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難點及對策探討

2024-04-29 00:11
企業改革與管理 2024年5期
關鍵詞:考核體系建設

陳 瑞

(安徽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51)

隨著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對企業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要求不斷提高,加之經濟環境日趨復雜、市場競爭日益加劇,企業必須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增強管理成效,以便更好地適應新經濟形勢,實現自身的發展和壯大。內部控制作為優化企業管理機制、提高風險防范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方式,已逐漸成為企業管理的重點工作和主要內容。內部控制管理不佳不僅會影響企業自身發展,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市場經濟秩序,不利于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由此可見,企業加強內部控制建設至關重要。但內部控制的建設并非一帆風順,在建設過程中企業往往會遇到諸多難點。因此,企業需要加強內部控制建設難點研究,剖析問題產生的根源,優化建設措施,以實現更好的發展。

一、內部控制概述

內部控制指企業為實現經營發展目標,確保經營方針貫徹執行,保證經營活動經濟高效,而在企業內部采取的自我調整、約束、規劃、評價和控制等一系列方法、手段與措施,能夠有效防范企業經營風險,提高企業管理的規范性和效率,明確各管理環節的權責劃分,有助于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企業進行內部控制建設的目的在于達成五個目標:一是確保企業經營活動的合規性,各項活動在法律政策、行業規定及企業規章制度規定的范圍內開展;二是保障企業資產安全和完整,確保企業資產得到妥善運用,防止資產被濫用、盜用等;三是保證企業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為企業決策提供科學、準確的依據;四是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效果,優化流程、減少浪費,降低經營風險;五是促進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確保日常經營活動與戰略目標相一致。內部控制體系主要包含五個要素:一是內控環境,即內部控制機構設置、權責劃分、人員配置等內部控制機制運行時所處的環境;二是風險評估,包括風險識別、分析、監督及應對等環節;三是控制活動,即開展內部控制所實施的會計核算、內部牽制等活動;四是信息溝通,即各部門、各環節信息共享;五是內部監督,即檢查內控體系建設、執行情況,明確弱點,并對不足進行優化和改進。

二、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必要性

(一)改善企業管理現狀,提升管理水平

加強內部控制建設能夠建立更加完善的內控體系,提高內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針對性、適用性和有效性,助力企業更好地發展。一方面,可以優化資源配置,科學的內部控制體系有助于企業識別和評估資源需求,合力規劃和配置企業資源,確保資源得到高效利用,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為企業創造更高的價值,避免出現資源浪費和冗余。另一方面,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能夠規范操作流程、減少冗余環節、優化管理環節,使企業各項業務活動高效運行,提高生產力水平,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另外,內部控制還能促進跨部門間的溝通和協調,確保企業整體運營的順暢。由此可見,進行內部控制建設是改善企業管理現狀的必要措施。

(二)健全企業管理機制,促進改革和轉型

新形勢下,企業間的競爭日益加劇,如何突破自身局限、實現更好的發展是企業運營過程中關注的重點內容。面對經濟形勢的變化、與過去不同的社會環境,企業應與時俱進,不斷調整創新,從而更好地適應新形勢變化的需要。開展內部控制建設能夠有效健全管理機制,促進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通過科學的內部控制管理,一方面,可以構建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根據企業新發展需求完善現行管理制度,搭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制度規范,為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堅強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可以構建科學的管理執行機制,優化工作業務流程,嚴格審批管理標準,加強風險抵御能力,通過對潛在風險的識別、評估和控制,降低企業遭受損失的概率,為企業轉型發展提供堅強的管理支撐。

