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神農本草經》探究《傷寒論》茯苓量效規律

2024-04-30 15:16李巖珂羅紹東張文風
吉林中醫藥 2024年3期
關鍵詞:神農本草經仲景水氣

李巖珂,馬 源,王 楊,羅紹東,研 智,張文風

(長春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長春 130117)

《神農本草經》(以下簡稱《本經》)是我國現存第一部本草學專著?!秱摗放c之一脈相承,后世醫家多提出“仲景用藥,悉尊《本經》”,如徐大椿《醫學源流》載:“仲景之治病,其用藥悉尊《本草》,無一味游移假借之處”、陳修園《神農本草經·后續》言:“仲景用藥之意,悉尊《本經》”等。故探究《傷寒論》茯苓量效規律必遵《本經》之原意?!秱摗窏l文中,與茯苓相關條文多達25 條,含茯苓方劑11 首,加減方4 首,茯苓用量范圍廣泛,從六銖到半斤不等。仲景深得《本經》所載茯苓“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養神,不饑延年”之要旨,并在其基礎上多有發揮。藥物劑量是其功效的載體,吳鞠通言:“蓋藥必中病而后可,病重藥輕,見病不愈,反生疑惑;若病輕藥重,傷及無辜,又系醫者之大戒”[1]?!侗窘洝烦蓵甏^早,書中并無茯苓具體用量和相關度量單位,因此筆者參照漢代度量標準一斤約十六兩、一兩約四分、一分約六銖(漢代一兩約合今15.6 g),探究《傷寒論》中茯苓量效規律。

1 二兩(31.2 g)及以上茯苓主利水化飲,平胃降氣以伐水邪

《傷寒論》中茯苓用二兩及以上的方劑有10 首,用量最大的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達半斤(124.8 g),用四兩(62.4 g)的是茯苓四逆湯、小青龍湯加茯苓方、小柴胡湯加茯苓方3 方;用三兩(46.8 g)的是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真武湯、附子湯4方;用二兩(31.2 g)的是茯苓甘草湯、理中丸(湯)加茯苓2 方。此10 方均見水飲留滯、氣機上逆之癥,仲景用二兩及以上茯苓治療《本經》中“憂恚驚邪恐悸,胸脅逆氣,心下結痛,咳逆”之癥。

1.1 止驚邪恐悸 驚邪恐悸指無故或因事出現悸動不寧,甚則跳躍驚動而有欲厥之狀。水安于腎,賴腎陽蒸騰氣化為用,賴脾陽運化轉輸而化,賴心陽普照鎮懾而寧。若水氣上沖,擾動心神,便作驚邪恐悸。第65 條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的病機為太陽病汗后,心陽損傷致不能治水于下,水氣上泛,凌心悸動,故見臍下悸動、心悸、驚恐。本方意在溫通心陽,補土平沖為治,倍茯苓者,化水氣、益中州、健脾胃,且茯苓用量獨重,達半斤之多。桂枝四兩與茯苓同用,化水氣、平沖逆,制水于中土,勿使上泛耳,后世《得配本草》載“桂枝得茯苓,御水氣之上犯以保心”[2]。第359 條茯苓甘草湯的病機是胃中寒飲內停,水飲上逆故見心下悸。張仲景用二兩茯苓合生姜、桂枝利水化飲,宣散水氣,平沖止逆,配炙甘草健脾培土,使邪飲去而驚悸自止。理中丸(湯)和小柴胡湯方后張仲景強調若“悸者,加茯苓二兩”;“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其意也在于伐水邪、止沖逆、定心悸。張錫純論茯苓“得松根有余之氣,伏藏地中不外透生苗,故又善斂心氣之浮越以安魂定魄,兼能瀉心下之水飲以除驚悸,又為心經要藥”[3]。以上4 方的證型對應現代醫學中的心臟神經官能癥、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屬心陽虧損,水飲內停者。

1.2 治胸脅逆氣 “胸脅逆氣”與水飲關系密切,或為下焦陰寒,水氣上沖胸咽,陰乘陽位;或為飲停心下,上犯胸脅。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證見“心下逆滿,氣上沖胸”,多用于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絞痛、肺心病等屬氣機上逆者。方中三兩茯苓為君,與桂枝、白術、甘草配伍調臟氣、利水濕,降逆氣?!夺t宗金鑒》載;“《靈樞》謂心胞絡之脈動則病胸脅支滿者,謂痰飲積于心胞”[4],《名醫別錄》中也有茯苓“開胸腑,調臟氣”[5]的相關記載。

