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二個結合”中推進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理論要旨*

2024-05-03 13:46龍冠雨孟東方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現代文明中華中華民族

龍冠雨,孟東方

(重慶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401331)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指出:“‘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盵1]這次座談會首次提出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重大命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關乎民族傳承與發展、關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關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和前瞻視野的舉措?!暗诙€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以“第二個結合”推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第二個結合”是不斷深化的一個過程,要深刻把握在“第二個結合”進程之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理論要旨,以此來肩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一、“第二個結合”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生成前提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是讓中華文明在新時代煥發生機的全新表現形式,“第二個結合”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有了全新的表達方式。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和“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盵2]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就是對于中華文明的現代化闡釋、現代化發展,要建設好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就需要回顧過往、立足當下。中華文明具有的突出特性產生于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發展歷程之中,熔煉進中華民族的民族品格之中:一是連續性,自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以來,中華民族長期處于“大一統”的國家形態之中,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至今從未間斷,對于當今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持久的影響,也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創新性,中華民族并不是固步自封、原地踏步的文明,而是一個勇于創新、敢于創造的文明,在數千年來的發展之中,無論是思想創新還是技術創新,都長期處于世界前列,創新精神也融入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之中,在民族交流的過程之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的優秀所在,取長補短發展自身。三是統一性,在中華文明之中,一直都有追求“大一統”的傳統,中國歷史上絕大多數王朝都是一個統一的王朝,無論是國家疆域的統一還是思想文化的統一,中華民族都是不斷在追求統一。四是包容性,中華民族在發展的過程之中,遇到其他民族文明,始終堅持著吸收先進來發展自身的原則,正是這一開放包容的氣質,推動中華民族文化不斷豐富,中華文明保持生機。五是和平性,不同于西方宗教擴張時殘暴的軍事手段,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以愛好和平著稱,更不會因為觀念或者宗教文化的差異而開展大規模戰爭,這種和平性讓中華民族同其他民族進行交流時,將對方視為一個獨立主體,同對方以平等方式進行交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厚重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思想內涵塑造、成就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也成了在新時代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鮮明標識。

(二)“第二個結合”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文化使命與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盵1]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是肩負新時代新的文明使命的必要環節。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救亡圖存有著“中體西用”“全盤西化”等選擇,事實證明,這些都不符合中國實際,更不能推動民族的復興。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注重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早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文化發展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興旺發達,認識到文化現代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將“文化自信”納入“四個自信”之中。樹立文化自信需要明確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文化根源,“第二個結合”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有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銘記歷史、注重傳承、善于創新的文化形象。實現文化發展既要從五千年來的民族發展歷程之中尋找我們的根源,又要在新時代新的偉大實踐之中對于傳統進行創新發展,讓其在新時代有新的時代內涵并彰顯民族氣派。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并參與世界文明交流和競爭之中,中華文明的最大優勢就在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兩個結合”形成了博古通今、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形成了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當前,黨中央將文化事業納入國家戰略發展布局之中來,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之中,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之中,正以“第二個結合”為抓手,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精神財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昌盛,培育全民族的“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的精神主動性,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為豐富的精神力量。

(三)“第二個結合”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思想指引

文明是整個人類社會進步的狀態,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就是文明程度不斷提高過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相對于古代文明而言將傳統文化在新時代新轉換新發展的一種全新的文明樣態,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更高級階段。馬克思主義自傳入中國以來,就不斷地與中國社會與中華民族相融合,“在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之中,大致經歷了‘形式—內容—價值理念’三個不同層次的范式轉換過程”[3],其中在“價值理念”層面的融合主要是在新時代進行完成,正是因為在“價值理念”的這一層次的融合,推動了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在“價值理念”這一層次的結合就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核,所蘊含的精神層面的觀念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結合起來。中華傳統文化是產生于古代中國封建社會的一種上層建筑,其必然帶有封建社會、農耕經濟的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第二個結合”要擺脫這里歷史局限性,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適應現代社會的治理體系。例如“知行合一”這一詞語本身出自于明朝思想家王守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充分吸收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另一方面也是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兩創”發展,將其與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一直就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一直影響著全體中國人民的言行舉止,民族認同和文明認同是中華民族全體人民銘刻在血脈之中的記憶?!暗诙€結合”充分挖掘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精神財富,更是基于“第一個結合”之上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僅更加符合中國實際,同時更加符合中華民族的延續發展和偉大復興。文明不僅是具有文化概念,指向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應然狀態,“第二個結合”是用最為先進、科學的理論體系來推動具有五千年歷史的中華文明在新時代彰顯新的生機活力,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來引領現代化建設,以文化的自立自強來推動現代化建設,同時也是讓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有了新的內涵,形成了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二者在結合之中相互成就。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開展了全方位、系統性的文化建設工作,是對于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豐富發展,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成為當前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行動指南。

