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信息呈現順序與機構持股

2024-05-04 23:29吳德軍張雯潔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24年2期
關鍵詞:機構投資者

吳德軍 張雯潔

關鍵詞:環境信息;綠色前置;順序效應;機構投資者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中國環境政策逐步規范和完善,社會公眾對環境保護的參與意識隨之提高,對上市公司環保信息的關注更加密切。良好的環境信息為上市公司樹立“綠色”形象,從而贏得投資者[1]、消費者[2]、銀行[3]和政府[4]等利益相關主體的青睞。為了獲得“綠色”印象紅利,上市公司通過產品外包裝、新聞媒體、定期報告等多種途徑進行印象管理。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CSR)報告作為環境信息的重要載體,被上市公司視為印象管理的有效途徑[5],CSR報告篇幅句長[6]、彩色圖表、語調積極性[7]等均成為印象管理的操縱手段。盡管交易所對CSR報告的披露出具了指導文件,但由于證監會對報告章節結構未進行強制性要求,越來越多上市公司選擇參照其他標準或自主安排環境信息的呈現位置。2020年,在披露CSR報告的上市公司中,相較交易所指導文件,有近八成上市公司將環境信息章節前置披露,出現“綠色前置”現象。心理學順序效應理論強調不同信息呈現順序對信息使用者的影響,認為受記憶力和專注力減少的影響,信息接收者會利用排列在前的信息建立對事物的刻板印象,且這一印象不易改變[8]。在上市公司風險信息[9]、公司公告[10]、總裁函信息[11]的披露中,順序效應影響投資者對公司價值的評估和投資決策行為。機構投資者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較強,對綠色信息更為關注,上市公司環境績效[12]和環境信息披露質量[13]均能影響機構投資者。然而,目前以CSR報告章節結構為研究對象、針對環境信息文本特征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本研究將心理學順序效應原理引入“綠色前置”現象中,以CSR報告中環境信息呈現順序為研究對象,試圖解釋“綠色前置”的印象管理內涵,以及“綠色前置”對投資行為產生的影響。

1文獻回顧

1.1心理學順序效應

由于大腦的信息處理能力隨信息量的增加而減弱,最先處理的信息得到更多關注和更完善的處理分析,因此對事物評價時,優先被大腦接收的信息會產生決定性作用,由該信息形成的事物初印象不易更改,形成順序效應[8]。信息的順序效應被認為是潛意識的認知偏差,難以人為避免,這導致信息的說服力與其優先程度相關[14],解釋了初印象以及標題摘要[15]對評估客體形象的重要性。資本市場中,信息順序效應影響投資者行為[9]。研究表明,排列在前的信息顯著影響了投資者對公司的價值評估,從而影響投資決策[16]。從信息的類別上看,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如管理層風險信息[9]、總裁函信息[11]等均具有順序效應。從信息的屬性上看,當同時披露好消息和壞消息時,不同呈現順序對投資者的投資行為產生不同影響[17]。這證實了先前的研究:當擁有多角度多屬性的信息時,操控呈現順序可以獲得最優解[18],也為管理層利用信息呈現順序影響投資者決策提供了理論支撐。

盡管現有文獻已經證實資本市場中存在順序效應,但CSR報告作為重要的非財務信息載體,其內容章節的順序效應尚未被學術界發掘。本研究嘗試以CSR報告中環境信息呈現順序為研究對象,從機構投資者角度考察環境信息是否存在順序效應,以及如何影響機構投資者持股,力求從研究對象的角度豐富資本市場中順序效應的相關研究。

1.2環境信息披露與機構投資者

在證監會要求部分上市公司強制披露CSR報告之初,機構投資者對環境信息的關注力度不足[19],企業污染事件未能對機構投資者行為產生沖擊[20]。但近年來,機構投資者對環保信息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強。首先,隨著中國綠色治理觀的提出和環境政策的不斷優化,社會關注和政策扶持力度逐漸向綠色環保經營傾斜,良好的環保行為給投資者和監管者傳遞了積極的環保信號[21],展現公司獲得政策扶持的可能性和潛在發展經營能力,增強投資者信心。而且,由于環保監管力度的提高,環保事件的曝光不僅意味著上市公司將面臨處罰風險,還將導致上市公司成為政府大力監管的對象[22]。投資者會對污染事件做出相應負面反應,降低企業價值[23]。其次,對環境保護的努力體現出經營可持續性,這與長期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理論相契合。長期機構投資者以獲得穩定且可持續收益為主要目的,更愿意投向展示了良好穩定性的環保公司[24],因此對上市公司環保行為較為關注。最后,綠色金融產品具有高回報的特性[12]。機構投資者作為利益導向型投資者,投資于綠色金融產品的行為符合機構投資者“聰明錢”效應[25]。

綜上,考慮到政策背景、監管制度、投資理念和收益最大化等因素,上市公司環保行為逐漸被投資者重視,環境信息披露質量成為影響機構投資者最終決策的重要指標[12]。當企業環境績效提升時,機構投資者持股增加[26],機構投資者對股票的綠色偏好逐漸顯現[27],這一偏好也表現在對綠色基金[25]和綠色債券[24]的投資決策中。

