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鄉村地區少兒音樂的傳播與推廣

2024-05-02 10:47陳俊羲
音樂世界 2024年2期
關鍵詞:互聯網+互聯網

〔摘 要〕引入互聯網技術可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音樂的傳播與互聯網技術的交叉融合,創新的音樂傳播推廣模式對實踐有著重要的價值。本文基于四川西南鄉村地區少兒音樂的傳播與推廣的研究視角,以少兒音樂傳播現狀為切入點,探討“互聯網+”傳播推廣創新思路,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助力鄉村地區少兒音樂的傳播與推廣。

〔關鍵詞〕互聯網+;少兒音樂

互聯網時代到來,“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線下的不足,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以及AI人工智能等技術被逐漸應用于生產生活,多媒體、網絡教室以及在線課堂的應運而生,給鄉村地區少兒音樂的傳播與推廣帶來了新思路,如傳統形式的傳播進行了革新,推廣觀念有了轉變,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該項目團隊深入四川省西南地區的部分鄉村中小學,對該地區少兒音樂進行了實地調研,發現了少兒音樂的傳播與推廣較其他發達地區有差距,音樂教育相對落后。在實踐過程中發現,運用“互聯網+”對推進當地少兒音樂的傳播與推廣至關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填補傳統音樂教育上的缺失,對推進少兒音樂教育至關重要。

團隊人員運用在專業藝術院校所學的知識技能與“互聯網+”相結合,進行田野調查,收集整理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少兒音樂,努力挖掘整理民間少兒鄉土音樂歌謠,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的固化形態進行記錄和保存。這些歌謠具有地方特色,內容健康向上,歌詞瑯瑯上口,言簡意賅,生動有趣,適合兒童吟誦說唱,同時融入了課程思政與紅色教育。結合互聯網+傳媒平臺,通過錄課、線上線下授課等方式,讓更多的學生通過“云上音樂”感受家鄉新貌、社會風尚、道德情操、文明禮儀等,讓美育浸潤心靈,一方面解決鄉村地區少兒音樂傳播匱乏的問題,另一方面,對少兒音樂的傳承與推廣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為民族民間音樂傳播推廣賦能。

一、涼山州鄉村地區少兒音樂的現狀分析——以涼山州普格縣夾鐵鎮中心校為例

涼山州是彝族的主要聚集區,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民族文化。彝族作為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之一,其民族音樂內容與體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涼山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彝族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涼山州的鄉村地區交通相對不便,經濟相對落后,少兒音樂的傳播與推廣力度較低。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鄉村地區受到流行音樂沖擊,許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本民族音樂了解較少。

夾鐵鎮中心校位于涼山州普格縣西南方向,因交通不便,多年來,學校一直沒有專職音樂教師,音樂課由語數外老師擔任或者由其他課程替代,大部分學生在小學階段的音樂課屈指可數。通過304份問卷調查,結果得知很多中小學生對家鄉的歌謠、傳統民族音樂了解較少,因為傳播路徑等問題,涼山州鄉村地區的少兒音樂的傳播與推廣較為受限。

因此,當地鄉村地區少兒音樂的傳播與推廣面臨著教育資源匱乏、缺乏音樂教育交流平臺和音樂傳播方式不足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決方案,以促進鄉村地區少兒音樂的傳播與推廣。

二、“互聯網+”背景下少兒音樂傳播與推廣的機遇與挑戰

涼山彝族少兒音樂具有悠久的歷史,其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包括禮儀歌、迎賓歌、節日歌、游戲歌、敘事歌等,極具彝族特色, 生動地記錄了彝族兒童的生活, 歌曲通俗易懂, 旋律優美,極具歌唱性和舞蹈性,充分表現了少兒音樂豐富的內涵。隨著我國互聯網事業的蓬勃發展,以短視頻為代表的新業態不斷涌現,輸入了民族民間藝術傳播的新鮮血液,通過互聯網傳播效率高,傳播具有高精準度,使發布的信息精確、實時便捷地傳遞到用戶,不受地域、時空的限制,使得人與信息(物)、人與人的溝通、互動更多樣、更靈活、更全面。為此,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收集并整理具有特色的少兒音樂并通過微信視頻號、抖音等網絡平臺進行推送,并整理構建涼山少兒音樂網絡數據庫,從而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

(一)涼山州少兒音樂傳播與推廣的機遇

1.廣泛的傳播平臺:互聯網為少兒音樂的傳播提供了廣闊的平臺,通過各種社交媒體、音樂平臺和在線教育平臺,可以將音樂作品、音樂教育資源傳播到更多的人群中。

2.個性化推薦:互聯網技術可以通過算法分析用戶的興趣和偏好,為他們推薦適合的音樂內容。這種個性化推薦可以幫助少兒音樂更精準地觸達目標受眾,提高傳播效果。

3.多樣化的表現形式:互聯網技術為音樂表現形式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視頻與音樂結合、演說一體等技術可以為少兒音樂創造出全新的體驗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輕受眾。