1.3 散心下結痛 “心下結痛”指邪氣聚結于胃脘發為疼痛。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治“心下滿微痛”之癥,現代多用于流行性感冒、胃腸等疾病瀉下后所現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其病機為外有表邪未解,內有水氣郁結,以致心下滿微痛。仲景用三兩茯苓利水化飲,健運中氣,水氣自調,則結痛自消?!秱炛榧吩疲骸肮鹬ス鸺榆蜍?、白術,則不欲散邪于表,而但逐飲于里,飲去則不特滿痛除”[6]《本草崇原》謂茯苓“本松木之精華,藉土氣以結成,故氣味甘平,有土位中央而樞機旋轉之功”[7]。

1.4 降咳逆 咳逆又名咳逆上氣,病位在肺,病機為邪犯于肺,肺氣上逆,而發為咳喘。小青龍湯加茯苓方的病機是外寒引動內飲以致胸悶喘咳,少腹脹滿。即現代醫學中慢性咳嗽、哮喘、鼻炎等屬痰飲阻肺者?!捌樯抵?,肺為貯痰之器”,本方中茯苓用四兩健脾使痰無所生,滲濕使痰無所聚?!妒姥a齋醫書》云:“茯苓一味為治痰主藥。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水;痰之動,濕也,茯苓又可行濕”[8]。真武湯中有“其人或咳,或嘔”的記敘,現代多為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腸炎、腸結核等屬脾腎陽虛,水濕內停者。仲景明確記載其病機是“此為有水氣”以致氣機上逆,故用三兩茯苓與白術、桂枝、附子、炙甘草相配來健脾、溫陽、利水、降氣。

2 一兩至一兩半(15.6 ~23.4 g)茯苓主利尿理氣,健脾寧心以安心神

《傷寒論》中茯苓用量在一兩至一兩半的方劑有3 首,用一兩(15.6 g)的是豬苓湯、五分(19.5 g)的是四逆散加茯苓方、一兩半(23.4 g)的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3 方針對的病機均為水邪上擾心神,治療《本經》中“寒熱煩滿”之癥。

寒熱煩滿是惡寒發熱和煩躁脹滿的合稱?!堆C論》載:“心為火臟,燭照萬物”[9]。心神清明,五臟自安。仲景根據《素問·六節臟象論》[10]“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等論述,認為脾胃虛弱,水濕之邪擾動心神是引起寒熱煩滿的重要病機。第107 條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見“胸滿、煩驚、譫語”,四逆散加茯苓方亦可見心煩之癥,即現代醫學中的失眠癥、抑郁癥、焦慮癥等屬水邪擾心者,二方共有證機是脾胃虛損,水邪擾神,仲景用一兩半、五分茯苓利小便、理氣機,消水飲以安心神。后世《景岳全書》亦記載茯苓“開心益智,祛驚癇”。第319 條豬苓湯條文中也有“發熱,心煩不得眠”的論述,類似更年期綜合征等癥,病機為水熱互結,陰津耗傷。仲景用一兩茯苓配豬苓健脾利尿,阿膠滋陰潤燥;滑石泄熱利水,諸藥合用,使水氣去、邪熱清,心陰復而心神自寧。

3 一兩(15.6 g)及以下茯苓主健脾滲濕,通利三焦以散津液

《傷寒論》中茯苓用量在一兩以下的方劑有2 首,麻黃升麻湯用六銖(3.9 g),五苓散用十八銖(11.7 g)。2 方共有的病機是水邪積聚三焦,津液不能正常布散,仲景用一兩及以下茯苓治療《本經》中“口焦舌干,小便不利”之癥。

三焦是津液輸布的通路,其功能失常則上不能布散津液而“欲得飲水”,下不能輸送水液至膀胱,水液無路消導以致“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仲景依據《黃帝內經》中“三焦者……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理論。用一兩以下茯苓健脾滲濕,通利三焦,布散津液。后世《神農本草精讀》言:“茯苓氣平入肺,味甘入脾,肺能通調,脾能轉輸”[11]。五苓散證見“小便不利”“煩渴”等。臨床對應霍亂、急慢性腎炎、水腫等屬水濕內停者。其病機是膀胱氣化不利,津液不能輸布以致水蓄下焦。方中茯苓可通利三焦,恢復水液正常代謝。

麻黃升麻湯證見“喉咽不利,吐膿血”,現代用于治療急、慢性咽炎,扁桃體炎等癥。此條雖無口焦舌干,小便不利等癥,但依其中焦寒濕以致陰陽上下不通的病機可推測:陽郁上熱,臨證亦可見口焦舌干;脾陽虛寒不能正常轉輸津液,也可見小便不利,故仲景用六銖小量茯苓配伍白術、干姜、甘草來斡旋中氣,調暢氣機,交通陰陽以散津液,潤口舌。

