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產業振興與內生型發展思考

2024-04-30 17:43潘曉霞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24年13期
關鍵詞:白茶內生精英

□文/潘曉霞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學院 浙江·杭州)

鄉村發展是現代化的重要議題。產業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浙江省安吉縣黃杜村是浙江省白茶的重要產地,是“白茶之鄉”的先行者和引領者?!耙黄~子富了一方百姓”,黃杜村依靠黨和國家的優惠政策、決策規劃、摸索嘗試,依靠白茶產業將原來貧窮落后的鄉村建設成為“中國白茶第一村”的富裕村。

一、黃杜村產業內生型發展與鄉村產業振興

(一)鄉村產業內生型發展的重要條件。內生型發展是指相對于外向型發展而言的一種發展模式,是指經濟體主要基于內生動力、內生要素以及經濟自我演化和擴張的一種發展方式。對于某個區域而言,內生型發展是指依托區域市場、區域資源、區域資本、區域人才、自主創新技術的發展。目前,我國鄉村內生型發展模式是指以內需市場為動力、以內源要素為依托、以內涵發展為核心、以內生鏈條為載體、以內聚發展為指向的發展。本文研究的鄉村產業內生型發展模式主要包括兩方面含義:一是產業發展中村莊的自主性和農民參與的主動性,非政府或其他機構代替村民決策甚至包辦的發展;二是從村莊自身汲取有利于發展的多方因素并結合外部有利因素發展村莊產業。

1、鄉村產業的資源稟賦。黃杜村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將資源稟賦發揮到極致。黃杜村位于安吉縣東部,溪龍鄉南面,居于11 省道之旁,交通便捷,區域面積11.5 平方公里,現共有6 個自然村。由于良好的自然條件及村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空氣質量為一級;水質清冽甘甜,水體質量達一級。農業資源豐富,山林面積為13,851 畝,森林覆蓋率為79%,水田915 畝。黃杜村白茶山山形委婉,植被豐富,氣候溫潤,白茶產業是黃杜村重要的資源稟賦。

2、鄉村文化傳統。茶俗,為有關茶的風俗。風俗,則是一個地方所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方面的總和。唐代以降,茶文化日益興盛。尤其是陸羽《茶經》問世后,茶道大行,茶宴、茶會、茶集比比皆是,從而使茶俗更加完備。歷來黃杜人飲茶之風盛行,在民間也流傳著許多黃杜茶俗。

(二)產業內生型發展的驅動力

1、產業發展的本地根植性。首先,在白茶產業興起之前,黃杜村由于地處多山地區,復雜的交通使其發展相對遲緩,但同時保存了完整豐富的山地生態資源;又因為先天土壤氣候等條件,以及白茶采摘期短、產值高、品質好、加工工藝簡單等特征,使黃杜村成為“白葉1 號”最適合的核心種植區之一。其次,黃杜村農戶、精英人物的冒險精神、經商意識、開拓精神和企業家創新精神也是白茶產業發展的重要條件。最后,白茶的消費客群集中在消費能力較強的江浙滬經濟發達地區,其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市場資源等都是黃杜村白茶產業發展的基礎條件。

2、本地精英人物的干預。精英人物具有超出普通村民的能力與決斷力,精英人物是鄉村產業發展的領路人。黃杜村的發展離不開一系列的精英人物,“村莊精英”作為鄉村治理模式中的關鍵人物,因德行、專業水平、受教育水平、技術能力、成就動機等區別于共同體內其他村民而備受關注。憑借與其他村民具有相同成長環境和文化認同,村莊精英在獲得信任的基礎上可以合理利用自己的威望和專業知識協同領導村民建設鄉村共同體。

3、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在白茶產業發展最重要的成長期,其龍頭企業起到了主導性作用。例如,以溪龍鄉黃杜村茶農經營的“大山塢”為代表,對于自身企業品牌的嚴格要求,使其成為當地白茶行業的標桿,代表了原產地溪龍白茶的品質,同時影響了當地白茶的定價,形成以其為首的梯隊式白茶價格。

