市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更為城市形象的建構與城市體育文化的國際傳播底蘊增添色彩。在這一全球化的傳播場域中,運動員所表征的城市形象代言符號的影響與城市形象的媒介建構緊密關聯,兩者創新性地整合為一個“城市—運動員”的符碼在國際舞臺上傳播。這不僅會強化全球各地受眾對城市體育文化的認同,更有助于在宏觀維度上實現體育文化之間的交流。

(二)城市體育萌傳播:形塑體育卡通符號

城市體育文化的國際傳播需要運用不同的媒介符號來實現形象建構與文化溝通。大型體育賽事推出的體育卡通吉祥物賦予體育賽事獨到的精神文化內涵。吉祥物設計關乎到城市體育文化的效力,小巧靈動可愛的吉祥物具有強大的萌傳播力量,可以在全世界體育迷那里形成“叫好又叫座”的傳播效果。反之,不受歡迎的吉祥物會給城市體育文化的傳播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效果。

萌傳播符號的“自述”性建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構建一個“可愛中國”,并制衡中國威脅論,在國際上塑造更加親和友善的國家形象、城市形象。[7]在近些年的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傳播中,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吉祥物冰墩墩(Bing Dwen Dwen)深受世界人民好評。熊貓元素一直都是中國城市國際傳播的一大寶貴資源,將這一形象與冰晶外殼聯動在一起,既富有熊貓原本的可愛萌感,同時又將冰雪元素有機地融入其中。北京冬奧會形塑的這一體育卡通符號更具有“創造非凡、探索未來”的深層意指實踐,用萌傳播的形式高度凸顯了賽會主題口號“一起向未來”(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生動地詮釋了城市體育文化傳播構建團結和集體力量的內涵要旨。

也就是說,具有萌屬性的體育卡通符號可以衍生為多種多樣的手辦玩具或是被授權為城市新地標、打卡點等,進而賦予城市新的體育文化精神內涵。更為重要的是,冰墩墩這類城市體育萌傳播符號真實地展現了可親可愛鮮活的中國人民形象,將北京舉辦冬奧會所要傳達的“天下一家”美好情感進行了跨文化式的撒播。[8]

除了對城市體育文化進行關鍵的“自述”性國際傳播外,形塑城市體育萌傳播的卡通符號還可以通過“他述”的方式,來推動國家間城市體育文化的溝通交流。這種“他述”實則就是一種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共生環境的確立,他者的贊譽可以有效地培育體育賽事與城市體育文化協同發展的正向性環境。[9]在這樣的環境下,城市體育文化萌傳播“他述”的要義就在于借助大家普遍喜愛的體育吉祥物符號的媒介化中介力量,通過其他城市的“他人之口”與“自述”的萌傳播形成呼應性的“傳散溝通”格局,在世界各地建構城市體育文化傳播的話題,形成對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的“同頻共振效應”。在傳播方式上,體育卡通符號通過“自述”與“他述”相結合的創新傳播模式,充分發揮多元渠道可及性和多元群體的能動性,將城市形象與城市體育文化寓于具體的萌卡通符號之中,并通過貼合受眾的萌傳播實踐,使體育卡通符號在國際傳播的場域中“飛入尋常百姓家”。

(三)競賽項目的符碼:形塑體育賽事符號

將具體的體育賽事符號化也是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化傳播的一種重要創新手段。

一方面,形塑體育賽事符號可以將新興體育項目與城市勾連。從中介化的角度而言,國際化的體育賽事本身就可以為不同體育文化搭建起共同的舞臺,進而形成文化之間的碰撞與交流,運動員之間更是會學習借鑒對手的競賽技巧以及體育文化理念等。將體育賽事符號化可以有效地型構城市體育文化品牌,而這種品牌的建構更可以從全球化的維度出發。杭州的電子信息產業在全世界范圍內享有知名度,而電子競技賽事作為“2022杭州亞運會”一項新的體育競賽項目,高度彰顯了杭州將其現代數字科技文化與電競體育文化相結合的符號化傳播戰略方針。[10]這一符號化的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不僅將杭州與電子競技體育產業結合在一起,更創新性地展現了杭州城市文化新發展新變化的特質。

