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畢節市地膜使用回收現狀探析

2024-05-02 21:56吳長友史登林張應福羅榮玉
農業科技通訊 2024年3期
關鍵詞:農膜畢節市農戶

吳長友 史登林 張應福 安 進 羅榮玉

(1.畢節市農業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站 貴州畢節 551700;2.貴州省大方縣果瓦鄉農業服務中心 貴州大方 551808;3.貴州省大方縣興隆苗族鄉農業服務中心 貴州大方 551615)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1]指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建立健全秸稈、農膜等農業廢棄物收集利用處理體系。 這是黨和國家的第二十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是持續解決“三農” 問題、不斷釋放農村活力、 持續推動農村發展、著力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文件。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一步, 是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一招, 是持續提升農村環境質量的重要一環, 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拓寬發展空間、 提供質量保障、 注入強勁動力。

畢節市地處黔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界、烏蒙山腹地,境內海拔最高處為赫章縣珠市鄉韭菜坪(海拔2 900.6 m),最低處為金沙縣清池鎮漁河(海拔457 m),平均海拔1 400 m 左右。農業生產覆蓋地膜具有增加土壤積溫、保墑防旱、保溫抗寒的作用,可有效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深受廣大農戶青睞[2-3],特別是在高寒地區農業生產中得到迅速推廣應用, 但由于選膜不恰當、 使用不科學、 回收不及時等原因導致農田出現白色污染、 耕地質量下降等問題。 因此, 立足當前畢節市農膜使用及回收情況探討了其發展對策與建議, 以期為畢節市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 促進廢舊地膜回收、 助力鄉村振興提供參考。

1 畢節市地膜使用和回收現狀

1.1 農作物覆蓋地膜情況

畢節市位于貴州西北部的高原屋脊烏蒙山腹地,地處北緯26°21′~27°47′、東經103°36′~106°44′之間,境內威寧縣大部分、赫章縣小部分、其他縣區局部高寒地帶常年氣溫較低, 給農作物種植帶來了不良影響。 因此,農戶在開展農作物種植時因地制宜選擇農用地膜覆蓋,充分發揮地膜增加土壤積溫、保墑抗旱、保溫抗寒、促進種子生根發芽的作用,切實提高種子發芽率及作物產量和質量。

據統計,2022 年全市耕地面積1 282.7 萬畝,農作物種植面積1 251.6 萬畝,播種率97.6%,其中覆蓋地膜面積153.6 萬畝(使用地膜9 805.4 t),地膜覆蓋率12.3%,覆蓋地膜主要集中在威寧縣(101.3 萬畝、使用地膜5 752.7 t)、 織金縣(13.3 萬畝、 使用地膜845.8 t)、赫章縣(10.8 萬畝、使用地膜693.5 t)等縣區,其余縣區均有不同覆蓋面積分布。 畢節市糧食作物主要以馬鈴薯、玉米、水稻、小麥、高粱、紅薯、豆類為主, 經濟作物主要以烤煙、 冷涼蔬菜、 辣椒、 食用菌、 中藥材等為主, 覆蓋地膜的作物主要為玉米(66.5 萬畝)、烤煙(25.0 萬畝)、辣椒(3.0 萬畝)、其他(4.5 萬畝,如馬鈴薯、蔬菜、水果等)。 同時,全市地膜覆蓋面積隨作物種植季節而變化, 地膜覆蓋面積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達到高峰, 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地膜覆蓋面積以威寧縣的蔬菜種植為主, 地膜使用面積明顯低于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

1.2 廢舊農膜回收現狀

近年來,畢節市大力推動農膜回收,積極謀劃項目,強化項目宣傳與帶動,聚焦重點覆膜區域、重點覆膜作物和關鍵環節,從廢舊地膜回收網點建設、廢舊地膜資源化利用建設、 全生物降解地膜試驗示范等方面協同發力, 有序推進廢舊地膜回收利用體系建設。 2022 年全市共有地膜回收企業19 家, 建有142 個回收網點,全市地膜使用總量為9 805.46 t,回收8 458.46 t,廢舊地膜回收率為86.26%。