4、地域品牌的持續影響力。品牌效應是黃杜村白茶產業發展中至關重要的可持續動力。2003 年,習近平肯定了黃杜村“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綠色發展理念,為其白茶產業賦予了示范效應。而當地政府、龍頭茶企和茶農良好的品牌意識和持久的經營維護,在實地訪談中不斷得到驗證,村民們認為,黃杜村的白茶賣得比別人昂貴一些,但依然銷量很好,這依賴于黃杜村白茶產業重視品牌影響力和品牌管理。從政府到農戶的品牌意識,使得“安吉白茶”品牌衍生出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和發展潛力。

5、地方體制機制的完善。村莊完善的治理結構和建設模式有利于產業發展。黃杜村黨總支部成立以“黨支部+合作社+人才”的黨建富民新模式,從思想上、工作上、組織上加以引導,打造產業發展前沿陣地,實施黨員示范工程、黨員幫扶工程、黨員培育工程,擴大了資源整合的規模效應,典型示范的輻射效應以及人才服務的科技效應,全村黨員成為帶領全村的沖鋒隊,成了推廣科技、提高生產力的突擊隊,成了組織社員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益的促進隊。黃杜村以為老百姓辦更多的事、造更多的福為目標,努力把村莊建設成為“經濟發達、環境優美、家園和諧、文化繁榮”的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三)鄉村產業振興發展路徑

1、生產組織化。中國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后,生產決策權由集體下放至家庭,農村社會呈現分散化的趨勢。絕大多數村莊經濟都是以分散的家庭經濟為主導,村莊內部農業同質性較高,但合作較少,組織程度低。然而,黃杜村的白茶有一套從茶園到加工、到銷售、到品牌、到溯源的高效綠色發展模式和制度。為保護綠水青山,黃杜村實施嚴格的茶園證管理制度。為加強原產地管理和質量監管,創新實施了“安吉白茶金溯卡”質量安全管理機制,對安吉白茶協會成員單位統一編碼、統一印制防偽標識,實現白茶的全程跟蹤與質量溯源。在全國首創白茶“母子商標”管理模式,成為全國唯一取得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農產品的區域公用品牌。

2、茶葉品牌建設。黃杜村白茶品牌打造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安吉白茶》縣地方標準陸續升級為省級地方標準、全國標準,白茶生產逐步規范化;二是舉辦白茶開采節,資助本地茶企到全國各地參加名茶展示、銷售和評比,有力地提高了安吉白茶的知名度;三是為加強品牌保護,安吉縣政府、溪龍鄉政府聯合多家本地企業代表,創新性地提出“子母品牌”的銷售模式,大大提升了“安吉白茶”這一母品牌的影響力;四是黃杜村本地茶企的壯大也使得“子品牌”迅速崛起,涌現出一批本地的龍頭企業;五是黃杜村推動建設的白茶街項目為大量閑散家庭作坊提供了銷售門店,干茶、青葉交易市場的建設與“代加工式”茶企的出現,基本結束了黃杜村小、散茶戶外出推銷和青葉積壓的局面,在本地建立了生產、加工、銷售的完整產業鏈。

3、產業融合發展。不滿足于家家加工白茶、賣白茶的現狀,獲2020年度浙江鄉村振興帶頭人“金牛獎”的黃杜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盛阿偉在2012 年試圖在黃杜村試點產業融合。一是白茶產業融合影視產業。2011 年7 月6 日,由臺灣著名導演張志強執導的一部以茶園世家愛情故事為主題的電視劇《如意》,全程外景取景選址指定在黃杜村白玉山茶場一號白茶基地進行拍攝,由此誕生“如意源”牌安吉白茶。二是白茶產業融合酒店產業,野奢為主題的度假酒店安吉帳篷客·溪龍茶谷以“重環境、輕建筑、精布局、玩風情”為創新設計理念,帳篷建筑形態為載體,推動黃杜村的旅游形象提升為高品質的休閑度假地。三是白茶產業融合戶外休閑產業,通過舉行白茶文化節等各類活動讓游客體驗白茶文化,感受休閑戶外樂趣,并倡導戶外健康生活模式,更讓游客全身心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潛意識地把生態環保理念植入心中。