(二)涼山州少兒音樂傳播與推廣面臨的挑戰

1.大中小一體化有效聯動:在現有政策下,大多數涼山州鄉村中小學急需專業音樂教師,而各高校音樂專業的學生也需要在學校進行具體的教學實踐。近年來,四川音樂學院、四川師范大學等高校定期選派學生對涼山州鄉村學校進行對口幫扶,助推了少兒音樂傳播與推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僅僅依靠對口幫扶的學生進行教學,對教學及知識的銜接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何更加有效地開展大中小一體化少兒音樂傳播與推廣仍是面臨的一個問題。

2.音樂資料的篩選:互聯網高速發展,各類海量的音樂內容及信息可供選擇較多,面對涼山彝族鄉村學校的學生,他們雖然能歌善舞,但音樂理論知識薄弱、欠缺,對本民族音樂的了解和音樂視野有限,如何在眾多信息中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對拓寬學生的視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是一個挑戰。

3.教育資源不平衡:教育資源分配投入支持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雖然互聯網為涼山州鄉村地區少兒音樂傳播與推廣提供了便利,但是少兒音樂教育資源仍然相對匱乏。如何解決信息資源不平衡問題,讓更多的孩子接觸到優質的音樂資源,是一個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涼山州鄉村地區少兒音樂傳播與推廣策略

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針對涼山彝族鄉村地區少兒音樂的傳播與推廣面臨的一些問題,提出相關建議:

(一)加強音樂教學資源建設

挖掘開發豐富的民族音樂課程資源,是建設民族藝術教育體系的重要資源保障,它使課程資源更本土化、特色化,讓民族音樂課程更有價值。加強音樂教學資源建設,在本地建設音樂教育基地,提供音樂教育師資培訓,引進優質的音樂教材和教學資源。將涼山州少兒音樂資源以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與學校藝術教育融合,開發具有本土特色的彝族音樂課教材和音響資料,并將其運用于學校課堂教學,培養學生重視和熱愛本土音樂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和音樂審美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夾鐵鎮中心校使用了彝漢校本教材《彝音鄉韻》進行教學,開設課后興趣班,組建合唱團,將傳統意義的課堂教學、小課教學、實踐教學轉化到線上傳播,利用多媒體教育平臺進行課堂互動,有效實現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實現了跨越時空、地域的傳播,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豐富知識體系,為涼山州少兒音樂的傳播與推廣服務。

(二)建立音樂交流平臺

通過建立線上線下音樂交流平臺,包括音樂軟件、社交媒體等,提高傳播的效果和覆蓋范圍,多鼓勵孩子參加音樂比賽、音樂節、音樂營地等活動,為孩子們提供展示才藝和交流學習的機會,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愛,讓音樂愛好者之間“零距離”交流、學習與合作,促進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三)創新傳播方式與形式

積極與城市中的大中小學聯動、與城市中的音樂教育機構、音樂人士建立合作關系,開展音樂交流與合作項目,為鄉村地區的少兒音樂提供更多的機會和資源。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平臺,通過音樂視頻、音樂直播、音樂社交平臺等方式,讓更多的人從小就接觸音樂。同時,探索結合傳統文化元素的創新形式,讓涼山州少兒音樂更具吸引力和獨特性,引導傳統文化與現代音樂的結合,在傳播與推廣少兒音樂的過程中,將傳統彝族音樂元素與現代音樂相結合,創作出融合傳統與現代的音樂作品,既傳承了傳統文化,又對當地的民族民間少兒音樂進行了傳播與推廣。

綜上所述,互聯網對豐富涼山州鄉村中小學音樂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模式、增強教育實效及促進教育公平等有著積極的影響。通過加強音樂教育資源建設,建立線上音樂共享交流教學系統、音樂交流平臺,創新傳播方式與形式等措施,有利于為涼山彝族鄉村地區少兒音樂的傳播與推廣提供支撐保障,有利于提高音樂教育的普及率和質量,讓更多的孩子受益于音樂教育。

參考文獻

①陳慶梅:《“互聯網+”背景下海南本土音樂文化的自媒體傳播》,《藝術教育》,2023年。

②于仰飛、宋曉梅:《“互聯網+”背景下社區教育中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實踐及路徑研究》,《繼續教育研究》,2023年。

③劉暢、姜永建:《“互聯網+教育”背景下英雄人物事跡傳播價值、問題與路徑研究》,《談文化》,2023年。

④張雨辰:《互聯網背景下的紅色文化自信與網絡傳播——以西柏坡紅色文化為例》,《文化學刊》,2023年。

本文系四川音樂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課題項目《“互聯網+”背景下四川涼山彝族鄉村地區少兒音樂的傳播與推廣》(項目編號:X20231065401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

陳俊羲,四川音樂學院學生,專業為鋼琴表演。

責任編輯:任麗姝

猜你喜歡
互聯網+互聯網
“互聯網+”環境之下的著作權保護
“互聯網+”對傳統圖書出版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