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景語皆情語

2024-04-29 18:23趙曉軍
新課程·上旬 2024年2期
關鍵詞:秋景郁達夫北平

趙曉軍

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描寫了一幅極具特色的北國秋色,筆墨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文章中的每一句話都在寫故都的秋天,都飽含著濃濃的愛意。郁達夫對“故都”的描寫,從秋天的色調、風情,無不折射出作家豐富、細膩的情感世界,其內容豐富、精致,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一切景語皆情語。

一、清晰的文章主線

文章的主線統領全篇,貫穿在文章的各個部分?!扒濉薄办o”“悲涼”是這篇散文的感情線索。在此,“清”與“濁”相對,是清爽的,是清楚的,而非混沌的。就像文章里說的,江南的秋天,只是感覺到一絲涼意,秋天的意境和風姿,總是看不到、品味不到、享受不到。江南的秋是一朵半遮半掩的花朵,帶著幾分醉意,撲朔迷離,是模糊的、朦朧的。而北方的秋天清爽宜人?!办o”指的是一種寧靜,而“悲涼”則是一種心理狀態在客觀事物中的反映。文章中的每一節都表現出“靜”“清”“悲涼”三種風格。

比如,寫庭院里的秋天景色,就是“一椽破屋”,一堵“破壁”的墻,整個北平的秋天都是如此。再抬頭往天空看時,天是“高高的,碧綠色的”“數著陽光的縫隙”,“靜對”著石縫里的藍色花朵,望著秋天蕭疏的小草,很快就有了秋天的味道,在悠閑中透出絲絲的寂寞和憂傷。作者還描寫了鴿子在藍天下飛來飛去的聲音,用聲音表達寧靜,更襯托出院子里的孤寂。從聲音到顏色,再到形態,無不傳達出整篇文章情感的主題:“清”“靜”“悲涼”。

需要指出的是,“清、靜、悲涼”雖然統領了整篇文章,但每一幅山水都是以這些情感為中心的。因為散文中描寫的五個畫面,我們很難分析哪個畫面要表達的情感不是這三種情感的融合,也很難界定哪一幅畫面是“清”的,哪一幅是“靜”的,哪一幅是“悲涼”的。所以,我們不能機械地解讀文本,因為用這種方法來解析文本,常常會走入一條死路。比如,作者選擇了棗樹作為秋景的代表,原因是這種樹在京城里很常見,到處都能看到,而且棗樹綠中帶黃的顏色和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調基本一致,這就是作者心目中的故都秋色。真要說哪里表達了“清”,哪里是“靜”,哪里是“悲”,可能會走入死胡同當中。

因此,筆者對北京秋天“清”“靜”“悲涼”的特征,都可以從五幅秋景構成的整體氛圍中得到反映,這三種意境相互融合,相互襯托,清中有靜,靜中有清,靜中有悲,悲的外部表達就是寧靜。在這種情況下閱讀文章,更容易感受到作家當時的心情,體會作者寫作時的感情。

二、獨特的故都情結

郁達夫以含蓄的手法將我們帶進“故都”——北平,文章有很多詞、很多標志性的故都景色,如“一椽破屋”“皇城人海之中”等,試想一下,若沒有“故都”,又如何能在“皇城”中看到“破屋”和“破壁腰”,這顯然表明了時代的變遷,而這個“破”字卻使郁達夫感到“非常的秋天”。而這種方式還是比較明顯的,還有很多隱藏在作者的表達中,可以看出作者對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比如,對牽?;ǖ拿鑼?,作者最喜歡的還是藍色的牽?;?,而作者所見的這個“破壁腰”正是這“藍色”喇叭花,它是“皇城”昔日失落在此的珍寶,就算成為“故都”,也沒有改變它“皇城”的氣勢?!肮识肌钡娜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里一坐”,“清、靜”得多,而不像從前那樣繁忙,一到了秋季,便要“沏一杯清茶,在院中坐下”。郁達夫的感情,便在這“毫無深意”的“瑣言碎語”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作者所處的時代在其心中蒙上了一層愁云慘淡的薄霧,他在對“靜”“清”的追尋中,始終被一種“悲涼”所覆蓋。因此,在他的作品中,秋天的味道、秋天的心情以及秋天的姿勢,都自然而然地蒙上了一種主觀的情緒。文中沒有描寫香山的“暖色”,也沒有描寫游客眾多的頤和園。而作者劍走偏鋒,專門寫了“一椽破屋”“破壁”等,這才是作者心目中的秋色,才是作者想要看到的“故都的秋”,想要品嘗的秋味。這讓他感到格外親切,心情格外愉快。然而,“故都的秋”雖然有作者的個人感情色彩,但并未被作者的主觀情感所歪曲,而失去了其內在特質。那晨露、槐葉的花蕊、秋天的蟬鳴、秋天的雨以及棗樹,都是那么真實、那么清晰!作者以極少的筆墨,把人帶入秋的清寂與凄清之中,讓我們也從他所描述的景物中感受到北京之秋給人帶來的美感。

