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藝自古生百姓

2024-05-02 19:04白山杉白小犇
音樂世界 2024年2期

白山杉 白小犇

〔摘 要〕本文從四川揚琴的歷史與現狀等方面著手研究,淺析四川揚琴的發展趨勢,共分為六部分。同時對培養接班人,造就屬于自己的“鐵門檻”和推進四川揚琴的發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四川揚琴;楊奎本;李德才

據四川揚琴表演藝術家楊奎本說,五十年前,四川藝術界盛傳一件趣事:著名電影導演謝晉在成都棋園茶社聽了一場四川揚琴,參加演出的是四川揚琴大師李德才和他的四位伙伴,演出節目為《陳姑趕潘》。五位演員各執一種樂器,分坐在小舞臺上。李德才唱陳妙常,邊唱邊打揚琴,黃如初唱艄翁,打鼓板,其他三位各執三弦、京胡、二胡。李德才唱女腔,他的唱腔嫵媚華麗、委婉細膩,唱得十分動聽。謝晉聽得如醉如癡、贊不絕口、十分過癮。過后,他稱之:似聽到滿耳的水。謝晉還專門寫文贊揚四川揚琴的優美動聽。

一方小小的舞臺,五位身著灰色長袍的演員,沒有五光十色的布景,也沒有華麗多彩的燈光,只憑坐著清唱,只靠自打自拉,不僅震撼了全場觀眾,而且抓住了大導演謝晉的心,其藝術魅力不輸于大舞臺、大劇團。

這個小小的組合證明了四川揚琴的優勢與特征。

四川揚琴的演唱接近戲曲,但不是戲曲。它不化妝表演,而是坐著操琴、自唱自打?!白貍髑椤薄耙月暻鷤髑椤?,用音樂塑造人物,用聲腔抒發情感。人物的喜、怒、哀、樂都要在唱中展現,講究 “情動于衷而形于聲”。揚琴大師李德才曾說過:“四川揚琴是根據人物性格定情發聲?!?h3>一、“坐地傳情”是四川揚琴的最大特征

說起四川揚琴,很多年輕人不但沒見過,甚至連聽都沒聽說過。很多人以為四川揚琴僅是一種樂器,并不了解它是中國說唱藝術的代表性曲種之一。它不僅是一把揚琴,而是由俗稱“五方”的揚琴、鼓板、三弦、京胡、二胡五種民樂組成。

四川揚琴距今不過三百年歷史,作為中國說唱藝術的代表性曲種之一,屬琴書類。與鼓詞類的京韻大鼓、彈詞類的蘇州評彈、道情類的湖南漁鼓、牌子曲類的河南大調并列為中國漢族傳統曲藝的大類。

清人徐珂著《清稗類鈔》(洋琴條)說:“康熙時,有自海外輸入之樂器,半于琴,而略闊。銳其上而寬其下,兩端有銅釘,以銅絲為弦,張于上。用錘擊之,錘形如箸。其音似箏筑,其形似扇,我國亦能造之矣?!边@時叫“洋琴”。經過數百年的演變,它融入了中國傳統民間音樂之中,成為一種有音樂魅力、有地方特色的中國樂器。同時也逐漸形成了以揚琴為主樂器的唱腔、音樂、文辭俱美的四川曲藝品種。

四川揚琴的演出,在清嘉慶年間盛況空前,道光年間,出現了一批受人歡迎的藝人,如謝海樓、康明欣、李蓮生等。據說改漁鼓為盆鼓始于謝海樓,他不僅將鼓用于揚琴伴奏之中,還在演唱時加有簫、笛、磬、木魚等樂器。李蓮生是盲藝人,人譽“賽天化”。 到光緒年間,成都逐漸出現了專門的曲藝書場,已有藝人100多名,并分為“南會”“北會”兩派。南派行腔華麗,細膩柔美,長于抒情和刻畫人物內心活動;北派行腔淳樸、工穩豪放,長于敘事,多演唱大本曲目,名曰“四川琴書”,俗稱“話鼓揚琴”。傳統的四 川揚琴演出是以茶館藝術、堂會藝術為主。當時最有名的演出場地有“芙蓉亭”“錦江茶樓”等,盛傳“成都人愛聽揚琴,聽不懂揚琴的不算成都人”。曲藝在中國,有個普遍的特點,就是出于最底層,是非常典型的下里巴人的俗文化。早期四川揚琴還有個特點:表演者大多為盲人,走街串巷,坐地起唱,歸于下九流,幾位盲人,靠盲杖,互相拉扯,走街串巷,賣藝為生,十分艱難。因生活所迫,他們不得不付出比常人更為艱苦的訓練。不能站著表演,就坐著唱,在唱上下功夫,所以唱腔也是千錘百煉,悅耳動聽。

