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人才供需的失衡與破解

2024-04-30 14:03李東
安徽農業科學 2024年7期
關鍵詞:失衡需求鄉村振興

摘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和美、農民富裕富足,人才是第一資源。同時,農村人才供給呈現數量不足、結構不優和素質不高等特征,供需發生數量性、結構性、質量性失衡。建議健全鄉村人才振興的體制機制、營造尊才重才的良好氛圍、構建多層次教育培訓體系、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加強人才保障服務工作,使人才在城鄉之間雙向流動、合理配置。

關鍵詞需求;供給;失衡;人才振興;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24)070255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7.059

The Imbalance and Solution of Rural Talent Supply and Dem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LI Dong

(School of Health and Wellness,Panzhihua University,Panzhihua,Sichuan 617000)

Abstract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promoting 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agriculture, livable and beautiful rural areas, and affluent farmers, talent was the primary resource. At the same time, the supply of rural talents was characterized by insufficient quantity, poor structure, and low quality. It was recommended to establish a sound system and mechanism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talents,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of respecting and valuing talents, build a multi-leve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increase the efforts of talent recruitment and introduction, and strengthen talent security services,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two-way flow and rational allocation of talent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Key wordsRequirements;Supply;Imbalance;Talent revitaliz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養一支“一懂兩愛”的“三農”工作隊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是后繼有人、人才輩出,重點是破解人才供需失衡的局面,改變人才向城市單向流動的格局,使人才在城鄉之間雙向流動、合理配置,才能謀劃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富春山居圖”。

1鄉村振興人才需求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是鄉村振興最關鍵、最積極的要素。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和美、農民富裕富足,需要人才的支撐和保障。

1.1農業高質高效需要人才

鄉村振興,農業要強,產業強是基礎。實現農業高質高效,推動農業從傳統農業轉向現代農業,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推動小農經濟與大市場連接,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必須解決誰來發展農村產業、如何提高農業質量和效益、如何提升農業創新力和競爭力問題。

一是科學技術是推動農業高質高效的第一生產力。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1%,與西方發達國家75%左右的科技貢獻率相比[1],我國的差距還較大。這一差距主要體現在農民科技素養低、科技實用人才缺。鄉村振興,農民是主體。農業從“資源消耗型”向“內涵式發展”轉變,從“靠天吃飯聽天由命”向“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轉變,離不開科技人才的研發、推廣和應用,必須讓農民掌握先進實用技術,成為懂技術、有技能、用技術的實用人才,才能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為農業注入“科技基因”,插上“科技翅膀”。二是現代農業體系是農業高質高效的重要標志。農業高質高效不再是過去傳統的“種養加”,而是第一產業“接二連三”,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也不再是單純的農業產業體系,而是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于一體的復合體系。構建現代農業體系,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變土地零散化、碎片化和生產效率低的現狀,深入挖掘農業農村多元價值,創新要素投入方式,推動農業由單一經濟價值向經濟、社會、生態、文化多元價值轉變,將農業與其相關的商業、物流、運輸、包裝、加工、制造等部門結合起來,培育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土地規?;?、集約化、專業化生產管理經營,實現“三品一標”,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需要一大批農場主、農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引領。

1.2農村宜居宜業和美需要人才

鄉村振興,農村要美,綠色生態是底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經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成為應有之意。建設美麗鄉村,推動農村現代化和農業現代化一體設計、一體推進,必須解決誰來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擔負保護農村生態屏障的歷史性任務,推廣普及低碳綠色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