另一方面,形塑體育賽事符號可以創新城市體育文化的傳統價值。一代代中國體育健兒秉持拼搏精神,在國際體育賽事中彰顯了中華兒女自強不息的意志品格。更為重要的是,容國團精神推動了中國乒乓球競賽項目實力的極大提升。此后,國球也帶動了乒乓外交的實現。在2021年的美國休斯頓世乒賽期間,來自廣東省的林高遠與美國女隊員張安以及來自黑龍江省的王曼昱與美國男隊員卡納克分別組成中美混雙組合,乒乓外交的2.0版現象備受關注。在這背后無疑體現了乒乓外交的一種符號化傳播,賽事與體育文化、外交文化統合在一起,相互形成正向促進,而乒乓外交的傳統價值更是通過競賽隊伍的新型組合被激活。仍需要指出的是,城市體育文化的勃興與競賽項目在城市的落地生根緊密相連。有學者指出,上海是中國奧林匹克文化傳播的起航地,上海城市體育文化敢于革故鼎新,創新性地挖掘競賽項目符號的時代價值,形成了海派體育文化獨有的“姚明的高度”“劉翔的速度”以及“王勵勤的力度”等經典現象。[11]這背后正是將諸多競賽項目與城市體育文化符號化相結合的產物。

國際化的大型體育賽事包含了種類繁多的競賽項目。與此同時,賽事競賽項目在數量上也呈現出上升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具有城市本土化特色的競賽項目,經過賽事主辦方的“挖掘”和相關協會的認定,加入到大型體育賽事中。值得一提的是,第19屆杭州亞運會將電子競技引入到大型國際體育賽事之中,有益地構建了杭州這座城市電子科技文化與體育賽事文化的結合。這一全新的體育賽事符號將不少電子競技迷與城市關聯,比賽期間更是出現了“一票難求”的現象。由此可見,針對新興或冷門的競技項目,體育文化傳播者可以通過符號化的建構和媒介化的傳播,將競賽項目蘊含的體育文化置于城市文化的內核之中,進而優化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的創新路徑。

二、場景化:以豐富場景構建城市體育文化界面

城市體育文化的傳播離不開空間場景,而場景化的建構有助于城市體育文化在國際傳播中找到具體的抓手。作為媒介的場景往往可以構建出一種時空對話的界面,城市體育文化的場景化可以打破地域間的分隔,使人們共享體育文化盛宴。場景化的城市體育文化不僅可以豐富公眾對體育的現實感知體驗,還會提升城市的國際影響力、知曉度和美譽度。

(一)賽事場館:搭建城市體育文化的視覺界面

體育文化的生發離不開體育賽事場館。[12]場館將運動員、裁判員、體育迷等不同群體形塑于同一視覺化的時空界面,培育體育賽事文化。比賽場館不僅是運動健兒拼搏競爭的重要場景元素,還可以起到銘刻城市體育文化的精神譜系以及激發現實志向的作用。[13]

體育賽事場館不僅可以成為城市地標,還可以助力城市體育旅游產業的勃興。西班牙巴塞羅那足球俱樂部的主場——諾坎普球場(Camp Nou)早已成為不少觀光客的打卡點,與高迪(Gaudi)的藝術建筑共同成為城市的靚麗風景。北京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開幕式場館——鳥巢,也已成為北京城市的新地標;杭州亞運會的主場館蓮花碗將中國江南水鄉的蓮葉之美與體育賽事相結合,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城市體育文化,也構建了一個全新的杭州城市界面。城市管理者將一個賽事場館作為新型的視覺實體傳播空間,不僅可以提升城市整體的“顏值”。更為重要的是,這種體育類建筑可以在國際傳播的活動中創新地型構城市體育文化的內涵,使體育文化得以藝術化、生活化的呈現。

此外,依托賽事場館構建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的場景化,可以實現具有受眾主體性的具身體驗。作為重要現實場景的體育賽事場館,還可以融入網絡虛擬空間,將現實世界的打卡點轉化生產為網絡社會的數字場景,基于網絡的體育觀賞具身實踐成為一種新的身體在場。[14]較為現實的情況是,體育賽事場館容納的觀眾數量有限,到現場觀賞國際化的賽事更是要支出經濟成本、時間成本等。電視體育賽事轉播固然可以為不在現場的觀眾同步呈現競賽進程,但也不能較好地凸顯場景的現實空間。智能化的傳播技術(VR、AR、MR、XR等)可以打造沉浸式的場景空間體驗,進而實現在虛擬空間中營造視覺化的體育賽事場館,使受眾猶如身臨其境。這種基于新型傳播技術的觀賽體驗,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時空阻礙,有利于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的具身性體驗。這種具身傳播實則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的一個創新性抓手??梢灶A見的是,在未來以AIGC為代表的智能傳播活動中,創新智能化的體育賽事傳播場景成為體育文化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觀眾不但可以實現一種技術具身化的“貼近性”賽事觀看,更可以在這一過程中感受城市體育文化之美。