民國時期,四川著名慈善家尹昌齡為了幫助盲人謀生,曾組建瞽童揚琴訓練班。據郫縣地方志記載:慈善堂揚琴班第一任教習名沈子嘯,是位盲人,浙江人,當時他在潼川賣卜為生,由成都東門外胡耀東介紹推薦入堂做揚琴班首任教習。第一任監察員則延聘“省城士商高曠之人,平日以揚琴自娛者”,以何茂軒、鄧楷亭、蕭紹徽、范云卿、梁溫恭、曹少杰、楊卓然、陳春帆等8人組成“專家組”,負責揚琴技藝的傳授。同時,不少揚琴藝人在家設堂帶徒。他們對四川揚琴的發展和傳承功不可沒。到今天,慈惠堂街口還立有紀念尹昌齡的石碑。

而后四川揚琴的演出演化為一人多角演唱,自彈自唱,以說為主,以唱為輔,逐漸形成了采用揚琴為主要伴奏樂器,與京胡、三弦、二胡、鼓板一起形成合稱“五方”的小樂隊。由五個演員分成生、旦、凈、末、丑五個行當表演,稱為“五方人”。因其隊伍精煉、演出方便,唱腔優美,曾名噪四海、風靡一時。成渝兩地,茶樓酒舍,無處不有。而后,最有影響的藝人首推李德才,他的揚琴表演被譽為四川曲藝界的“四絕”之一。

四川揚琴的曲目不僅多,而且精。甚至感動了一些文化名人,為其寫詞。四川揚琴中有不少“黃本”,也就是后來被周恩來稱之為“中國的莎士比亞”的黃吉安為他們寫的20多個揚琴曲本,其中包括《處道還姬》《黑虎緣》《木蘭從軍》《漁父辭劍》等。黃吉安愛唱四川揚琴,也喜歡坐唱川劇,“黃本”使四川揚琴的文學性和藝術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川揚琴大多演奏武曲,音樂豪放、濃烈,樂曲結構大多是套曲,戲劇性極強。

歌唱家巴郎曾在《川曲戲韻》中稱贊四川揚琴為:“彈舌音如珍珠滾,聽韻味人間能有幾回聞。哈哈腔一聲鏗鏘穿浮云,是美聲也要平地讓三分?!狈浅蚀_地道出了四川揚琴的優勢與輝煌。

二、“乾旦坤生”是四川揚琴的又一特征

早年四川揚琴只有男演員,到20世紀50年代,才有了女演員。之后四川揚琴出現了“乾旦坤生”。也就是男唱女腔,女唱男腔,號稱“泰斗”的李德才和弟子徐述就是如此,有“弟子作生師作旦”之說。

李德才的男唱女腔,講究 “情動于衷而形于聲”。他善于吸收四川揚琴的各派之長,發展了“哈哈腔”的潤腔手法,唱腔音色甜美,韻味醇厚,圓潤清脆,悠揚婉轉。同時李德才還擅長自打自唱,精于操琴技巧,善奏《將軍令》《鬧臺》等四川揚琴曲。代表曲目有《秋江》《祭江》《孫夫人祭江》《香蓮闖宮》《活捉三郎》《白毛女》等。

他還為四川揚琴藝術培養出不少優秀人才,當今的揚琴大師幾乎都是他的弟子,或者弟子的弟子。那時的四川曲藝很受歡迎,包括四川清音、諧劇、四川竹琴、四川金錢板等,都是四川藝術活動必不可少的節目之一。

