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重大主題報道敘事策略創新與探索

2024-04-29 16:22陸億華
傳播力研究 2024年9期
關鍵詞:輿論傳統媒體深度

◎陸億華

(海南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傳播融媒體中心,海南 ???570206)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報道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新時代的社會呈現出多元發展、信息爆炸、科技普及等特征,這不僅對新聞傳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激發了媒體的探索與創新。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媒體面臨被淘汰的壓力,新媒體在迅速崛起的過程中也面臨著信息真實性、傳播深度等方面的挑戰,如何在新媒體時代中找到平衡點,發揮各類媒體的優勢,成為了新聞傳播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新時代重大主題報道的現狀分析

(一)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報道的異同

傳統媒體如報紙、廣播和電視,以其深厚的歷史積淀和廣泛的受眾基礎,仍然在新聞傳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優勢主要表現在信息深度挖掘和專業報道方面。傳統媒體在主題報道中往往能夠提供更為翔實、全面的信息,通過深入采訪和調查,呈現出更為豐富的背景和維度,有助于受眾深度理解新聞事件。但新媒體的興起也帶來了報道方式和傳播效應的革新,新媒體特別是互聯網平臺,以其即時性、互動性和廣泛的傳播渠道成為信息傳遞的重要力量,新媒體報道更加注重多媒體融合,通過圖文并茂、視頻直播等手段,生動直觀地呈現新聞事件,更容易引起年輕群體的關注,社交媒體平臺也為信息的快速傳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徑,形成了多中心、全方位的傳播網絡[1]。然而,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存在一些差異。傳統媒體更注重深度剖析和權威性解讀,而新媒體則更強調即時性和輕松互動,在內容生產和傳播速度上,新媒體更靈活迅速,但也容易受制于短期熱點和點擊率導向。傳統媒體雖然較為穩重,但在迎合年輕受眾、增強互動性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在新時代主題報道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有機結合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傳統媒體應善于借助新媒體平臺擴大傳播范圍,增強互動性,而新媒體則需借鑒傳統媒體的深度報道經驗,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這種整合有助于實現信息的全面傳遞,更好地滿足受眾多層次、多樣化的信息需求。

(二)大眾需求與媒體職責的平衡

在新時代重大主題報道中,受眾需求與媒體職責的平衡成為媒體面臨的重要挑戰。受眾對于新聞的需求隨著社會發展愈發多樣化,包括信息的全面性、深度性、時效性等多方面的要求,媒體在滿足受眾需求的同時,也需要履行其社會責任,確保信息的真實、客觀、公正,保持媒體的專業性和獨立性[2]。一方面,隨著社交媒體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受眾對新聞的獲取變得更加便捷,呈現出碎片化和個性化的趨勢。受眾更加關注個體化的信息需求,追求與自身興趣、關注點相關的新聞內容,這對媒體提出了更高的內容定制和個性化推送的要求,迫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報道中更靈活地滿足不同細分群體的需求。另一方面,媒體作為社會的信息傳播者,其職責在于報道真實的新聞,推動社會進步。在滿足受眾需求的同時,媒體需要確保信息的客觀性和公正性,避免過度商業化和炒作。尤其是在重大主題報道中,媒體更應以深度、權威、負責任的態度對待新聞,為社會提供準確、全面的信息,引導受眾形成理性、全面的認知。因此,新時代主題報道中的媒體要在大眾需求與媒體職責之間找到平衡點,媒體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受眾反饋等手段更好地了解受眾的需求,同時保持對于真實新聞的執著追求。通過創新報道形式、提升報道質量,媒體能夠在更好地滿足受眾需求的同時,不失公共性和社會責任感,確保新聞傳播的良性發展,這種平衡是新時代主題報道能夠真正服務社會、引導輿論的關鍵所在。

二、新時代主題報道的敘事策略創新

(一)數據驅動的新聞生產

數據驅動的新聞生產是媒體敘事策略的重要創新點。大數據分析在主題報道中的應用,首先體現在信息采集的深度和廣度上,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挖掘,媒體可以獲取更為全面和深刻的與主題相關的信息,實現對事件背后的隱藏因素進行全方位分析[3]。如在公共衛生危機主題報道中,通過分析醫療、疫情傳播路徑等數據,媒體能夠更好地呈現疫情傳播的趨勢和影響,提供更具有說服力的報道。數據可視化技術的運用也在主題報道中展現出顯著效果,通過將抽象的數據用圖表、地圖等形式進行呈現,不僅使得復雜的信息更易理解,而且還能夠增強報道的生動性和吸引力。如在氣候變化主題報道中,通過溫度曲線、極端天氣地圖等數據可視化手段,媒體能夠直觀地展示氣候變化的趨勢和影響,使受眾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氣象數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數據應用過程中,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至關重要,誤導性或不準確的數據可能導致報道的失真,影響受眾對于主題的理解。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數據資源的不斷積累,大數據分析和可視化技術在新時代主題報道中的應用將更為廣泛,媒體需要不斷提升數據分析的專業水平,靈活運用各種可視化工具,以更好地服務受眾,提升新時代主題報道的深度和廣度。