但要指出的是,作為城市體育文化重要組成的賽事場館,其設計要力求贏得審美的“最大公約數”。外形怪異、設計復雜、使用不便的體育賽事場館不但不能構建場景化的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界面,反而會削弱城市體育文化的內在價值,更嚴重的則會成為國際輿論場中被攻擊的焦點。經典的城市體育賽事場館提示我們,構建場景化的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界面要從自然文化、傳統文化、現代文化中汲取精髓,用綠色、簡約、時尚的理念去構建體育文化的交往空間。

(二)景觀空間:營造城市體育文化的感知界面

除了作為空間的賽事場館可通過場景化的傳播方式在國際傳播舞臺上彰顯城市體育文化的價值外,城市景觀空間也與體育有著緊密的聯系。

一方面,城市景觀文化為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帶來生機。誠然,體育賽事場館的資源不能滿足所有公眾的體育鍛煉需求,而城景的優化設計可以助力城市體育文化的大眾化、全民化推廣。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紐約中央公園的城市跑道都是享有國際美譽度和知名度的城市景觀。這些景觀的設計不僅考慮了城市公園一般性的休閑娛樂功能,更是充分利用景觀資源建構公眾參與體育的功能。除此之外,包括設計城市景觀空間在內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可以為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的發展奠定物質基礎。[15]換言之,城市景觀推動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影響的另一意義在于建設城市的國際文化品牌,即以城市景觀的國際化帶動城市體育文化的國際化。

另一方面,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會豐富城市景觀文化的內涵。美國傳播地理學家保羅·亞當斯(Paul C.Adams)指出:“媒介化經驗和直接經驗產生了地方意象。它們在傳播過程中使個體的經驗普遍化,也是普遍的經驗個體化?!保?6]這就提示我們,當城市體育文化經過媒介化后所產生的普遍性經驗意義,可以在國際傳播場域中帶給城市別具一格的體育韻味,城市煥發滿滿的運動活力,成為國際體育文化名城。例如,杭州馬拉松的前身是西湖桂花國際馬拉松和國際友好西湖馬拉松賽。這一賽事將聞名天下的杭州西湖與錢塘江聯系在一起,賽事風格頗具“寄情于山水之間”的中國江南城市景觀特色??梢哉f,連年舉辦的杭州馬拉松賽事有益地提升了城市的國際知名度,有效地凝練了杭州城市體育文化,提高了城市的軟實力。[17]

(三)文化印記:打造城市體育文化的媒介記憶

城市體育文化的國際傳播不僅需要依托短時性的賽事內容傳播,更需要打造具有文化印記屬性的媒介傳承介質(平臺)。法國媒介學家雷吉斯·德布雷(Régis Debray)有言:“文化提供了一種記憶術,通過其他方法來延長記憶化學元素……一種建立在口頭形式上的傳承具有高度的傳統型,但是,卻不能確切地說是具有‘歷史性?!保?8]也就是說,在國際傳播的語境中,倘若要使城市體育文化永續長存,則需要傳承文化的記憶載體。城市亦通過具有公共服務屬性的圖書館、博物館,構建體育文化傳承的媒介記憶載體。

實際上,近些年來在全球范圍內再度興起的“博物館熱”,其實是一種跨文化傳播活動普遍性的現實體現。也就是說,圍繞體育博物館等具有文化印記屬性的場景傳播活動,不僅可以實現國際跨文化傳播交流的社會現實存在性,且這種現實會隨著體育文化全球化的過程而逐漸加強。因此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隨著博物場館場景的深化亦具有了普遍性。[19]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體育類博物館已有近百家,不僅在數量上名列世界前茅,還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文化博物展陳場景化傳播體系。北京奧運博物館、天津薩馬蘭奇紀念館、上海國際乒乓球博物館等一系列體育類博物館在世界體育文化領域都享有一定知名度。[20]體育博物館的建立深刻地形塑了城市體育文化的媒介印記。在國際傳播場域之中,有了堅實的物質性載體,體育思想、體育文化、體育精神被鐫刻在博物館的媒介展陳之中,使得城市體育文化不僅可以代代相傳,更可以通過數字化的傳播技術實現“足不出戶”的跨地域、跨文化交流。

