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哲學拔尖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

2024-05-02 19:03崔居然夏瑩
新文科理論與實踐 2024年1期
關鍵詞:學堂哲學學術

崔居然 夏瑩

摘要:清華大學“學堂培養計劃”哲學班是清華大學根據《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的意見》要求,在“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的支持下創辦的專為哲學拔尖人才培養而服務的教學單位。圍繞培養目標,哲學學堂班發揚“從游”傳統,緊密師生聯系,弘揚學術優良傳統。在教學和科研訓練上并重,廣泛開設前沿課程和專題講座,介紹學界最新潮流脈動、積極鼓勵學生關注前沿和創新求進的學術科研課題。同時,學堂班通過建立多元評價標準,鼓勵跨學科交叉,培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精神。通過這些舉措,哲學學堂班形成了一套兼具傳統與現代學術優長、教學授課與科研訓練并重、知識背景和評價標準豐富多元的具有清華特色的哲學拔尖人才培養體系。

關鍵詞: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清華大學;哲學;學術傳統;多元評價

DOI: 10.20066/j.cnki.37-1535/G4.2024.01.05

引 言

《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的意見》(以下簡稱“拔尖計劃2.0”)明確指出,要在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原則下,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強化使命驅動、注重大師引領、創新學習方式、促進科教融合和深化國際合作等途徑為抓手,選拔培養一批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形成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體系,一批勇攀科學高峰、推動科學文化發展的優秀拔尖人才嶄露頭角①。世界上的事千頭萬緒,但歸根結底都是要由人來干的,人才是各項事業和工作得以展開、推進并最終實現的基礎。教育在發現人才、篩選人才、培養人才和塑造人才的全過程中,始終承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哲學學科以研究世界觀和方法論為任務,肩負著提供解釋世界的理論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重要職能,在基礎學科乃至整個教育體系中都發揮著關鍵性、全局性的作用,因此哲學學科的建設和哲學人才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清華大學的人文社會學科擁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和優秀的學術傳統。近年來,基礎人文學科逐漸得到系統全面的恢復,在清華大學“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的支持下,根據“拔尖計劃2.0”要求,清華大學創辦了“學堂培養計劃”哲學班(以下簡稱“學堂班”)。學堂班嚴格遵照“拔尖計劃2.0”相關指導意見,立足清華大學自身學術傳統和特點,在實踐中形成了一套兼具傳統與現代學術優長、教學授課與科研訓練并重、知識背景和評價標準豐富多元的具有清華特色的哲學拔尖人才培養體系。

一、賡續傳統,傳承清華文科基因

在中國近代的學術轉型期中,清華文科曾得風氣之先,較早地接受近代學術規范,建立了包括歷史、考古、中文和哲學等學科在內的學術共同體——國學研究院。但對近代學術規范的吸納并沒有導致“一邊倒”式的盲目求新。恰恰相反,由金岳霖、馮友蘭等人所開創的哲學“清華學派”的突出特點之一,就是重視對傳統的接續和繼承。曾有學者指出,清華哲學系在創立之初,就有很明確的要在傳統中國哲學的基礎上“接著講”的立意和追求,十分重視文化的繼承性①。清華大學在國家強基計劃的要求和支持下,以“從游”理念為核心,成立了主攻人文學科的日新書院,傳承和發揚了傳統的師生傳授的習慣。學堂班充分繼承發揚清華傳統,從發揮“從游”傳統、立足經典文獻和鼓勵論辯學風等多個方面,由學術的傳統與血脈中汲取經驗和營養,充分發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育人精神。

