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融合下新聞采寫的獨特視角及實現策略

2024-04-28 15:52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融媒體中心陳東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24年5期
關鍵詞:內容用戶

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融媒體中心:陳東

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移動通信、數字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媒體生態正在發生著深刻變革。融合已成為當今媒體發展的主流,對新聞采寫的各個環節產生重要影響,新聞采寫必須實行轉換和創新。一方面,媒體融合為新聞采寫提供了更豐富的手段、更開闊的視野,新聞工作者可以利用各種新技術采集和處理新聞;另一方面,新聞工作者也面臨流量化、碎片化、娛樂化等新問題,公信力和價值影響力面臨新的挑戰。因此,適應媒體融合形勢,學習融合思維,找準新聞采寫的獨特視角,實施有效的采訪策略,是新聞從業者面臨的重要課題。本研究旨在探討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采寫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分析新聞采寫如何運用獨特的視角和策略來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和效果。通過對新聞采寫的多角度、多層次報道,以及采用多種手段和技術進行信息采集和處理,新聞工作者可以在媒體融合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為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大的貢獻。

1. 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采寫面臨的挑戰

1.1 新聞采寫手段更加豐富

媒體融合使得新聞工作者可以利用更為豐富和立體的技術手段開展新聞采寫。具體來說,移動互聯網技術為記者提供了移動新sgathering(MoJo)報道模式,通過智能手機就可以進行新聞內容的采集、處理和傳播。這不僅大大提高了新聞采集傳播的即時性,也使記者擺脫了對專業設備的依賴,新聞內容產出更加高效靈活。同時,數字化采編技術、自動化編輯系統、新聞機器人、人工智能算法等也正在應用于新聞編輯環節,實現自動化新聞生產。這些新技術對新聞采寫的時間效率與成本效率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虛擬現實、增強現實、5G等技術也在探索與新聞采寫的結合,為記者提供了更立體豐富的呈現手段[1]??梢灶A見,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新聞采寫的手段、流程、效率等都將發生深刻變革。

1.2 新聞采寫場景更加開闊

除了基礎的突發事件報道和新聞發布會外,記者的視野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也變得更加開闊。一方面,隨著公眾關注點和信息獲取渠道的多元化,記者需要關注更廣泛的話題,挖掘更多垂直領域的新聞價值。不僅要做好政治、經濟、文化等傳統新聞場景的報道,還要加強對環境、健康、教育、民生等專題的跟蹤,甚至要關注一些生活小新聞。另一方面,不僅要關注新聞事件的最新進展,還要進行深度報道、追蹤報道、解讀和評論。此外,數據新聞、視頻新聞、直播新聞也成為記者重要的報道手段和呈現場景??梢哉f,隨著受眾興趣和媒體平臺的多元化發展,記者的新聞采寫場景已從簡單的“事件現場”擴展到了更為豐富立體的領域。

1.3 面臨流量化和娛樂化

在追求獲取用戶和產生效益的背景下,僅憑快速、輕松、煽情的低質量新聞內容往往更容易吸引用戶眼球,產生更高的瀏覽量。這種傾向如果不加約束,就會導致新聞采寫的流量化、娛樂化[2]。一些娛樂新聞、軼事、名人趣聞可能會迅速占領公眾視野,而政治、經濟等重要領域的深入報道則難以獲得注意。同時,部分追求粗制濫造、無中生有、斷章取義的低質量報道也會對公眾輿論造成誤導。這對新聞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和價值取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工作者既要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又不能喪失新聞的社會責任;既要關注流量,又不能流量化;既要略微娛樂,又不能娛樂至死。這需要在創新與規范之間找到平衡。

2. 媒體融合條件下新聞采寫的獨特視角

2.1 用戶視角

“用戶至上”成為數字時代的共識,充分考慮用戶是新聞采寫的出發點。記者要站在用戶的角度,通過調研、問卷、用戶畫像等方式深入了解目標用戶群體的組成、特點、需求與關注點。針對不同用戶群體的差異化特征,設計不同的采訪策略。例如針對80后用戶,更關注娛樂新聞和名人軼事;而針對政商界人士則要關注金融、政策等權威信息。在選擇報道視角和切入點時,要立足用戶關心的問題,選擇最貼近用戶興趣的角度。同時,要關注網絡平臺的用戶數據和互動反饋,調整報道視角和內容結構,增加采訪報道的針對性。只有深刻理解用戶,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才能產出對用戶有價值的內容,吸引用戶關注,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3]。

