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是穴理論初探

2024-04-30 15:16宋雨潔張文銳梁元政衣華強
吉林中醫藥 2024年3期
關鍵詞:浮針敏化針刀

宋雨潔,王 娟,張文銳,梁元政,衣華強

(山東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濟南 250014)

阿是穴是一類沒有具體名稱和固定位置的穴位,臨床應用較為廣泛。阿是穴一詞首見于《備急千金要方·灸例》,其理論雛形可追溯到《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其理論基礎源于《黃帝內經》[1]。阿是穴理論是阿是穴臨床應用的指導思想,是阿是穴本質及內涵的概括總結。近年來,對于阿是穴仍存在許多爭議,隨著對其本質的深入研究,以及新興理論如激痛點理論、浮針醫學理論、針刀醫學理論的相繼面世與廣泛應用,阿是穴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按之疼痛”或“按之快然”處,變得更加廣泛和具象化。通過閱讀古代文獻中關于“阿是穴”的記載,梳理阿是穴理論的發展過程,總結了阿是穴理論包含的兩方面內容,并聯系現代臨床,探討不同理論對于阿是穴理論的繼承與發展,并提出關于阿是穴動態取治性質以及阿是穴對于疾病前瞻性意義的思考。

1 阿是穴理論的實質探究

通過對古代文獻中阿是穴理論臨床應用的梳理,發現阿是穴不僅僅是治療疾病的孔穴,更是中醫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思想的體現,阿是穴理論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作為腧穴的定位方法,用于指導臨床取穴定位,定位取穴的過程體現了疾病診斷的過程;二是作為針灸治療時的選穴原則,指導臨床上不同疾病治療點的選擇,體現阿是穴理論對于疾病的治療作用。

1.1 腧穴定位法 唐代孫思邈首次提出阿是穴及阿是之法,《千金藥方·灸例》中記載:“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當其處,不問孔穴,即得便快成痛處,即云阿是,灸刺皆驗,故曰阿是穴也”?!鞍⑹侵ā笔且葬t者通過按壓病灶周圍出現疼痛或快然等特殊感應進行取穴的方法,其本質是探感定位取穴法[2]。

探感定位取穴法在《內經》中已有記載,《靈樞·刺節真邪》提出“用針者必先察其經絡之實虛,切而循之,按而彈之,視其應動者,乃后取之而下之”的取穴原則,并在《內經》中多有體現,如《靈樞·本輸》:“陰谷,輔骨之后……,按之應手,屈膝而得之”,《靈樞·五邪》:“取之膺中外腧……,以手按之,快然,乃刺之”,《靈樞·背腧》:“皆挾脊相去三寸所……,按其處,應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

“阿是之法”是阿是穴理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定位取穴的過程也是發現和診斷病灶的過程,即使有時疼痛處并非真正的病灶,這種按壓揣穴的過程也為診斷提供了線索和依據。

1.2 選穴原則 《靈樞·經筋》提出了“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的經筋病治療原則,該篇詳細記載了十二經筋病的表現,由此可以得知此處“以痛為輸”不只是將疼痛之處作為治療點,而是將病灶處作為治療點[3]。后世醫家多認為“以痛為輸”是阿是穴取穴方法之一,結合上下文,該篇并未強調“按”“切”“捏”等揣穴動作,其本義并不是取按壓疼痛處為治療用穴,筆者認為將“以痛為輸”作為經筋病的選穴原則更加貼切,是治療經筋病時的主要選穴思路,而不是一種取穴定位法?!耙酝礊檩敗钡娜⊙ㄔ瓌t僅用于經筋病的治療,追根溯源“以痛為輸”屬于阿是穴臨床應用的早期記載[4],可視為阿是穴的最初形態?!耙酝礊檩敗碧幨墙浗罱M織中的筋節點在經過長期的急慢性損傷后形成的結筋病灶點,這些結筋病灶點是腧穴發展的源頭[5]?!耙酝礊檩敗迸c阿是穴意義不同,但“以痛為輸”選穴原則是阿是穴理論中的一部分。

2 對阿是穴理論實質的誤解

宋、元、明、清時期,阿是穴理論并未得到良好的繼承與發展,“阿是之法”逐漸與“以痛為輸”相混淆?!疤鞈ā焙汀安欢ㄑā钡奶岢?,將阿是穴等同于“但痛處便針”,“以痛為輸”作為選穴原則的性質未被正確理解發掘,因而阿是穴的應用范圍也被局限于疼痛類疾病的治療。

宋代王執中于《針灸資生經·背痛》中記載:“予嘗于膏肓之側,去脊骨四寸半,微微隱疼,按之則疼甚,……它日復連肩上疼,卻灸肩疼處愈。方知《千金方》之阿是穴,猶信云”,元代王國瑞于《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提出:“不定穴又名天應穴,但疼痛處便針”,明代楊繼洲《針灸大成·卷之五·八脈圖并治癥穴》:“白虎歷節風疼痛:肩井、三里……天應(遇痛處針,強針出血)”,《針灸大成·卷之九·治癥總要》:“第一百六 發背癰疽:肩井、委中、天應、騎竹馬”。清代廖潤鴻《勉學堂針灸集成·卷二·頰頸篇》云:“項強:風門、肩井、……絕骨,詳其經絡治之,兼針阿是穴”。