一言以蔽之,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要充分利用體育類博物館場景所具有的文化印記屬性和媒介記憶功能,用語言文字、體育歷史實物、體育影像資料等表達體育文化價值觀念,在跨文化溝通中實現一種長期的體育文化交流和體育議程設置。[21]在場景化的城市體育文化傳播創新路徑下,城市體育文化傳播者構筑了現實與虛擬相結合的體育類博物館這一體育文化場景。受眾置身于場景之中,通過觀看實踐、互動實踐、儀式化實踐等方式,實現了城市體育文化有效的跨文化傳播,從視覺、感知再到記憶的深層,形成互構關系。

三、數字化:以數字媒介優化城市體育文化表征

在數字傳播時代,人與數字媒介的結合是優化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表征的重要創新路徑。一位在賽事中表現出色的運動員對城市贊許,或是成長于該座城市的運動員成為城市的代言人,皆可讓受眾產生深刻的印象。借助數字媒介的力量,這些運動員在網絡平臺上的贊許會得到更廣范圍的傳播。

(一)數字化傳播者:實現城市體育文化的多元傳播

運動員將自身生活、訓練、比賽經歷與一座城市進行關聯,就可以為城市體育文化的國際化傳播增添人格化的要素。進入數字媒體時代,移動互聯網絡平臺將參賽運動員節點化,參賽運動員主動化身數字化傳播者,通過相應的社會化媒體平臺,創新性地實現城市體育文化的跨文化傳播建構。體育人物與體育賽事共同通過數字平臺實現一種跨文化傳播的建構。

一方面,運動員可以從自身的體育故事宣介城市體育文化。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各國運動員在社交媒體上頻頻向網友們分享自己在冬奧會中的美好經歷。很多完賽運動員回國后,也對北京這座城市表達出了留戀與不舍。這些視頻化的體育文化內容不僅在網絡空間引發廣泛反響,成為北京城市體育冰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各國體育迷對北京冬奧的回憶。運動員對家鄉的代言是運動員與城市體育文化相連接的另一種方式。運動員的形象常被賦予“英雄”屬性。在我國獨特的體育文化下,運動員的形象又常與家鄉相連接。[22]

要指出的是,我國運動員有為“家鄉”代言的傳統,特別是在國際賽事排名較前的運動員會以各種方式與家鄉城市體育文化相連接,進而將這種連接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實現跨文化的對話。例如,東京奧運會女子鉛球冠軍鞏立姣在京東河北中冀助農館公益直播間,助力當地農產品銷售。這些在國際體育賽事中享有知名度的運動員形塑了體育文化與中國公益文化的紐帶,在社交平臺中型構了友善親和的大國形象。

另一方面,城市借助國際各地區的受眾,傳播城市體育文化。到城市觀賽的人是城市體育形象極佳的傳播者。這些體育受眾在觀賽過程中、觀賽結束后以及通過對城市的觀賞、游歷體驗的種種記錄,可成為各大社交媒體平臺的重要體育文化傳播內容。在現實中,各大平臺上與城市體育文化相關的熱點內容可在網友“線下分享—吸引線上”的作用下,創新性地激活城市體育形象在國際舞臺上的文化感知度。

過去,人們需要通過傳統媒體的傳達來獲得對陌生地方的體驗感。這種傳達從本質上看是十分有限的,但其影響力卻遠勝過通過少部分人進行的“口口相傳”。換言之,熟人“口碑”雖然更具說服力,但其傳播面較小,在整體傳播效果中難以占據主要地位。在新媒體時代,社交媒體平臺構建了超越國際時空的“興趣社群”。在社群內,“口口相傳”具有了更強的畫面還原能力與大眾自傳播能力,城市體育文化的國際傳播可以更具個性化、微觀化敘事的特點。

(二)數字化平臺:突顯城市體育文化的服務價值

新的信息與傳播技術不僅有助于型構一套全球傳播的基礎設施[23],城市體育文化,特別是賽事服務、場館服務所生發的體育文化,更是可以和這些國際化的信息技術設施產生“化學反應”,進而實現用數字傳播平臺來凸顯城市體育文化所具有的服務屬性。

