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科醫生視角下影響社區醫療機構開展體醫融合服務的質性研究

2024-04-29 10:03劉湘雅王世強唐民李丹謝子靖劉遙高明珠
中國全科醫學 2024年19期
關鍵詞:全科醫生質性研究認知

劉湘雅 王世強 唐民 李丹 謝子靖 劉遙 高明珠

基金項目: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XSP24YBC012);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2020T130489);株州市社會科學課題(ZZSK24228)

引用本文:劉湘雅,王世強,唐民,等. 全科醫生視角下影響社區醫療機構開展體醫融合服務的質性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2024,27(19):2312-2318.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53.[www.chinagp.net]

LIU X Y,WANG S Q,TANG M,et al.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health services in community medical institu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tioners[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24,27(19):2312-2318.

? Editorial Office of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under the CC BY-NC-ND 4.0 license.

【摘要】 背景 體醫融合是推動社區居民健康的基礎環節,也是助力社區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而全科醫生又是踐行體醫融合服務的落腳點與著力點,但目前缺乏基于全科醫生視角的影響社區醫療機構開展體醫融合服務的相關研究。目的 研究全科醫生對影響社區開展體醫融合服務的理解和看法,旨在為社區更好地開展體醫融合服務工作提供思路和參考。方法 于2023年3—4月,通過目的抽樣法,在湖南省株洲市選取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11名全科醫生作為調查對象,利用“一對一”半結構化深度訪談的研究方法,借助內容分析軟件Nvivo 12.0對訪談內容進行錄音文本轉錄、分析單元形成、內容編碼以及主題提煉。最后利用描述現象學分析法對訪談資料進行邏輯分析,掌握全科醫生對影響社區開展體醫融合服務的理解和看法,并歸納總結出訪談主題。結果 影響社區開展體醫融合服務的內容可歸納為4個主題和10個亞主題:體醫融合服務環境亟待優化(場地供給不足、氛圍滯后、宣傳不足)、全科醫生能力亟待提高(體醫融合認知能力不足、開具運動處方能力缺乏)、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支持乏力(體醫融合相關培訓活動匱乏、經費劃撥不足、人力資源短缺)、患者對體醫融合服務認知不足(患者對體醫融合療效認知不足、患者對體醫融合風險認知不夠)。結論 社區全科醫生在體醫融合服務能力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為了促進社區體醫融合服務更好地發展,亟須優化社區體醫融合服務環境;提高全科醫生體醫融合認知能力與開具運動處方能力;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支持保障力度;提升患者對體醫融合服務的療效和風險認知。

【關鍵詞】 全科醫生;社區衛生中心;體醫融合服務;認知;質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 R 192.3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53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Health Services in Community Medical Institu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tioners

LIU Xiangya1,2,3,WANG Shiqiang1,3*,TANG Min4,LI Dan1,3,XIE Zijing1,3,LIU Yao1,3,GAO Mingzhu 1,3

1.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 412007,China

2.Zhuzhou Central Hospital,Zhuzhou 412007,China

3.Hu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Physical Health and Sports Fitness,Zhuzhou 412007,China

4.No. 2 High School of Zhuzhou,Zhuzhou 412007,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Shiqiang,Associate professor/Doctoral supervisor;E-mail:suswsq@163.com

【Abstract】 Background Physical and medical integration is essential for promoting the health of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medical services,and practitioners are the foothold and focus of physical medicine integration services. However,there is currently a lack of relevant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community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carrying out physical medicine integration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tioners. Objective To study the understanding and views of practitioners on how to carry out the integrated service of physical medicine in the community to provide idea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community to better carry out the integrated service of physical medicine. Methods In March and April 2023,11 practitioners from 5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Zhuzhou city,Hunan Province,were selected as survey subjects by means of an objective sampling method. The descriptive research method was adopted to conduct "one-on-one"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community practitioners. With the help of the content analysis software Nvivo 12.0,text transcription recording,analysis unit formation,content coding and theme extraction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interview content. Finally,the interview data were logically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to capture GPs' understanding and perceptions of the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body-health integration services in the community,and to summarize the themes of the interviews. Result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nd medical integration services in communities can be summarized into 4 themes and 10 subthemes. There was an urgent need to optimize the service environment for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medicine(insufficient site supply,lagging atmosphere,and insufficient publicity),improve the ability of practitioners(insufficient cognitive ability for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the ability to issue sports prescriptions),lack of support in community hospitals(lack of training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medicine,insufficient fund allocation and shortage of human resources),and lack of patient cogni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and medicine(patients have poor cognition of the efficacy of body-medicine integration,and patients have poor cognition of the risk of body-medicine integration). Conclusion There are still many shortcomings in the service ability of community practitioners. To promote better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integrated services,it is urgent to optimize the service environment of community integrated services,to improve practitioners' integrative cognition ability and exercise prescription ability,to strengthen the support and guarantee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and to improve patients' awareness of the efficacy and risk of physical and medical integration services.

