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去情懷的影像是蒼白的
——論AI時代如何更好彰顯紀實攝影的核心價值

2024-04-29 05:50張繭長沙
文藝生活(藝術中國) 2024年1期
關鍵詞:攝影家紀實攝影

◆ 張繭( 長沙 )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人工智能(AI)技術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攝影領域也不例外。AI強大的圖像處理技術和自動生成圖像能力,給攝影創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改變。于是,有人在AI生成的“美輪美奐”的圖像面前發出疑問:AI會不會完全顛覆取代攝影?

當下AI技術究竟對攝影產生了哪些影響?作為攝影領域重要表現形式的紀實攝影,在AI時代還有哪些獨特的核心價值?如何更好地彰顯這些核心價值?本文擬就此做些思考探討。

一、AI時代技術對攝影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1. AI技術在攝影領域的最新應用

自1839年攝影術誕生至今,通過照相機的光影成像技術來留住凝固的瞬間,早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但是,AI正在改變我們對攝影的傳統認識,今天的攝影不僅僅是一個鏡頭和一個傳感器,在這里,“攝影”已經轉換為一種計算過程。

其實前些年,AI技術就已經在攝影領域取得了一些令人矚目的應用。例如,AI技術可以用于圖像識別和分類,幫助攝影師更快速地處理和管理大量的照片;AI技術還可以用于圖像增強和修復,通過自動調整曝光、對比度、色彩等參數來改善照片的質量和細節等等,這些應用能夠突破傳統攝影光學和物理的限制,使得攝影過程更加高效和便捷。然而,這些技術的應用只是輔助攝影師的工具,而非取代他們的創作能力和藝術表達。

近年來,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能夠生成逼真圖片的算法和模型也日益成熟。這種技術可以通過學習大量的圖像數據,自動生成具有高度真實感的圖片。2022年11月30日,OpenAI推出了一款名為ChatGPT3.5的AI應用程序,用戶只要通過語音描述一些場景,一幅逼真的圖片就出現在你眼前,目前ChatGPT正在不斷更新迭代。

類似的AI生成圖像工具還有Nvidia GauGAN、Midjourney、Nightcafe Studio、Dream Studio、Craiyon等等。它們的共同點都是通過文字描述,人工智能生成圖像,連照相機都不需要了。一幅幅“照片”就像夢境一樣,都是不曾真實存在的場景,卻又引發人的無限遐想。

如今,AI已經在商業設計、插畫配圖、人像寫真、風光景物等攝影領域有著很高的參與度。與傳統攝影注重捕捉真實世界中的場景和事物相比,使用AI生成的圖像更多地追求獨特的視覺藝術效果,在色彩、光影、構圖乃至畫面創意上都更為完美、更為震撼。不過由于它是通過算法拼接而成,元素間的過渡不可避免地存在不連貫性,造成不自然的感覺。例如, GauGAN生成的草地場景,雖然在草的形態和顏色方面與真實草地相似,卻無法表達出現實中草地所具有的質感、氣息和情感;生成的人像作品看上去雖然毫無瑕疵,但總讓人覺得過于“絲滑”,合成的痕跡比較重。

AI技術為藝術家和攝影師提供了一個新的創作工具和視覺表現手段,可以用來創作獨特的藝術作品,展示不同的創意和審美風格,因此,未來那些純粹為影像而產生的影像將不可避免地為AI所淹沒。到底,AI技術生成的影像究竟算不算攝影?這是一個值得業界深入探討的問題。

2. AI技術生成圖像對攝影創作的影響

AI技術的應用,給攝影創作帶來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戰。

一方面,AI生成的圖像可以通過算法和處理技術來提升圖像的質量和美感,使機器作品更加精細和出色,這對于攝影師來說,意味著他們在攝影創作過程中可能面臨來自AI生成圖像的競爭。一些AI創作的作品,已經騙過了攝影比賽評委的眼睛。2022年8月,德國一位攝影師通過AI圖片生成器創作的《電工》,獲得了2023年索尼世界攝影獎(SWPA)公開賽創意類的獎項,這是第一個由AI生成的圖片在國際著名攝影大賽中獲勝。而據澳大利亞新聞網報道,2023年一張AI生成的沖浪“航拍照片”贏得了一個攝影周賽的冠軍,創作者是悉尼的一家人工智能藝術工作室的設計師?!罢掌敝械暮┚吧蜎_浪者都是不存在的,它的逼真來自對網絡上數百萬張圖像的學習。