2.2 多平臺視角

多平臺是指將同一新聞內容針對性地編輯包裝后,分發到不同的媒體平臺,如報紙、網站、移動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實施多平臺策略,要求新聞工作者在新聞采寫初期就統籌考慮不同終端的用戶特點、閱讀習慣、版面風格等差異,針對性地采訪報道。在內容生產環節,要整合多平臺資源,實現新聞線索、素材的共享,提高采訪效率,同時分類包裝內容,如對報紙版面要提供新聞長篇,網站要提供快速簡潔的短新聞,朋友圈要提供青年流行元素,抖音平臺要提供具有視覺沖擊力的現場畫面等。多平臺報道是媒體融合背景下用戶碎片化的必然選擇,新聞工作者必須轉變傳統的單一思維,形成統籌多平臺的思維定式。

2.3 數據視角

大數據的應用為新聞采寫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在挖掘選題方面,通過大數據的關聯分析,記者可以發現隱藏在數據背后的新聞事件或現象,在強化輿論導向作用上深入思考。在采訪報道中,記者可以運用數據抽樣、數據建模、數據新聞圖表等,使報道內容更豐富翔實。在提高新聞生產效率方面,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新聞內容的自動生成,輔助新聞工作者批量產出個性化新聞,實現精準推送??傮w而言,選擇數據視角,就是要在整個報道過程中運用大數據思維和手段,深入挖掘數據背后的新聞價值,讓數據“說話”,同時利用數據提高新聞制作的智能化水平。這是數字時代新聞采寫的重要趨勢。

3. 實現新聞采寫獨特視角的策略

3.1 實現用戶視角策略

3.1.1 進行用戶調研,分析用戶需求

為實現用戶視角,新聞媒體要建立常態化的用戶調研機制,深入分析目標用戶群體的特征和需求[4]??梢酝ㄟ^問卷調查、搜索引擎相關數據、社交媒體用戶畫像等方式開展定量和定性調研,內容包括:用戶的基本屬性(如年齡、性別、職業、收入等)、興趣愛好、關注的公眾號或意見領袖、熱點話題、獲取新聞的渠道和方式、喜好的新聞形式、對當前報道的評價等。調研結果有助于記者清楚判斷目標用戶的點滴變化,提供用戶切身感受,并據此微調和優化報道視角、選擇報道側重點。此外,不同類型的新聞可以選擇不同的用戶群體進行專項調研。如涉及青少年教育的新聞,可以重點調研中小學教師和家長;文娛新聞則可以重點關注娛樂行業從業者和粉絲群體的動向等。根據不同議題選擇最具代表性的用戶樣本進行調研分析,是實現用戶視角的重要保證。

3.1.2 進行全程用戶觀測,關注用戶反饋

在用戶調研的基礎上,新聞從業者還需要在整個報道過程中持續關注用戶數據,進行全程用戶觀測,實時捕捉用戶的反饋,根據反饋優化報道視角和報道手段[5]。具體來說,要重點觀測報道內容在各個網絡平臺上產生的瀏覽量、停留時長、轉發量、評論數量等數據指標,剖析這些數據背后的用戶行為,判斷內容是否符合用戶口味。同時,要詳細分析用戶的評論內容,發現用戶的真實想法,總結用戶的新期待,作為調整報道視角的參考。此外,記者還可以將某些采訪題材先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引導用戶參與討論、提出問題,根據意見修正最終的采訪方向。通過全程跟蹤用戶數據并吸納用戶反饋,能幫助記者判斷是否切中用戶視角,滿足用戶需求,從而及時修正和完善報道視角,使其更契合目標受眾。

3.2 實現多平臺視角策略

3.2.1 統籌多平臺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統籌利用好多平臺優勢,實現新聞采寫資源的跨平臺共享,是實施多平臺策略的基礎。首先,統一建立多平臺用戶畫像庫和線索庫。將不同平臺的用戶數據匯聚起來,建立統一的用戶標簽體系和用戶畫像庫,實現對不同平臺用戶的精準識別,便于后續定位不同用戶推送不同內容。同時,將各平臺采集的熱點話題、新聞線索和輿情監測結果集中入庫管理,實現新聞線索跨平臺共享使用。其次,建立統一的多媒體內容庫。將文字、視頻、音頻、圖片等不同形式的內容資源全部存儲到集中的內容庫,并實現內容的標引管理、檢索查詢和二次編輯,內容可以重復利用。再次,實現采編系統和新媒體系統的對接集成,實現從采集到編輯再到發布的一體化流程管理,內容可以一次上傳、多次使用。最后,建立統一的用戶運營系統,連接對用戶數據、內容資源、媒體平臺等的整合連接,對用戶推送過程進行精細化管理。