【Key words】 General practitioners;Community health centers;Physical and medical integration services;Cognition;Qualitative study

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加速與慢性病患病率的顯著上升,居民健康問題已經引起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1]?!丁敖】抵袊?030”規劃綱要》的提出旨在進一步加強體醫融合與非醫療等健康干預,從而為全民健康奠定基石。此外,健康中國戰略還明確提出“基層”與“預防”兩大重要命題,從而將健康治理重心下移,轉向了基層社區體醫融合層面。體醫融合是在政府主導下,由體育部門、醫療部門及其他多元主體“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綜合運用體育和醫學的專業知識、技術和方法,對全人群在健康促進、疾病預防、治療及康復各階段,生命周期全過程實施的運動促進健康服務模式[2]。隨著我國體醫融合不斷出臺保障性政策,加速體醫融合朝著社區基層體醫融合轉向的發展趨勢,目前國內學者已從產業鏈整合[3]、利益相關者[4]、服務模式[5]等視角對社區體醫融合實踐進行了分析探討,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策略,但多是從宏觀層面進行地分析,缺乏服務供給主體微觀視角的研究。作為社區居民身體健康的“守門人”的全科醫生,是基本公共醫療衛生健康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在社區開展體醫融合服務工作中扮演著“主力軍”的角色。全科醫生的認知作為社區開展體醫融合服務工作關鍵影響因素,是保障高質量體醫融合服務的重要前提?;诖?,本研究擬運用描述現象學等研究方法,探討全科醫生對社區開展體醫融合服務影響因素的認知與態度,以期為社區開展體醫融合服務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與實踐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于2023年3—4月,利用目的抽樣研究法,選取在湖南省株洲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工作的11名全科醫生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選擇不同區域、不同規模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以保證研究對象的代表性與多樣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選擇標準為:(1)城區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淥口區、天元區、荷塘區、蘆淞區、石峰區中每一行政區選擇1所;(3)以床位數差異選擇不同規模醫療機構。最終選擇天元區某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荷塘區茨菇某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蘆淞區某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石峰區某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淥口區某社區衛生服務站共5所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納入本研究對象的標準為:(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全職全科醫生;(2)社區醫療服務工作時間滿3年;(3)自愿參與研究。通過數據飽和度來決定本研究樣本量,當資料分析過程中不再出現新的編碼與主題時,則可停止訪談與數據收集[6]。本研究全程保持公平、公正、自愿、客觀、有益、尊重隱私的基本原則,本研究已通過湖南工業大學科研研究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批號:20230402)。

