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蓬溪洞經音樂對中國民族音樂的影響

2024-05-02 10:47田振曉鐘磊
音樂世界 2024年2期
關鍵詞:洞經民族音樂音樂

田振曉 鐘磊

〔摘 要〕蓬溪洞經音樂是四川省蓬溪縣的傳統音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價值。本文探析了蓬溪洞經音樂的起源和發展、特點,在中國民族音樂傳承中的意義和對中國民族音樂的影響。同時,探討了如何更好地保護和傳承蓬溪洞經音樂,促進其可持續性發展的策略路徑。

〔關鍵詞〕蓬溪洞經音樂;中國民族音樂;影響

蓬溪洞經音樂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民間音樂,流傳于四川省蓬溪縣一帶,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音樂風格,它是一種以民間音樂為基礎,融合了道教音樂和佛教音樂的音樂形式。蓬溪洞經音樂在四川地區的流傳和發展與當地的宗教、文化、歷史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反映了四川地區的民間信仰、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對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意義和影響。

一、蓬溪洞經音樂的起源與發展

(一)蓬溪洞經音樂的起源

有關洞經音樂的起源,史學界一種說法認為,洞經音樂最早的雛形可追溯到遠古時代的祭祀活動。在遠古時期,人們為了紀念先祖和神靈,常常會進行祭祀活動。這些祭祀活動中,音樂常常被使用為一種表達方式。據史書記載,早在夏朝時期,就有用音樂進行祭祀的習俗。而在春秋戰國時期,這種祭祀活動逐漸形成了規模,并出現了一定數量的專業音樂家。

另一種說法認為,洞經音樂起源于東漢時期的道教,道教經書分為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所以道教經書稱為洞經,演奏唱頌經書中頌贊的音樂,故稱洞經音樂,流傳至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當時道教信仰在中國社會中十分流行,道教信仰認為,宇宙萬物都有靈性,而音樂則是溝通天地之間的重要媒介。因此,道教文化中的音樂逐漸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道教的祭祀活動中,音樂被用來表達人們對于神靈和先祖的敬意,同時也被用來調節人們的情緒,達到安撫心靈的目的,人們通過信仰來尋求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洞經音樂最初是由巫師和巫女在儀式中演唱的一種咒語,道教信仰中音樂和舞蹈被視為一種治療身心疾病的手段,因此,洞經音樂應運而生,后來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具有獨立音樂形式的民間音樂。筆者對于洞經音樂起源于道教興起的東漢時期之說表示贊同。

蓬溪洞經音樂起源之說,起源于四川省蓬溪縣,其創始者為宋元時期的劉安勝和衛琪,劉安勝系四川省蓬溪縣人,衛琪曾隱居四川省蓬溪縣蓬萊山,因談演《文昌大洞仙經》而形成了聞名中外的洞經音樂。筆者支持蓬溪洞經音樂始創于宋元時期的觀點。

(二)蓬溪洞經音樂的發展

隨著歷史演變推移,蓬溪洞經音樂逐漸得到了更廣泛地傳播和接受,發展壯大,成為中華民族音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到了明清時期,蓬溪洞經音樂達到了一個高峰期。在這個時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蓬溪洞經音樂家和演唱家,他們的音樂作品廣受歡迎。尤其是明朝的著名文學家、音樂家楊慎,他的作品《澄清道歌》被認為是蓬溪洞經音樂中的經典之作。蓬溪洞經音樂曲目傳承十分廣泛,許多曲目被保存下來,流傳至今。常見的曲目有《清靜咒》《洞簫吟》《五音圖》等。

洞經音樂是音樂的活化石,現主要流行于四川、云南漢族地區和麗江、楚雄等納西族、彝族地區。2006年6月,洞經音樂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其為全人類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蓬溪洞經音樂是洞經音樂的一個重要分支,在現代社會中,蓬溪洞經音樂逐漸被人們重新關注,人們不僅僅是為了祭祀活動而進行音樂表演,更多的是為了追求音樂本身的美感。蓬溪洞經音樂成為一種純粹的藝術形式,其獨特的音樂風格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使得它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11月,蓬溪洞經音樂被列為四川省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蓬溪洞經音樂的音樂特色

蓬溪洞經音樂的音樂特色十分鮮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節奏和諧

蓬溪洞經音樂采用較為簡單的節奏和韻律,以一拍或二拍為主,包括快、中、慢和散板等,其音樂旋律通常較為平緩,呈現出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能夠增強音樂的情感表達。

(二) 音色獨特

蓬溪洞經音樂主要使用吹奏樂器,如笛子、洞簫等,有時也會加入弦樂器和彈撥、打擊類樂器。但這些樂器總體上發出的聲音較為柔和,音色純凈、音質優美,能夠與音樂旋律相得益彰,營造出一種仙境般的音樂氛圍,能夠表達出當地人民群眾的情感和生活,有著非常高的藝術價值。