三、獨特的平民意識

郁達夫筆下的人物是“穿著很厚的青色單衫或夾襖的城市閑人”,他在雨天以“緩慢悠閑的聲調”談起秋雨,這種風格是悠閑的,顯示了他也希望和普通民眾那樣擁有悠閑自在的生活,享受這種無拘無束的感覺。

在這皇城中,如果早上起來泡一杯茶,坐在這院子里,你也能看見碧綠的天色,也能聽見飛鴿的聲音……遇見熟人,還會很悠閑地微嘆著說一說這北國的涼秋……

這是一個具有立體美的巨大畫面,在這幅畫面中,充滿了人間煙火氣:藍天、白云是這幅畫的背景,也是平民百姓喜聞樂見的畫面背景;空曠的大地上,五彩的牽?;▍R聚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流光溢彩的野地花壇;天空和大地之間,偶爾會有幾只雪白的鴿子,或者是灰色的鴿子暢游在空曠的天空中,成為大自然的杰作。庭院中,人們端著茶杯,抬頭看著蔚藍的天空,彎下腰去,聽著鴿子們的叫聲,閑聊著……一幅幅生動的圖畫,有靜態的,有動態的,有充滿生氣的。正是這樣一種清淡中又帶著幾分“野味”的情懷,表現了故都秋天的古樸之美、簡潔之美,這種接地氣的原始美正是作者心中所想。從表面來看,作者對故都的秋天似乎描寫得也很簡單,筆墨似乎沒有過多修飾,但實際上,筆者對顏色的選擇十分講究。這張圖中所用的“冷色”,如青、藍、灰、白等,表現出一種深沉淡漠的氣質。如果換成紅色、黃色、橙色等“暖色”,則會打破主體色調的和諧統一,而使“故都”所獨有的韻味與神韻被淡化。這是作者美學觀念在文藝創作中的體現。所有這些色彩,也正是作者心中所想,他想要的平民生活不正是如此簡單和質樸嗎?

四、獨特的“悲涼”心境

這篇文章所體現出的“悲涼”特征,使讀者感到作者內心世界充滿了一種濃郁而含蓄的感情色彩。作者在寫牽?;ǖ臅r候,“以藍白為上”,這不僅是對色彩的偏愛,還是作者冷漠心理狀態的體現。20世紀30年代,郁達夫經歷了顛沛流離、痛苦不堪的生活。此時,“悲涼”已成為作者欣賞古都的心境與作者自身人生感悟相融合的感情體現,但這種悲涼,卻是他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下,一種再正常不過的情感表達。所有這些都與當時的中國和作者的人生經歷密切相關。

20世紀20年代是中國革命最低谷的時候。當時,神州大地軍閥混戰,百姓苦不堪言,老思想、老觀念尚未找到歸宿,新觀念就紛至沓來,讓讀書人都感到無所適從。他們心中充滿了痛苦、孤獨、掙扎,他們的良知也得到了喚醒。郁達夫和葉圣陶等人組成了“著作者抗日聯合會”,欲把文學人士團結起來,譴責日本暴行。

1934年,郁達夫因白色恐怖的威脅不得不停止創作,南渡杭州,面對國內政治的混亂和文藝界的消極態度,郁達夫的心情十分沉重。郁達夫是一個感性的人,他的文章難免帶有一種灰暗的情緒,讀時,總能感受到一股淡淡的哀愁。

所以,郁達夫來到北平,創作出《故都的秋》之后,盡管以“悲涼”的風景和“悲涼”的心情抒發自己對故都北平的深切眷戀之情,但他所表現出來的“悲秋”情懷,只是其在人生追求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常態情感,其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對生活的樂觀,也能體會到作者對北平的熱愛。

在這篇散文中,我們可以看出更多的是對閑適人生的描寫、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人生堅持不懈的追求,這些都是郁達夫對社會的感悟和對自身的反思,從而讓自己早日擺脫軟弱,變得更加強大。

他已經從灰暗的情緒中走出來,以更加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投身于革命的浪潮,不再有悲傷,不再有痛苦,不再有猶豫,他現在已經成為一名強者,所有的苦悶將成為過去,而未來等待他的正是這美麗的故都,還有“清、靜、悲涼”的故都之秋。