3.2.2 因平臺制宜,分類包裝內容

在新聞內容生產過程中,針對用戶群體和平臺屬性的差異,進行分類化的內容策劃和包裝也很必要。具體來說,針對報紙平臺,要注重新聞權威性,提供宏大敘事和深度闡釋,文字報道為主,結合少量數據圖表[6]。針對網站平臺,要突出新聞的新穎性和時效性,提供簡潔快速的新聞概要,同時增加視頻、音頻等豐富形式。針對移動客戶端,要強調查看和傳播的便捷性,提供碎片化的新聞快訊和各類工具服務。針對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媒體平臺,更要關注與用戶的情感聯系和互動體驗,提供形式多樣、輕松幽默的內容。此外,從用戶屬性差異出發,對于高素質群體可以提供更多專業性強、語言精練的硬新聞報道;而針對平均素質群體,則可以酌情增加娛樂、服務、生活元素,采用較為通俗易懂的語言。只有分類施策,使內容“物盡其用”,才能讓不同用戶在自己偏好的平臺上輕松獲取適合自己的新聞產品。

3.3 實現數據視角策略

3.3.1 與數據部門合作,深度開發數據價值

新聞采寫要實現數據視角,就需要與專業的數據科學團隊進行深入合作,充分發掘數據中的新聞價值。首先,數據科學家可以協助構建數據庫。他們可以收集各類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建立ContentType標注體系,實現數據的關聯和建模,搭建便于查詢分析的數據庫,為后續的新聞數據采寫奠定基礎。其次,數據科學家可以提供數據挖掘和情報分析算法模型,幫助新聞工作者從海量雜亂數據中有效提取與新聞議題相關的重要數據集。例如通過機器學習和關聯規則算法挖掘數據間的重要聯系,發現數據背后的隱含信息,預測可能的未來發展;通過情感分析、輿情監測等技術,動態跟蹤數據變化引發的社會反響,提供新聞詮釋。再次,數據科學家可以使用數據建模、預測和可視化手段,幫助新聞工作者評估新聞報道的內容設置、視角選取、語言風格等與受眾的匹配程度,預測報道發表后的傳播范圍和社會影響,提供優化決策。這有助于最大化報道效果。最后,兩者還可以共同構思和設計新聞報道的版面效果,使用數據新聞圖表、交互式圖形、動態模擬等形式進行數據呈現,使之更富示范性和代入感。

3.3.2 數據提取和清洗是重中之重

在新聞數據采寫過程中,數據的提取和清洗是重中之重。首先,需要建立元數據標注系統,對海量雜亂數據進行主題分類和關鍵詞標注,然后依據新聞主題進行關聯,通過人工+算法篩選出符合主題的重要數據集。其次,要對提取出的數據集進行嚴格檢查與清理。包括刪除重復和異常錯誤的數據,規范統一數據格式,刪除無意義變量,糾正計量單位偏差,處理缺失值等。這需要數據科學家提供數據清洗算法,輔助新聞工作者有效提高數據質量。再次,要對數據時間跨度、地域范圍等進行標注,了解數據的具體情境和限制條件。最后,要運用統計分析方法,檢驗數據的穩定性、一致性等指標,評估數據誤差范圍,保證后續分析的結果說服力。

3.3.3 數據采寫要做到忠實反映數據信息

在新聞報道中使用數據,必須保證對數據信息的忠實反映,避免誤導。首先,要明確數據來源,看其是否來自權威統計部門的數據報告及具體的調查方法,凡是來自網絡上的非官方統計數據,必須慎用。其次,對可能出現誤差的原始數據,要標注誤差范圍,不能直接使用數據的絕對數值。再次,在使用圖表表達數據時,要使用科學規范的表現形式,真實反映數據分布狀態,不能美化處理或選擇有利的特定區間。第四,在數據解釋上不能出現意愿性推斷或牽強附會,需要提供必要的背景資料,幫助讀者客觀理解數據反映的客觀事實。第五,對難以避免的技術性指標,要進行通俗的解釋說明,使普通讀者能夠理解其意義。只有在新聞報道的每一個細節和環節都嚴格堅持真實反映數據信息,才是對新聞公信力的保障,這是數據新聞采寫的生命線。

4. 結束語

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采寫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新聞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創新報道視角,深入挖掘用戶需求,實現多平臺傳播,以及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提高新聞采寫的質量和效果。同時,新聞工作者還需堅守新聞職業道德,勇擔社會責任,避免流量化和娛樂化傾向,為用戶提供有價值、有深度的新聞內容。只有這樣,新聞采寫才能在媒體融合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為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大的貢獻。

猜你喜歡
內容用戶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內容回顧 溫故知新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關注用戶
主要內容
關注用戶
關注用戶
Camera360:拍出5億用戶
100萬用戶
如何獲取一億海外用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