1958年,李德才和弟子徐述在北京參加全國曲藝匯演,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1986年,成都曲藝隊揚琴組應邀赴巴黎參加國際藝術節活動,首次登上國際舞臺,被法國藝術家譽為“真正的藝術”。2008年6月7日,由四川省曲藝團、 成都藝術劇院、四川省音樂舞蹈研究所申報,“四川揚琴”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德派”第二代傳人徐述是李德才的徒弟,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巴蜀文藝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她屬坤生。徐述唱打皆優、自成一派,聲如宏鐘,氣勢振人,充分展現了四川揚琴“坐地言情”的表演特色。尤其看她的一些名段,更是動人??此莩龅摹肚锝?,真是一種享受。雖無華麗的服裝、無站立表演,仍讓觀眾如見到大江濤濤之上的一葉扁舟,如聽到一位善良風趣的老艄公的朗朗笑聲,真是出神入畫。李德才的另一位徒弟劉時燕,“德派”第二代傳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四川揚琴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獲得過第五屆中國金唱片獎,曾是四川揚琴隊伍的主力演員。觀眾對其有“萬轉千回一寸喉,走馬容針自在謳”的贊譽。劉時燕說:“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努力讓四川揚琴更上一層樓,要多培養青年人,多培養觀眾?!逼浯砬坑小肚锝贰洞瑫贰顿F妃醉酒》《三祭江》《香蓮闖宮》《活捉三郎》等。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四川揚琴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四川揚琴“德派”第三代傳承人吳瑕,師從徐述。代表曲目有《鳳求凰》《貴妃醉酒》等。國家級非遺四川揚琴的傳承人、四川揚琴“德派”傳承人、中國曲藝牡丹獎新人獎得主唐瑜蔓,師從劉時燕,代表曲目有《船會》《鳳求凰》等。

三、“川曲戲韻”是四川揚琴的魂靈體現

四川揚琴和川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少川劇名家也用四川揚琴的名段來練嗓,早期在川劇的“昆、高、胡、彈、燈”中,老藝人在胡琴戲中揉入四川揚琴的旋律經常發生,但因為年代太久,現在難以找到譜例。

四川揚琴演出中的“五方”,似乎與川劇演出中的“五方”很相似。為了不混淆概念,我們特別請教了一些川劇音樂名家。四川川劇院音樂一級作曲家李天鑫說:“四川揚琴的‘五方和川劇‘五方沒有關系,四川揚琴是傳統小型樂隊編制,川?。ǜ咔唬]有固定樂隊編制,如果說‘五方是指硬場面(打擊樂)那是可以的,但與揚琴‘五方沒有可比性。揚琴的唱是揚琴音樂的主體,有的曲牌在唱段尾端也可以加上合唱,這與川劇幫腔有點類似,但是功能是不一樣的?!?/p>

成都川劇研究院一級指揮周玉說:“揚琴的‘五方主要以民族樂器為主(比如,揚琴、京胡、三弦、二胡)和一個打擊樂器(鼓、板與一個揚琴鼓)。川劇的‘五方全部都是打擊樂。川劇的幫腔主要是刻畫人物、場景描繪、多人稱演繹,以及定調等等功能。四川揚琴的合唱更多還是詮釋人物內心、人物設定以及一唱眾和?!?p>

四川揚琴與川劇在表演形式上的區別在于:四川揚琴的主要特點是“坐地傳情,自打自唱”。它不用多人化妝表演,而是幾個人坐著操琴演唱,它音樂性極強。清脆婉轉、絲絲入扣,點綴以富有特色的“哈哈腔”,抒情中頗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感?!痘钭饺伞贰度A容道》《清風亭》等經典曲目,曾流行于成都、重慶、瀘州、自貢等地,受到不少老百姓的歡迎。

李天鑫說:“揚琴與川劇有其相同之處,首先在音樂元素調性、調式有相同之處;其次是行腔方式上有其共同處;第三,諸多四川地方特 色的音列結構非常接近;第四,在行腔板式上(一字、二流)有其相同之處。過去在唱腔上有特色的老藝人幾乎都會唱揚琴,例如成都的競華,重慶的周繼培等都是揚琴的高手?!?/p>

