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青年農業科研人才成長的思考與建議

2024-05-02 21:56戴永紅熊秀紅段正贏董斌科
農業科技通訊 2024年3期
關鍵詞:農業科研科研成果科研人員

戴永紅 熊秀紅 段正贏 董斌科 吳 恢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 湖北武漢 430064)

鄉村振興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1]。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振興需要強有力的農業科研人才支撐,農業科研機構是農業科技與應用基礎研究的人才庫,是農業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 是服務鄉村振興的推動者、實踐者和“智囊”。 農業的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在科技進步與創新[2]。 加強青年農業科研人才培養,強化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創新,對于推動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1 鄉村振興背景下青年農業科研人才成長的機遇

1.1 鄉村振興為青年農業科研人員的科技創新提供了“廣闊舞臺”

鄉村振興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其中產業振興是基礎,而產業振興離不開農業科研人才。 鄉村振興不僅包括種植與養殖,還包括農產品加工、營銷、農業信息化、智慧化及鄉村農旅融合等,涉及農業農村的諸多方面,領域寬、范圍廣,需要大量專業型、復合型人才,為青年農業科研人員提供了更多的施展才華、 建功立業的大舞臺[3]。

1.2 鄉村振興為青年農業科研人員科技創新提供了“肥沃土壤”

鄉村振興戰略需要人才振興, 農業科研人才成長需要有創新的“土壤”。 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配套產業鏈上關聯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這些市場主體已成為青年農業科研人員創新的孵化器。 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為青年科研人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創新環境,既能在熟悉的領域“生根”“發芽”“開花”,也能夠在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拓展,為系統深入地開展科研奠定了良好的“土壤”條件。

1.3 鄉村振興為青年農業科研人員的成長提供了“寶貴機遇”

鄉村振興戰略是國家重要的戰略, 在實施過程中出臺了大量的助農政策, 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鄉村發展中,會催生大量的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新業態,為農業科技創新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將伴隨青年農業科研人員成長,為他們提供充足的財力、物力支持,加速農業科研成果的產出。 另外,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也會加快科研成果在農業農村的推廣應用, 為科研成果轉化起到催化助推的關鍵作用。

2 鄉村振興戰略賦予青年農業科研人才的使命

對青年農業科研人員來說,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既是個人成長機遇,更需要使命擔當。 當前,我國農業大而不強,有些關鍵技術還受制于人,農業領域“卡脖子”技術亟待突破。 農業科技必須自強自立,要將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手中, 要在農業生物技術、種質資源(種子“芯片”)、農機裝備制造、信息化技術等“卡脖子”技術上取得突破[4]。 在推動鄉村振興進程中,聚焦“國之大者”開展科技創新,加快我國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是新一代青年農業科研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要完成這些使命,青年農業科研人員要在苦練興農本領、 提升綜合素質和厚植愛農情懷上下功夫。

2.1 服務鄉村振興要有過硬的科研與實踐本領

農業科研單位擔負著科技支撐農業產業發展的重任。 青年農業科研人員大多為博士或碩士畢業,在校學習期間理論研究積累較為充分, 但對產業了解的較少,實踐技能掌握相對欠缺。 進入農業科研單位工作后,面臨著科研方法、研究對象以及科研環境的適應,不僅要在實驗室做科研,還要更多地做田間試驗和開展成果轉化,解決實際問題,因此,良好的科研素養和實踐本領都是不可或缺的。

2.2 服務鄉村振興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

鄉村振興對農業科研人才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 為適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農村形勢發展的需要,青年農業科研人員從知識結構上看,不僅要專,而且要廣。 農業科研人員到基層,服務農業企業和農戶,面臨的技術需求往往不是單方面,而是多元化、綜合性的。 不僅要熟悉自己擅長的領域,而且對其他相關領域也要了解。 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功底,還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尤其是與農業企業、農民溝通交流的能力。