(三)維護企業資產安全,實現資產保值增值

資產是企業經營的基礎,資產的安全和完整是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目標。內部控制通過對企業資產進行嚴格的管理和監控,能夠有效保障資產的安全與完整。具體來說,通過建立嚴格的授權審批制度、限制未經授權的人員接觸資產等措施,能夠顯著提高資產變動過程的規范性和嚴謹性,確保企業資產的安全與完整。通過內部審計與監控機制,及時發現和糾正資產管理中的不規范行為,避免出現舞弊和腐敗行為,防止資產流失。一是通過對資產風險的識別、評估和控制,可以降低資產損失的概率,確保企業在追求收益的同時,保證資產安全,實現保值增值。二是通過合理提供決策、及時的財務信息,助力管理層做出科學、合理的經營決策,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三、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難點

(一)內控責任主體不夠明確,目標支撐不足

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不是某一崗位或某一部門的單一工作職責和任務,而是需要企業內各崗位、各部門通力合作,但由于崗位不同、部門不一,所承擔的責任、所發揮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為了更好地開展內部控制工作,企業需要科學地進行責任劃分,明確責任主體。但從現實情況來看,企業內控責任主體明確性不夠,對實現管理目標的支撐有限。一是內部控制管理模式適用性不足,內部控制的理論支撐雖然眾多,但需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進行適應性調整,部分企業在控制策略、管理機制等方面還處于摸索階段,管理模式有待優化。二是部分管理者對于內部控制的認知存在不足甚至存在偏差,認為內部控制是應付監管、增加工作量的流于表面工作,在進行內部控制建設時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對于責任明確、劃分等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劃分責任、涉及控制流程時缺乏深入的分析,支撐性有限。

(二)內控治理結構有待健全,組織支撐不足

治理結構和治理體系的完善是內部控制建設工作順利推進的有力保障,但從現實情況來看,企業的內控治理結構不健全,對組織的支撐力度有限。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建設時,未能結合企業發展規劃,從戰略發展的角度設計內部控制體系,導致企業設置的內部控制管理機構、設立的管理崗位無法有效契合企業管理需求,各內控崗位、部門間未能形成既通力合作、又互相監督的管理模式,這直接影響了內部控制管理效能的發揮。例如,將內部控制管理職責局限于財務部門、運營部門等職能部門,業務部門缺少一定的管理權限,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業務人員開展內控工作、執行內控制度的積極性。另外,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管理體系不健全,企業在制定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后,對于配套制度的構建不夠完善,人事管理、技術管理等內部管理控制制度,以及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等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部分缺失。

(三)監督管理力度有待加強,風險管控不足

監督管理是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重要內容,強有力的監督管控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內部控制管理成效,真正實現以管理促發展。但從現實情況來看,企業內部控制建設過程中監督管理力度并不理想,監管成效有限。一是內部控制執行剛性不足,由于內控制度、計劃等的編制存在理想化、表面化特征,內控人員的管理理念和重視程度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管理制度在實施過程中并未嚴格執行,制度與應用相互割裂等,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理論與實際相剝離。二是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保障經營業績指標完成的預案、關鍵核心崗位員工穩定性的預案等均不可或缺,但部分企業風險應對預案設置不全,導致在風險發生時難以及時解決、有效應對;或者工作人員能力不足,導致難以及時發現潛在風險,從而影響內部控制管理效果。

(四)激勵考核機制有待完善,閉環管理不足

完善的激勵考核機制是充分發揮員工主觀能動性、提高內部控制管理成效的重要方式,但從現實情況來看,企業的激勵考核機制有待改進。一是激勵考核指標的設置不夠科學,選取的考核指標與部門重點工作的關聯度有限,在引導企業各部門重視重點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成效方面未發揮有效作用,如將收入、回款等經營性指標與職能部門高關聯,這會影響職能部門對于本職工作的重視程度;指標設置比較片面,過于重視主觀評價而忽視客觀評價;設置的指標較難量化,不宜評價。二是考核結果的應用不夠科學,要么沒有將考核結果與晉升、薪酬等關乎個人利益的事項直接掛鉤,降低了績效考核的價值;要么考核結果的應用力度不足,員工對考核結果缺乏敏感性,這些都會導致管理未形成閉環,影響績效考核管理成效,不利于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運行。