一是農村承擔著“生態屏障”的歷史性任務。長期以來,受工業化、城市化影響,以及農業粗放式發展方式,造成農村生態環境破壞,農業面源污染,土地承載力下降。2021年頒布的《鄉村振興促進法》,將保護好農村生態屏障安全載入法律條文。貫徹生態文明思想,承擔好生態屏障歷史性任務,推動農村生產生活來一場綠色革命,讓農村成為生態涵養的主體區,讓農業成為生態產品的重要供給者,讓農民成為美麗鄉村的建設者,展現農村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美麗畫卷,再現農村河里游泳、溪里捉魚的昔日鄉愁,需要一大批生態、土壤、環保等方面的人才。二是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過去以農支工和城市優先發展的戰略,造成農村水、電、氣、路、管、網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教育、醫療、衛生、環保、通信、物流、運輸等公共服務設施欠賬多,污水、垃圾、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跟不上甚至缺乏,影響和破壞了農村人居環境。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順應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工作,做好村莊建筑風貌引導,保持農村原有發展肌理,保護古村莊、歷史民居,保留鄉土特色、地域特征、民族特點,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需要一大批鄉村規劃師、建筑師、工匠等人才隊伍。

1.3農民富裕富足需要人才引領

鄉村振興,農民要富,富裕富足是目標。鄉村振興的關鍵是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不僅包括物質生活的富裕,還包括精神生活的富足。鄉村振興康莊大道上,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必須解決誰來帶領農民發家致富,讓農民生活富裕;誰來傳承好農村優秀文化,讓農民精神富足問題。

一是鄉村不僅要外部輸血,更要內部造血。實施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億萬農民是主體,不僅要靠黨和政府、社會等外部力量“輸血”,更要激活億萬農民的“造血”功能,增強鄉村自我發展能力。研究表明,人力資本對農戶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38.6%[2],人才是推動鄉村振興“以一當百”的重要路徑[3]。富裕農民“口袋”,提高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讓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需要一大批講政治、思維新、視野廣、敢擔當、善作為、顧大家、守小家的干部隊伍、發家致富能手、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帶頭人。二是鄉村不僅要塑形強基,更要培根鑄魂?!多l村振興促進法》將“傳承中華農村優秀文化”列入法律條款。傳承中華農村優秀文化,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富足農民的“腦袋”,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需要一批政治強、懂文化、會媒體、善傳播、有影響的文化能人。

2鄉村振興人才供給

當前,本土人才不愿呆、外出人才不愿回和外來人才不愿留的狀況正在改變但未在農村成為普遍現象,反映出城鄉居民的思想觀念、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深蒂固。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最大短板,供需之間呈現出數量性、結構性、質量性失衡,人才在城市與農村之間尚未形成雙向循環、城鄉互補,鄉村處于人才微式地位。

2.1供需數量性失衡,數量不足

2.1.1農民工隊伍不斷壯大。2011年全國農民工人數超過2.5億,之后,增速持續回落,2019年增長0.8%,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增速首次出現負增長,增長1.8%,但是總量仍保持增長,達到2.86億人。2020年農村人口可支配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占比最大,占農民收入的40.7%;經營性收入占35.5%,其中從事第一產業的收入僅占23.2%。農民工作為城市化、工業化的歷史產物仍將長期存在,并隨著新的城鄉關系的調整繼續演進。

2.1.2農村大學生和城市大學生下鄉意愿不強?!端拇ㄊ?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顯示,四川省2020屆高校畢業生共47.16萬人。12個學科門類中,農學學科研究生畢業生1 550人,占全部研究生畢業生的4.91%;本科畢業生2 563人,占全部本科畢業生的1.14%,側面反映出大學生不愿學農,城鄉居民輕農思想普遍存在。就業方面,農學學科本科生就業率90.52%,居12個學科門類首位,但是,考研升學率也最高,達到41.71%,高出第2位的法學(25.59%)16百分點;農學學科從事農林牧漁業的,研究生占33.03%,本科生占44.93%;總體畢業生從事農林牧漁業僅占2.33%,其中研究生2.2%、本科生2.06%,反映出大學生包括農學生不愿意從事農業。2017年河南農業大學開展的“萬名學生萬村行”調研數據也基本吻合這種狀況,該校農科專業學生82%以上來自農村,考研升學、考取公務員和特崗教師仍是首選渠道[4]。受傳統“學而優則仕”和城鄉二元結構產生的城市優于農村現實的影響,農村仍被視為落后的地方,農業是沒有發展前景的產業,農民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沒有前途的職業。反映出大學生不回鄉在思想觀念上依然根深蒂固,農村人才工作薄弱,人才引進工作滯后,人才創業就業氛圍差。

