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關注共性、凸顯個性的中學優質學科課堂

2024-05-02 07:47呂傳漢
江蘇教育·中學教學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共性優質中學

呂傳漢

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師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渠道也是課堂。因此,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為目的的中學優質課堂構建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議題之一。具體到各門學科,構建中學優質課堂既要關注共性,也要凸顯學科個性。

一方面,優質課堂的構建,要關注學科的“共性”特征。以數學學科為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理念中明確指出,“確立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設計體現結構化特征的課程內容;實施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活動;探索激勵學習和改進教學的評價;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融合”。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一些關于中學優質課堂“共性”的關鍵詞。其一,核心素養導向。當前中學課程目標確定立足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優質課堂勢必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從“教—學—評”一致性視角潛移默化地滲透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其二,結構化特征。大單元、大概念教學凸顯課程內容結構化特征,優質課堂應該既有深度又有廣度,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科認知結構,從而發展其分析和解決綜合性問題的能力。其三,注重啟發式教學。優質課堂的教學活動應注重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注重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其四,關注以評促教和以評促學。評價的最終目的在于促進師生共同發展,優質課堂應當采用多元的評價主體和多樣的評價方式,通過課堂即時評價、單元評價、期終評價等實時促進教師課堂教學、學生日常學習。

另一方面,優質課堂的構建,也要關注學科的“個性”特征。學科課程較之綜合課程能夠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存在,主要在于不同學科有其鮮明的學科特征,對于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有著不同角度的促進作用。以德育滲透為例,學科德育一直備受關注,但是結合不同學科體系的基本特征,德育內容除了大家熟知的“共性”要求(理想信念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等)之外,還應體現學科“個性”特征:人文類學科可以側重人文關懷、社會倫理、價值觀念等,科學類學科可以側重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等,體藝類學科可以側重健康體魄、審美情趣、生活方式等。

共性決定事物的基本性質,個性揭示事物之間的差異性。在中學優質課堂的構建中,學校要根據不同學段的各門課程的目標、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開展高效的教學活動,構建“百花齊放”、豐富多彩的優質課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貴州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貴州師范大學原副校長)

猜你喜歡
共性優質中學
喜歡在墻上畫畫是人類的共性嗎?
果桑優質輕簡高效栽培技術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優質
蔬菜桑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淺談如何優質開展“三會一課”
共性
在多解中學創新
“數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領和推動共性使能技術在中小企業推廣應用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寧波市四眼碶中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