(一)發揚“從游”傳統,師生共塑學術成長之路

人才培養的第一步,是要以因材施教的眼光,發現、選取具備潛質而尚待雕琢的“璞玉”。自國學院時期起,清華文科在人才培養方面便很看重導師的作用,彼時更有所謂梁啟超、陳寅恪、王國維和趙元任“四大導師”之說。而今,在強基計劃的支持下,日新書院承擔著歷史學、哲學、漢語言文學和古文字學方向的本科人才培養,學堂班依托該書院進行人才選拔。日新書院以“從游”為核心文化。所謂“從游”,即以魚兒游泳的方式來比喻師生關系:“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雹谶@一說法生動地解釋了導師制的用意與形式:讓學生在導師身邊濡染,從學問到做人都能受到導師的熏陶,潛移默化地達成教育的目標。日新書院的學生在入學之初就開始接觸“導師制”,他們可在自己擬修習的專業方向內選擇導師為自己提供指導。在此基礎上,學堂班采取學生自主申請和導師集體面試相結合的選拔方式,在日新書院入學半年的新生中進行選拔。該選拔方式的優點在于,一方面,通過半年的學習生活,學生對于自己的哲學興趣和性格能力是否匹配契合,較入學之初有更為深入、全面、妥帖的認識和判斷;另一方面,通過半年的授課交流,導師對于學生也會有更加準確的了解和把握,此時展開報名和選拔,能夠更充分地保證師生雙方彼此了解,盡可能地篩選出基于志趣的內驅力選擇哲學研究的學生,以保障學堂班的好學樂學風氣。

在“從游”文化下,學堂班導師在學生求學全過程中為其提供全方位指導和幫助。入班之初,導師將根據學生個人的志趣優長及未來規劃,與學生一起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在修習課程和學業節奏方面提供更大的自主決策空間。在學業精進過程中,導師要密切關注學生在課程內外的表現,不僅要關心其課業完成情況,更要了解其在課外各種學術活動上的表現,并及時提出鼓勵或調整意見,充分發揮“前導”作用。學生在學堂班豐富的課程和學術活動安排中,也較容易發現自己的興趣優長所在和不足之處,如此有的放矢,“尾隨”導師暢游于學術海洋之中,是以教學相長、怡然相得。

更為重要的是,拔尖人才培養計劃在選拔階段,對象基本都是初入學海的本科新生,在學術生涯的起點上,如果能有專人照看扶持,呵護他們在學術研究的全新世界中蹣跚學步、牙牙學語,在最開始便教給他們正確的步態和發音,那么他們日后的身手矯健和能言善辯,也是大概率能夠實現的了。這便是清華“從游”傳統的深厚內涵,也是學堂班為每位學生配備導師,并對導師提出高規格要求的初心和追求。

(二)立足核心原典,筑牢學術研究根基

對于初入哲學研究之殿堂的青年學生而言,幫助他們建立對哲學學科的整體認識并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展開教育的重要目標,而引導他們接觸經典哲學著作原典,使他們透過原典認識和理解哲學史,并逐漸由點及線乃至成面地把握相關哲學問題的淵源及脈絡,是一個行之有效并有長遠效益的抓手。

哲學的學科特性,決定了其理論著作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大多數哲學著作是使用與日常生活有所不同,乃至相去甚遠的語言和邏輯結構所寫就的。對于尚未窺得門徑的學生而言,對其產生困惑、畏懼甚至抵觸情緒也并不令人意外,此時需要借由寫作規范、深入淺出的二手研究幫助學生就相關問題勾勒出整體輪廓和關鍵要點。然而拔尖人才的培養并不能止步于此,而是必須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從二手研究走入原典,在自己的思考領悟中學習、感受、反思乃至超越前輩學人的破題思路和詮釋體系。一如顧炎武“采銅論”所言:“嘗謂今人纂輯之書,正如今人之鑄錢。古人采銅于山,今人則買舊錢,名之曰廢銅,以充鑄而已。所鑄之錢既已粗惡,而又將古人傳世之寶舂剉碎散,不存于后,豈不兩失之乎?承詢《日知錄》又成幾卷,蓋期之以廢銅,而某自別來一載,早夜誦讀,反復尋究。僅得十余條,然庶幾采山之銅也?!雹賹⒀芯康男牡煤统晒髦疄椴摄~鑄錢,最終的目的都是造作新錢。但在原料的擇取上,有人循捷徑,以現成舊錢化融更作;有人則老老實實入山采礦,從源頭開掘、提煉并最終完成鑄造。兩相對舉,顯然是后者之成色更足而更有歷久彌新之價值。對學堂班的學生而言,如果在學習和研究中過分依賴二手研究,則必然受其范式和框架的約規桎梏,嚴重時會“一葉障目,不見森林”,正如顧亭林所譏以舊錢鑄新錢之舉。學堂班在課程設置和研究指導上,都強調學生應直面原典展開對話,二手研究的方法和結論絕非必須遵行不悖的金科玉律,而是要將其作為與自己處在同等學術生態地位上的辯友甚或論敵。