2.1.3返鄉創業人員增長緩慢。2015、2016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關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2018年返鄉下鄉創業人員達到740萬。隨著鄉村振興一系列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的實施,返鄉創業人員將會成為農村人才隊伍的一支主力軍,但與人才外流相比,仍然入不敷出。

2.1.4外派駐村工作人員流動性大。近年來,選派優秀人才到村任第一書記、通過駐村工作隊補充“三農”工作隊伍,實施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政策,建立科技特派員制度,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力量。但是,這支外部輸入人才最大的問題是時間短[5],服務期滿后仍然調回原單位,或通過選調生、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回到城市工作,更換頻率快,穩定性差,持續性弱。

2.2供需結構性失衡,結構不優

2.2.1老齡化日趨嚴重。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1年農民工以青壯年為主,但年長農民工比重逐年增加,平均年齡36歲。2020年農民工平均年齡41歲,50歲以上占比上升到26.4%。側面反映出農村深度“老齡化”日趨嚴峻[6]。

2.2.2性別以女性為主。受傳統家庭觀念和照顧家庭的現實無奈,外出務工大多采用“丈夫流動、妻子留守”的形式,婦女負責照顧老人、小孩,承擔家務和農務。2011年農民工女性占34.1%;2019年達到35.1%。農村婦女群體比重依然高。

52卷7期李 東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人才供需的失衡與破解

2.2.3人才類型單一。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推動鄉村五大振興,不僅需要傳統種養加人才,還需要鄉村振興各領域人才。四川省2020屆高校47.16萬畢業生,從事農林牧漁業技術人員僅5 518人,占1.17%,其中研究生占1.27%、本科生0.78%、???.53%。鄉村能人、鄉賢、有學歷的進城謀求發展,新鮮血液短期內引不進來,造成鄉村人才隊伍主要是由傳統農業領域的鄉村能人組建而成[7]。

2.3供需質量性失衡,素質不高

2.3.1學歷水平不高。西方農業發達國家均有完善的農村人才輸送通道和嚴格的農業教育形式、人才等級認定制度。美國家庭農場主90%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荷蘭90%的農民受過中等教育[8]。2020年我國農村居民家庭戶主小學文化占32.3%,初中51.3%,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僅占130%,其中,高中11.2%,大學??萍耙陨?.8%。2020年全部農民工中,未上過學的占10%,小學文化占14.7%,初中文化占55.4%,高中文化占16.7%,大專及以上占12.2%。比較發現:鄉村初中及以上學歷的更愿意外出務工,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總體受教育程度偏低,學歷低。

2.3.2技能水平不高。一組數據顯示,鄉村各類實用人才只有1 690萬,占勞動力的3.3%[9]。農業農村部于2013、2017年分別印發《2011—2020年農業職業技能開發工作規劃》《“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發展規劃》,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力度,2015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數量達到1 272萬,規劃2020年達到2 000萬。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接受過農業或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農民工占32.9%,其中,接受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占30.6%,而接受農業技能培訓的僅占9.5%。年長的農民工接受農業技術培訓的比例要高于青年農民工,年齡越低接受農業技術培訓的比例也越低,說明從事農業生產的技能青年農民工正逐漸喪失[10],面向農業農村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力度仍然不夠。

3鄉村人才供需失衡的破解路徑

解決鄉村人才供需失衡,并不是阻止農村人口離開農村,阻止城市化進程,而是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圍繞農村人才這個短板,抓住農村人才這個關鍵,激活農村人才“存量”,做大人才引進“增量”,釋放人才“能量”,打破人才從農村單向流向城市的不對等流動,使人才在城鄉之間雙向流動、合理配置,不斷壯大鄉村振興各領域人才隊伍規模、提升人才隊伍素質、優化人才隊伍結構,讓鄉村人才如雨后春筍般、爭先恐后投身鄉村振興,使現代農業農村接班人前赴后繼、后來居上,為農業現代化提供源頭活水、不竭動力。

