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化縣紫色薯黑斑病的發生特點及防控措施

2024-05-02 21:56韋錦跟
農業科技通訊 2024年3期
關鍵詞:鮮薯大化黑斑病

韋錦跟

(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化瑤族自治縣乙圩鄉農業農機技術推廣站 廣西大化 530813)

紫色薯屬旋花科一年生旱地塊根作物,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胡蘿卜素、維生素、花青素、膳食纖維、果膠、氨基酸及鉀、鈣、鎂、鐵、鋅、硒等多種營養物質。 蒸煮食用綿軟香糯,烘烤后黏甜悠長。 幼嫩莖葉可以炒菜煮湯,具有止血降糖、通便利尿、保護視力、延緩衰老、提高免疫力等保健功效,被譽為現代餐桌上的“長壽食品”,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隨著山區特色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調整, 紫色薯不僅是該縣重要的糧食與飼料作物,而且被廣泛應用于淀粉、酒精、色素等食品加工行業。 其適應性廣、抗旱性強、鮮薯產量高、市場需求量大,在山區梯田坡地均可種植,農民種植具有較好的經濟收益,是目前大化縣短、平、快的多功能旱糧作物之一。 2022 年全縣紫色薯種植面積達0.13 萬hm2, 平均單產496.3 kg/畝, 按市價3.8 元/kg 計,產值1 885.9 元/畝,單產與產值均較低,農民增收困難。 究其原因,除與山地土壤貧瘠、光溫條件、灌溉設施、扦插密度、施肥水平等因素有關外,還與薯田的病蟲害發生密切相關, 尤其是黑斑病的發生對該縣的紅薯產業有著重大的影響。 據2022 年在該縣大化鎮鳳翔村、 都陽鎮忠武村、 巖灘鎮吉發村、共和鄉古喬村、乙圩鄉常懷村和六也鄉華善村等的薯田調查,黑斑病在幼苗期、結薯期、收獲期和貯藏期均可發生,發病后鮮薯減產損失15%~30%,重病田可減收50%以上,給薯農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現將紫色薯黑斑病的發生特點與防控措施介紹如下。

1 病原菌的特性

紫色薯黑斑病的病原菌為長喙殼菌, 屬真菌性病害,以厚垣孢子和子囊孢子在藏窖、苗床及薯田土壤中越冬,成為次年的初侵染來源[1]。 田間發病溫度為12~35℃, 最適溫度為25~28℃, 低于12℃或高于35℃時病菌受抑制,致死高溫為53℃,在土壤持水量達70%~85%時易發生流行。該病原菌對光照不敏感,在中性土壤(pH 6.5~7.5)條件下可存活2~3 年,是目前大化縣山地紅薯為害最重、侵染面積最廣、防治最難的重要薯田病害之一。

2 侵染傳播途徑

該病在大化縣紅薯產區主要以冬藏種薯和春季苗床傳播為主,其次帶病土壤、未腐熟堆肥及流水漫灌等也能傳播。 病原菌多以紅薯根眼、皮孔和傷口等部位侵入為害。 在育苗期病源主要是種薯,其次是帶病土壤、藤蔓和糞肥[2]。 在低洼潮濕、多霧寡照、通氣不良、土壤黏重等環境條件下發病較重。 薯塊膨大期主要以分生孢子侵染塊根, 地下白色根尖部位最易感染病害。 薯塊收獲期多以根眼、皮孔、自然裂口、地下害蟲和機械傷口侵入為害[3]。 冬季窖藏期若濕度大、窖溫高、呼吸作用強烈時,在有病源和大量鮮薯傷口的情況下也易發生爛窖損失。

