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學習任務群,提升習作教學的趣味性與實效性

2024-05-04 23:21高杰
閱讀(教學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學習任務群習作教學趣味性

高杰

【摘要】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單元習作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選取他們熟悉和感興趣的素材,有效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本文重點探討習作教學中依托學習任務群進行教學的策略與方法,明確習作內容,厘清“寫什么”;優化知識結構,明晰“怎么寫”;開展互動評價,探討“寫得怎么樣”,讓習作既有意義也有意思,為教師提升習作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效性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習作教學;學習任務群;素養;趣味性

教師在習作教學過程中應當兼顧趣味性和實效性,讓學生更好地感知寫作的意義。但很長時間以來,習作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題,主要表現在“為了寫而寫”。習作中所囊括的表達、交際等功能未能得到充分體現。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結合不同學段特點,就“表達與交流”提出了明確要求,為習作教學指明了方向。在課程內容設置中,明確要求教師用設計任務群的方式圍繞特定主題,確定語文實踐活動,這對習作教學方式的變革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和指導價值。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圍繞作文題目,在生活中尋找作文素材,根據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見、所思等,有效展開寫作,學會借助文字,客觀地呈現生活。本文以“寫信”主題為例,探討學習任務群觀照下的習作教學策略。

一、明確習作任務,厘清“寫什么”

習作教學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寫什么”,即讓學生知曉習作任務。學生在清楚目標導向后,才能更好地聯結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找準習作的方法和路徑。

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習作主題是“寫信”,導語部分的要求是:書信曾經是人們和遠方的親人朋友互通消息、交流感情的主要方式,現在仍然是重要的聯絡手段。這段話指出書信的作用主要是“互通消息”和“交流感情”,還明確了寫信封的注意事項,“寫好的信要寄出去”“需要有信封”。最后的習作要求是“請給你的親友或者其他人寫一封信,可以通過郵局寄給對方,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發給對方”,這也正是學段要求中“能用便條、簡短的書信等進行交流”的具體落實。除了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還體現了文字溝通交流的作用,彰顯了習作的實踐性特征。

對于學生來說,“寫信”首先要明確對象,即“寫給誰”;在此基礎上,要明確跟對方說些什么,即“寫什么”。確立了對象和內容,也就意味著情境創設和任務驅動的初步完成,讓習作在單純教學活動的基礎上,有了真實生活情境。學生在學習寫信基本要求的過程中,“寫給誰”“寫什么”完全由學生自主決定,需要不斷思考怎么把自己想說的話表述清楚、得當,從而確保本次習作不是簡單的“為了寫信而寫”。學生需要搜集整理、分析判斷、優化提煉,不僅體現基礎型學習任務群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的要求,也包含發展型學習任務群中有關“實用”“審美”“思辨”的要求,將寫信這一行為與生活相關聯,同樣也體現出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中“跨學科學習”的要求,最終指向的是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提升。

二、優化知識結構,明晰“怎么寫”

習作教學旨在提升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做好相關主題知識點和言語技能的訓練,不斷增強學生的語言運用意識和實踐水平。習作“寫信”在初步確定寫作對象和寫作內容后,學生尚不能立即著手寫作,作為應用型文字,書信的基本格式也是本次習作的要求。由于現在的學生身處互聯網時代,網絡通信的便捷性導致他們在生活中幾乎接觸不到真正的書信內容,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例文,引導學生正確運用書信格式。

結合發展型學習任務群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的有關要求,幫助學生“獲取、整合有價值的信息”“有效傳遞信息”。根據例文提示,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弄清楚書信應該包含的基本要素:

[一封書信的基本要素? 稱呼?????? 問候語??? 正文?????? 祝福語??? 署名?????? 日期?????? ]

弄清要素之后,學生便有了關于“書信應有的樣子”的意識。此外,應用型文字的重點在于應用,寫信的出發點在于交流溝通,按照郵寄要求,還需要準備信封、郵票,且必須在信封上規范寫出寄收雙方的相關信息,在準確位置貼上符合規范的郵票,最終再送至郵局投遞箱。需要指出的是,信封以及郵票的獲得方式能夠直接體現學生的生活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他們對郵政知識的了解,屬于跨學科學習的范疇??傊?,這一過程能夠促進學生在真實情境下的人際交往,融合生活經驗,助力學生實踐能力、生活能力的提升,也實現了生活和學習的關聯與融通。

