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前兒童不良交往行為的現狀及對策

2024-04-28 08:17徐旻萱
好家長 2024年3期
關鍵詞:規程同伴家庭

文 徐旻萱

學前兒童的交往,不僅是指幼兒與同伴間的交往,還有幼兒與家長、教師和其他人的交往?!队變簣@工作規程》(以下簡稱《規程》)中明確提出:“要著眼于未來,加強人際交往能力、創造力以及友愛、合作、寬容等品德的培養?!倍F實中的教育在這些方面恰恰是個薄弱環節,家庭和幼兒園過度重視對幼兒進行智力開發的培養,卻忽視了社會交往能力及品德習慣的培養。在現實交往中,學前兒童往往爭強好勝、任性自私,不懂得與他人分享、合作,不懂得謙讓等。這一行為與《規程》要求是相違背的,不良的交往會影響幼兒的成長。因此,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培養學前兒童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

一、學前兒童的不良交往現狀

幼兒從出生起便是一個獨特的人,同時又是一個社會的人。他們首先接觸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在進入幼兒園之后,他們還要與同伴、教師交往。因此,在交往過程中,一些不良交往行為難免會出現。

(一)學前兒童與家庭成員間的不良交往現狀

家庭教育對幼兒的影響是幼兒園教育無法替代的。幼兒時期是幼兒發展的關鍵期,而家庭又是幼兒發展過程中的基礎環境。在家庭中,學前兒童往往會獲得家庭成員的寵愛,所以會出現許多不良的交往行為。因此,分析幼兒不良交往行為發生的家庭因素,有助于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進而矯正幼兒的不良交往行為。

(二)學前兒童與同伴間的不良交往現狀

幼兒在進入幼兒園之后,與同伴待在一起的時間較多。他們一起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一起玩游戲。但是,推搡、爭搶、吵架等不良交往行為經常發生。有的幼兒喜歡獨自游戲,排斥與同伴交往。因此,必須加強對幼兒良好交往習慣的培養。例如,讓幼兒學會傾聽,并善于表達自己的意愿;幫助幼兒正確使用語言,用恰當的方式進行交流,避免言語沖突。

(三)學前兒童與教師的不良交往現狀

幼兒進入幼兒園后,除了同伴的陪伴,還有教師的陪伴。教師不僅教給他們知識,還要照顧他們的生活。盡管有的幼兒對教師懷有敬畏之情,但是他們在教師面前往往會“偽裝”。例如,有的幼兒在教師面前不愛說話,但是一旦脫離教師的視線,就表現得非?;钴S,甚至大吵大鬧。

二、學前兒童不良交往行為的矯正策略

交往行為會影響學前兒童的身心發展。學前兒童的不良交往行為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與他們的家庭教育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在家庭中,幼兒一出生就“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有些父母因忙碌沒有時間帶幼兒,便把幼兒托付給長輩照顧。大部分長輩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對幼兒實施“溺愛式”教育。因此,幼兒與他人交往時往往以自我為中心。所以,家長要改變自己的教養觀念,不能一味地溺愛幼兒,而要從小培養幼兒的良好品質。幼兒最先的學習是通過模仿獲得的,生活環境對他們影響甚大。學前兒童的交往現狀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造成的,因此一旦形成往往難以糾正。所以,家長不能強求幼兒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改正這種行為,而是應該持之以恒,正確引導。

家庭思想教育在人生的教育中起步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更強調言傳身教、持之以恒。這種長期的熏陶和影響,慢慢就會變成孩子受益終生的習慣。

幼兒園是學前兒童成長的重要場所。在幼兒園里,幼兒要與同伴和教師交往。面對幼兒不良的交往行為,教師會積極引導,及時糾正。由于幼兒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師經常會成為幼兒模仿的對象。這就要求教師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在潛移默化中糾正幼兒的不良交往行為。另外,教師不僅需要過硬的專業能力,更需要良好的師德。教師只有接受并尊重幼兒之間的差異,讓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體驗挫折與快樂,才有可能讓幼兒擁有一個完整而美好的童年。

當然,幼兒良好的交往行為僅靠家長或教師都是不可能形成的。只有家園雙方共同合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幼兒園里,不少幼兒非常聽老師的話,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與同伴友好交往??墒?,由于家長的溺愛,幼兒一旦回到家后就會“唯我獨尊”。因此,家園雙方應攜手合作,密切配合,共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猜你喜歡
規程同伴家庭
基于規程法的雷擊跳閘率計算
專題·同伴互助學習
《四川省工傷認定工作規程(試行)》出臺
中國新車評價規程
家庭“煮”夫
尋找失散的同伴
嘿,這歡樂的日子!
戀練有詞
相約釣魚身亡 同伴應否賠償
國內外風電有功控制規程要求的研究與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