而另一方面,AI生成的圖像也可能因缺乏真實性和獨特性,使作品變得模式化和失去藝術性,沒有情感,無法完全替代攝影師的創作能力和獨特視角。

2022年底,在以色列一場特殊的影像展覽中,觀眾看到一家人在冰天雪地里躲避戰斗機的追擊、小男孩趴在窗口凝視馬路上駛過的坦克、小女孩逃亡成功后綻放的笑顏的畫面,這些圖像故事感十足,實際上卻是人工智能生成的“照片”。 19名耄耋之年的二戰猶太大屠殺幸存者,用語言描述自己童年親歷的大屠殺場景,工作人員使用AI工具Midjourney生成相應的圖畫,將老人的記憶可視化。不過這場展覽被媒體批評是“扭曲了歷史”,因為圖像中的人物面色紅潤、衣著得體,不符合當時的狀況,這體現了AI并不具備同理心和感受力,顯得十分冷漠。

總之, AI技術幫助我們簡化了攝影流程,讓我們有更多的精力關注計算機做不了的事情,那就是帶有靈魂的發現和創作。因此,攝影師需要尋找創新的方式來與AI技術互動,從而創造出更具個性和獨特性的作品。

二、AI時代紀實攝影的核心價值與不可替代性

紀實攝影是以記錄現實生活、反映時代變遷為主要訴求的攝影方式,具有真實性、客觀性、現場性的特點。法國攝影大師布勒松的“決定性瞬間”理論認為,攝影師要能從無數的瞬間中截取一個最有說服力、最具代表性的瞬間,這個能揭示事件的意義和本質,能反映攝影師主觀感受與思考的瞬間,包含了濃濃的人文精神,能賦予畫面栩栩如生的生命。而這,正是AI時代紀實攝影的核心價值所在。

1. 紀實攝影強調真實性,記錄社會和時代變遷

攝影術自誕生之日起,紀實就成了它理所當然的使命,紀實攝影之所以具有震撼力正是源自它不可回避的真實性。紀實攝影作品通過真實的圖像和故事,哪怕一些看似平淡無奇的畫面來記錄社會風貌,喚起人們對于時代變遷和社會生活的思考和回憶。紀實攝影的魅力就在于這種真實的畫面帶給觀者的視覺沖擊力、觸目驚心的心理沖擊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AI以其強大的技術本領,不僅大大降低了攝影的門檻,更是做到了圖片的“無中生有”。從今往后,“有圖”也未必有真相,我們身邊隨處可見AI生成的圖像。但是物極必反,它也會讓社會大眾一起重新認識到真實照片的珍貴,紀實攝影作品所展示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是AI技術無法做到的。

2023年6月,網上流傳著一張特斯拉公司總裁馬斯克訪問上海特斯拉工廠時與員工合影的圖片。不過,這張圖片很快就被證明是AI生成的。而最近爆發的巴以沖突,一些AI創作的現場畫面廣為傳播,其中有張男人在廢墟中抱著幾名小孩的圖片,不少人把這些圖片當作真實照片轉發,但只要仔細查看就會發現手指的缺陷。這些網絡假照片,都是為了增加社會關注度而“完全捏造”出來“煽情”圖片。

對此,絕大多數閱讀者都表示,不能接受這種AI生成的虛構性圖片被作為真實影像傳播,尤其是在災難背景下。一些紀實攝影專業人士認為,人們之所以需要攝影,是因為它是對真相的記錄,照相機面對的必須是真人、真事、真場景,這是紀實攝影的特點乃至生命所在。因此,坐在電腦前的AI圖像生產者,永遠不可能取代紀實攝影師的角色。

2. 紀實攝影充滿情感色彩,作品透出人性與溫度

紀實攝影不僅僅是對事實的記錄,更是表達攝影師對于所拍攝對象的情感和思考,紀實攝影作品中所展現的人物形象、社會背景和情感表達,使得觀眾能夠感受到攝影師的人文情懷和對被記錄對象的關懷。這種人文情懷與觀眾的情感共鳴相結合,體現了人性與溫度,使紀實攝影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藝術性,這是AI技術所無法具備的。