在書信的撰寫環節,結合“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思考”學習任務群的要求,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用文字向寄信對象表達真實的內心情感?;貧w到寫作技巧上,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適時引導學生將“寫信”想象成與對方進行“面對面說話”,將單一的文字輸出轉為雙向的言語互動。在此任務驅動下,學生的思維可以更好地實現“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場景的預設中逐漸搭建和完善個人表達的支架,走向習作主題的更深處。

呂林海在《數學理解性學習與教學:文化的視角》中提出:“真正的理解必須建立在學習者浸潤性的主動參與基礎上,通過建構動態的、整體性的知識間的聯結來實現深度學習?!睂υ捛榫车膭撛O,有效避免學生只關注文字表面,而忽視“寫信”本身的意義。在情境中可以促使學生再次思考“為什么要寫給他”“想和他說些什么話”這兩個基礎性問題,在自我追問中,繼續思考“如果不是寫給他,我應該說些什么”。以逆向思考的方式,推動“有中心”“有條理”的表達,強化寫信的動機和意愿,進一步培養“理性思維和理性精神”。

例作中,作者跟自己的叔叔寫信,先是對叔叔寄書表達了感謝之情,接著寫道:“告訴您一個好消息,我們學校搬進了新的校園?!彪S后圍繞“搬進新校園”,告訴叔叔自己用眼睛所看見的“新”,還描寫了自己在新校園的活動,最后表達了對叔叔的思念之情,提出“您會回來嗎”的問題,提升了互動性,也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借鑒,即以提問的方式增強交流的實效性,避免“自說自話”,為下一次的“對話”創造條件、進行鋪墊。

三、開展互動評價,探討“寫得怎么樣”

習作評價是習作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了解學生“寫得怎么樣”的關鍵舉措。常規的習作評價以教師為主,方式包括寫評語、面批等。在實際的習作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進度、學生人數等現實因素的制約,教師更多時候還是習慣將評價寫在習作簿上,這也使得習作評價變得形式化,盡管教師圍繞習作內容進行了點評,但學生其實并沒有能夠真正體會習作練習的意義。習作教學的過程一般而言也隨著等級的判定和評語書寫而完成,之后學生的修改以及調整往往得不到落實。

在習作評講環節,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評價,既可以增強學生對習作要求以及自身習作成效情況的了解,也能在評價過程中習得他人的長處,獲得不一樣的習作體驗。在這一課的習作評價中,教師可以在征得學生同意的基礎上,選取部分具有“典型性”的習作案例作為學生評價的對象。一方面,要求學生圍繞書信的基本格式進行評價,即對照書信的“關鍵要素”,突出書信的工具性特征。學生在評價他人習作的同時,能夠及時反省自身,面對同樣的錯誤可以自行修改、完善。另一方面,教師要求學生圍繞內容進行評價,包括對語言的評價、對信中某件事情的看法。例如,教師選擇A同學寫給B同學的信作為例文,這封信的主要內容是講述A、B二人在生活中發生的小矛盾。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將評價的主動權交給B同學,在全班同學的見證下,B同學就書信內容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想法,解釋了二人之間發生矛盾的原因,同時也對信中詩句引用的貼切性和準確性進行了贊賞。這樣的評價互動使得A同學不僅獲得了習作技能上的提升,而且獲得了情感上的回應,兩位同學的隔閡也隨之消解。在生生互評的基礎上,為提升評價的實效性,保障評價的正向激勵作用,教師要發揮評價的主體性作用,從專業的角度對學生評價的具體內容進行修正,這既為學生的下一次評價提供借鑒和指導,也有助于本次評價的深入。此外,評價的過程本身也是交際的過程,學生在交流互動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助于自身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升。

依托語文學習任務群開展習作教學,可以有效避免單純傳授習作知識或技能,從語言的建構逐步走向思維、審美、文化等核心素養的提升。習作的過程也成為“理解、應用、評價和創造等高階思維技能”的鍛煉過程,讓習作有意思也有意義,實現了趣味性和實效性的雙向奔赴。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教育局)

猜你喜歡
學習任務群習作教學趣味性
“揪”出音樂教學的趣味性
提高化學實驗教學趣味性的實踐探索
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作文教學初探
表述與實現:從“語文課程目標”到“語文課堂目標”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群文閱讀教學
從學情認知“思辨”教學內容
分析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提高習作教學有效性的策略與研究
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的探討
學生習作難題之解決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