3.1健全鄉村人才振興的體制機制

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加強黨對鄉村人才工作的領導,像抓城市人才隊伍建設一樣,建立鄉村人才振興的領導體系,健全中央統籌鄉村人才振興、省委對鄉村人才振興負總責、市縣鄉抓鄉村人才振興落實的工作機制。明晰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職責,成立黨委農村人才工作機構,建立定期聯席會議制度,確保鄉村人才振興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

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和黨組織書記第一責任人職責,推動5級書記抓鄉村人才振興,形成全黨全社會抓鄉村人才振興的工作合力。把鄉村人才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納入黨委人才工作總體部署,擺在黨委重要議事日程,列入黨政工作要點,配套出臺一系列人才培養、引進和培訓政策體系、規劃體系、考核體系,納入鄉村振興督查考核。

3.2營造尊才重才的良好氛圍

樹立新時代鄉村人才觀,利用鄉村廣播、橫幅、宣傳欄、網絡、新媒體等各類媒體,在農村廣泛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和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大力宣傳人才對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貢獻和作用。深入挖掘各地大學生、農民工、鄉賢、新型職業農民、村“兩委”干部返鄉下鄉創業就業的先進典型,宣傳依靠人才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帶領農民發家致富、走上共同富裕的先進事跡。在農村營造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需要人才、依靠人才、依靠科技、依靠知識的良好氛圍,形成人人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廣泛共識。

在大中小學中開展耕讀教育,在農村建立耕讀教育實踐基地,普及農業知識,體驗農業勞動,增強農村情懷和農村認同,引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到祖國最需要地方的去,到農村創業就業。鼓勵本土在外讀書的大學生返鄉創業就業,破除老舊、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營造“返鄉下鄉創業就業大有可為”“服務鄉村振興光榮”的氛圍,為本土大學生和外來大學生、鄉賢、干部、農民工、企業家下鄉就業創業、服務鄉村振興營造有利環境。

3.3構建多層次教育培訓體系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共同富裕,需要舉全黨全國全社會之力,需要城市、工業反哺農村農業,外部輸血,更需要激活農業農村農民內生動力,發揮農民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內部造血,廣泛依靠農民、教育引導農民、組織帶動農民、文化文明農民,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歸根結底是農民的振興,要通過提高農民的素質,培養一代又一代新型職業農民,依靠知識、依靠科技、依靠人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加強鄉村人才教育培訓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制定農村人才教育培訓規劃,建立周期性、全覆蓋、系統化培訓制度,構建權責明晰的培訓教育體系。實施鄉村振興特崗生制度和訂單式培養制度,為鄉村人才振興源源不斷提供源頭活水。建立新型職業農業資格證書制度和等級認定制度,細分新型職業農業的職業類別,制定新型職業農民任職資格條件。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實用技能競賽和農業農村創新創意大賽,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的身份認同、社會認同、價值認同,增強新型職業農民的自豪感、榮譽感。

3.4加大招才引智力度

堅持培養與引進相結合、引才與引智相結合、短期引才與長期扎根相結合,打好招才引才組合拳,擴展鄉村人才來源,引導人才和智力從城市流向鄉村。

加大涉農一二三產業人才、鄉村公共服務人才、鄉村治理人才、農業科技人才、農業生態環保人才的引進力度,補充到縣鄉村管理、技術人員隊伍。以平臺、項目、產業吸引人,種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農業科技園區、農創園、農村創業創新孵化實訓基地、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等“梧桐樹”,儲備農業產業、經營、生產、科技攻關、技術研發、電商項目等“金蛋蛋”,面向海內外實施引才引智、招商招才“雙引”“雙招”計劃,吸引企業家、科學家、大學生、農民工返鄉下鄉創辦企業、領辦企業、創新創業、就業發展。