由此可見,阿是穴在治療疼痛類疾病中效果顯著,但由于對阿是穴的認知過于片面,阿是穴理論內涵并未得到重視與發展,其臨床應用范圍也較為局限。阿是穴的治療作用只是阿是穴理論中的一個點而非全貌,“但痛處便針”也僅是阿是穴理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因而正確認識和理解阿是穴理論至關重要。

3 阿是穴理論在現代臨床醫學中的繼承與發展

阿是穴理論在現代逐漸得到正確認識,許多新興理論與阿是穴理論本同末異,是對阿是穴理論的繼承與發展。

3.1 阿是穴理論與激痛點理論 肌筋膜疼痛觸發點(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由美國臨床醫師Janet Travell 于1942 年首次提出,指的是骨骼肌上易激惹疼痛的過度應激點,并可在此處觸及條索或結節[6]。

MTrP 的定義明確其定位在骨骼肌上,但阿是穴的定位取穴方法除按壓探感取穴外,還包括觀察病變局部的異常變化取穴,且所取得的阿是穴不一定只存在于骨骼肌上,例如痤瘡可取每個皮損的頂部或基底部作為阿是穴[7]。MTrP 作為治療肌筋膜疼痛綜合征的主要靶點,廣泛應用于頸肩腰腿的軟組織痛[8],除此之外,MTrP 還具有“遠治”作用,可以治療內臟疾病[9],阿是穴也多用于多種類型的痛癥,具有良好的鎮痛作用[10],兩者在疾病治療方面相似。MTrP 的形成機制尚不完全明確,以整體學說為主流,認為異常的運動終板出現乙酰膽堿泄漏,終板處肌細胞膜持續去極化,大量鈣離子釋放,引起肌纖維持續收縮,肌肉的持續收縮形成局部能量代謝危機和化學物質的釋放,引起一系列癥狀體征[11]。有學者認為,阿是穴與內臟牽涉痛產生的痛覺過敏、痛覺異常及觸發點有關[12],阿是穴的形成是由局部炎癥和整體神經體表投射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13]。

MTrP 與阿是穴在觸診定位方法和疾病治療方面有著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但在人體的定位分布與形成機制上存在差異。有學者認為MTrP 是阿是穴的現代醫學解釋[14],但阿是穴的范圍較MTrP 更廣泛,且二者的范圍存在重疊,從治療的角度來說來看,MTrP 在阿是穴的范圍之內。

3.2 阿是穴與浮針醫學 浮針療法(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FSN)由符仲華教授于1996 年發明提出,是一種運用一次性浮針(FSN needle)在患肌周圍或鄰近四肢皮下組織進行掃散,并配合再灌注活動的新型非藥物療法[15]?;技∈谴嬖谝粋€或多個MTrP 并在肌肉正常放松下出現病理性緊張的肌肉[15],將原本的治療點擴展為一條或多條病理性緊張的肌肉,浮針進針點的選取依據相關患肌確定[15]。部分患肌可以認為是阿是穴的別稱,但患肌僅為病理點并不是浮針的治療點,浮針進針點常常在患肌周圍或鄰近四肢[15]。

浮針醫學提出了“第一現場”“第二現場”的概念,將患肌或患肌的緊張部位稱作“第一現場”,將疼痛發生的部位稱作“第二現場”[15],形象地描述疼痛部位非病變部位,浮針進針點不等于阿是穴也不等于疼痛發生的局部,即疼痛處并非病灶,這也是在疼痛處取點治療有時往往效果不佳的原因。

3.3 阿是穴與針刀醫學 針刀醫學是一門將中醫基礎理論與西醫基礎理論相結合所創造出的新的理論體系,包括針刀醫學的四大基礎理論,即閉合性手術理論、慢性軟組織損傷新的病因病理學理論、骨質增生新的病因病理學理論、關于電生理線路的學說,以及在四大理論基礎之上創新提出的人體弓弦力學解剖系統理論與慢性軟組織損傷病理構架的“網眼理論”[16]。在人體弓弦力學解剖系統理論的指導下,由于某些因素使周圍軟組織出現異常力學改變后,人體進行自我修復和自我代償,但并未完全恢復正常,周圍軟組織產生黏連、瘢痕、堵塞、攣縮等病理反應點,從而導致人體力學平衡失常,形成立體網狀病理構架[16]。