3 為害癥狀

大化縣春季紫薯育苗擴繁期、 夏季藤蔓盛長期和冬季收獲貯藏期均可發生, 造成枯芽、 死苗和爛窖。 一是在春季播種育苗期為害,使幼芽部分出現水浸狀不規則的凹陷圓形和梭形褐色病斑, 當病原菌數量多、環境濕度大、病情發生嚴重時,病部產生灰色霉狀物,后期病斑叢生黑色毛狀物及粉狀物,病株地上蔓生長矮小, 葉片黃化后死亡, 使幼苗不能出土, 翻挖苗床可見種薯幼芽腐爛。 二是夏季病苗移植大田后, 接近地表長出少數側根, 但長勢弱, 葉片發黃脫落, 遇干旱缺水易枯死。 如在分枝盛長期侵染, 會使藤蔓生長受阻, 葉色失綠變黃, 最終基部老葉枯萎脫落。 病株根部有褐色病斑, 毛細根呈暗黑色, 不能長出新根。 三是在秋季結薯期發病,塊根出現黑褐色近圓形凹陷膏藥狀病斑, 堅實且輪廓清晰, 中部有灰色霉層和黑色毛狀物, 病斑多發生在機械傷口處。 隨著病斑逐漸擴大, 顏色加深變黑, 病部中心皺縮干癟, 切開病薯會發現剖面外圍呈深綠色, 薯肉木質化。 四是在收獲貯藏期受害,薯塊傷口和根眼處先出現小黑色斑塊, 病部組織堅硬, 薯味變苦。 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 病斑擴大呈黑綠色, 病薯會加快腐爛。

4 發病條件及對鮮薯產量的影響

紫色薯黑斑病的發生輕重與栽培地土壤病原菌數量、溫濕度、地下害蟲等環境條件有關。 春季帶病種薯播種后,除了造成爛種、爛芽外,還能為害新生幼苗,造成苗床發病[4]。 夏秋季感病薯苗移植大田后,易使病害在田間不斷擴散, 尤其在悶熱潮濕天氣條件下易發生流行。 冬季收獲后鮮薯貯藏于窖室內,在堆積、翻動過程中,病菌從傷口和芽眼侵入為害,對窖薯造成侵染[5]。 薯田收獲后病枝殘體留在土壤中越冬,病源累積增多,至次年溫濕條件適宜時,病菌大量萌發而為害新生幼苗。 據2020-2022 年在大化縣百馬鄉坡樓村、古河鄉懷合村、北景鄉板蘭村等山區薯地調查,3 年連作重茬的薯田土壤環境惡化、 病原菌增多,紫色薯黑斑病發生率達27.8%~32.9%,鮮薯減產25.3%~30.8%;在夏秋季(6-9 月)氣溫達28~35℃、 土壤濕度65%~80%的環境條件下黑斑病發病率達23.4%~29.7%,鮮薯減產21.6%~27.3%;施入未腐熟的山羊糞(1 000~1 200 kg/畝)和氮肥過量造成植株徒長的薯田發病率19.6%~23.8%, 鮮薯減產16.7%~19.3%。此外,地下害蟲(如地老虎、金針蟲、螻蛄、蠐螬等)較多、雜草叢生的薯田也易誘發黑斑病,在收獲時優薯率下降13.5%~18.9%,對鮮薯商品率產生較大的影響。

5 防控對策

紫色薯黑斑病在大化縣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為害,以秋季為害最重、對產量影響最大,防治以預防為主,培育健壯種苗,降低病原基數,減少機械損傷。

5.1 選用抗病良種,培育健株壯苗

在栽培中可選用桂紫薯1 號、桂紫薯3 號、廣薯135、寧紫4 號、濟薯18 號、京薯6 號等抗病高產良種,這些品種株型匍匐,蔓長156~183 cm,分枝數4~5 個,葉型尖心帶齒或呈三角形,葉片深綠色,薯皮和薯肉均為紫紅色,具有抗病抗旱、耐瘠適廣、壯枝高產等特點,適宜在大化縣山區種植。 在春季育苗時應采用新苗床,同時要精選種薯,嚴格執行檢疫制度,嚴禁從病區調運種薯、種苗[6],對帶病、破傷、受凍的種薯需用石灰粉拌種消毒, 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 g 兌水100 kg 浸種10 min,然后放置在相對濕度90%~95%的溫床上育苗。 在發芽前保持溫度在30~33℃,出苗后將床溫降至26~28℃,以提高出苗率。當苗高在45~50 m 時剪苗擴繁復育。在秋季移栽前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5 g 兌水80 kg浸苗6~8 min 消毒,以減少病害發生。