學堂班開辦以來,圍繞馬克思主義經典哲學著作,《論語》《傳習錄》《壇經》等中國古典哲學思想著作,以及《法哲學原理》《秩序與歷史》《判斷力批判》《宗教生活現象學》等西方哲學著作開設了研讀與討論課程,幫助、引導學生接觸核心原典并在規范的學術訓練中掌握閱讀經典文本的基本方法。學堂班學生主持或參與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一卷):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論語》《法哲學原理》、郭象《莊子注》和《壇經》等多部哲學經典相關的科研實踐項目,立足原典的教學思路已初見成效。

除課程和科研項目外,“悅讀沙龍”作為學堂班主辦的特色學術活動,是研讀原典這一教學研究思路的重要補充,籌劃了聚焦海涅《論德國宗教和哲學的歷史》、薩弗蘭斯基《惡,或自由的戲劇》、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和熊十力《十力語要》等多部著作的系列讀書班活動?;顒佑伞皭傋x”和“沙龍”兩部分組成。每期“悅讀”活動邀請一名教師作為主講人,圍繞文本主題進行講授,并設置1—2名學生作為領讀人,對閱讀材料進行報告。領讀人首先對文本脈絡作出梳理,同時也要適當超出文本本身,對涉及的關鍵問題和思想家作出一定概述。在教師講授和領讀人報告結束后,活動參與者就領讀人的報告或主題發表觀點,展開討論?!吧除垺被顒觿t完全由學生主導,就讀書會所涉及的重要主題進行開放式討論,形式靈活,重在思想交流和思維碰撞?;顒訂右詠?,取得了良好反響,充分證明了立足經典的教育培養理念的合理性和正確性。

二、創新教育理念,全面學術發展

建立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除了積極傳承和發揚優良辦學傳統,還需要不斷創新教育理念和方法。首先,全面課程建設成為培養優秀哲學人才的重要策略之一。學堂班注重課內、外課程的有機結合,促進經典與前沿的互動,與時俱進地更新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和全面化的學習體驗。其次,學堂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術項目實踐,促進其研究能力和創新思維的提高。在此過程中,立足新時代,回應新問題,培養學生對學術前沿的關注,學習和吸收學界不斷涌現的新材料、新方法和新觀點,并在實踐中運用新方法,探索新思路,不斷推動學術進步和創新。再次,學堂班保持對教育領域發展動態的關注,積極學習和研究國內外的優秀教育方法和實踐經驗,通過帶領學生赴國內外重點教研單位游學觀摩,擴展學生的學術視野。

(一)全面課程建設,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

學堂班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設計了不同層次和專題的課程,確保課程設置全面,力求涵蓋哲學的各個方向和領域,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邏輯學、倫理學、美學、中國哲學、宗教學等。截至目前,學堂班已邀請了校內外知名專家學者21位,共開設學堂班特色哲學課程19門。同時,學堂班采用了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包括授課、討論、小組活動等,旨在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此外,還重視設計科學合理的評估方式,評估形式包括論文、小組作業、匯報等,不僅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評估其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和表達能力。

學堂班注重多元化的課程設計,除了常規的特色哲學課程外,還通過安排名師講壇、開設海外短期課程等課外活動,為課內學習提供有益的補充,這些課外活動旨在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學術視野和更豐富的學術體驗。名師講壇是其中一項主要活動,已經舉辦了20余場,包括陳來《中國哲學的百年思考》《20世紀的儒學發展》、張祥龍《現象學要義——探索源頭之橋》、張一兵《雙重物象透視的哲學革命》和洪漢鼎《從詮釋學到中國經典闡釋學——中國式哲學現代化的一種嘗試》等主題。這些講座不僅就該領域當前的學術熱點和風尚作了鞭辟入里、而要言不煩的評介,而且在互動問答環節就一些共性化的疑問提供周詳的解答,對于幫助學生及時、準確地把握學術前沿動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另外,學堂班還提供了海外短期課程,內容涵蓋“Heritage Futures: Values and the Profusion of Things” “The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of Heritage” “Making Differences: Transforming the Ethnographic” “Matters of Activity”等主題。