1.2 數據收集處理

根據本研究目的,通過文獻閱讀,參考、采納國內外相關文獻及專家咨詢反饋意見[6-7],編寫本研究的訪談提綱。選擇3名符合要求的全科醫生實施預訪談,結合預訪談結果,對訪談提綱進行再次修改完善。最終整理的訪談提綱如下:(1)您是否贊同通過體醫融合為病人提供服務?(2)您認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體醫融合干預有什么意義?(3)您是否接受過體醫融合的相關培訓?有哪些收獲?(4)您認為患者對接受體醫融合干預持怎樣的態度?主要限制因素是什么?(5)從您個人角度來看,您覺得限制體醫融合發展的因素有哪些?(6)從您的患者角度來看,您覺得限制體醫融合發展的因素有哪些?(7)從您工作的醫院角度來看,您覺得限制體醫融合發展的因素有哪些?(8)您覺得如何更好地促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體醫融合?研究者在進行正式訪談之前需要加強跟受訪者的深入溝通和交流,通過向受訪者詳細說明研究的主要目的以及耐心回答受訪者的提問幫助其消除內心的疑慮,進而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際關系[8-9]。于正式訪談前1 d,征得受訪者的同意,確保受訪者對訪談的基本內容與注意事項熟知。次日,研究者同受訪者于按事先約定的時間和地點實施“一對一”的半結構化深度訪談。每次訪談開始之前,研究者都要說明需要錄音留存訪談內容,并讓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傮w訪談時間控制在30~45 min。整個訪談過程中,研究者都始終尊重受訪者的任何表達,不對其語言添加任何評判,也不施加任何主觀干預和誘導,主要通過提問與補充等訪談技巧掌握細節內容。此外,時刻觀察受訪者的自我感受與情緒變化。為了保護受訪者的個人隱私,本研究將姓名通過編號進行替代。

1.3 數據整理分析

研究通過Nvivo12.0分析軟件、內容分析法及邏輯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過程如下:(1)24 h內將訪談錄音材料轉化為研究的文本資料,并檢查轉錄的完整性與一致性,將資料導入Nvivo12.0分析軟件;(2)摘錄出與體醫融合服務影響因素相關且有意義的內容界定為最小分析單位的分割點,從而形成分析單元;(3)標注文本資料中反復出現的有關體醫融合服務影響因素的陳述與現象等并進行編碼與歸類,提煉出初級主題;(4)通過反復閱讀原始資料,加強其與現有主題框架的比較歸類,并進行修改完善;(5)通過對提取的體醫融合服務影響因素初級主題歸納整理,研究團隊最終共同確定本研究最終主題。

2 結果

2.1 受訪對象概況

研究者對第10份文本資料展開分析時,便沒有出現新的初級主題,隨后繼續對1名受訪者進行訪談,文本資料分析仍然沒有出現新的初級主題,訪談過程隨之停止。在11名全科醫生中,男6名,女5名;年齡為33~55歲,平均年齡為(44.6±6.5)歲;6名是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人員,5名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工作人員;3名為醫師,3名為主治醫師,3名為副主任醫師,2名為主任醫師;???、本科、研究生學歷的數量分別是3、6、2名;社區醫療工作年限為5~25年,平均年限為(14.5±7.5)年。受訪者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受訪者基本情況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respondents

編號 性別 年齡

(歲) 所在機構 學歷 職稱 工作時間(年)

受訪者1 男 43 社區衛生服務站 研究生 副主任醫師 22

受訪者2 女 45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主治醫師 19

受訪者3 女 33 社區衛生服務站 本科 醫師 5

受訪者4 男 49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本科 副主任醫師 24

受訪者5 男 41 社區衛生服務站 ???主治醫師 17

受訪者6 女 53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本科 主任醫師 24

受訪者7 女 46 社區衛生服務站 本科 主治醫師 12

受訪者8 男 39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本科 醫師 8

受訪者9 男 55 社區衛生服務站 本科 主任醫師 25

受訪者10 女 42 社區衛生服務站 研究生 副主任醫師 19

受訪者11 男 40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醫師 9

2.2 訪談主要結果

訪談共提煉出4個主題以及10個亞主題。其中,主題一包括3個亞主題,主題二包括2個亞主題,主題三包括3個亞主題,主題四包括2個亞主題。

2.2.1 主題一:社區體醫融合服務環境亟待優化。

2.2.1.1 體醫融合服務場地供給不足:通過對全科醫生訪談得知,社區體醫融合場地設施建設在促進社區體醫融合服務發展中發揮著一定的先導作用,但由于體醫融合場地建設目前還未被真正納入眾多社區服務管理范圍內,為此社區平時較少關注體醫融合場地設施的建設,導致多數社區缺乏體醫融合服務場地供給的現狀。受訪者4:“有時候社區居民由于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想到社區參與科學的體育鍛煉,但是卻經常因為沒有相關場地而最終只好選擇放棄,社區體醫融合基本場地保障問題還是要引起相關部門重視的?!笔茉L者7:“我們社區在體醫融合場地設施配置與改善方面還存在一定不足之處,體育場地與醫療服務場地沒有進行實質性融合?!笔茉L者11:“總的來說,社區體醫融合場地供給質量參差不齊,供給數量還難以滿足社區居民進行體醫融合相關活動的需要?!?/p>