(二)多媒體融合報道

多媒體融合報道成為一項關鍵的敘事策略創新,旨在更全面、生動地呈現新聞內容,圖文并茂、視頻直播等應用為主題報道注入更多元化的表現形式,提升報道的感染力和影響力。首先,圖文并茂和視頻直播等形式的應用豐富了報道的表現手段,通過精心搭配圖像和文字,媒體可以以更生動的方式呈現主題內容,其不僅可以幫助受眾更直觀地理解事件的經過,而且還能通過圖片、插圖等形式增強報道的表現力[4]。同時,視頻直播為新聞報道增強了實時性和互動性,通過直播,媒體能夠實時將事件呈現給受眾,受眾可以通過評論、互動等方式參與報道過程,加深與新聞事件的互動體驗。其次,社交媒體平臺為媒體提供了廣泛的傳播渠道,能夠更迅速地將主題報道推送到受眾視野中,媒體通過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圖文內容、視頻片段,可以更好地引起受眾的關注,形成更廣泛的話題討論。此外,社交媒體還提供了實時反饋的機會,媒體可以通過觀察社交媒體上的評論和互動了解受眾的反饋,有助于及時調整報道策略和提升互動效果。因此,新時代主題報道的成功,離不開多媒體融合報道的專業運用,以更好地滿足受眾對于信息呈現形式的多樣性需求。

(三)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技術的應用

首先,虛擬現實(VR)與增強現實(AR)技術的應用為敘事策略注入了創新動力,推動了報道方式的深度演變。虛擬現實技術通過為用戶提供深度體驗的創新方式,使主題報道更具沉浸感。例如,在環保主題報道中,通過VR 技術,受眾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森林砍伐的現場,提升了對環境問題的感知力和關注度,這種深度體驗不僅豐富了報道形式,而且還使受眾更好地理解報道的主題,促使他們更深入地思考與參與。其次,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使得與受眾的互動更加豐富,VR 的互動性使受眾不再是單純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參與者和體驗者。在社會治理主題報道中,通過AR 技術受眾可以利用手機攝像頭實時看到城市規劃的虛擬效果,從而更好地理解政策的實施和影響,這樣的互動體驗不僅增強了受眾的參與感,而且還激發了受眾對于主題的關注,拉近了受眾與報道主題的距離。

三、踐行“四力”在重大主題報道中的體現

(一)政治引領力

完善黨臺黨報報道新機制是體現政治引領力的重要途徑。黨臺黨報是治理國政的重要資源和重要手段,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要陣地,肩負著為加強黨的建設、推動改革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思想保證和輿論支持的重大任務,具有明確的黨性和政治導向。在重大主題報道中,通過完善報道機制,黨臺黨報能夠更好地對新聞事件進行策劃、組織和傳播,確保報道服務于黨和國家的發展戰略,這種機制的完善不僅包括對報道內容的精準把控,而且涉及到編輯、發布等各個環節的全面優化,以確保主題報道在傳播中更符合正確的政治導向[5]。政治引領力在新時代主題報道中的體現還表現為對于正確政治導向的堅持。媒體開展重大主題報道,要始終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確保報道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并在報道中引導輿論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在涉及國家政策、戰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的主題報道中,媒體需要明確正確的政治導向,積極引導受眾形成正確的認知,推動社會穩定和諧發展。在實際工作中,政治引領力在主題報道中體現得非常顯著,通過對黨臺黨報的機制不斷優化,加強對主題報道的政治引導,媒體積極引領正確的輿論方向,黨臺黨報在報道中更加注重對國家政策和黨的聲音的傳播,使得主題報道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發展大局。