此外,為了引導學生深入探索相關學科領域,不斷攀登學術高峰,學堂班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項目訓練,激發其學術興趣和創新潛力,促進學生實現自主深度學習、建構知識體系、形成多維能力。學堂班一貫倡導和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學術前沿,引導學生參與前沿研究實踐活動。在此引導下,學堂班學生先后主持或參與了30個學術研究項目,其中,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4個、清華大學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9個、清華大學大學生學術研究推進計劃6個,以及清華大學哲學學堂項目若干。在學術項目的實踐中,學生通過文獻查閱、資料搜集、研讀文獻不斷提高研究能力,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和學術探索,同時,也讓學生接觸到學科領域的最新動態和前沿問題,拓展了學術視野,增加了對學科內容的深入理解。此外,這些學術項目的實踐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使學生學會對文獻和觀點進行評估和批判,全面提高了他們的學術素養。

(二)強化學術活動,涵養創新精神

就古希臘的學術傳統而言,哲學是愛智之學,是愛吾師更愛真理的道德自覺和價值追求。學堂班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營造開放自由的論辯氛圍,鼓勵和倡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在思想上的交鋒切磋,這既是哲學學科內部源遠流長的傳統,也是學堂班選拔和培養拔尖人才,培育具備學術史積淀和國際性視野的當代思想家的必然要求。

為保障師生之間的溝通能夠順利有效地進行,學堂班量體裁衣地設計了“學堂論辯”“水木哲學學堂論壇”等學術活動?!皩W堂論辯”在清華大學校內舉行,每次選取一個前沿學術論題,邀請兩三位相關領域或跨學科學者進行現場論辯。這一論辯活動,旨在以正面交鋒磨礪問題意識,以鮮活爭論呈現多元視角,聚焦學術熱點,呈現理論張力,見證正在生成中的思想形態,激勵同學們打破一己成見、兼收各家所長,營造公開參與學術表達和學術爭鳴的活躍氛圍。參與學堂論辯的學者多半是學堂班學生的導師,展示他們的研討現場,能夠讓學生近距離地觀摩成熟學者之間交流、溝通,以及建立在學術規范上的交鋒爭辯的過程和方法,是幫助學生學習把握如何有效參與學術討論的有效途徑。目前已成功舉辦“儒家經典與歷史中的天地之心:觀念、制度、體驗與實在”“個體本位還是共同體本位——古今之辨中的社會想象”等數場討論,向學生們充分地展示了學術討論的基準和內涵,同時,在現場也捕捉到了哲林新苗們思想的火花。

除了開展學堂論辯活動,學堂班還為學生提供了更有針對性的實踐園地,即“水木哲學學堂論壇”。該論壇以規范的學術會議形式組織,相關事務的策劃和籌備工作均由學生獨立設計完成,目前已成功舉辦“哲學與時代反思及其回應”“首屆全國哲學拔尖2.0本科生聯合論壇暨第二屆清華大學水木哲學學堂論壇”和“第三屆清華大學水木哲學學堂論壇”等三場學術會議,累計超過30名學堂班學生撰寫論文并在會上作公開發表,多名學生的論文在評價環節中獲獎,學生們在實踐中充分鍛煉了圍繞主題提問、撰寫專題論文以及公開發表并進行有效的學術討論等多項能力。

(三)拓展學術視野,開展廣泛學術交流

《禮記》論學中提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提示了培養哲學拔尖人才的學堂班應避免的局限。為此,學堂班不僅通過課程和講座介紹哲學研究各領域的最新動態,還通過學堂論辯、水木哲學學堂論壇和悅讀沙龍等活動,積極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清華交流研討。自創立以來,學堂班已邀請包括樓宇烈、陳來、張祥龍、汪暉、張一兵、洪漢鼎、黃裕生和孫正聿等在內的國內知名學者,以及Robert Stern、Johan van Benthem、司馬亭(Martin Stokhof)、劉笑敢、顧彬(Wolfgang Kubin)等國際知名學者來校授課或舉辦講座。這些活動也吸引了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等多所知名高校的學生前來參加學術會議或交流活動。這一舉措不僅擴大了學堂班的學術影響力,也為學生們提供了與其他高校學生交流的機會。通過與其他高校學生的互動,學堂班的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了不同學術背景下的思想觀點和研究方法,從而加深了對學術研究的理解和認識。這種多元交流不僅有助于學生們接觸學術研究的最前沿,也為他們融入國際一流學術群體打下了堅實基礎,進一步促進了學術思想的碰撞和交流,為學術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條件。