5.2 做好薯田翻曬與清園除病

在移植前15~20 d 對薯田土壤進行翻耕2 次,使耕層厚度達35~40 cm,以促進土壤疏松透氣,減少地下害蟲為害。 同時將田間殘留秸稈全部清除至田外燒毀, 然后每畝撒施60~75 kg 生石灰和200~300 kg草木灰殺菌改土及補鈣增鉀, 劃廂起壟后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 g 兌水100 kg 噴霧畦面1 次,以防止黑斑病的初次發生。在薯苗中耕除草時,應盡量避免對莖葉造成機械損傷, 以減少病菌從傷口侵入感染。

5.3 輪作換茬

為減少薯田病害的流行發生, 對紫色薯黑斑病的老病區、重病田、低洼地等應采取高畦輪作換茬方式,可與玉米、大豆、甘蔗、高粱、蔬菜、藥材等作物進行輪作,間隔期至少3 年以上,盡量避免與馬鈴薯、芋頭、番茄、辣椒等作物連作,以阻隔黑斑病的傳播為害。

5.4 強化水肥管理

紫色薯屬旱地塊根作物,對土壤水分要求不高,但在生長期間仍需一定的水分。 若干旱缺水,土壤板結硬化,會使藤蔓結薯少、青筋多、品質差、抗性低。若水分過多也會導致根莖開裂而誘發黑斑病。 因此薯田水分管理應做到寡水濕墑澆灌,避免大水漫灌,田間土壤持水量保持在65%~75%為宜。 薯田施肥必須施用已經發酵腐熟的有機肥,基肥施用優質牛欄糞3 000~3 500 kg/畝、菜籽麩250~300 kg/畝,以改良黏重板結土壤,優化耕層環境,減少病害傳播。 化肥施用要實行控氮、少磷、增鉀的原則,科學平衡養分,在結薯初期施用48%硫酸鉀 (N∶P2O5∶K2O 為16∶16∶16)復合肥50~60 kg/畝, 開溝深施在25~30 cm 耕層內,以滿足高產薯田對養分的需求。 薯塊膨大期噴施0.6%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70~80 kg/畝作葉面肥,每隔12~15 d 噴灑1 次,連噴2~3 次,促進薯葉健壯生長,提高薯苗抗病能力。

5.5 適時施藥防控

在薯苗黑斑病發生初期, 每畝施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 g 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20 g 兌水60 kg 均勻噴霧病株, 每隔7~8 d 噴施1 次,注意藥物交替使用。 薯田地下害蟲的防治除采用農業、生物、物理防治措施外,在移栽前施用3%辛硫磷顆粒劑6~7 kg/畝誘殺地下害蟲,減少蟲害傷口,以控制薯藤病害擴散蔓延。

6 鮮薯收獲與貯藏

采收與貯藏是控制紫色薯黑斑病發生的關鍵環節, 在冬曖潮濕和通風不良的貯存環境中病害發生加重,易造成窖藏腐爛[7]。 大化縣山區秋植紫色薯在每年的11 月上旬至中旬成熟收獲, 應選在晴天采收,收獲時種薯要單收、單運、單藏,盡量避免造成機械損傷。 采收后先放在田間晾曬4~5 d,以減少鮮薯水分含量。 裝框貯運時要輕拿輕放,對病、健薯要分類存放處理。 貯藏窖先加溫至45~50℃滅菌3 個晝夜,然后快速降溫至10~12℃,在窖內利用鋸末摻硫磺點燃熏蒸2~3 d。 室溫在18℃以上時病菌發展快,而在10℃以下薯塊又容易受凍害, 因此未能及時銷售的鮮薯應放在低溫(12~15℃)、低濕(空氣相對濕度65%~70%)的倉庫中保鮮,以確保貯藏期安全。

猜你喜歡
鮮薯大化黑斑病
“巫溪洋芋”鮮薯質量控制技術現狀及對策探討
農藥與五味子提取物的復配對梨黑斑病的研究
宜居大化
多管齊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柑桔黑斑病病原菌的研究進展
大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醫院簡介
大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醫院簡介
鮮薯儲藏技術
在老家大化過年
貴州:馬鈴薯大省地位突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