值得一提的是,各種數字平臺的運用讓各類體育服務資源利用率提升,在國際傳播的場域中城市體育服務曝光率也會隨之增加。在中國各地的推動下,“全民健身”“增強人民體質”的觀念意識早已深入人心。近年來,隨著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進程的加快,中國城市居民的健康意識正不斷增強,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愈發普遍,城市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在不斷完善。

一方面,數字化的大眾體育服務可以在國際化的體育文化交往活動中突顯城市體育形象。在數字背景下,體育呈現功能多元化及發展融合化趨勢,數字科技的運用使得城市體育資源要素配置更加合理,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方式更加便利,進而突顯城市體育形象。[24]具體而言,在現有城市體育基礎設施總量不變的前提下,數字平臺可以精準匹配需求,提升既有資源的利用效率。這些舉措都非常有利于提高中國城市體育文化在國際語境中的美譽度。

另一方面,數字化的賽事場館建設可以在國際舞臺上彰顯城市體育文化的服務性。數字化技術的運用大幅提升了體育場館管理水平,提升了場館利用率,改善了服務體驗,讓更多人走入城市體育場館,進一步增強了城市體育文化的服務屬性。例如,在杭州亞運會舉辦前,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批準發布了《大中型體育場館智慧化建設和管理規范》,這一省級標準中包含了體育場館數字化升級,應用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內容。標準數字化體育場館的建設可以匹配數字平臺的運用,并為未來的數字化升級預留空間,也為城市體育文化服務性的增強提供了無限可能。[25]總的來說,城市體育文化在數字化服務的助力下,將賽事場館的傳播價值實現一種可行的跨語言、跨文化的使用與交流。

(三)數字化內容:型構城市體育文化的傳播素材

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的數字化內容是一種重要的創新路徑。這種新型的手段自然與以往的城市體育文化宣傳圖文、書籍、紀錄片、宣傳片是有所不同的。數字化的城市體育文化內容根據不同傳播渠道的特性,可以調整或整合世界各地受眾的體育文化消費偏好。更為重要的是,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的數字化內容是一種交互性極強的內容。例如,不少大型國際賽事的舉辦城市利用智能交互技術,搭建全新的社會化媒體平臺。即便人們的交流語言存在符碼障礙,但通過數字化的技術,城市體育文化的內容傳播可以實現即時性的語言文字轉化。

需要指出的是,隨著強調短、平、快傳播特征的短視頻內容在全球范圍內受到廣泛歡迎,無論是以國內受眾為主的抖音、快手平臺,還是面向海外受眾的Tiktok平臺等,都成為城市體育文化數字化內容傳播的重要載體。在這一過程中,作為重要傳播主體的中國新型主流媒體,要優化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的話語風格,在表達方式和傳播陣地上主動實現數字傳播的特質,進而提升中國觀點與外交主張的國際傳播效力。[26]

此外,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的傳播者可以利用根據特定的平臺規則,在短視頻內容創作上凸顯城市體育文化的個性特征,同時也還可以加入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受眾所喜好的敘事元素、背景音樂等元素,創新性地優化城市體育文化的傳播素材,突出體育賽事中的“精彩瞬間”以及體育賽事承載的各類體育文化,從而優化城市體育文化在國際上的數字化傳播格局。

四、結? 語

創新城市體育文化的國際傳播路徑是一個極其現實且關鍵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在當前國際輿論環境中,城市體育的跨文化溝通交流是展現中國大國形象的重要途徑,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極佳方案之一。

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需要解決的是傳播什么、如何傳播的問題??偨Y前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符號化是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創新路徑的基礎:城市體育文化符號是國際傳播的紐帶,是實現不同文化間的對話,彰顯自己底蘊的基礎。而根植于當地城市文化的體育文化符號,才能夠彰顯自身鮮明的特色,進而形成耳熟能詳的城市體育品牌。我們可以是但并不需要都是“馬拉松之城”,我們還可以是“乒乓球之鄉”“村BA圣地”“村超發源地”,等等。場景化是抓手:城市體育文化場景的構建,一方面能夠強化城市體育符號,提升人們對于體育文化的感知——隨處可見的籃球場、足球場、體育館,等等,無不時刻在提醒著人們這個城市的體育符號;另一方面,這些場景本身也可以成為城市體育的另一個外顯符號。數字化則是實現的關鍵:在數字化時代、短視頻時代,群眾參與體育文化生活、體育文化的傳播已經明顯有別于以往。數字化管理可以更加方便群眾使用各類體育設施和場館,而短視頻平臺和其他社交媒體,則實現了群眾對體育文化生活真正的人人參與、人人互動,“村超”“村BA”的火熱就是有力的證明。符號化、場景化再到數字化這個實踐路徑缺一不可,只有在全面結合自身城市特征的情況下進行全面的大眾參與,才能讓城市體育文化的國際傳播走得更遠更順利。