2.2.1.2 體醫融合服務氛圍滯后:全科醫生在訪談中表示,如今社區體醫融合服務環境滯后,良好的服務環境是保障體醫融合順利開展的基礎,滯后的服務環境已經使全科醫生在工作中經常感到舉步維艱。服務環境的營造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從當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體醫融合環境來看,社區開展體醫融合工作還存在較大阻礙。受訪者1:“社區還沒有建立體醫融合的服務保障的地方標準體系,這導致缺乏相應的依據,體醫融合實踐過程難以順利推進?!笔茉L者3:“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目前承擔的疾病預防與管理等工作已經相當繁重了,每一位全科醫生的日工作量都非常大,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去承擔優化體醫融合環境的任務?!笔茉L者5:“我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在運動處方制定方面還不夠專業,還需要夯實很多體育專業知識和技能,否則會最終影響體醫融合的效果?!?/p>

2.2.1.3 體醫融合服務宣傳不足:通過訪談多位社區全科醫生得知,目前社區體醫融合宣傳工作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比如各類體醫融合宣傳活動缺乏,對于亞健康人群健康恢復方案缺乏合理設計,體育等非醫療干預知識與方法傳遞過少等,導致居民對體醫融合相關的資訊與信息了解和認知不足。受訪者2:“社區開展體醫融合宣傳渠道缺乏差異化,通常還是采用的傳統宣傳渠道,而微博、抖音、社交媒體、微信公眾號等應用較少?!笔茉L者5:“我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體醫融合知識宣傳極少,居民主動參與體育鍛煉意識缺乏,傳統通過吃藥打針治病的意識還十分牢固?!笔茉L者8:“我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居民對體醫融合理念的認知還不夠,距離全民健康目標還存在差距,媒體在積極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方面還不夠主動,亟須通過電視、網絡、短視頻、微信公眾號等大力宣傳普及體醫融合知識?!?/p>

2.2.2 主題二:社區全科醫生能力亟待提高。

2.2.2.1 社區全科醫生體醫融合認知能力不足:體醫融合服務本質是將體育運動與醫學防治有機結合,發揮體育運動助力醫學防病治病的獨特價值,進而促進人的健康發展。然而通過訪談發現,在社區體醫融合服務實踐探索中,社區全科醫生普遍還存在著對于體醫融合內涵認知不足的棘手問題,這必然會阻礙體醫融合供給質量的提升和健康促進效應的發揮。受訪者6:“受到傳統體育的思想禁錮,社區醫生對體育運動的認知還依舊定格在極端的競技體育層面,忽視了體育運動蘊含著強身健體的本質屬性,對體育運動對身體健康的意識還較為薄弱,對通過體育運動有效預防與治療疾病的認知還十分缺乏?!笔茉L者9:“當疾病出現時,全科醫生普遍都傾向于利用藥物等傳統醫學手段實施康復治療,還未能認識到運動是良藥的現代健康理念,基本不會運用體育運動等各類非醫療手段進行疾病的預防和干預?!笔茉L者10:“依據現代運動康復學的思想和理念,針對諸多慢性疾病比如肥胖癥、糖尿病、冠心病、頸椎病、高血壓等,通過針對患者自身情況開展個性化運動處方指導,患者疾病狀況應該會得到極大程度的改善,但是目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依然采取的是傳統單一藥物治療方法,沒有真正讓體育運動發揮其防病治病的功效?!?/p>