2.3 服務鄉村振興要有熾熱的“三農”情懷

“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是“三農”工作者的根本要求。 鄉村振興是農業農村的全面振興,青年科研人員在科研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培養對農業、農村、農民的感情,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 農業科研工作周期長,工作環境艱苦,如果沒有熾熱的農業情懷,難以形成對農業科研的持久動力。 當前青年農業科研人員在項目申報、論文發表、獎勵成果等方面都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 有的青年農業科研人員在科研成果產不出的情況下感到迷茫, 甚至出現 “躺平”現象。 因此,青年農業科研人才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培養自己的“三農”情懷,明確作為一名青年農業科研工作者在鄉村振興中的使命擔當。

3 鄉村振興背景下青年農業科研人才成長路徑的思考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青年農業科研人才成長提供了更多的路徑。 但農業科研領域有其自身顯著的特點,人才成長也有其內在規律。 為適應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新形勢, 青年農業科研人員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3.1 深入基層, 聚焦產業瓶頸問題, 明確科研發展方向

農業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 做好農業科研的前提是了解農業農村的實際。 隨著我國農業科研事業的發展,青年農業科研人員的學歷普遍較高,具有較強的科研功底, 能夠撰寫較高水平的學術論文[5]。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不僅需要圍繞產業發展中的難點問題做科研,更需要成果的落地。 農業科研的目標是為了解決產業問題, 科研工作啟動前需要找出本專業領域的產業問題有哪些, 哪些問題是瓶頸問題或緊迫問題,這些問題是“必答題”,需要深入農村,深入基層才能找到。 科研方向選題不準,往往是因為對產業了解不深、對產業問題把握不夠。 科研問題找準了,科研獲得的成果也更容易實現產業化應用。

3.2 緊跟前沿, 強化國際交流合作, 建立良好國際視野

鄉村振興不是閉門造車,也需要國際視野,國外發達國家農業科技及農業農村的發展路徑能夠為我國鄉村振興提供有益的借鑒。 進入21 世紀,我國迎來了新的發展戰略機遇期,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與世界各國建立起越來越廣泛的聯系,國際交流日益頻繁。 作為青年農業科研工作者,了解和把握國際相關學科最新前沿至關重要, 如果對國外相關領域了解甚少,會使科研工作陷入盲目和被動。

3.3 找準優勢, 不斷尋求突破, 形成有特色的科研成果

目前農業科研分工越來越細, 科研上一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 在全國乃至世界同行中占有一席之地。 這需要找到和發揮自己學科專長,揚長補短,將專業特長發揮到極致。 一個人的精力有限, 要做專家,不做“雜家”,科研方向上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在一個領域堅持深耕,久久為攻,才能做出有特色、有競爭力的科研成果。

3.4 繼往開來,多向專家學習,做好科研承上啟下

農業科研周期很長,短則數年、十年,長則幾十年,往往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沒有一代接一代的“接力棒”式科研,難以獲得具有重大突破意義的成果。 青年農業科研人員要明確自己肩上的使命與擔當,努力向老專家學習,用好用足團隊已有的科研資源,站在“巨人肩膀”上做科研,把好的科研團隊和科研精神傳承下去。

3.5 扎根基層,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科技支撐產業發展

科研成果的研發最終需要產業化應用,不僅要把成果寫在紙上,更要把成果寫在田間地頭。 因此,需要加強與地方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農業企業、合作社聯合,整合和發揮各方力量,推動成果產業化應用。 同時,通過成果的應用,進一步深入了解產業技術需求,讓科研工作“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實現 “產業問題提出—科研創新解決—新的產業問題提出—再次科研創新解決”的螺旋式科研升級。

