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構本草
——生地黃

2024-04-30 15:16康夢嬌丁齊又胡詩宛趙林華
吉林中醫藥 2024年3期
關鍵詞:梓醇國醫涼血

張 偉,康夢嬌,丁齊又,胡詩宛,,趙林華,劉 佳

(1.甘肅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蘭州 730000;2.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代謝病研究所,北京 100053;3.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 100029;4.長春中醫藥大學藥學院,長春 130117)

生地黃(Sheng Dihuang,unprocessed rehmannia root) 為 玄 參 科 植 物 地 黃Rehmannia glutinosaLibosch.的塊根,將鮮地黃緩緩烘焙至八成干,即為生地黃[1]。常生于海拔50 ~1 100 m 的山地中,我國各地及國外均有栽培,其中以河南質量最佳,稱“懷地黃”。

1 傳統本草論述

生地黃性寒,味甘,甘寒質潤,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功。其歸心、肝、腎經,與知母、黃柏合用,可治陰虛火旺之證;與牡丹皮、阿膠、赤芍等合用,可治熱入營血之證?!侗静菪戮帯吩唬骸吧?,涼頭面之火,清肺肝之熱,熱血妄行,或吐血,或衄血,或下血,宜用之為主,而加入荊芥,以歸其經,加入三七根末,以止其絡?!薄侗静輩R言》歸納其功效為:“生地,為補腎要藥,益陰上品,故涼血補血有功,血得補,則筋受榮,腎得之而骨強力壯。又治胎產勞傷,皆血之愆,血得其養,則胎產獲安。又腎開竅于二陰,而血主濡之,二便所以潤也?!?/p>

2 重構現代本草

2.1 癥靶

2.1.1 內傷發熱 適用于熱毒熾盛型或陰虛內熱型發熱。熱毒熾盛型發熱臨床以高熱,舌紅,苔黃,脈數為特點。國醫大師周仲瑛擅從瘀熱論治血液病,采用犀角地黃湯加減治療瘀毒內郁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方中生地黃15 g,水牛角15 g(先煎),醋鱉甲15 g(先煎)配伍為君藥進行加減而獲效[2]。仝小林院士擅以清營湯與白虎湯合方治療溫病、瘟疫、高熱性疾病,方中生地黃120 g 和生石膏120 g(先煎)均宜重用取效[3-4]。陰虛內熱型發熱臨床以低熱或自覺發熱為主,舌紅,苔薄白,脈細數或弦細數為特點。國醫大師段富津擅以一貫煎加減治療陰虛內熱型發熱,方中重用生地黃25 g 為君藥[5]。此外,生地黃在熱毒入營型重癥藥疹、病毒性腦炎、急性肺炎、皮肌炎急性進展期等均俱有應用。

2.1.2 內熱出血 適用于火熱熾盛型或陰虛火旺型出血?;馃釤胧⑿统鲅R床以出血急迫,量多,舌紅,苔黃,脈數為特點。國醫大師段富津采用涼血消斑湯治療血熱型過敏性紫癜,方中重用生地黃40 g 為君藥,與大青葉、玄參等配伍,發揮涼血活血、疏風清熱之功[6]。國醫大師李振華采用涼血解毒湯治療火熱熾盛、迫血妄行型紫癜,方中以水牛角15 ~30 g,生地黃21 g,配伍玄參、牡丹皮、黑地榆等,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7]。陰虛火旺型出血臨床以出血時間長,量少,舌紅,苔薄白,脈細或弦細為特點。國醫大師班秀文采用生地黃湯加減治療陰虛火旺型經行吐衄,方中以生地黃12 g 為君藥,配伍五味子、澤瀉、牡丹皮清熱涼血止血,相火潛藏則衄止而經行于下[8]。此外,若需要增加止血功能,可炮制為生地黃炭入血分,涼血止血效果更佳。

2.1.3 關節疼痛 適用于陰虛不榮型關節疼痛,臨床以頸、肩、腰、腿關節疼痛,伴有腰酸、耳鳴、失眠為特點?!渡褶r本草經》記載地黃,“除寒熱積聚,除痹,生者尤良”。國醫大師朱良春認為生地黃為補虛逐痹的首選藥之一,并提出本虛久病則陰血兩虛,不榮筋骨,加之濕、熱、痰、瘀則發為本病[9]。朱老立方益腎蠲痹丸,以生地黃、熟地黃、雞血藤為基本方,可配伍活絡蠲痹之品,標本兼治久治不愈之關節疼痛[10]。姜春華善用大劑量生地黃于溫散蠲痹、祛風通絡藥之中治療反復發作之頑痹,地烏蠲痹湯,一般用量在60 ~90 g,最多可用至150 g[11]。

2.1.4 便秘 適用于津液不足型便秘,臨床以大便干結,排出困難為特點。以清·吳瑭《溫病條辨》增液承氣湯為代表方,該方以玄參、麥冬、細生地、大黃、芒硝組成,功效為滋陰增液、瀉熱通便。臨床研究發現,增液承氣湯加減治療功能性便秘臨床療效優于單純西藥及中成藥,且安全性較高[12]。仝小林院士認為增液承氣湯通過養陰通便可以增加腸內水分、促進腸蠕動,與黃芪、當歸、肉蓯蓉、火麻仁配伍使用治療氣血陰陽不足型老年便秘[13]。