二、“第二個結合”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貫通交融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根本上是文明復興”[4],文明復興的基礎在于文化,復興指向運用科學正確的方法理論來激發原有文化的活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大地發展數千年來所積累下來的精神財富,屬于“本土產品”,馬克思主義自俄國十月革命傳入中國以來,最初作為“舶來品”,被當作一種社會學說在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選擇、接受和傳播中,后來逐漸以自身的科學性、先進性成為我們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指導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雖然產生的時代、地域、社會條件都不相同,但卻在價值理念上具有相似和相同之處,即彼此“契合”,這也成為了“第二個結合”的前提。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進程中“兩個結合”的辯證統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就是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兩個結合”的歷史。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其內涵正是在中國具體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雖然在新時代之前并未正式提出“第二個結合”這一命題,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也正是一部文化發展的歷史。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一進程之中,“兩個結合”相互聯系、相互區別,二者雖然屬于不同的領域,但統一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之中,相融在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之中,在區別與聯系之中,相互成就、相互發展,是基于歷史的、實踐的辯證統一。

一方面,“兩個結合”在表達方式、表現形式等領域有所不同?!暗谝粋€結合”是用馬克思主義來指導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用“聯系和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同時也是基于實踐發展著的理論創造,并產生了一系列的實踐成果和理論成果?!暗诙€結合”是中華民族自身發展而言的一次飛躍,在“第二個結合”的過程之中鞏固了文化主體性。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不僅需要科技、軍事、經濟等作為基礎,文化競爭是一種更為重要、更為關鍵的競爭,文化是世界民族之間的異質差異,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文明是民族參與世界競爭的優勢所在?!暗诙€結合”則是精神交融,推動了社會文化的繁榮,展現了民族的文化主體意識和中國共產黨的文化擔當使命,建設了具有強大文化軟實力的現代化國家。

另一方面,“兩個結合”又是相互成就、內在統一?!暗诙€結合”在出場順序之中晚于“第一個結合”,但“第二個結合”與“第一個結合”并不是簡單的邏輯先后而是一種交融關系。一是“第一個結合”拓寬了“第二個結合”的實施場所,結合先是形式上的結合和內容上的結合,二者在實體上有了結合,才能確定二者是否“契合”,近代歷史證明,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民族是能夠結合且“契合”,同時馬克思主義以自身的實踐性,基于中國社會實踐,實現了自身的創新發展,并為精神內涵、價值理念的結合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二是“第二個結合”推動了“第一個結合”縱深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匯聚了共同的價值追求和民族認同,“第二個結合”以符合中華民族認知邏輯和理解邏輯的話語體系以及理論體系來詮釋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在實踐基礎上產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體系,并且進一步推動了中國實踐的發展。

(二)“第二個結合”讓馬克思主義在當代具有了鮮明中國底色

馬克思主義以其自身的科學性、發展性等特點,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不斷推動自身的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有著更深層次的結合,就是與文化、文脈的結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體系,才能更好地指導新時代的偉大實踐。

一方面“第二個結合”讓馬克思主義具有中國特色,自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第一次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命題以來,中國共產黨就開始了對于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在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了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更加注重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中國的創新發展。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這一“實際”不僅包括了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一百余年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也包括了自夏商時期以來的五千年的古代中國的發展歷程,歷史不能復現,但歷史發展進程之中所蘊含的文化智慧卻保留下來,推動“第二個結合”就是更好推動民族的、歷史的、血脈的結合,站在歷史發展維度,運用好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的創新發展、新飛躍。

另一方面“第二個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更具有民族特色。通過“第二個結合”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奮斗智慧和發展智慧來發展馬克思主義,讓馬克思主義展現出中華民族的獨特風貌。一是表現在馬克思主義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思想武器和理論武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歷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洗禮和檢驗”[5],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及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引出來一條科學、正確的道路,讓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復興結合在了一起,雙方相互成就、相互影響。二是表現在將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融入了馬克思主義之中,將本身兩個并不相同的理論基于精神上的、理念上的、價值觀上的深層次的融合。三是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通過國與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將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在全世界范圍進行傳播,讓全世界了解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能夠摒棄超越資本主義歷史局限性的現代化道路,拓寬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新道路、新途徑。