(三) 曲式豐富

蓬溪洞經音樂的曲式獨特且豐富多樣,包括宮廷樂、民間音樂、宗教音樂等,有吟誦、贊美、頌揚等不同類型,可以滿足不同場合和目的的需求。通常采用七言或八言的詩歌形式,包括引子、正文和收尾三部分,且演唱時間較長,在民間音樂中難得一見,每首歌曲都有一定的寓意和名稱。

(四)表現力強

不同的曲式能夠表現出不同的音樂情感,宮廷樂能夠表達出皇室的威嚴和莊重,民間音樂能夠表達出人民群眾的生活和情感,宗教音樂則能夠表達出宗教信仰和教義。具有較強的表現力,能夠傳達道家的修行理念和哲學思想。

(五)地域特色濃

蓬溪洞經音樂融合了當地的文化元素,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在音樂的表現力方面,地方文化元素能夠增強音樂的地域特色,讓觀眾更好地了解當地文化和歷史。

三、蓬溪洞經音樂在民族音樂傳承中的意義

民族音樂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符號,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寄托。在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民族音樂的保護和傳承已經成為國家文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蓬溪洞經音樂在中國民族音樂傳承中具有不可或缺的意義。

(一)保護和發展傳統文化

民族音樂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符號和象征。蓬溪洞經音樂作為一種傳統音樂形式,對保護和發展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蓬溪洞經音樂的保護和傳承,可以促進當地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增強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促進文化多樣性的發展

蓬溪洞經音樂是一種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的音樂形式,對促進文化多樣性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多樣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通過對蓬溪洞經音樂的保護和傳承,可以增強文化的多樣性,促進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三)豐富民族音樂的形式和內容

民族音樂是需要不斷發展和創新的,通過對蓬溪洞經音樂的保護和傳承,可以為民族音樂的創新和發展提供更多的靈感和啟示,豐富民族音樂的形式和內容。

四、蓬溪洞經音樂對中國民族音樂的影響

(一)蓬溪洞經音樂與中國民族音樂的緊密聯系

1.表現形式上有相似之處。蓬溪洞經音樂與中國民族音樂在表現形式上也有相似之處。蓬溪洞經音樂以其莊重、古樸、悠揚的音樂風格,采用笛子、簫、鑼鼓、二胡等傳統樂器演奏,深受當地人民的喜愛和推崇。民族音樂則采用各種傳統樂器,例如古箏、琵琶、二胡、笛子、鑼鼓等,以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和風格,展現出獨特的音樂魅力。

2.音樂元素上有相似之處。蓬溪洞經音樂與中國民族音樂在音樂元素方面有相似之處。兩者都采用民族五聲音階為主,以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級為基礎,在旋律和和聲方面都具有相似的特點。另外,兩者的音樂節奏都比較緩慢,強調抒發內心深處的情感,展現出獨特的音樂魅力。

(二)蓬溪洞經音樂對中國民族音樂發展的推動作用

1.歷史淵源。在長期的傳承過程中,蓬溪洞經音樂不斷地吸收當地的民間音樂,并融合了道教、佛教、儒教等多種宗教文化,形成了獨特的音樂風格和特征。這種音樂風格和特征對當地的民族音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民族音樂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營養。

2.音樂特征。蓬溪洞經音樂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格,它的音樂曲調優美、旋律流暢,具有獨特的音樂節奏和音色。蓬溪洞經音樂的樂器使用上均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此外,蓬溪洞經音樂的歌詞內容豐富,既有宗教教義,又有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為民族音樂創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和靈感,對民族音樂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3.民族音樂傳承。蓬溪洞經音樂對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起著重要作用,通過演唱蓬溪洞經音樂,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民族音樂文化,從而傳承和弘揚民族音樂文化。近年來,在政府的支持下,蓬溪洞經音樂得到了傳承和保護,并逐漸被外界所認可,有多位蓬溪洞經音樂演奏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稱號。蓬溪洞經音樂的傳承現狀良好,在民族音樂的發展中仍在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蓬溪洞經音樂對中國民族音樂創作的啟示

1.音樂形態。蓬溪洞經音樂的音樂結構以單曲為主,但也包含一些復合曲式。在音樂素材方面,蓬溪洞經音樂廣泛運用了民間音樂素材,如山歌、小調、戲曲音樂等。這些素材經過加工、提煉和轉化,形成了獨特的音樂語言和表現手法。對于民族音樂創作來說,音樂形態的創新是非常重要的。在繼承傳統音樂的基礎上,民族音樂創作應該注重對音樂形態的探索和創新,從而形成具有時代感和現代感的音樂作品。人民音樂家聶耳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鐵蹄下的歌女》《打長江》《開路先鋒》《大路歌》等三十余首聲樂作品,以及《翠湖春曉》等四首器樂曲,都受洞經音樂的啟示,有“洞經調”的影子。