2.2.2.2 社區全科醫生開具運動處方能力缺乏:作為社區全科醫生,即使擁有醫學話語權,如果不了解體育的健身、健心和社會適應的價值功效[10-11],不掌握體育鍛煉的基本原理與方法,開出的運動處方是不科學、不規范,不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導意義的。通過訪談發現,我國社區全科醫生普遍存在平時關注運動處方太少,且空余時間也很少自主學習運動處方相關知識與技能,這些都導致其存在運動處方能力方面不足的問題。受訪者5:“我自己對于運動方式、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及運動頻率等體育運動專業知識還相當匱乏,無法對患者進行科學運動方面的有效指導?!笔茉L者7:“我對運動處方內容的理解主要是限于身體活動,比如讓患者進行走路、提重物、爬樓梯等較為常見的一般性體力活動?!笔茉L者10:“在我看來,運動處方中的運動必須是更高、更快、更強的運動方式,為此我推薦社區所有患者開展諸如各類高強度運動與間歇體育鍛煉,從而提高其運動能力與攝氧能力?!?/p>

2.2.3 主題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支持乏力。

2.2.3.1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體醫融合相關培訓活動匱乏:當談到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全科醫生平時有關體醫融合方面的培訓活動時,數位全科醫生均表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他們體醫融合培訓方面支持不足。當被問到是否可以借助網絡運動處方數據庫中的方案對社區居民提供運動處方指導時,全科醫生則表示此網絡運動處方數據庫可作為較為便利和有效的輔助方法,但是其使用者需要通過參與一定相關培訓并考核完成才能夠有效勝任。因此,社區全科醫生提出希望能夠參加一系列體醫融合專項培訓,從而提高自身運動處方指導、體醫融合認知等方面的能力。但目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體醫融合方面的培訓活動還太少,無法滿足全科醫生的需求。受訪者10:“我們社區的全科醫生在運動處方指導、體醫融合知識教育等方面能力還存在不足,我們以前都未真正系統地學習體醫融合相關的知識與技能,需要通過培訓來進一步提高?!笔茉L者1:“如果要使用網絡運動處方數據庫進行科學健身指導的話,首要問題就是加強我們醫生在體醫融合方面相關的系統化培訓?!笔茉L者8:“全科醫生面對社區居民進行科學健身指導,首先必須自身夯實好體醫融合的基本知識?!?/p>

2.2.3.2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經費支持不足:經過與多位全科醫生進行訪談后了解到,目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經費來源缺乏,甚至還十分緊張,盡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獲得了一定數量的政府資金支持,但此類資金投向僅能夠滿足基本醫療設備配置與維持其日常運轉。當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承擔了諸如體質監測、預防保健、運動處方、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功能,但因此獲得的經費卻極為有限。如果體醫融合這類服務未能獲得政府專項財政資金的大力支持,體醫融合服務工作的開展將難以有效進行。受訪者1:“開展體醫融合服務相關工作需要一定資金作為經濟保障,比如需要增加社區醫護人員的報酬,以及體醫融合知識宣傳、科學健身講座活動、體質健康測試等都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笔茉L者5:“我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直在積極考慮為社區居民提供體醫融合系列服務,但是實際經濟狀況目前還存在很多差距?!笔茉L者8:“近年來,我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自身醫療收入來源等方向遇到很大的限制,實在是無法拿出多余資金再去做體醫融合服務這件事?!?/p>

2.2.3.3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力資源短缺:當前,體醫融合服務存在明顯人才瓶頸,尤其是具有適合不同人群“評估測試—開具運動處方—處方執行”流程與標準的跨界復合型專業人才非常稀缺。通過對全科醫生訪談發現,目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療衛生人力資源短缺,社區常見的慢性病患者就診、醫療等一系列工作和服務已經讓全科醫生倍感疲累,而開展體醫融合教育與指導等服務工作需要醫務人員進一步耗費其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根據現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人力資源構成情況而言,社區開展體醫融合服務工作在人力資源上還存在較大困難。受訪者1:“我們生活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力資源本來就過少,他們面對普通慢性病患者就診、醫療就已經常年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并且目前社區醫護人員配套已經非常緊張?!笔茉L者3:“我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面對一系列慢性疾病患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提供的醫療工作任務已經相當繁重,社區全科醫生目前的工作負荷過重,難以再有精力去做體醫融合服務這類事情?!笔茉L者5:“目前社區疾病患者過多,醫護工作人員數量嚴重不足,并且多數患者為老年人群,且存在手腳行動不便與視力聽力不好等健康問題,這也導致我們工作節奏和效率放慢許多?!?/p>