許多川劇著名演員都愛好揚琴,并在傳授弟子時將揚琴唱腔作為練習唱功的基礎課之一。

四、“配器演出”是四川揚琴的發展趨勢

2018年,中國臺灣新竹音樂節采用了四川揚琴名曲《將軍令》開場,這首《將軍令》正是四川揚琴大師李德才最有代表性的曲目。該演出樂隊以“五方”為主,配加了40種中西樂器,組成了一支陣容強大的45人的樂隊。它的主要技巧有雙強輪音、顏音、襯音等,充分體現了揚琴的快速演奏技巧,將音樂逐步推進高潮,用強有力的襯音突出鼓點的節奏、揚琴的激昂,把戰爭場面描寫得淋漓盡致。揚琴演奏員落簽時,時而如瀝瀝秋雨,時而如滔滔巨浪,感天動地,回腸蕩氣,令全場觀眾為之無比振奮。

在這里,配器起了推波助瀾的大作用。

關于“配器”,我們特別請教了原省曲藝研究院院長李小軍。

他解釋說:“配器是在傳統揚琴伴奏的唱腔音樂中加以了更加豐富多彩的音樂元素,使唱腔和音樂更加豐滿,以起到更好地塑造人物和渲染氛圍的作用。傳統京劇的唱腔都是沒有配器的,而現代京劇全部都是有配器的。也就是樂隊除了主奏的樂器跟著唱腔走(伴奏),其他各種樂器可以演奏多聲部的旋律(和聲),在四川揚琴的表演中,這樣處理能使唱腔能更好地塑造人物。這不是簡單的增加樂器的數量,而是音樂上的再度創作。這在傳統戲曲中是沒有的。就像幾十個人唱歌,唱一個旋律是齊唱,分了多聲部就是合唱。比如,我們演出《陳姑趕潘》主要是民樂配器演奏伴奏。我們的民樂有一個缺陷,就是整個樂曲缺乏厚度不飽滿。所以現在的民樂演奏都要加上大提琴,從而豐富中低音區域的厚度,我們的那支樂隊也就加上了大提琴,也就能夠達到這個效果了?!爆F在的四川揚琴演出有不少的隊伍都加了配器,比如2018年獲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的《守望》;2022年受邀參加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展演的四川揚琴《長城新謠》;2022年9月15日,獲得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曲藝類“群星獎”的《蜀道》樂隊都加了配器。

五、“瀕臨滅絕”是四川揚琴的現存狀況

著名大畫家張大千曾經對老報人車輻說:“四川揚琴是中華文化的藝術瑰寶,年輕一代一定要好好地傳承下去?!?023年5月16日,四川揚琴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徐述在成都因病去世,隨著她的離世,她的很多經典作品也隨之而去。不僅曲藝界損失巨大,而且很多老觀眾也深感痛失良友。她的好友李伯清說:“徐述身上起碼有近百個揚琴本子,她的離開代表的是一個時代的漸行漸遠?!边@是一聲警鐘。

隨著各種現代藝術形式的大量出現,傳統的藝術普遍受到沖擊,四川揚琴藝術面臨重重困難,四川揚琴的老藝人大多逝世或年事已高。1994年,曾統計的當時著名的四川揚琴藝術家,其中專門立有詞條的有21位,目前僅存劉時燕、曾克容、楊奎本三位。近期劉時燕因病入院治療,無法演出??迪群槔舷壬m已經高齡,仍一直帶著學生,長期堅持在大慈寺演出,但已屬鳳毛麟角,難以為繼。

目前四川揚琴面臨市場萎縮的困境,缺少展示平臺,很多專業演員逐漸離開了舞臺,人才匱乏、作品匱乏,這門藝術的生存和發展的瀕危狀況令人擔憂。

關于目前四川揚琴的現狀,我們作了一個簡單的調查,主要有以下幾個難點:

基本上沒有專門教授四川揚琴的職業學校

四川揚琴歷史悠久、音韻復雜、文詞高雅、曲牌眾多,僅靠現存的幾位老藝人口傳心授是很難傳承的。

目前中國戲曲學院、上海戲曲學院以及四川職業藝術學院都沒有專門的教授四川揚琴的專業班。四川音樂學院、四川職業藝術學院都僅有關于四川揚琴藝術的講座,盡管前往聽講的學生不少,但無法深入,更談不上系統學習。

演出場地小而少

目前四川揚琴傳統的演唱活動,基本上只在大慈寺內外兩處四川揚琴傳承基地,每周三、六進行常規演出,以傳統段子為主,觀眾老齡化,雖也有從事傳統藝術相關研究的學生專門前往觀摩,但受眾面偏窄。