畢節市多措并舉推動地膜回收。 一是部門聯動齊抓共管,市農業農村局、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分別印發工作文件,進一步壓實縣(區)人民政府和市直有關部門責任,推動農膜回收工作走深走實。 二是加強執法檢查,對生產基地地膜回收執法監管,對不按規定回收的進行處罰,加大案件辦理數量,做到“舉一反三”, 形成震懾。 三是開展地膜回收專項行動,畢節市例行開展地膜回收專項行動,以威寧縣為重點強化重點區域殘膜回收, 有效控制地膜殘留污染。 四是建立地膜殘留監測點,畢節市設置國家級農田地膜殘留監測點4 個、 貴州省農田地膜殘留監測點10 個, 嚴格做好國控和省級監測的點位布設、樣品采集、田間調查、入戶調查等工作。 五是積極開展宣傳與培訓,靈活運用“三微一端”、電視、抖音等新興媒體,結合農民培訓、科技下鄉等工作,廣泛宣傳《土壤污染防治法》《農用薄膜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提高農戶回收意識。

1.3 廢舊農膜殘留的危害

覆蓋地膜殘留可對耕地結構、 土壤水分含量及狀況、作物生長發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主要與土壤殘膜大小、含量、殘留時間等密切相關。 當前,部分農戶只注重覆蓋地膜的短期效益, 對地膜回收利用的長遠規劃和長期后果考慮有待加強, 導致地膜未及時回收造成土壤污染加劇。 廢舊地膜長期殘留可對土壤化學、物理及生物特性造成影響,阻礙作物對土壤養分和水分的吸收及作物根系的呼吸, 造成土壤硬化、板結、肥力下降等。 研究表明[4],殘膜量與土壤水分入滲阻力呈正相關, 與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孔隙度呈負相關,從而導致土壤局部缺水板結。 有研究發現,殘膜可改變土壤生物群落結構,降低放線菌、增加變形菌, 改變土壤碳氮循環相關微生物基因豐度和相關酶活性,降低土壤有機質和無機氮含量,促進CH4、CO2、 N2O 等溫室氣體的排放[5]。

覆蓋地膜能促進株高、 干物質積累量增加及作物增產, 但廢舊地膜殘留會對作物根系生長產生負面影響,導致作物產量下降[6]。 同時,廢舊地膜殘留的微塑料和納米塑料污染引起食品安全,地膜中增塑的添加劑鄰苯二甲酸酯(PAEs)約占地膜總量的60%,并造成土壤污染并轉移到植物體內, 并通過食物鏈等途徑進入人體內導致健康風險,如過敏、致畸、致突變等[7]。

2 畢節市廢舊地膜存在的問題

2.1 廢舊地膜全面回收有差距

當前畢節市農作物種植覆蓋地膜投入多、 覆蓋面積大, 大部分采取人工撿拾方式回收, 距離機械化、標準化、回收再利用加工化等還存在很大差距。同時,因全市大部分年輕人選擇外出務工,留守農戶大多為年齡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回收意識不強的群體,秋收后需翻地、除草、撿膜、回收等農事作業,種植企業、種植大戶用工短缺問題日益凸顯。 另外, 市縣對農業生產基地的地膜回收執法監管的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2.2 廢舊地膜回收主體培育不足

一方面,畢節市積極對接省農業農村廳爭取省級財政資金加大對地膜回收企業的扶持力度,2022 年爭取省級財政資金150 萬元支持建設廢舊地膜加工點1 個、建設10 個廢舊地膜回收網點,但距離全市(特別是威寧縣)廢舊地膜回收網點鄉鎮全覆蓋還有很大差距。 另一方面,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促進廢舊地膜回收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不夠, 由于農民專業合作社廢舊地膜回收技術缺乏, 且農戶大多數為年齡較大、文化較低的中老年人,對新知識、新技能、新理念、新方法、新政策的知曉能力不足,難以為當地廢舊地膜回收助力。