著名紀實攝影家王福春的《火車上的中國人》專題,堅持拍攝了近40年,這些黑白紀實攝影反映了火車上的乘客們相遇、離別、吃飯、睡覺、閱讀、打牌、獨處、交談,真實的生活場景、生動的人物表情、人生的酸甜苦辣咸都被復刻在那一瞬間。從王福春作品里,我們看到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種種變遷,看到了一張張中國面孔,看到了一個個中國故事。

湖南攝影家歐陽星凱,數十年來以主要精力關注社會的熱點話題,常年深入底層生活,拍攝社會的變遷,留有10萬余幅底片。他拍攝的《人民路》系列作品歷時一年多才完成,用鏡頭對準長沙市人民路上的一棟被改造成的農民工臨時居所,400戶農民工居住在每人4平方米的空間里。攝影師不是簡單地浮光掠影式拍攝,而是與農民工交朋友,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作品以一張張真實生動的畫面,去揭示最底層的普通勞動者的真實的人性,從一個社會的小斷面,反映了國家建設過程中的諸多事項,觸動了讀者的心靈,讓觀者對于社會轉型期的勞動人民的奮斗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思考。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攝影是有溫度的,攝影師會通過不同的光影、角度、色彩來表達不同畫面的感情色彩。我們欣賞一件攝影作品,不僅僅是欣賞圖像的“美”,更應領悟攝影者的思想表達及其內涵,也就是作品的“靈魂”,是“真”與“善”帶來的感人肺腑的力量。一個成功的攝影師會盡量在作品里包含著故事性。當讀者從作品里看出了自己內心的故事,隨之而來的沖擊力便是經久不衰的。

面對AI技術,網絡上有人說得很貼切:機器能識別出最具美感的構圖與色彩,但不會理解老人臉上的皺紋也是美;機器能將人恰當地放在圖片之中,卻不能捕捉他最開心的瞬間。畢竟,攝影是一個技術加情懷的東西,人工智能可以掌握技術,但是對于人文情懷,可能還會是一頭霧水,而失去情懷的影像作品是蒼白的。

3. 紀實攝影具有體驗感,要求參與現場過程

紀實攝影不僅僅是結果的呈現,更是創作者與拍攝對象之間的互動和交流的過程,用自己的視角和感知記錄下真實的場景和人物。與AI生成的圖片不同,攝影師必須親自到現場,與被攝對象接觸和溝通,才能真正捕捉到真實的瞬間和情感。這種現場參與和過程記錄的體驗,使紀實攝影作品具有更加深入和真實的感受,從而創造出獨一無二的作品。而AI技術無法替代這種親身經歷和現場感受。

著名攝影家盧廣以《吸毒》《艾滋病村》《血吸蟲》《小煤窯》等幾大紀實專題為自己在攝影界樹立了聲譽。為了拍攝吸毒販毒人員的生存狀態,他扮成吸毒者混到他們中間,躺在吸毒者當中,假裝吸進去再偷偷吐出來,同時還要趁人不備用傻瓜機進行偷拍。

湖南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湘潭鋼鐵廠的熊漢泉,10多年追隨拍攝身邊熟悉的鋼鐵工人,以最平凡的視角、最平視的目光,鎖定這群生活得非常真實的人。為了拍好作品,他曾經幾十次爬上高高的爐頂,在腳手架上一蹲就是幾個小時,頭昏目眩好幾次險些掉下來;他還曾經冒著生命危險,站在離鐵水出口僅幾米遠的地方搶拍鐵水飛濺的鏡頭,衣服被燒出好幾個洞,手上被燙出血泡……他創作的《爐臺上的工人》組照,榮獲全國第21屆攝影藝術展銀獎,讓這個群體以更率真、更樸拙、更粗野的方式活在了影像里。

可見,無論技術如何變化,都無法代替拍攝經歷帶來的內心的感悟。紀實攝影師不僅僅是一名記錄者,還是一名見證者,只有深入生活、用心體會、努力融入后,才能用鏡頭更好地表現社會現實。