專業人員稀少

當年尹昌齡辦的瞽童揚琴訓練班,從1924年農歷三月正式建班開課,到1950年結束,一期約20名學生,一屆4年,聘“專家組”負責揚琴技藝的傳授,大約培養了200人,對四川揚琴的發展和傳承,功不可沒?,F在卻沒有這樣的學習條件。

目前從業人員很少,四川省曲藝研究院能夠演唱四川揚琴的在職演員大概有七八人,以女演員為多,在其他曲藝單位中從事四川揚琴的專業人員更是稀少。

六、“守正創新”是目前四川揚琴傳承的當務之急

早在20世紀初,四川揚琴地位很低,歸于下九流之下流。新中國成立后,從藝人員雖政治地位有所改變,但其生活待遇仍處于較低的狀況,20世紀70年代演藝界的平均月工資在20元左右。陳昀在他的文章《從流行到“小眾”——四川揚琴的歷史回顧與現狀調查:以蜀聲琴社為例》中,提到老藝人馬學義的晚年,令人唏噓。馬學義青年時,唱腔溫婉柔美,晚年老年癡呆,生活窘迫。我們查了一下,網上有140萬條有關“馬學義”的信息,竟找不到關于這位昔日四川揚琴名家的一絲半點專門的介紹,可見他已被歷史遺忘,社會也不再關心他了,他的藝術成就也灰飛煙滅了。曲藝演員生活待遇低,這種情況還不是個例。連大師徐述至死都還是身居陋室,她是憑著對四川揚琴的忠誠摯愛至死不渝,堅持著對四川揚琴的傳承,甚至自掏腰包,教授學生。

同時隨著市場的變化,演員隊伍出現了更大的變化。一些青年演員在表演時中氣不足,吐字不清。盡管場面上加了一倍以上的人員,濃妝艷抹,服裝華麗,表演歌舞化,但仍難出大師級的演員。因此有三個問題需關注:1.守正創新是根本。關于守正創新,雖然提倡多年,但在執行中仍存在很多問題,尤其在近期。付兵說:“傳統音樂受到現代流行音樂的沖擊,但我們絕對不能忘記這些傳統文化精粹,必須一絲不茍進行‘原汁原味的保護性傳承?!彼J為傳承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傳,即師父傳你這門技藝,你一字不落全部學會;第二部分是‘承,應該與時俱進,你加一個新技巧,我加一個新形式,靠著所有傳承人的力量,揚琴才能不斷發展,不斷完善,才能保持強大的生命力?!毙焓鲈f過:“你嗓音再好,形象再好,但是你唱得不好,你精髓的地方學不會,你就拿不出來真東西?!彼f:“我的心是很酸的,這是國寶呀!只有我們國家才有四川揚琴?!北W∷拇〒P琴的根本,才能創新。付兵主張其他藝術可以借鑒,但不能貪多,“多了就不是揚琴了,只能是用某一腔,某兩句?!眹业姆鲋彩且揽?,行船必須有好舵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常識,要守正創新,必須有專業帶頭人。更重要的是除了有名師,還必須有領導支持,國家扶植。這在近日的藝術界呼聲也比較高,都很尖銳地指向這個問題。這是有普遍性的。學習揚琴,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傳承人付出的不僅是腦力,而且是非常艱巨的體力勞動。這是需要經濟支持的。要關心演員生活,提高演員待遇,給藝術隊伍一個好的生存環境。同時,曲藝方面的理論上也需要系統地總結,支持付兵式的專家“不要講名利,踏踏實實、認認真真,把我們所學的東西傳給下一代,把老一輩的東西傳承下來,一代代地走下去”。薪火相傳的關鍵在于提高接班人的素質,培養一個大師級的苗子很難。這也是目前最迫切、最艱巨的任務。這不是靠現代化的“聲光電”,靠華麗的服裝,靠一大群倩女的伴舞可以解決的。主要演員唱不上去,吸引不了觀眾,就是花幾十萬打造,也會失敗。選苗子很關鍵,但培養苗子更難。隨著大師級的名演員一個接一個地離世,培養工作會更難。李伯清說:“比起緬懷和哭泣,紀念老一輩藝術家最好的方式,就是趁他們活著的時候好好從他們身上多學本領?!彼拇ㄊ∏囇芯吭悍俏镔|文化遺產叢書《燕鶯吟》中寫道:“準確模擬完成一首藝術作品,謂之匠人;繼承并發展一門藝術,造就屬于自己的‘鐵門檻,謂之大家;推動改變一門藝術的前進方向,對后世影響深遠,謂之大師?!眰鞒腥吮仨氃炀蛯儆谧约旱摹拌F門檻”,用自己的真才實力推進四川揚琴的發展。