加強與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將科學研究、項目攻關、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建在農村廣袤大地、農業生產一線、農民田間庭院中,通過產學研合作引導專家、教授、大學生到農村服務農業發展,推動專業技術人才服務農業農村。建立城市、工業反哺農村農業長效機制,深化區域、產業、就業、科技、干部幫扶制度,深入推廣實施東部經濟相對發達省市對口幫扶中西部經濟相對欠發達地區,以及城市對口幫扶鄉鎮、農村制度,開展“萬企幫萬村”活動,健全機關年輕干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在農村基層培養鍛煉機制,加大科技特派員、醫生、教師、文化等各類人才定期服務鄉村制度,大學生定期志愿服務鄉村制度,支持退休干部、鄉賢、社會組織下鄉服務鄉村發展,引導人才在城鄉、區域、校地之間雙向流動,支持各類人才通過多種方式服務鄉村振興。

3.5加強保障服務工作

當前,人才下鄉返鄉面臨著政策和條件的雙重約束。只要農業的弱質性還在[11],式微地位不改變,農業農村優秀人才外流趨勢就不會改變。鄉村振興吸引人才、引進人才、留住人才,要不斷改善公共基礎設施“硬條件”,優化政策環境、生活環境、生態環境、創業環境和服務環境“軟條件”,實現生產、生活和生態有機融合,為鄉村人才振興提供有力保障,解決人才后顧之憂。

依據《鄉村振興促進法》,加快構建農民教育法律體系和政策體系,明確國家、地方支持鄉村人才培養的職責,加大對鄉村人才培養的財政支持。

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統籌城鎮和鄉村發展,加快縣域城鎮和村莊布局規劃建設,優化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布局,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可及化,優化布局農村生態、生產、生活等功能,不斷滿足人才下鄉返鄉生產和生活需求。

打造人才返鄉下鄉干事創業環境,為人才返鄉下鄉創業就業提供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和服務支撐,包括工商注冊、財政支持、金融服務、貸款貼息、稅收減免、獎勵補貼、配偶安排、子女讀書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農村水、電、氣、路、網和教育、醫療、衛生、郵電、物流、快遞等要素保障,搭建創業孵化基地、農業園區、農創園等創業平臺、電商平臺等創新創業平臺,以及政策咨詢、經營扶持、土地流轉、技術指導、創業培訓、融資服務、風險控制、跟蹤服務等“一站式”服務、“一網式”打盡和“最多跑一次”綠色通道,讓更多人才愿意、放心、扎根在農村創業就業。

參考文獻

[1]李寧.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人才強農戰略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18(10):95-96.

[2] 程名望,蓋慶恩,JIN Y H,等.人力資本積累與農戶收入增長[J].經濟研究,2016,51(1):168-181,192.

[3] 劉合光.鄉村振興的戰略關鍵點及其路徑[J].中國國情國力,2017(12):35-37.

[4] 譚金芳,張朝陽,孫育峰,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人才戰略的理論內涵和制度構建[J].中國農業教育,2018(6):17-22,93.

[5] 趙秀玲.鄉村振興下的人才發展戰略構想[J].江漢論壇,2018(4):10-14.

[6] 姜雨瀟,肖淑蘭.鄉村人才振興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以湖南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23,51(19):250-252,260.

[7] 羅俊波.推動鄉村振興需補齊“人才短板”[J].人民論壇,2018(30):72-73.

[8] 邱瑾玉.激發職業教育新活力 賦能鄉村振興[N].民主協商報,20220803(001).

[9] 周曉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人才瓶頸及對策建議[J].世界農業,2019(4):32-37.

[10] 關于濟南市及周邊城市農民工現存問題[EB/OL].[20220927].http://www.worlduc.c.

[11] 高鳴,武昀寰,邱楠.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人才培養:國際經驗視角[J].世界農業,2018(8):176-182.

基金項目2022年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地重大項目(SC22EZD056)。

作者簡介李東(1979—),男,副教授,碩士,從事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

猜你喜歡
失衡需求鄉村振興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全金屬外殼》:一場關于戰爭的噩夢
“以學習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塊教學實踐
從不同需求層面分析欠發達地區的發展與貧困
教育生態學視閾下的《基礎日語》課堂教學
我國少兒圖書的供給與需求關系探究
企業文化與人力資源培訓的關聯性分析及闡述
中國農村土地流轉供需市場失衡問題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