2.3 對廢舊農膜回收的認識有待提高

廢舊地膜損壞程度高、撿拾難度大、回收價格偏低,拾荒者、農戶開展撿拾、售賣廢舊農膜的積極性不高, 況且部分已撿拾的廢舊地膜隨意堆放在田間地頭,導致地膜隨風而起“滿天飛”,影響農事生產活動。 主要原因是種植大戶、農戶仍保持粗放經營的傳統觀念,對廢舊地膜的危害程度認識不足;部分耕地地膜使用時間較長或地膜過薄導致地膜破碎嚴重,撿拾量大、工作難度大;廢舊地膜再加工利用企業少,回收再利用率不高; 當前可降解地膜處于試驗示范階段,購買成本高,農戶使用積極性不強,短期內難以大面積推廣使用,致使廢舊地膜大量殘留在田間。

2.4 政府部門多頭管理,形成合力不強

畢節市廢舊地膜回收政府部門之間多頭管理、各自為政,導致工作推動形成合力不夠。2022 年畢節市農業農村部門印發《開展2022 年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市工信部門印發《畢節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方案》等文件,市市場監管局印發《關于做好2022 年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分別明確本市2022 年和“十四五”期間塑料制品污染防治工作目標, 各自將工作任務進行細化分解, 形成工作合力不強, 貫徹落實農用地膜“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的農業循環經濟理念有待進一步加強。

3 畢節市地膜使用及廢舊農膜回收的對策與建議

3.1 強化組織領導,凝聚合力抓管理

畢節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視察貴州、 視察畢節的重要講話及對貴州、對畢節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指引,搶抓《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和《國務院關于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規劃的批復》[8-9]契機,堅持政府引導、部門聯動,強力推進廢舊地膜回收工作。 廢舊農膜回收是農村污染治理的重點,在農膜使用量大的鄉(鎮)每個村設立廢舊農膜回收點、鄉(鎮)或煙葉收購點設立回收站,以推動廢舊農膜變廢為寶、變害為利、變棄為用,有效治理農村生產生活環境。

3.2 加大投入力度,促進回收強保障

一是堅持區域包干、長效管理,突出鄉(鎮)主體責任,實行區域包干,逐步建立起“行政保撿拾率、收購點?;厥章?、企業保利用率”的“三?!惫ぷ鳈C制,形成農戶積極撿拾、回收點應收盡收、企業提升加工能力的廢舊農膜回收加工利用體系, 同時要管住外來流入的廢舊農膜,控制財政支出。 二是加強執法檢查,對生產基地農膜回收開展執法監管,對不按規定回收的進行處罰。 三是建立地膜殘留監測點,設置國家級農田農膜殘留監測點、 省級農田農膜殘留監測點,并嚴格做好國控和省級監測的點位布設、樣品采集、田間調查、入戶調查等工作。

3.3 積極開展宣傳與培訓

靈活運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結合農民培訓、科技下鄉、科技特派員等工作,廣泛宣傳《土壤污染防治法》《農用薄膜管理辦法》《畢節市鄉村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和強制性國家標準《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等相關法律法規,同時采取向廣大農戶和農業經營主體印發 《廢舊農膜回收告知書》,簽訂《廢舊農膜清理承諾書》等方式加強宣傳,引導廣大農戶和農業經營主體使用0.01 mm 以上標準農膜,積極撿拾回收廢舊地膜。 其中,5 月26 日在威寧縣組織召開了2022 年廢舊地膜回收工作培訓會;秋季,市、縣、鄉、村四級共出動5 000 余人次開展地膜禁燒管控巡查,切實杜絕地膜露天焚燒現象。 通過宣傳與培訓, 引導廣大農戶和農業經營主體購買和使用標準農膜,增強地膜生產者、銷售者和使用者履行回收義務的責任感和主動性, 營造社會各界參與地膜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圍。

猜你喜歡
農膜畢節市農戶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畢節市統籌推進項目實施 推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高質量發展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畢節市旅游文化現狀與創新發展研究
全國農膜回收率年底前達到80%以上
特殊教育教師職業幸福感調查研究——以畢節市某特殊教育學校為例
糧食日 訪農戶
農戶存糧調查
My Best Friend
農膜回收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