為此,我們專門采訪了傳承人,李小軍的學生蔡寧。

蔡寧說:我從事四川揚琴藝術已經十年了,能夠接觸四川揚琴這門藝術也是因為機緣巧合。2013年,我在進入社會開展社會實踐之前,現單位四川省曲藝研究院開展了一場“曲藝進校園”,來到我當時就讀的四川師范大學電影電視學院(現四川電影電視學院)進行展演,起初我看到這臺演出的時候,僅僅是因為好奇。我作為四川本地人,從前從沒有聽聞過本地這些藝術形式,到了社會實踐階段,我也是碰運氣找到了這家單位。當時任職四川省曲藝研究院副院長的李小軍就成了我的伯樂。因為四川揚琴對男腔的要求極高,男演員非常稀缺,李院長得知我的實習目的后,為我好好地普及了四川曲藝的各種形式與特點,特別是四川揚琴。一開始因為陌生,我的興趣并沒有那么高漲,在以后的實習階段中,李院長不斷地普及知識,以及了解我的聲音條件之后,認為我有發展的空間,我也在慢慢了解之后開始提起了興趣,就正式開始進入教學。在之后,李院長傾囊相授,還把我引薦給了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徐述老師,在之后的時間,單位各位老師以及前輩同事對我悉心指導和鼓勵,慢慢一步步就在這條路上走了十年了,也取得了一些算是認可自己專業能力的成績。

他又說,“坐地傳情”是傳統四川揚琴的形式,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形成的演出形式。四川揚琴雖說是一種訴說故事的琴書藝術形式。以表演不多的坐唱形式,一是對演員演唱能力的考驗,二是對觀眾設了一道對故事理解能力的門檻。隨著時代進步,演出條件與觀眾審美要求的逐漸提高,我認為四川揚琴的發展道路上“站起來”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在目前弘揚文化自信的政策指引下,不光站起來,解放肢體后進一步能說能唱能演,會逐漸成為四川揚琴這種琴書形式能傳下去的一條通暢的路,這也是目前四川省曲藝研究院在披荊斬棘走的路,當下的藝術形式必須符合當代,否則路真的就只能越走越窄,列為“非遺”是讓更多人能夠關注這門藝術在當下的呈現,而不是一面只能看到滄桑的老牌匾。

確實,四川揚琴的傳承與發展,必須依靠上下一致的努力,否則真會成為一塊束之高閣的“老牌匾”了。

本文特別鳴謝:李天鑫、周玉、李小軍、張仲炎、蔡寧。

參考文獻

1李婷:《四川揚琴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徐述:先“德”后“才”,學戲先學做人》,《四川日報》,2023年6月6日。

2代梓又 :《四川揚琴史稿》,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2020年版。

3李婷:《四川揚琴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徐述去世,曾說:四川揚琴就是我的生命!》,四川在線,2023年5月16日。

4荀超:《四川揚琴傳承人付兵:琴癡是怎么煉成的》,《華西都市報》,2017年10月23日。

5陳昀:《從流行到“小眾”——四川揚琴的歷史回顧與現狀調查:以蜀聲琴社為例》,《四川戲劇》,2010年。

6李婷:《四川揚琴名家劉時燕:“認真,盡力而為;灑脫,舍得有度”》,《四川日報(數字版)》,2022年3月8日。

7荀超:《四川揚琴傳承人付兵:把老一輩的東西傳承下來》,封面新聞,2017年10月21日。

8成博:《2022四川非遺年度人物評選報名火熱進行 聽吳瑕四川揚琴與“蜀韻唱腔”的現代碰撞》,四川在線,2022年10月13日。

作者簡介

白山杉,四川傳媒學院編導學院教授;白小犇,四川傳媒學院編導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鄭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