4 鄉村振興背景下創新青年農業科研人才培養機制的建議

青年農業科研人才的成長, 離不開良好的人才政策環境和人才培養體制機制。 青年科研人才培養需要全方位、多角度著手,在“人才引育”的體制機制上尋求突破。

4.1 探索人才成長激勵機制

鄉村振興首先需要人才振興。 為避免青年農業科研人才流失, 農業科研單位要在人才待遇提升和人才個人成長上出臺激勵機制,做到“待遇留人”“事業留人”。 近年來,農業科研單位設立青年人才專項資助,多渠道、全方位培養、引進和使用人才,推動了農業科研事業的穩步發展。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在人才培養方面建立了“1+3+9”人才發展體系,即出臺一套培養辦法(《關于推進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3 項人才稱號(首席科學家、領軍人才、拔尖人才)和9 項人才培養計劃(院士后備人才培養計劃、領軍人才培養計劃、特聘研究員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培養計劃、出國訪學計劃、 博士后引才計劃、 在職學歷提升計劃、新進博士資助計劃、聯合培養研究生計劃),通過頂層設計,做到既有團隊“領軍人才”,又有青年“拔尖人才”,形成人才成長梯隊,打通了青年科研人員的成長通道。 同時,打破論資排輩現象,建立與青年科研人員成果與貢獻相匹配的薪酬增長機制, 在待遇上激勵青年優秀人才[6]。

4.2 培養科研團隊傳承機制

科研工作,貴在傳承。 科研團隊是青年科研人員成長的“土壤”,要強化科研團隊負責人作用,科研團隊負責人要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 繪制青年農業科研人才成長路徑圖, 科研單位要把青年人才的引進與培養作為團隊負責人的重要考核指標。 另外,科研工作是“兵團作戰”,強調分工與協作,要發揮科研團隊負責人頂層設計作用, 科技創新與人才隊伍建設“雙輪驅動”,做到科研有分工、有協作、有傳承。

4.3 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機制

農業科技的發展要吸收、 借鑒一切先進的科研成果,離不開國際交流合作。 農業科研單位應創造機遇,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 鼓勵青年科研人員到國外深造和短期學術交流, 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設立出國訪學計劃專項,每年資助青年科研人員到國外學習交流, 幫助青年科研人員打通國際視野, 對于提升科研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4.4 形成“蹲點”服務基層機制

鄉村振興對青年科研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建立新進青年科研人員“蹲點”機制,規定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到基層鍛煉,加深他們對“三農”的了解,把 “蹲點” 作為青年農業科研工作者的第一堂必修課。 青年科研人員入職之后,應多到基層了解農情、民情,通過參加博士服務團、“三區”人才、科技特派員、駐村幫扶等形式,強化科研人員與基層的聯系,為服務鄉村振興奠定基礎[7]。

4.5 優化成果轉化分配機制

盡管我國農業科研成就有目共睹, 但科研成果轉化難、成果轉化率較低、科研人員轉化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要充分發揮利益調節機制,鼓勵科研人員在做好科研的同時,關注和重視成果轉化,這樣有利于科研成果更多地服務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鼓勵青年農業科研人員為農業企業提供科技支撐服務,開展“緊密型”院企對接服務,解決企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題, 在技術服務與成果轉化收益分配上更多地向一線科研人員傾斜。

4.6 完善績效考核評價機制

英雄不問出處, 要 “不拘一格降人才”,完善人才評價機制。 近年來,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在破“三唯”(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對農業科研人員在績效考核、職稱評聘方面進行分類評價[8]。 對從事成果轉化和服務產業的科研人員,單列一套績效考核評價體系,以服務和支撐產業發展的實際貢獻作為考核指標, 鼓勵青年科研人員深入基層開展技術服務與成果轉化,讓青年農業科研人員學有所用,用其所長,促進了科研工作與成果轉化的有機銜接, 讓更多的科研成果服務于鄉村振興。

猜你喜歡
農業科研科研成果科研人員
科技部等五部門聯合發文開展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
科研成果轉化
科研人員破譯黑豬肉特征風味物質
中國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治療艾滋病,中國科研人員有了新發現
廣東公安科研人員風采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助推西藏農業科研發展”座談會成功召開
加強醫療科技自主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
以“五化、五融合”理念推進農業科研試驗基地規劃建設
審批復雜 科研成果落地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