(三)“第二個結合”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兩創”發展

推動“第二個結合”就是要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傳統文化中適合于調理社會關系和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內容,我們要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賦予其新的涵義?!盵6]在“兩創”發展之中,就需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馬克思主義來詮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馬克思主義的涵義,也就是要實現“第二個結合”?;凇皟蓚€結合”之間的內在關系,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兩創”發展同“兩個結合”是相互促進的一個過程,二者共同產生和發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之中,是中國共產黨文化使命的時代展現。

一方面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雖然在價值內涵上同馬克思主義所倡導的具有相似性,如都會倡導“愛國”“和平”“仁愛”等,但中華文化之中這些價值觀念是基于封建主義和農耕經濟而產生的,在一定程度不可避免地帶有封建糟粕的內容,對待中華文化不能單純地直接引用,而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進行解釋,只保留其精華部分。轉化的含義就在于摒棄傳統文化的舊形態,推動在新時代展現出新的形態,對內容進行新的“定義”。如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人都多次運用古代中國科學制度的“趕考”一詞來表明中國共產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重要任務,用“出卷人”“答卷人”等詞語來表述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的關系。

另一方面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爸腥A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盵7]文化作為上層建筑中的重要表現形式,必然要隨著經濟基礎的變化而不斷變化,以一種歷史的、實踐的方式進行演變?!皞鹘y文化的創新不應是機械的歷史重復,而是繼承基礎上時代性與實踐性的統一,做到有效創新、有質創新?!盵8]這也就是要求實現創新性發展必須立足于中國社會實踐,堅持正確的思想指導,明確規范創新的方向,確保沿著正確道路進行創新發展,并以創新成果來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

三、“第二個結合”拓寬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時代內涵

“第二個結合”作為中國共產黨在百余年領導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文明過程之中總結凝練的寶貴經驗,是對于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規律性認識,對于在當前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具有重要意義,更突出表現在了“第二個結合”拓寬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時代內涵。

(一)“第二個結合”彰顯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主體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盵1]文化自誕生以來就需要依托一定的主體而存在,或先于主體發展或落后于主體發展,每種類型的文化或者文明都能在現在或者過去找到其產生發展的主體,這一主體的基礎是“人”這一概念,但主體更多指向了人所聚集起來的民族和國家或是某一類階級,如中華文化、埃及文化或是社會主義文化、資本主義文化。中華文化就是以中華民族這一民族和民族發展歷程實踐為主體,是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之中所彰顯出來的民族特性。中華民族在古代發展歷程之中文化主體性一直延續且不斷吸收外來的宗教、文化不斷發展,中國傳統的文化主體內核一直都是以儒家思想為主體,在發展歷程之中經歷了隋唐時期的佛教傳入、三教合流、民族融合等事件依然未能改變文化的主體性,并且儒家思想還在思想交流之中不斷完善豐富。近代以來,隨著資本主義的入侵以及一系列的社會改革措施的發展,儒家思想的主體性遭到挑戰并被動搖,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也逐漸沉淪,西方的殖民入侵不僅是經濟和政治上的入侵,更是文化的入侵。在十月革命之后,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成為指導中國完成革命、推翻“三座大山”的科學指南,更是中華民族鞏固文化主體性。毛澤東指出:“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盵9]馬克思主義讓中華民族有了更為強大的精神力量,從精神上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內在統一性。馬克思主義產生于歐洲,經俄國十月革命傳入中國,從產生地這一角度來看,并不屬于中華民族的主體文化范疇,但馬克思主義所指向的社會形態以及價值目標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具有內在的一致性,通過“第二個結合”所創造產生的新的文化形態和理論體系,成為現代中華民族的主體文化,并且這一主體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是充分吸收中華文化的優秀部分而形成的,其最新理論成果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其中關于文化建設重要論述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這一思想成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過程中的強大武器。同時,正是在“第二個結合”的成效下,中華民族樹立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善于以新的文化體系來面對,對于來自西方資本主義的文化入侵和在同世界其他民族文明進行交流的時候,是以一種更為主動、更為奮發的狀態開展,而不是被“全盤西化”或是“復古”。