同時,學堂班還充分依托教育部等部門以及學校、學院的政策支持,多次組織學生赴京外、境外舉辦研學活動。其中包括2023年7月與山西大學哲學學院聯合舉辦“拔尖計劃2.0”哲學學科暑期學校,以及2023年7月—8月與牛津大學合作開展的暑期項目。此外,學堂班還于2023年11月與吉林大學哲學基礎學科拔尖基地(匡亞明班)合作,舉辦了“清華大學—吉林大學哲學拔尖2.0兩校論壇暨第三屆清華大學水木哲學學堂論壇”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使他們領略了各種治學風格的特點,同時也加深了他們對中外哲學研究的共性和差異的理解。這對于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博學多才的發展至關重要,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兼收并蓄、博采眾長的學術環境,有助于他們形成自己獨特的研究風格,并在學術道路上邁出堅實的步伐。

三、建立多元評價標準,培育創造性思維

陸游論作詩之道曾有云:“工夫在詩外”,意為過分專精一項事業,往往會帶來視域的限縮,以致只能困守畛域,“就詩論詩”,而失卻對生活中豐富內容的觀照,大大限制詩作水平。實際上,此論遷移到哲學研究中也頗有借鑒意義,哲學研究的推進和拔尖人才的培養,如果固守在相對細分的哲學專業領域中,往往會落于窠臼,想要培養真正有思想的學者,不僅要重視哲學學科的基礎訓練和培養,還要盡量多地引入“他山之石”以磨礪激發。學堂班十分重視學生文學創作、藝術表達等與哲學研究緊密相關的能力的培養,同時也十分注重向學生介紹哲學的社會公共屬性。通過推動哲學思考與戲劇表現聯動,引導學生關注哲學本身的創造性和表現力,并通過廣播劇、舞臺劇等多種形式加以落地;通過與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相關學者展開對話,向學生展示和示范借助哲學智慧來思考社會宏觀趨勢和具體技術發展的方法;將這些多元并舉的培養舉措和價值追求融入對學生的評價標準中,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茁壯成長。同時,學堂班非常注重引導和培養學生通過文學、藝術等形式傳達自己的哲學思考與心得,并在此過程中倒逼自己加深對哲學概念的理解和認識。

為了促進學生理解和把握哲學的時代性表達,學堂班多次策劃先鋒論壇活動,聚焦哲學領域當前最具創新性和引領性的話題,并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籌劃和開展具有創造力的對話和表演活動。該活動至今已成功舉辦三屆,其中第二屆先鋒論壇以“數字時代的概念拼圖”為主題,于2022年9月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和四川美術學院視覺藝術中心合作舉辦,論壇中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和廈門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圍繞哲學和藝術生成表現的15個重要概念形成隨機的“盲盒”組合,從各自的學科背景和專業視角出發進行了極具實驗性和生成性的論述和討論,學堂班的學生代表參加了主題發言環節,并在隨機產生的概念風暴中檢驗和鍛煉了自己的哲學積淀和思維能力。第三屆先鋒論壇以“思維劇場:哲學、戲劇與視覺藝術的邂逅”為主題,于2023年6月與四川美術學院視覺藝術研究院合作舉辦。該活動圍繞著這樣一種理念展開:戲劇的哲學性與哲學的戲劇性是緊密聯系的,無法被分割,現代哲學需要用劇場化的表達方式。彼德·布魯克對戲劇的見解,強調排練、演出和觀眾幾個元素在戲劇中的重要性。當下哲學不得不面對生活世界的抽象化與豐富人性的斷裂,戲劇也因此可以成為彰顯這一詞與物之間斷裂的有效方式。在當代哲學的發展趨勢下,只有在間離的效果中實現劇場化的哲學,才能使改變世界成為可能,而不是去創造一種工廠化哲學,僅僅以流水線的方式生產復制品為己任。在此過程中,學堂班學生在活動中進行了隨機命題的現場表演,由實踐活動的在場性感受哲學的創造性和表現力。