三、AI時代彰顯紀實攝影核心價值的對策建議

1. 以人為本,觸動靈魂,在攝影過程中更注重人文關懷

比起拍攝技法的運用,紀實攝影更傾向于通過圖像傳遞和表達思想。

紀實攝影的關注對象常常是人的生存空間、文化變遷和生存狀態,強調用鏡頭瞄準群眾,用作品詮釋對人的關注、對心靈的關照,用攝影師內心的溫度,溫暖普通民眾,回歸生命本源。這就是攝影的人文關懷,它的核心是尊重人、關懷人、強調人的價值,主張以人為本,關懷人的生存狀態和權益。

在創作紀實攝影作品時,注重人文關懷是攝影師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有了人文關懷的理念,攝影師在拍攝時就會選擇平視的視角,平視被攝者和他們的生活,與被攝者之間自然地用心靈去交流、平等地體會、理性地分析,在拍攝圖片時就會更多地考慮人文、人情和人性。

本人跟蹤拍攝的《趴著書寫精彩人生》,用鏡頭展現了湖南新化高位截癱的殘疾書法家楊文彪自強不息、笑對人生的勵志故事。楊文彪19歲時因意外高位截癱,25年來身處逆境,卻從未熄滅內心希望之光,勇敢接受命運的挑戰,克服常人所不能,趴在床上堅持書法創作。他參加國內書法大賽入展、獲獎200多次,以一手風格獨特的精妙小楷,趴著寫進了中國書法家協會。他還在網上直播教學,以書法弘揚傳統文化,向社會傳遞“向陽的力量”,被譽為“書法界的張海迪”。在拍攝時,本人著重挖掘展現他和妻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體現一種向上的奮斗的力量,畫面給人以溫暖。

湖南著名民俗攝影家劉啟后,生前數十年游走在湖南各地村寨,遍訪農村80歲以上高齡老人,拍攝到了大量飽含歷史記憶的珍貴肖像。在他的鏡頭下,這些來自大山中的老人,樸實、憨厚、勤勞、豁達,是當代農村老人最原生態的展現。他希望借此喚起人們對農村留守老人生存狀態的深切關注,呼吁全社會弘揚尊老、愛老、敬老、孝老的優良傳統。

對人文關懷的深入思考和體現,應該成為新時代每一個攝影工作者的行為自覺。在湖南,像劉啟后這樣為人民寫真、為百姓留影的攝影家還有很多。近年來,湖南省攝影家協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組織攝影名家和廣大攝影工作者聚焦現實題材,深入一線采風創作,真實記錄歷史進程,真情表現現實生活。這些影像作品,沒有空洞粉飾和虛無絢爛,用平實生動的畫面,表現出普通群體更為豐盈真實的精神世界,從而更加吸引大眾的關注、觸動人們的靈魂。

2. 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培養個人攝影風格和獨特視角

衡量一件攝影作品藝術價值的最終標準是它的創意,以及創意帶給欣賞者的思想和情緒的共鳴。在AI技術日益普及、可以依靠計算自動生成圖像的時代背景下,攝影師更需要精巧的創意,形成自己的個人風格和獨特視角,以區別于機器生成的圖片。

攝影創作首先是創造性活動,“不同”才是創作最根本的要素。攝影工作者要善于從傳統文化、藝術歷史中汲取靈感和啟示,提升自己的審美,通過不斷實踐和探索,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攝影語言和表達方式,最終打造自己的創作主題和風格。

前文所述民俗攝影家劉啟后,40多年來長期執著地關注湖南隆回大山深處的花瑤族群體的生活方式、傳統習俗以及他們與環境的關系,用鏡頭和文字記錄了花瑤民俗的豐富內容和獨特風情,展示了花瑤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傳承,成功地把花瑤文化推向了聯合國,向全世界展現了一種古老神秘而多彩的花瑤民族文化。

湖南青年攝影家李鋒也是一名執著的文化志愿者和記錄者,從2006年開始,他扎根本土,尋訪湖湘大地的傳統鄉土文化和手藝人,堅持記錄身邊隨著時代發展即將消失的東西,迄今為止拍攝了200多個非遺項目和70多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他在鄉村采風時敏銳捕捉到瀏陽張坊鎮上洪村道官沖組的古山貢紙的文化價值,傾力幫助當地五戶村民復興古法造紙技藝,一時“洛陽紙貴”。他長期駐守拍攝并推廣,在當地挖掘了古法造紙、夯土墻、送春牛三項非遺,申報了12名非遺傳承人,將一個荒涼的空心村打造成生機勃勃的非遺生態村,走出了一條非遺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我們身邊有一去而不復返的歷史需要相機去記錄,有千姿百態的人生需要攝影去捕捉,攝影創作讓攝影師有不同的視野去觀察世界。而AI創作出來的作品大多都是“模仿”而非“創作”。攝影師要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底蘊和修為,加強個人創作風格和獨特視角的培養,這有助于在AI時代保持創作的原創性和藝術性,讓自己的作品獨樹一幟。