2.2.4 主題四:社區患者對體醫融合服務的認知不足。

2.2.4.1 患者對體醫融合療效認知不足:社區全科醫生在訪談中表示,患者對體醫融合服務療效認知是影響體醫融合需求的一大重要因素,盡管國家及地方政策鼓勵開展體醫融合服務,但是社區患者受到傳統思想的束縛,一時間還未能全面認識到體醫融合的真正療效。受訪者4:“我們社區有一位高血壓患者,他認為高血壓本身就是一種無法徹底治愈的慢性疾病,只要適量用藥控制得當就好,并不會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對于通過科學運動處方進行治療極為排斥?!笔茉L者6:“記得社區一位做過頸動脈內膜切除術的腦卒中患者,后來康復后回到家里生活,醫生經常建議他定期到社區進行體質健康監測,但他一直覺得沒有什么效果,認知頂多就是了解下身高體重而已?!笔茉L者9:“社區有一位老年患者,我們建議她上午十點左右或下午三點左右進行體育鍛煉,但是她以人本性為中心,認為她的鍛煉方法是正確的,對我們的運動處方不太重視,加之缺乏科學的運動知識,經常出現嚴重的腳踝損傷與膝關節損傷等傷病?!憋@然,患者對體醫融合的療效認知情況不容樂觀。

2.2.4.2 患者對體醫融合風險認知不夠:通過對全科醫生進行訪談發現,患者對體醫融合服務風險認知是有效開展體醫融合服務的前提條件,國家倡導體醫融合服務的初衷主要是為了人民的健康,但是由于體育運動自身的特殊性,在運動中也伴隨著一系列風險,社區患者通常不太注意,忽略了體醫融合中潛藏著的風險問題。受訪者1:“社區居民認為生命在于運動,只要我們經常參與運動,就能保證自己不會受到傷病風險的困擾?!笔茉L者5:“我們社區居民對體醫融合風險認知過高,認為體育鍛煉中存在巨大的風險隱患,最好的辦法是遠離運動?!笔茉L者6:“社區多數居民對體醫融合風險認知還明顯不足,有些甚至認為體育運動不需要進行風險評估,僅需要自己注意一下就好?!?/p>

3 討論

3.1 優化社區體醫融合服務環境

社區體醫融合服務環境是社區信息、服務質量及各類能量交互傳導的載體與通道,目前隨著健康的日益科學化發展,將促使多種健康干預相關的信息與服務等交流逐漸頻繁,這為社區體醫融合快速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12]。建議加強體醫融合服務場地設施供給力度,尤其是與運動處方相關的配套檢測設備,不斷滿足社區居民體醫融合現實需求;優化提升社區體醫融合服務的服務氛圍,為社區體醫融合提供良好的政策法規、專業知識、時間空間等條件;加強社區體醫融合服務的宣傳力度,提升居民對科學體育鍛煉價值的認知水平,培養健康良好的個人生活方式,同時推動政府工作人員轉變傳統觀念,使其在制訂規劃與實施政策時把體醫融合理念嵌入其中,可以把運動處方與社區體育相關的醫療健康服務項目納入城市基本醫療保險與工傷保險范疇之內,從而利用政策更好地推動社區體醫融合服務落地實施。

3.2 提高全科醫生體醫融合認知能力與開具運動處方能力

目前,我國患者對社區全科醫生比體育行業從業者有著更高的信任度,導致醫生在居民個人健康方面具有更大的話語權[13]。那么,在體醫融合服務發展過程中,社區全科醫生的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尤其是與體醫融合聯系密切的體醫融合認知能力與運動處方能力。但是目前社區全科醫生在體醫融合認知與運動處方層面的能力還較為落后,亟須改進和提升。其中,體醫融合認知能力提升建議:一是加強學習,夯實體醫融合知識和技能。社區全科醫生要盡量提供保障運動安全性與有效性的醫務監督,深刻認識體育運動與居民健康的內在關系。二是要牢固樹立“以治病為導向轉變為以居民健康為導向”的大健康觀,將疾病預防與治療的現代理念貫穿到社區全科醫生生活與工作的全過程之中。三是加強社區全人群與全生命周期觀的教育引導,提升體醫融合的全過程與全覆蓋的整體認知水平。加快實現惠及社區每一人群與全生命周期中每一時期高質量和可負擔的疾病預防治療與身心健康促進等體醫融合服務內容。