2.音樂表現。蓬溪洞經音樂的表現手法非常豐富,包括唱腔、伴奏、舞蹈等。其中,唱腔是音樂表現的核心,既有獨唱、對唱,也有合唱、齊唱等。伴奏方面,蓬溪洞經音樂采用了多種傳統樂器,如笛子、簫、二胡、琵琶等。這些樂器在演奏時,既有獨立的演奏,也有合奏和重奏等形式。民族音樂創作應該注重音樂表現的創新,在傳統音樂的基礎上,可以借鑒其他藝術形式的表現手法,如戲劇、舞蹈等,從而豐富音樂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五、保護和傳承蓬溪洞經音樂的策略路徑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蓬溪洞經音樂,我們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應該加強對蓬溪洞經音樂的研究,深入挖掘其歷史文化背景和獨特藝術價值。其次,要注重對蓬溪洞經音樂傳承人的培養,確保這一傳統音樂形式得以延續。此外,我們還應該在保護和傳承蓬溪洞經音樂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其發展創新的可能性,讓其在當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一)加強對蓬溪洞經音樂的研究,深入挖掘其歷史文化背景和獨特藝術價值

加強對蓬溪洞經音樂的研究是保護和傳承這一音樂形式的根本基礎。我們需要對蓬溪洞經音樂的歷史淵源、發展歷程、演奏技巧、曲式結構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從而更好地理解這一音樂形式的獨特魅力和價值。此外,我們還應該研究蓬溪洞經音樂與其他地區傳統音樂的關系,探討其在音樂史上的地位和影響,為蓬溪洞經音樂的傳承和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二)注重對蓬溪洞經音樂傳承人的培養,確保這一傳統音樂形式得以延續

注重對蓬溪洞經音樂傳承人的培養是確保這一傳統音樂形式得以延續的關鍵。在傳承方面,蓬溪洞經音樂注重社區傳承和學校教育。社區傳承是指在蓬溪乃至周邊地區,由一些熱心人士組織舉辦音樂會,邀請當地的居民參與演出,從而使蓬溪洞經音樂得到傳承。學校教育則是指在蓬溪乃至周邊地區的學校中,開展有關蓬溪洞經音樂的教育活動,從而使下一代能夠了解、學習、喜愛蓬溪洞經音樂。也應該在蓬溪地區設立專門的蓬溪洞經音樂傳習所,選拔有潛力的年輕人進行培訓。傳習所應由經驗豐富的蓬溪洞經音樂傳承人和專家教授共同指導,確保學員能夠全面掌握蓬溪洞經音樂的演奏技巧和理論知識。

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舉辦蓬溪洞經音樂比賽和演出活動,舉辦音樂會、發行唱片、建立數據庫等方式,提高人們對這一音樂形式的關注度和參與度。

(三)強化保護傳承和創新,推動蓬溪洞經音樂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在保護和傳承蓬溪洞經音樂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其發展創新的可能性,可以在保持蓬溪洞經音樂原有特色的基礎上,與其他音樂形式進行跨界合作,創作出具有時代特色的新作品。此外,還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蓬溪洞經音樂進行數字化保護,使其得以在網絡平臺上傳播,讓更多人了解和欣賞這一傳統音樂瑰寶。

結語

蓬溪洞經音樂作為中國民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民族音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對蓬溪洞經音樂創作手法和情感表達的借鑒,中國民族音樂也得以豐富和發展。同時,蓬溪洞經音樂也為中國民族音樂提供了寶貴的音樂素材,為音樂創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未來,應當繼續挖掘和研究蓬溪洞經音樂,促使其可持續性發展,為民族音樂發展源源不斷地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①李玉娟:《古韻流香 道教洞經音樂》,《中國宗教》,2016年,第11期。

②朱迪:《云南大理洞經音樂的歷史價值考析》,《北方音樂》,2014年,第7期。

③藺?。骸尔惤唇浺魳返膫鹘y傳承模式》,《文化產業》,2023年,第4期。

④崇曉花、孫瑩:《數字化生存語境下通海洞經音樂的傳播與傳承》,《戲劇之家》,2022年,第25期。

⑤洪江:《滇南洞經音樂傳統術語研究》,《民族藝術研究》,2022年,第5期。

⑥高云飛:《昆明洞經音樂漫談》,《民族音樂》,2021年,第4期。

⑦李瓊:《淺議通海洞經音樂的傳承與現狀》,《民族音樂》,2019年,第2期。

⑧吳瓊:《蒙自洞經音樂:儒家禮樂藝術的“活化石”》,《今日民族》,2016年,第4期。

本文系遂寧市社科規劃課題項目“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背景下遂寧高校音樂藝術學院助力本土鄉村文藝振興研究”(項目編號:SN24ZX003)和四川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科重點項目“職教師范本科院校類型定位歸屬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23YRA01)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田振曉,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民族音樂研究;

鐘磊(通訊作者),湖南師范大學聲樂碩士,四川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民族音樂研究。

責任編輯:任麗姝

猜你喜歡
洞經民族音樂音樂
云南洞經音樂功能譜系的建構及相關問題分析
傳統民族音樂在高職教育中的傳承——以高職民族音樂課程為例
民族音樂處在“低谷”
儒化、俗化——清代廟學釋奠禮樂與洞經音樂的相互影響
昌寧洞經古樂文化研究
高校音樂教育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挖掘
雞足山下的沙址洞經古樂
音樂
課堂中滲透民族音樂文化的實踐與探索——以《其多列》一課為例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