(二)思想引領力

首先,新媒體的運用是提升思想引領力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利用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等新媒體工具,主題報道可以更加迅速、直觀地觸達廣大受眾。例如,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報道可以通過新媒體發布村民脫貧致富的實例視頻,使普通民眾親身感受到振興的成果,從而引發對這一主題的深刻思考和關注。其次,增強報道的思想性和引導性是鞏固思想引領力的關鍵手段。在報道中媒體應注重提煉出主題的核心理念,引導公眾深入思考。以央視推出的“中國夢·我的夢”系列報道為例,通過在新媒體平臺上發布一系列主題報道,該系列以個人奮斗故事為主線,深入剖析中國夢的內涵,通過新媒體形式(包括短視頻、微博、小程序等)使主題深入人心。報道中突出了各行各業的平凡人物,通過他們的奮斗和付出,引導受眾思考如何在自身崗位上實現中國夢,這一系列報道不僅通過新媒體平臺迅速傳播,更在思想性和引導性上取得了顯著成果,為社會傳遞了正能量,引領了受眾對于中國夢的深入思考。

(三)輿論引領力

創新輿論引導手段是提升輿論引領力的關鍵。新時代媒體需要不斷創新引導輿論的手段,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和受眾需求的變化??梢圆捎没有愿鼜?、參與感更強的輿論引導方式,如線上投票、網絡問卷、社交媒體互動等,使受眾積極參與到主題討論中,從而取得更加廣泛而深入的輿論引導效果,這樣的創新手段不僅能夠吸引更多的受眾,而且還有助于形成更具有影響力和公信力的輿論。構建新媒體時代的輿論引領體系也是鞏固輿論引領力的戰略方法。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更加多元,輿論場域更加廣泛,因此需要構建一個更加全面、多層次的輿論引領體系[6]??梢酝ㄟ^融合傳統媒體、新媒體,形成一個信息傳播的閉環,確保主題報道在不同媒體之間實現有機銜接,形成強大的輿論引領力,這種體系的構建不僅有助于將主題報道傳播得更遠、更深,而且也有利于形成更為集中而有力的輿論引導效果。以新浪微博為例,通過開展“熱搜榜”和“話題榜”等活動,將熱點新聞、重大主題報道迅速推送給廣大用戶。在新浪微博平臺上,各大媒體機構通過發布有深度、有爭議性的主題報道,利用新媒體的傳播機制,使這些報道在短時間內引發廣泛的關注,同時通過互動投票、在線辯論等形式,促使用戶積極參與,形成了一個互動性極強的輿論引領體系,不僅加強了媒體與受眾的互動,而且更好地實現了輿論引導的目標。

(四)文化引領力

首先,傳承與創新文化元素的整合是提升文化引領力的關鍵策略。主題報道不僅要傳遞信息,更要通過文化的整合來提升報道的深度和廣度,通過挖掘傳統文化元素,媒體可以為主題報道賦予更深厚的歷史沉淀和文化底蘊。同時,通過創新手段,如音樂、藝術、數字化技術的融合,媒體可以使主題報道更富有創意和吸引力,如以我國傳統文化為基礎,融入現代藝術表達方式,加深主題報道在文化層面的影響。其次,主題報道中的文化表達與傳播是提升文化引領力的重要途徑。通過深入挖掘主題事件與當地文化的關系,將文化元素有機融入報道中,使報道更貼近受眾情感。以《舌尖上的中國》為例,該紀錄片系列通過對我國各地不同地方美食的挖掘,將食物與地方文化緊密結合,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表達,通過深入的故事敘述,受眾不僅了解到各地的美食,而且感受到了其背后豐富的文化內涵,這種文化引領的報道手法使得受眾在品味美食的同時,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國的多元文化??傊?,通過傳承與創新文化元素的整合和主題報道中的文化表達與傳播,媒體可以更好地發揮文化引領力,使主題報道更加具有深度和廣度,深刻地影響受眾,這種策略不僅使主題報道更富有情感和文化內涵,而且也有助于提升媒體在社會輿論引導中的影響力。

四、結語

新媒體時代催生了前所未有的新聞傳播格局,挑戰與機遇同在,傳統與創新交融。社會的多元發展和信息的爆炸性增長推動了新聞報道的全面深化,而新媒體的興起則為傳播方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革。在這個時代的十字路口,人們需要保持敏銳的嗅覺,適應變革,勇于創新,唯有如此才能在信息時代的激流中立足,持續前行,引領新聞傳播不斷邁向更廣闊的未來。

猜你喜歡
輿論傳統媒體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輿論
深度觀察
深度觀察
深度觀察
傳統媒體為什么要包裝自己的“網紅”
傳統媒體在新形勢下如何實現突圍
五問傳統媒體:你以為熬過寒冬就是春天嗎?
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
傳統媒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