3.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強化攝影家與觀眾之間的情感共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焙玫奈乃囎髌繁仨氉呦蛉嗣?,攝影工作者必須來到群眾中,置身生活中,捕捉勞動者真實的生活和情感,在與人民共情共鳴中激發創作靈感。

在攝影作品中,情感共鳴是攝影師與觀眾之間建立聯系和傳達信息的重要途徑。著名攝影記者羅伯特·卡帕有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睌z影師通過近距離拍攝,捕捉勞動者真實的生活和情感,讓觀者深入了解勞動者的付出和價值,從而引發共鳴與思考。這種情感共鳴的力量,讓作品具有深遠的影響。

湖南攝影家陳正軍創作的《陣痛中的去產能排放》就是很好的例子。他選取熟悉的石灰窯題材,以獨有的視角進行了長達6年的專題拍攝,見證了一個和石灰窯變遷相關群體的愛與憂愁、變與悲歡?;貞泟撟鞯慕洑v,陳正軍說,他30多次進礦區、爬灰場、蹲窯洞、訪民情。為便于與工人的交流,進入現場時,他從最初的“全副武裝”防護,到不戴口罩,每次來了還給他們送飲料,與他們聊家長里短,遇到有生活困難的工人還組織影友去幫扶,和他們成了朋友。為突顯他們的工作特性,越是最惡劣的天氣他越趕著去拍,6年里他堅持蹲守在廠區的灰塵里,用相機真誠地陪伴灰廠的興旺衰敗,用鏡頭真實地記錄工人的喜怒哀樂。這一張張照片,充滿了情感和共情,成功地傳達了底層工人的勤勞和堅韌,激發了觀眾的同理心,觸動了他們對勞動者的尊重和關注。

2023年9月,在“精準扶貧”理念十周年之際,中國攝協領導帶隊,組織攝影小分隊深入湘西十八洞村,走進田間地頭、村戶農家,探尋中國“精準扶貧”首倡地脫貧致富的“密碼”。在前不久的展覽上,這些作品既融合了觀察時代的深度與人文關懷的溫度,又兼備了真實性的抓取和藝術性的表達,做到了思想上的震撼力、視覺上的沖擊力和藝術上的感染力的“三合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省攝影家協會踐行總書記要求,廣泛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湖南攝影人在豐富多彩的人民生活中收集素材、激發靈感,用獨特的鏡頭語言創作了一大批聚焦時代主題、高揚時代精神、藝術風格多樣的精品力作。2023年10月,湖南省攝影家協會又聚焦大局、服務大局,啟動了2023“我的村莊”鄉村振興攝影大展和首屆中國·湖南“紅色·綠色·古色”多彩瀟湘攝影大賽。兩大賽事緊緊圍繞新的文化使命來確定主題,全省攝影工作者反響踴躍,積極參與,展現了攝影人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中的新氣象新作為。

結語

盡管AI科技日新月異,但它并不能完全代替攝影藝術。它是一種工具,就如同相機出現了,繪畫的人還在;PS出現了,畫圖紙的建筑師和攝影師也在;而AI出現了,它可能會代替一些簡單的工作,但不能代替人類的智慧與思想。

攝影工作者應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讓人民成為攝影作品的主角,讓攝影在黨和國家大局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同時,攝影工作者還要主動學習,善于運用好AI技術,勇于承擔用影像記錄歷史、謳歌人民的偉大使命,用生動的視覺語言記錄時代發展的軌跡和人民生活的變遷,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為時代留下真實而有溫度的記錄。

猜你喜歡
攝影家紀實攝影
硯邊紀實
大攝影家
大攝影家
大攝影家
大攝影家
CHINAPLAS2016采訪紀實
混亂實驗室紀實
混亂實驗室紀實
WZW—bewell攝影月賽
最美的攝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