2.2 標靶

2.2.1 口腔潰瘍 適用于火熱型口腔潰瘍,臨床以唇、舌、軟腭等口腔黏膜的潰瘍性損傷,并伴明顯的局部疼痛為特點。以宋·錢乙《小兒藥證直訣》導赤散為代表方,該方以生地黃、木通、生甘草梢、竹葉組成,功效為養陰清熱、利水通淋。臨床研究發現,導赤散加減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可快速減輕臨床癥狀,降低復發率,近期和遠期療效顯著[14-15]。國醫大師周仲瑛以黃連解毒湯合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白塞病口腔潰瘍,認為火毒陷于心、肝二臟時,則潰瘍多見于舌尖、舌邊,方中以黃連3 ~5 g、生地黃10 ~15 g,配伍龍膽草、澤瀉、車前子等,共奏瀉火解毒,清心涼肝之功[16]。

2.2.2 快速性心律失常 適用于氣陰不足型快速性心律失常,臨床以神疲乏力,心悸,舌紅,少苔或無苔,或舌體瘦小而苔干者,脈結代為特點。東漢·張仲景《傷寒論》炙甘草湯中重用生地黃一斤以治“脈結代,心動悸”,《神農本草經》謂其可“逐血痹”。胡希恕認為生地黃為“強壯祛瘀,性寒解熱”[17],臨證時以大劑量生地黃治療脈結代之癥,且單味藥有效,可證實生地黃大劑量具有祛瘀功效,以改善臟器組織的局部血液循環。仝小林院士認為炙甘草湯中生地黃(60 g)、阿膠、麻仁,可潤經益血、復脈通心,配伍生姜、桂枝辛溫走散,可溫心陽、通血脈,使氣血流暢以助脈氣接續,陰陽相合,共奏復脈之功[18]。國醫大師裘沛然、熊繼柏、鄧鐵濤等醫家提出炙甘草湯及炙甘草湯加味方具有改善供血、調整心律之功,對于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等導致的早搏及各種快速性心律失常等均有治療作用[19-21]。

2.3 現代藥理研究 生地黃及其化學成分可調節凝血功能,能改善全血黏度及血漿黏度,延長凝血時間[22-23]。梓醇不僅能夠增加胰島素分泌[24],還可改善糖尿病導致的肝臟胰島素抵抗,提高胰島素敏感性[25]。梓醇通過激活AMPK 介導的線粒體生物發生來改善骨骼肌線粒體功能,進而發揮降血糖作用[26]。PGC-1/端粒酶逆轉錄酶(TERT)通路的激活參與了梓醇通過抑制氧化應激、DNA 損傷和端??s短對動脈粥樣硬化的保護作用[27]。梓醇預處理可減少BMSCs 移植后的細胞凋亡和心肌纖維化,提高對心肌梗死的治療效果[28]。地黃苦苷(Rehmapicroside)可通過減弱過氧亞硝酸鹽 (ONOO-)介導的線粒體自噬激活以改善腦缺血再灌注損傷[29]。梓醇通過激活PI3K/AKT 信號和增加VEGF 的生成來保護缺血區的神經血管單位,發揮對缺血性卒中的神經保護作用[30]。此外,生地黃及其化學成分還具有促進骨質形成[31-32]、保護腎臟等作用,并在發揮植物雌激素樣作用改善圍絕經期相關癥狀、肥胖肝脂肪變性、結腸炎、阿爾茲海默病等疾病中發揮有效作用[33]。

2.4 臨床常用劑量 現在醫家運用生地黃用量多為10 ~500 g[34]。根據疾病、證型、癥狀的不同選擇最佳用量與配伍。取其補腎平肝、瀉火養陰功效,生地黃用量10 ~30 g,常配伍知母、黃連、黃柏[35]、沙參、麥冬等;取其祛瘀功效,生地黃用量90 ~200 g,常配伍火麻仁、丹參、桂枝等;取其清熱瀉火之功,生地黃用量200 ~500 g,宜少量頻服,中病即止,常配伍石膏[36]、水牛角、鱉甲等。

2.5 臨床安全應用注意事項 本品無毒。脾虛泄瀉、胃虛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由于生地黃甘、寒,久用或大劑量使用時易傷及脾胃而導致泄瀉等病證的發生。臨床大劑量使用生地黃時宜少量頻服,不可頓服,必須密切觀察患者大便情況,以大便呈糊狀為度,不可呈水樣。若需守方久用,亦以大便呈糊狀為度。

3 小結

本文在態靶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對生地黃的經典古籍記載、現代藥理研究和臨床醫家經驗的總結,由33 位中醫臨床醫師(包括27 名高級職稱、5 名中級職稱、1名初級職稱)就癥靶及標靶的遴選參與問卷調查,6 名中醫藥領域經驗豐富的專家圍繞該藥臨床應用要點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意見,我們歸納出生地黃的癥靶為內傷發熱、內熱出血、關節疼痛、便秘;標靶為口腔潰瘍、快速性心律失常。在臨床應用經驗與使用注意事項中,生地黃的煎服劑量多為10 ~500 g。本品寒涼,脾虛泄瀉、胃虛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同時大劑量使用時須密切觀察患者大便情況,中病即止,正如陳士鐸在《本草新編》中講生地黃“可多用而不可頻用,可暫用而不可久用也”。

猜你喜歡
梓醇國醫涼血
梓醇對IL-1β誘導軟骨細胞損傷的保護機制研究
涼血五花湯洗劑霧化冷噴治療血熱型面部皮膚病的療效觀察
清熱涼血散結方外用治療化療性靜脈炎療效觀察
梓醇防治骨質疏松癥的研究進展
“我起床講求三個半分鐘”——國醫大師金世元的養生經
重慶舉辦第十五屆國醫名師大講堂
涼血活血解毒法內服外洗治療糖尿病合并銀屑病的有效性
地黃單體梓醇促成骨細胞分化的活性研究*
國醫大師忘記年齡
梓醇對糖尿病大鼠胰島細胞Insulin表達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