針刀醫學以阿是穴理論為基礎[17],網眼理論認為弓弦結合部及弦的應力集中部位最易發生慢性軟組織損傷,出現黏連、瘢痕、堵塞、攣縮等病理反應點,可以將這些病理反應點歸于阿是穴范疇,通過觸診阿是穴,及時發現并糾正人體力學平衡失調[18]。針刀醫學將阿是穴從病理反應點擴展為立體網絡病理框架,從力學角度解釋阿是穴(即慢性軟組織損傷病理反應點)的形成過程,并為阿是穴提供了解剖定位依據,進一步詮釋了阿是穴診斷與治療的雙向作用。

綜上所述,阿是穴的范圍是十分廣泛的。MTrP與阿是穴在觸診及功能主治上有相似之處,但在解剖位置和形成機制上存在差異,可以認為所有的MTrP都屬于阿是穴范疇,但不能認為所有的阿是穴屬于MTrP。浮針醫學以激痛點理論為基礎,提出了患肌以及“第一現場”“第二現場”的概念,表明疼痛部位不一定是病變部位,將阿是穴擴展為一條或多條患肌的集合,更加注重阿是穴的診斷作用,為阿是穴的取穴提供了新的思路。針刀醫學提出人體弓弦力學解剖系統理論與“網眼理論”,將阿是穴從病理反應點擴展為立體網絡病理框架,針刀整體松解術的出現使阿是穴的臨床取穴更加有解剖學依據可循[18]。

4 關于阿是穴理論的思考

4.1 阿是穴的動態取治性質 阿是穴是阿是穴理論的核心,阿是穴理論應用的最終結果是找到阿是穴并進行治療。阿是穴的存在是相對的,隨著疾病的出現而出現,病愈則阿是穴也隨之隱藏。阿是穴的位置是相對的,同一種疾病發生在不同體質的人身上其阿是穴的位置也有所不同,其治療方法也不同。由此可見,阿是穴是一種隨病取之,隨證治之的動態治療點,是人體內環境的外在表現,阿是穴動態取治的性質是中醫學辨證論治思想的體現,是對“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思想的靈活應用。

阿是穴是人體內在病理狀態的外在表現,是有效的動態治療點。阿是穴可因疾病的產生而出現在體表任意部位,根據觀察阿是穴的位置、阿是穴周圍皮膚組織的異常變化等可辨知疾病的性質,阿是穴的表現形式眾多,痛敏化點、熱敏化點、耳穴陽性反應點都可以看作阿是穴的客觀表型[19]。由于疾病在體表的病理性反應存在多樣性,現代臨床提出了穴位敏化理論,認為穴位存在正常生理狀況下的“靜息”態以及病理狀況下的“激活”態[20],穴位敏化的形式多樣,阿是穴其中的一種[21],穴位敏化狀態可以促進人體發揮自愈能力,可以將其形象地比作人體自愈能力的“閘門”,針刺穴位敏化位點可以激發、促進和加強這種自愈力[22],穴位敏化理論與阿是穴理論具有一致性,是阿是穴理論的繼承與發展[23]。穴位敏化理論闡釋了阿是穴診斷與治療雙重作用,以頸椎病為例,有研究發現阿是穴為頸椎病的常見敏化穴位,可以將阿是穴作為頸椎病病位診斷及治療的重要參考[24]。

4.2 阿是穴是否具有疾病前瞻性 傳統的阿是穴是一種隨病取之,隨證治之的動態治療點,是中醫辨證論治思想的體現,具有動態取治的性質。傳統的阿是穴沒有接收融合現代臨床理論,僅停留于局部按壓疼痛取穴,并未將阿是穴的優勢最大化。阿是穴理論在傳統針灸理論以及現代臨床理論的指導下,逐步成為治療疾病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治療點選取依據,它不僅僅是一個“按之疼痛”或“按之快然”的治療點,它更是一種治療思路和選穴原則,并能夠反向指導疾病的診斷。

現代臨床應用的阿是穴理論融合了穴位敏化理論、激痛點理論、浮針醫學理論、針刀醫學理論等多種理論學說,將不斷擴大阿是穴的范圍,不斷完善阿是穴的理論。但阿是穴仍然存在許多未被發現和應用的特異性質,阿是穴產生的機制和過程仍不完全明確,阿是穴在疾病發生發展產生的時間,以及阿是穴理論是否具有疾病的前瞻性需要進一步探索。能否運用阿是穴理論在疾病發病前發現相關的潛在阿是穴,并進行治療,從而預防某些疾病的發生,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猜你喜歡
浮針敏化針刀
冠心病穴位敏化現象與規律探討
浮針治療面神經麻痹的研究進展
浮針治療產后股外側皮神經炎驗案
近5年敏化態與非敏化態關元穴臨床主治規律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針刀療法治療屈拇指肌腱鞘炎驗案
浮針聯合自擬通便方治療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臨床觀察
針刀治療不同分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研究進展
針刀針刺治療中并發急性咽部出血死亡1例
耦聯劑輔助吸附法制備CuInS2量子點敏化太陽電池
5種天然染料敏化太陽電池的性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