(二)“第二個結合”筑牢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發展根基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最鮮明的品格與最大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明確提出了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亟待解決和完成的時代任務,其中最為重要就是注重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從本質內涵來講屬于同一命題,后者是前者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前者是后者實現的必然要求,二者的一個共同前提就在于做好“第二個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社會發展思想和樸素的具有社會主義特征的思想內涵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根基,選擇好、運用好、發展好上述思想文化就是在筑牢文化根基,以豐厚的文化基礎來推動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動古代文明向現代文明的一個轉化?!鞍l展根基”可以將其理解為發展的根源和基礎,因此,“第二個結合”筑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根基就有兩方面的含義。

一方面,“第二個結合”明確其發展根源。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命題之中,建設是過程、中華民族是主體、現代文明是目標,建設的這一現代文明是中華民族的現代文明,是與中華民族的古代文明相區別的文明,但又是緊密聯系的文明,即中華民族產生發展的文明追溯過往就是古代中國的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傳承和凝結在一起的紐帶,也是中華民族在當前保持獨特優勢的重要原因。在建設現代文明的過程之中,對于古代遺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全盤接受,因產生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形態已有所變化,因此,對于傳統文化要批判吸收,要運用當前社會的主流思想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對其進行改造。

另一方面,“第二個結合”明確其發展基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是空中樓閣,而是有現實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構成了其物質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最新理論成果構成其思想基礎,但也不能忽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層面的基礎地位?,F代文明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文明,而是依托于古代文明而建設發展起來的文明,相對于古代文明來說,現代文明就是一個“新階段”,二者處在了同一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現代文明與古代文明的主體都是中華民族,縱使中華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不同含義,但文化主體并未改變。

(三)“第二個結合”凸顯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獨特優勢

文化競爭作為當代國際社會競爭中的重要內容,文化軟實力的發揮與否關系到這個國家、民族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以及本國意識形態風險防范問題,以文化軟實力的提高來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對于當前中國有著重要意義。黨史、國史充分證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其中最為根本的就在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根本保障和最大優勢也就在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于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兩個結合”,在文化領域尤其需要實現“第二個結合”,“第二個結合”也就成了在新時代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彰顯文化獨特優勢的價值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產物,其產生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基礎來自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文化作為上層建筑的一種,其本身也具有滯后性與歷史性,前人社會所創造的文化必然對現代社會的文化繁榮具有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影響作用。中華文明作為世界上現存至今唯一未有間斷的文明,歷史上經歷了十余個朝代的更替與其他民族入侵,但文化本質未有改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至今,其價值內涵和精神內核并未改變?!暗诙€結合”就是在新時代中國進一步明確和鞏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從精神價值層面對于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進一步確認,中華民族在實現偉大復興的征程之中必然需要同世界其他民族文明進行交流,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以資本主義國家為首的西方文明,以“第二個結合”明確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提高文化自覺、自信和自強,在文明交流之中,形成獨特的優勢,有助于占據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動權。如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家國觀念、家國情懷,讓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中華兒女能夠在精神上有家國概念,齊心協力共同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再如中華民族一直有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一觀念,為當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以及文化優勢。文化優勢是一個民族獨有的優勢、是更為深層次的優勢,把握好文化優勢就是把握住了競爭優勢,“第二個結合”正是在新時代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獨特的文化優勢。

(四)“第二個結合”拓寬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對外傳播

經濟的交流必然帶來文化的交流,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文化之間的交流更為頻繁和密切,也更為深入,文化的深入交流既為文明的發展提供交流借鑒的平臺,同時也給民族文化的獨立自主性帶來了挑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大背景下的時代產物,從產生開始便具有世界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正以“第二個結合”為途徑,以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標志,向全世界表達了獨特價值。

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了對資本主義價值觀的批判超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于資本主義價值觀的批判與超越,是真正符合全體人民利益以及國家社會發展的價值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明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當代中國所凝練出來的價值觀念。

二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推動了世界文明發展。人類文化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上升的,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正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不斷推動文化創新,以“第二個結合”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讓更多文化作品反映時代發展新貌,回應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需要”[10],并通過經濟貿易、政務活動向全世界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強大創造力,同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文化交流,讓文明在交流之中實現互鑒、實現發展。

三是中國式現代化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了世界和平進程。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家國觀念與馬克思的國家理論在當前社會相結合,提出的一個具有時代意義的課題,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傳承和文化積淀形成的精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創新發展。當前世界部分國家之間關系緊張、部分地區依然爆發戰爭,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在國際社會弘揚倡導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問題,積極參與國家社會治理,為國際社會的和平穩定做出重要貢獻。

猜你喜歡
現代文明中華中華民族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摩擦力催生現代文明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犬之島》:形式主義的美學突圍與現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當原始人遭遇現代文明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