二、研究總結及啟示

鄉村產業振興不是一步到位的發展過程,而是產業在變動的內外部環境中不斷適應調整最終實現產業做大做強的探索過程。鄉村產業的發展路徑應是多樣化的,黃杜村白茶產業的發展歷程僅是鄉村產業振興的一個案例,但案例本身卻能夠反映中國欠發達農村地區產業振興的可行路徑與蘊含的潛能。

(一)政府職能與作用方式應發生轉變。從產業內生型發展的角度來看,政府和相關部門在鄉村產業發展中的職能與作用方式應發生轉變。首先,應轉變將鄉村社會和文化傳統視為落后因素以及現代產業發展障礙的認知模式,積極倡導和發掘鄉村傳統中有利于發展的因素;其次,應改變由政府和其他部門代替村民決策甚至包辦的發展方式,積極通過制度保障村民對村莊產業發展的決策權和自主權,積極支持和培育鄉村自我發展能力。

(二)發揮地方精英能人引領作用。內生型發展中農民居于主體地位,鄉村精英能人的“創業精神”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黃杜村的第一株野白茶是精英人物發現的,第一塊白茶基地是精英人物建立的,第一次“捐苗扶貧”是精英人物向習近平總書記寫信發起的,大部分大型茶廠、茶企等都是由村莊精英創辦的。在白茶產業和旅游業發展后,一些黃杜村的畢業大學生也回鄉創業。如賈偉,1985 年生,在外從事設計多年,其父親賈小明是安吉縣溪龍鄉黃杜村第一批種植安吉白茶的茶農之一。2013 年,賈偉在父親的建議下回鄉從事茶產業,創立了語茉茶業有限公司,成為遠近聞名的“茶二代”。此外,在鄉村產業發展中,高素質的人才是最核心的要素之一。如,賈偉等畢業后回鄉創業的大學生為黃杜村的產業發展賦予了新動能。因此,要堅持本地培養和吸引村莊在外就業和學習的村民回鄉創業,將他們在外積累的知識反哺鄉村。

(三)匹配產業發展與鄉村優勢資源。很多村莊都有可資利用的資源稟賦、特色文化等資源,要形成特色化發展的路徑,實現特色資源的價值化。以自然資源、歷史文化資源等為發展方向,有利于形成錯位競爭優勢和差異化發展,避免產業雷同。黃杜村的白茶文化造就了村莊產業發展優勢。需要將外部需求和村莊優勢匹配,延長產業鏈,融合三大產業,創造新產業、新業態。注重將地方文化注入產品,形成“文化+產品”模式,打造品牌,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四)搭建多利益主體合作組織模式。內生型發展并不意味著僅靠村莊自身發展,而是需要多元利益主體參與,以風險防范和利益共享為原則,搭建合理的合作組織模式。黃杜村和中國茶葉研究所聯合,形成了“五個一”的發展模式,在實踐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需要通過制度將合作發展為共贏的模式,其中保障村民的利益是核心原則。黃杜村幾乎每戶都有人均數量大致相當的茶場,村民成了產業發展的最大受益群體,并且有效避免一些地區發展中出現的嚴重貧富分化問題,助力鄉村邁向共同富裕。

猜你喜歡
白茶內生精英
它們都是“精英”
繪本
植物內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內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潛在應用
“黨建+”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
這只貓說得好有道理
授人以漁 激活脫貧內生動力
精英2018賽季最佳陣容出爐
ANIMATING ‘IP’COMICS AND EMOJIS BECOME ENTERTAINMENT BRANDS
當英國精英私立學校不再只屬于精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