4 以茯苓量效層次為本,論仲景治痰飲之心法

4.1 用二兩(31.2 g)及以上茯苓溫陽氣,標本兼顧 仲景根據《素問·脈解篇》“水者,陰氣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钡壤碚?,提出陽氣不足是水飲病的重要病因,在治療因水飲導致的憂恚驚邪恐悸,胸脅逆氣,心下結痛,咳逆等癥時,除常用二兩以上茯苓利水化飲以治其標外,還重視附子、桂枝、干姜等溫藥的搭配應用,取溫藥能顧護、振奮陽氣,陽氣旺盛則機體水道通暢之意。從上、中、下三焦論:溫上之藥能振奮肺陽、顧護心陽,助肺氣宣發肅降,通調水道,助心陽鎮斂水寒之氣;溫中之藥能助中陽健運,“以灌四傍”;溫下之藥能助腎、膀胱蒸騰氣化,升清降濁,使水液輸泄有度。

4.2 用一兩至一兩半(15.6 ~23.4 g)茯苓利小便,通陽安神 仲景針對“濕擾心陽”的病機,常采取利小便以通心陽的治法?!袄”恪币庠诮o濕濁出路,濕去則郁滯自解,心陽自通,普照萬物。后世《本草衍義》稱“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闕也”[12]?!端幮哉摗分幸嘤熊蜍摺吧瓢残纳瘛钡恼撌鯷13]?,F代藥理研究也證實茯苓中的茯苓多糖、豬苓酸C 等10 種成分與鎮靜催眠總藥效有較大的關聯性,初步揭示了茯苓鎮靜催眠作用的藥效物質基礎”[14-15]。

4.3 用一兩(15.6 g)及以下茯苓存津液,顧護正氣 五苓散、麻黃升麻湯均有水邪停滯,津液耗傷病機,均用茯苓健脾滲濕以除水邪,但利水過度則易耗傷津液?!夺t宗金鑒》云:“倘陰虛過于滲利,則津液反致耗竭?!敝倬坝眯┝寇蜍咭庠诩冉∑⒂譂B濕,與白術、甘草、當歸、芍藥、天冬等補脾、益氣、生津、養血藥同用,利水而不傷陰,顧護患者正氣。如后世《用藥心法》言茯苓“淡能利竅,甘以助陽,除濕之圣藥也。味甘平補陽,益脾逐水,生津導氣”。

5 《傷寒論》中茯苓量效規律對現代臨床的啟示

《中國藥典》(2020 版)規定茯苓使用劑量為10 ~15 g,主要取茯苓一兩(15.6 g)及以下健脾滲濕,通利三焦以散津液之功,但現代醫家臨證常取中、大劑量段茯苓治療頑固病癥。如顏正華常用茯苓30 g 配伍酸棗仁、首烏藤治療心脾氣血兩虛所致的心悸,失眠等[16];用茯苓配伍香附、陳皮、澤瀉等治療胃痛,茯苓的用量范圍主要為 20 ~30 g,以30 g 常用。仝小林常用茯苓配伍桂枝、桃仁、柴胡、黃芩等治療痰瘀互結,氣機郁滯所致的橋本甲狀腺炎,茯苓多用30 g[17];用茯苓配伍黨參、白術、法半夏、桔梗等治療不完全性腸梗阻,茯苓用量多為60 g[18];用茯苓90 g配伍川桂枝、桃仁、白芍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李賽美[19]用茯苓配伍柴胡、枳實、黨參等治療中晚期糖尿病,茯苓用20 g。靳春鳳等[20]用真武湯(茯苓100 g)治療心肌病心力衰竭,有效率達97.13%。

現有的茯苓研究多集中于藥理功效,而以《本經》功效為本,茯苓在《傷寒論》中的具體量效關系尚不明確。本文基于《本經》中茯苓條文,傳承、總結《傷寒論》中茯苓量效的寶貴經驗。即二兩(31.2 g)及以上主利水化飲,平胃降氣以伐水邪;一兩至一兩半(15.6 ~23.4 g)主利尿理氣,健脾寧心以安心神;一兩(15.6 g)及以下主健脾滲濕,通利三焦以散津液。茯苓不同量效層次體現了張仲景溫陽氣,以標本兼顧;利小便,以通陽安神;存津液,以顧護正氣,明確了茯苓治療不同疾病、證型、癥狀時的最佳劑量,擴展了目前對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單一功效認識。

猜你喜歡
神農本草經仲景水氣
遼中區患病草魚體內嗜水氣單胞菌分離、鑒定與致病力測定
海上邊水氣藏利用試井資料確定水侵狀況研究
從《神農本草經》論述干姜在經方中的應用
《神農本草經》中與神志相關的藥物歸類分析——胡隨瑜教授《神農本草經》講記(四)
試析仲景《金匱要略》下法的應用特點
仲景痹證藥對略談
仲景五臟溫法探析
仲景護理學思想初探
醫院感染嗜水氣單胞菌的臨床治療分析
基于分形幾何的裂縫型底水氣藏產能模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