總而言之,利用符號化、場景化、數字化的創新路徑,將傳統與現代、中國與世界、體育與人類進行深度的對話,是實現城市體育文化國際傳播的題中要義。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29.

[2] 李舒,張寅.跨文化視域下城市國際傳播的理念升級與模式創新[J].青年記者,2022(24):64-66.

[3] 國家體育總局編寫組.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02.

[4] 戴健,焦長庚.全球著名體育城市構建的內在邏輯與優化路徑——基于上海體育名城建設的分析[J].體育學研究,2019(3):8-18.

[5] [美]劉易斯·芒福德.城市發展史:起源、演變與前景[M].宋俊嶺,宋一然,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8:526.

[6] [英]雷蒙德·博伊爾,[英]理查德·海恩斯.權力游戲:體育、媒介與大眾文化[M].楊珍,譯.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22:4.

[7] 趙新利.萌力量:可愛傳播論[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6:237.

[8] 張寅.雙奧開幕式為何驚艷了世界[N].光明日報,2022-03-30(16).

[9] 高健.共生理論視角下體育賽事與城市文化融合發展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7(4):76-81.

[10] 洪建平,劉慶振.制度化中的網絡互動與利益平衡:杭州亞運會電子競技比賽項目研判[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3):18-23.

[11] 王宏江,倪京帥.都市文化視域下的海派體育文化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6(2):84-89.

[12] 胡博然,孫湛寧.北京冬奧會背景下奧運場館與城市體育文化共生內在邏輯與發展策略[J].體育文化導刊,2021(12):7-12+19.

[13] 張寅,陳園.媒介印記、現實召喚與集體共情:紀錄片《人生能有幾回搏》的敘事創新分析[J].當代傳播,2022(12):84-88.

[14] 李文冰,趙舒悠.視覺轉向、時空重構、具身實踐:短視頻時代的媒介化生存[J].未來傳播,2023(1):2-9.

[15] 馬肇國,席亞健,薛浩,何平香.體育與城市文化品牌建設的互動效應和風險管理[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8(12):64-72.

[16] [美]保羅·亞當斯.媒介與傳播地理學[M].袁艷,譯.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20:149.

[17] 孫高峰,劉燕.熱追捧與冷思考:“馬拉松現象”對城市文化的影響及理性審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8(4):38-43+88.

[18] [法]雷吉斯·德布雷.媒介學引論[M].劉文玲,譯.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4:17.

[19] 朱振明.理解國際傳播:問題、視角和闡釋[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3:183.

[20] 朱靜,李勝領.中國體育類博物館的歷史演進[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7):39-45+75.

[21] 陳衛星,李智,任孟山,黃典林.從能力到效力:國際傳播力建設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110.

[22] 熊威,黃欣琳.當代運動員神化現象研究——以谷愛凌和蘇炳添為中心[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5):6-14.

[23] [英]達雅·基山·屠蘇.國際傳播:沿襲與流變[M].胡春洋,姚朵儀,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22:78.

[24] 柳鳴毅,劉松,敬艷.建立青少年數字化體育服務機制的實踐探索——基于全國青少年線上親子體育活動的個案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3(2):150-156.

[25] 王輝.智慧體育場館建設按下“加速鍵”[N].中國體育報,2021-03-31(01).

[26] 李舒,張寅.中國共產黨百年來黨報新聞評論功能的嬗變與啟示[J].出版發行研究,2021(9):13-21.

[責任編輯:高辛凡]

猜你喜歡
場景國際傳播符號
學符號,比多少
“+”“-”符號的由來
變符號
場景傳播視閾下的網絡直播探析
漢語語篇英譯中詞匯場理論和框架理論的應用研究
全球化與國際傳播:媒體與公民的世界性互動
促進漢語國際傳播的十項策略
我國電視紀錄片國際傳播的路徑
場景:大數據挖掘的新標準
新媒體語境下新華網國際傳播問題與對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