此外,針對社區全科醫生運動處方能力不足的問題,建議需要抓住各種機會努力學習運動處方知識與技能,制定科學運動處方進而服務社區居民的能力。從體醫融合科學健身方面來說,社區全科醫生要不斷為居民提供體育運動功能篩查,運動功能評價以及根據醫療體檢報告與運動功能評價報告制定運動處方等一系列延伸服務內容,通過科學合理評價與針對性科學運動指導,保障社區體育與醫療不僅在形式上而且在內容上都能真正體現體醫融合成效,提高社區居民的健康理念與健康水平,逐步探索契合當地需要的“運動—測試—評價—指導”一體化的健康管理服務新體系,為不同居民制定運動處方,讓健康居民保持健康,亞健康或慢性病居民能夠緩解病痛、恢復健康,進而高效提升社區居民的健康水平,助力體醫融合的真正實現。

3.3 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支持保障力度

體醫融合作為基層社區居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新需求,也是我國推動健康中國建設與體育強國建設的具體實踐。盡管當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推進的體醫融合受到場地、人才等多方制約和阻礙[14],但社區體醫融合服務的開展離不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大力支持,只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不斷進行大膽的實踐探索,因地因時制宜,聚焦本社區體醫融合服務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及卡點,提供全方位多層面的支持保障,才能不斷提高其體醫融合服務的質量。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一是經常開展體醫融合培訓活動,讓社區全科醫生不斷接受體醫融合的新理念與新技能,為未來科學指導居民參與科學健身提供保障;二是多渠道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體醫融合服務籌集資金,讓體醫融合獲得多方資本的支持,進而保障其經費收入的穩定性;三是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力資源的配備,緩解目前社區醫護人員等人力資源嚴重短缺的困境,進而通過充足的人力資源為社區體醫融合服務提供人力支持。

3.4 提升患者對體醫融合服務的療效和風險認知

在體醫融合服務療效方面,學者發現體醫融合能對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等具有較好的輔助治療效果[15-17]。對于普通老年人來說,通過科學體育鍛煉也具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促進作用。為此社區要加強教育和引導,通過媒體宣傳、專家講座及典型案例教育等方式讓社區居民能夠清楚認識到體醫融合的真實療效,幫助居民樹立正確的體醫融合價值認知。在體醫融合風險方面,社區醫療服務中心要加強體育運動風險防控與治理,做好醫務監督保障工作;居民要不斷提高對運動風險的認知程度,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估計體醫融合服務過程中的風險,培養科學理性的運動

習慣。

由于受到研究過程中客觀條件的束縛,本研究僅選取了株洲市社區全科醫生作為訪談對象,且訪談對象沒有涉及鄉鎮衛生院等機構的全科醫生,因此研究結果對株洲市農村地區及國內其他基層社區的適用性仍然有待商榷。此外,社區居民是接受體醫融合服務的主要群體,后續研究可以嘗試從社區居民視角出發,了解其對體醫融合服務的態度和訴求,進而從需求方視角探究影響社區體醫融合服務的因素,為深入推動基層體醫融合服務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4 小結

作為居民健康防未病、治已病的重要方式,全科醫生應全面提升扎實推進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建設。針對體醫融合服務,雖然我國出臺了很多體醫融合相關政策,遺憾的是,政府機構對體醫融合認知淺薄化,缺乏體醫融合可操作性的政策文件和相關案例。在后續的研究中,聚焦社區醫療機構、全科醫生和患者3個維度,提出更具針對性的資政報告,做好體醫融合服務,扎實推進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建設。

作者貢獻:劉湘雅負責文章的構思與設計、論文撰寫;王世強負責論文修訂、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對文章整體負責,監督管理;唐民、李丹負責研究資料的收集;謝子靖、劉遙負責研究資料的整理;高明珠負責表格的編輯、整理。

本文無利益沖突。

劉湘雅:https://orcid.org/0009-0005-5109-5307

王世強:https://orcid.org/0000-0003-2282-6834

參考文獻

朱二剛,周廣仁,杜天華. “體醫融合” 融入社區的現實困境及提升路徑——在健康中國背景下[J]. 石家莊學院學報,2022,24(3):85-90. DOI:10.13573/j.cnki.sjzxyxb.2022.