哲學總是關心其所處時代的具體問題,哲學學者的培養也應當把對當下時代問題的關注作為重要內容。人工智能無疑是近期最為重大的熱點技術問題之一。學堂班旨在培養能夠面向具體時代的哲學拔尖人才,自然不會回避這樣的問題。通過交叉學科論壇,學堂班組織學生就“ChatGPT”的前世今生和未來展望,與多位具備理工科技術背景的專家學者進行了對話和交流,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思想碰撞和交流,推動學科交叉融合,激發創新思維。學生通過跨學科交流,拓寬視野,跳出學科局限,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和生成性。此外,學堂班的學堂實踐項目還包括哲學廣播劇的錄制和哲學對話劇《壇經》的籌劃和演出,這些活動都對學堂班學生跳出哲學本身來反觀哲學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使他們在“遠近高低各不同”的體驗中對哲學本身的輪廓有了更立體、豐富和多維的認識。

充分吸納現代學術研究的多元成果,是學堂班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方式的重要途徑,而此種辦法得以成立的基礎,一定是堅持黨的領導這個根本立足點。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雹購V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學子躬逢盛世,都能明顯地感受到過去十年當中,整個國家和社會從經濟基礎到精神風氣上不斷進步的欣欣向榮的趨勢,感受到在黨的領導下,各項工作穩步推進,民族復興徐徐到來的昂揚勢頭。此般成績的取得,是在黨中央審時度勢、銳意進取的堅強領導下,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指導,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努力奮斗,深化改革,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等多管齊下、多效并舉的實踐舉措所促成的。這便再次雄辯地說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得以實現所依賴的基礎和核心,“黨同人民群眾始終保持血肉聯系,中國共產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雹龠@不僅是對歷史現實的客觀總結,也是黨的莊嚴承諾和人民由衷的支持和選擇。新時代的人才培養,一定要在思想和路線上把牢堅持黨的領導和人才培養方針的基礎上,在技術層面兼收并蓄、博采眾長。

黨的二十大報告也對新時代的理論建設和黨的使命任務作出了規定和要求,指出:“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雹谶@對于我們從事新時代拔尖哲學人才培養的教育工作者而言,是激勵也是期許。立足新時代,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動搖,并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賦予科學理論以鮮明的中國特色,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是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如欲就此給出合格的答卷,首先,要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與方法論,不拘泥于背誦和重復其具體結論和詞句,不將其當成一成不變的教條,而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從當代中國的現實條件出發,理解其在中國社會和當代世界問題上的指導作用。其次,要對中國思想和中國近代哲學學術史中所蘊含的豐富文化進行細致的梳理分析,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和方法作為標尺和準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篩選出如天下為公、民為邦本、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顯示中華民族偉大智慧的,并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的內容,促進其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和意義,并將之作為我們培養哲學拔尖人才的理論寶庫。

四、結 語

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培養,是新時代社會主義科教事業中的一項重要課題,而哲學又因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科特質而顯得尤為重要??偟膩碚f,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關于人才選拔和培養的歷史經驗,從學校自身的學脈基養和成功案例出發,堅持正確的思想方針路線,積極吸納當代前沿學術的先進理論,大膽引入相關學科和熱點領域,因材施教,觸類旁通,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兼收并蓄,于古今中外之際博采眾長,以完整全面的學術史訓練為基礎,以顧盼靈動的學術想象力為牽引,充分發揮平臺優勢,建立起一套兼具傳統與現代學術優長、教學授課與科研訓練并重、知識背景和評價標準豐富多元的哲學拔尖人才培養體系,是清華大學“學堂培養計劃”哲學班交出的一份階段性答卷。

[責任編輯 韓 玲]

① 教育部等六部門:《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 2.0 的意見》,2018 年 9 月 17 日,http://www. 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95.html?eqid=dfbf88b5003b9c5200000003642a1ca6,2023 年 11月 19日。

① 胡軍編:《傳統與創新——第四屆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352—366頁。

② 梅貽琦:《大學一解》,《清華學報》1941年第13卷第1期,第4頁。

① 顧炎武:《亭林文集》第4卷,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93頁。

①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第 4 頁。

①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15頁。

②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17頁。

猜你喜歡
學堂哲學學術
古稀之年上學堂
菱的哲學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的學術思考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森林學堂
寶寶國學堂
學術
晾衣哲學
幽默哲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