五、獨特的人文素養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又摻雜了古今諸家對秋天的描寫和情感,并加以闡發。郁達夫是一個深受中國傳統影響的文人,他把自己對“故都”的特殊體驗融入中外名人的詩文中,以其較高的人文素養和對秋天的喜愛,表現出對故都的秋的熱愛。

作者在評論古人悲秋時,說道:對于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這些充滿了主觀意味的詞匯總結起來,即是郁達夫以情為筆,勾勒出一幅細致而深刻的故都之秋圖,在欣賞秋色、秋味、秋態中,體會到文章的美。好的作家常講究營造一種詩意的境界,但更多的是在描寫現實的人生,而郁達夫則著重表現北平秋天的特點,這一點可能非常人所能及。

《故都的秋》中的秋被作者都賦予了主觀色彩,可以說是一種“情感性的思考”,因為這是一種依靠讀者的文化修養,擁有一定的鑒賞能力才能達到的境界,因此,我們可以將這種“感性的表達”稱作是“情味之筆”,它是一種直接打動人的藝術表現。這篇散文,對秋景的描繪并沒有過多的華麗辭藻,但是卻深入人心,作者將生活的底片稍加點綴,用大自然賦予北平秋天的各種魅力襯托秋的色調,讓這幅秋景圖更加和諧,將一幅故都的秋景圖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體現了作者較高的人文素養和深厚的文學功底。

六、獨特的語言表達

(一)對比托情

本文采用了一種對比的寫法,將北平的秋天與南方的秋天做比較。北方的秋天與南方的秋天是截然不同的,南方的秋天雖然不像北方的秋天一樣給人以悲涼之感,但是也不像北方的秋天那樣,南方是有活力、有生機的,但是北方卻是一片肅殺。郁達夫將兩個季節進行對比,可以看出南北之間的差異。通過對南方和北方秋季的對比,作者表達了自己對北平秋天的喜愛之情。

作者剛開始就說了北方秋天的特點“清、靜、悲涼”,為整篇作品的情感打下基調,然后拿江南的秋天做了對比,認為江南的秋天是“植物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并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只能感覺到一點點清涼”,所以,“秋的味,秋的色,秋天的意境和姿態”,只有北方人才可以感受到,也只有北方人才能“看得飽,吃得透,享受十足”。這是一種對比,“對比”也是一種修辭手法,通過對比可以實現作者情感的抒發。正是在這樣的對比中,作者將自己對“秋的認識”和“秋的情感”推到了“飽”“透”“十足”的境界,從而達到一種較深層的意境。更為重要的是,郁達夫將這種情感渲染得更加深入,并在開頭和結尾進行呼應,這樣的反復使情感的流露更加強烈。特別是南方的秋天和北方的秋天相比,顯得更加無色無味、無感覺了?!扒锏奈?,秋的色,秋天的意境和姿態”確實相差很大,北方秋天“清、靜、悲涼”的特征就更加明顯了。經此一對比,整篇文章的感情便有了“升華”之感。

(二)詩一般的語言

全文語言優美,其中尤其是大量的修辭,讓人讀起來如同一首詩一般。郁達夫的散文,大多帶有濃郁的個人情感。文中采用了大量形象生動、意蘊豐富、含蓄雋永的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等,充分運用多樣化的修辭手法,將故都的秋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這些句子有的本身就很美,經過作者加工、修飾后更具一番情趣。這些句子讀起來不但沒有讓人覺得晦澀難懂,反而有種沁人心脾、心曠神怡之感。

比如,“太陽又露出臉來了”。在這些句子中,作者把景物比擬成了人,讓人感覺到景物是如此的美好。這些句子不僅形象生動地描繪出故都秋景的獨特之處,還體現了作者細膩的情感和對秋景的熱愛之情。運用修辭手法,既使文章語言優美,又使文章更具表現力和感染力。

一切景語皆情語?!豆识嫉那铩穼⑶锾斓摹扒?、靜、悲涼”與作者的情感結合起來——這情是濃濃故鄉情、拳拳愛國情;這悲涼也是作者遭遇和心境的寫照,也是對國家興亡的一種感慨。而這一切,都是一個特殊時期的社會動蕩給作家心理造成的一種陰暗和痛苦。郁達夫所表達的內容與情感,都來自他對自然、人生、社會的感悟和思考。于作者而言,在這故都的秋天里,他找到了身心的棲息地。

(作者單位:甘肅省禮縣實驗中學)

編輯:溫雪蓮

猜你喜歡
秋景郁達夫北平
攝影·美好安徽
北平的秋
十路大軍進北平
十路大軍進北平
秋景
貴人
畫秋天,寫秋景
郁達夫:熱烈的愛倩,卻不能相守一生
想北平
羊艾茶園秋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