四、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難點的應對策略

(一)明確責任主體,劃定控制主線

為有效應對企業內部控制建設難點,首先,應樹立正確的內控管理理念。企業管理者應認識到內部控制在加強風險防范、優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成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轉變對內部控制的認知,從心理上強化對內部控制建設的重視程度,從而以思想促行動,確保內部控制建設工作有堅強的理念保障。其次,要明確責任劃分,一般來說,企業負責人是內部控制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承擔著制定內控原則、搭建內控體系、強化內控監督等職責,對內部控制的建設方向、理念等負責;中層管理者是內部控制建設的直接責任人,負責管理內部控制的具體執行;普通員工則是內部控制建設的實際推進者,負責實施具體的內控管理措施等。在此前提下劃分各層級人員的職責權限,形成管理責任層層遞進、管理工作環環推進的內部控制模式。

(二)完善治理結構,確認運行機制

完善的治理結構能夠為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支撐,一是要加強頂層設計,健全組織機構,由企業負責人牽頭組建管理小組或董事會,作為決策機構,中層管理者執行上級決策,作為執行機構;紀檢部門、黨委組織等作為監督機構,履行監管責任,從而建立決策權、監督權、執行權相互制衡的組織結構,為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工作的推進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二是要建立科學的協作機制,可以通過評審、會簽、共同監督等多種形式加強各部門、各崗位間的溝通交流,同時要根據部門業務性質、需求等的不同劃分相應的內部控制管理職權,保證各部門間既權責明晰又互相監督。三是要加強制度體系建設,根據企業需求不斷修訂既有制度,完善配套制度,如通過編制授權管理辦法,明確各級授權權限,避免出現違規授權、越級授權等情況。

(三)加大監督力度,強化風險管控

監督是內部控制建設工作的重點內容,也是需要解決的難點內容。為更好地開展內部控制建設工作,一方面,要加大監督管控力度,確保監督的有效性,可以加強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執行剛性,對于已經下發的內控管理制度要嚴格執行,如對規定好的審批流程要嚴格遵守,即使出現特殊情況,也要在制度規定的框架下進行靈活調整,嚴禁出現特事特批、特事特辦等情況,避免規章制度流于形式;對于履行監督責任的員工則要加強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覺悟,增強其責任感、使命感。另一方面,要加大風險管控力度,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制定風險應急預案,例如,市場環境出現重大變化、核心人員出現重大調整等情況下,企業可以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從責任部門到應對流程、從處理時間到處理效果等均需要明確的規定,這樣在風險發生后才能夠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由責任部門及時進行處理,避免不利影響進一步擴大。

(四)優化激勵機制,加強考核結果應用

為實現激勵機制的優化,提高考核結果的應用成效,一是要提高考核指標設置的合理性,樹立“績效考核是指揮棒”的理念,在確定考核指標時,以部門工作目標為基礎進行深入分析,明確支撐目標實現的工作任務,并將之提煉成可量化、可考核的指標。例如,對于職能部門,要將管理制度建設、管理機制創新、管理成效提升等作為考核重點;業務部門則要將經營業績、市場開拓等作為考核重點,并進一步細化為制度修編、報表準確度、新簽合同額、回款等各項指標,提高績效考核的引導性。二是要深化考核結果應用,首先要健全考核評價管理辦法,明確考核程序,如將考核劃分為部門和員工個人兩個層級,按照不同權重核算出員工個人最終的考核結果;其次要制定配套應用措施,如中層干部獎懲力度大于普通員工,將考核結果與員工績效直接掛鉤等。

五、結語

企業加強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不僅可以有效推動企業運營管理的規范化、精細化,還可以顯著增強企業風險防范的有效性、科學性。因此,企業應加強對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過程中難點和痛點的改善和應對,明確責任主體,完善治理結構,強化風險管控,優化激勵機制,建設符合企業發展需要及經營特點的內控體系,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

猜你喜歡
考核體系建設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內部考核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創新完善機制 做實做優考核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公立醫院 如何考核?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家庭年終考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