03.014.

姜桂萍,李良,吳雪萍. 我國體衛融合發展的歷史脈絡和現實困境及其疏解策略[J]. 體育學刊,2023,30(1):47-53. DOI:10.16237/j.cnki.cn44-1404/g8.20221207.003.

劉晴,王世強,羅亮,等. 產業鏈整合視角下我國體醫融合健康促進服務產業化發展研究[J].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3,42(1):87-93. DOI:10.12163/j.ssu.20220066.

陳亮. 沖突與均衡:社區體醫融合健康服務的利益相關者共治研究[J].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22,39(10):736-741,800.

王世強,呂萬剛. “健康中國” 背景下慢性病防治的體醫融合服務模式探索[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20,28(10):792-797. DOI:10.16386/j.cjpccd.issn.1004-6194.2020.10.018.

WANG J,XIAO L D,LI X M. Health professionals' perceptions of developing dementia services in primary care settings in China:a qualitative study[J]. Aging Ment Health,2019,23(4):447-454. DOI:10.1080/13607863.2018.1426717.

張瑞,李媛,寧佩,等. 供方視角下居家老年癡呆患者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現狀的質性研究[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0,36(8):625-629.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20.08.014.

REYNOLDS J,KIZITO J,EZUMAH N,et al. Quality assurance of qualitative research:a review of the discourse[J]. Health Res Policy Syst,2011,9:43. DOI:10.1186/1478-4505-9-43.

謝雁鳴,廖星. 醫學研究領域里定性訪談法的質量控制與評估[J]. 中西醫結合學報,2008,6(7):668-673.

王德輝,張德勝. 體育社會功效價值內涵及實現路徑[J]. 體育文化導刊,2022(1):33-39. DOI:10.3969/j.issn.1671-1572.2022.01.007.

王德輝,姜曉紅,張德勝,等. 中國近代以來的國運與體育:“國運興則體育興” 的歷史闡釋[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3,57(2):19-26. DOI:10.15930/j.cnki.wtxb.2023.02.006.

祝莉,王正珍,朱為模. 健康中國視域中的運動處方庫構建[J]. 體育科學,2020,40(1):4-15. DOI:10.16469/j.css.202001001.

馮振偉,韓磊磊. 融合·互惠·共生:體育與醫療衛生共生機制及路徑探尋[J]. 體育科學,2019,39(1):35-46. DOI:10.16469/j.css.201901006.

馬國棟,劉艷環,高博,等. 體醫融合:概念、融合路徑及保障機制[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3,49(1):97-103. DOI:10.15942/j.jcsu.2023.01.013.

王世強,李丹,盛祥梅,等. 基于體醫融合的社區健康促進模式構建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2020,23(12):1529-1534.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062.

蔣建庭. 常州市社區高血壓慢病體醫融合干預效果研究[J]. 江蘇衛生保健,2023,25(1):55-58.

陳遠莉. 對IGR人群實施“體醫” 融合干預管理效果觀察[J]. 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8,5(3):88-91.

(收稿日期:2023-08-26;修回日期:2024-03-26)

(本文編輯:王世越)

猜你喜歡
全科醫生質性研究認知
關于高職學生自我規劃與管理能力的質性研究
全科醫生對乳腺癌病因預防的策略和展望
從教學管理者視角看全科醫生應具備的知識與技能
《紅樓夢》隱喻認知研究綜述
從社會認同淺談蕭峰之死
全科醫生在“醫養融合”中作用的分析與探索
大學生網上訂餐意愿的定性研究
沙盤游戲療法提升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質性研究
關注生成,激活學生認知
醫聯體模式在提高基層兒科診療服務技能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