2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

管理層出于自利性考慮,會在披露公開信息時操縱信息的文本特征,如文本長度、文本語調、圖片數量[6]、可讀性[28]等以達到相應目的。良好的環境信息賦予上市公司“綠色”標簽和一系列“綠色”印象的紅利。研究表明,環境信息質量良好的上市公司獲得更高的企業價值[1],更高的企業信用評級[29],更易獲得銀行貸款[3]和政府補助[4],融資成本[30]更低,分析師和機構投資者關注更高[31]。此外,消費者對參與環境保護公司的產品購買意愿更強[2]。因此,上市公司有動機利用文本信息進行印象管理以獲得“綠色”形象。

CSR報告是環境信息披露的重要載體,也成為上市公司印象管理的工具[7]。環境信息的披露多以定性和定量信息結合的方式。定性信息一方面對數字信息進行補充;另一方面,大量描述性文字的使用也為文本特征操控提供了空間。以往研究表明,CSR報告正面語調的使用可以使投資者感知到更好的社會責任表現。管理層則利用CSR報告的正面語調隱匿壞消息,增加信息不對稱對投資者的誤導[32]。隨著中國環境政策的日益完善和全民環保意識的提高,“弄虛作假”“形式主義”的環保披露方式逐步被監管者和投資者識別摒棄[33]。與過度夸大環境績效的“漂綠”行為相比,CSR報告文本信息特征操控不易被監管機構察覺,更具隱蔽性,有可能成為上市公司CSR報告投機性披露的重要方式。此外,由于證監會對CSR報告的章節順序并無明確制度規定,上市公司對CSR報告披露格式具有較強自主性,對環境信息在CSR報告中的呈現位置具有較大裁量權,這為上市公司前置環境信息披露位置提供了制度的可能。

機構投資者具備專業的分析決策能力,能結合政策行業背景,有效評估企業當期經營狀況和未來發展潛力;并通過實地調研、理性評估等專業化研究進行投資決策,市場參與度較高?,F有研究發現,機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綠色形象具有偏好性[24],對環境信息披露存在一定敏感性。在力求實現綠色環保與經營發展共贏的背景下,企業環境信息的披露質量以及企業績效的好壞均吸引機構投資者關注[34]。此外,與非專業投資者相比,機構投資者行為可能不會受到其個人特征和情緒變動的影響[17],當企業社會責任活動超出預期的最佳水平時,機構投資者會調整其所有權比例??梢?,雖然綠色形象可以吸引機構投資者,但該吸引力是建立在綠色績效符合機構投資者預期的基礎上[35],當上市公司過度粉飾綠色績效時,機構投資者關注度并不會隨之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上市公司漂綠行為對實驗結果形成的干擾。因此,本研究選取機構投資者持股變化來衡量環境信息呈現順序的市場反應。

盡管現有研究尚未發現文本特征對機構投資者的影響,但順序效應是由于大腦的認知偏差產生一定潛在性,在文本閱讀時難以被刻意避免。機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價值評估的途徑眾多,除利用定量數據外,對諸如CSR報告等定性信息較多的文本材料,多通過人工閱讀獲取有效信息。本研究認為,在人工分析大量定性文字信息時,章節排列的順序效應不可避免且產生重要影響,即在利用定性信息評估企業發展潛力和公司價值時,靠前呈現的章節起到更大的決定作用。因此,當CSR報告中的環境信息優先呈現給機構投資者時,對關注綠色信息的機構投資者而言,環境信息的順序效應可能潛移默化地為上市公司塑造綠色形象,導致機構投資者對該公司的關注度增加,因此持股增加。因此,提出假設H1。

H1:其他條件不變時,CSR報告中環境信息章節前置能夠提高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

3研究設計

3.1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選取2011—2021年中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的CSR報告,手工收集整理各年度各上市公司CSR報告的章節總數以及環境信息章節的位置數據。由于機構投資者行為受上一年CSR報告信息的影響,機構投資者數據的樣本期間是2012—2022年,相關財務數據來自CSMAR數據庫,社會責任績效評分數據選取彭博企業社會責任披露指數(BloombergESGDisclosureScores)。獲得初始數據7064個,剔除ST、*ST的樣本218個、金融行業樣本596個、未報告環境信息的樣本199個、缺失值樣本103個,最終獲得779家公司的5948個年度觀察值,并對所有連續型變量進行了上下1%的winsorize處理。

3.2變量定義

3.2.1被解釋變量

被解釋變量為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Institution),即第t+1年該公司機構投資者所有權占比。在進一步分析中,本研究按投資類型將機構投資者劃分為投機型機構投資者與投資型機構投資者,并列示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保險機構持股進行檢驗。

3.2.2解釋變量

解釋變量為環境信息披露順序(EnvOrder),即第t年上市公司CSR報告中環境信息所處的順序位置,用CSR報告總章數除以環境信息所在章數表示。采用“環境信息所在章數/CSR報告總章數”的倒數處理,是為了使所獲得的變量值更易理解,該指標值越大,表示環境信息所在章數越靠前,CSR報告披露的優先程度越高??紤]到不同上市公司CSR報告各章節披露內容不統一,存在同一內容在不同CSR報告中獨立成章或合并成章的現象,筆者逐一查閱企業CSR報告,根據各段落披露的具體內容,在不改變信息呈現順序的前提下,以深交所《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為結構標準,重新定義CSR報告總章數及環境信息所在章數,將社會責任報告的段落標準化。在穩健性檢驗中,使用環境信息所在章數占總章數的比例與當年全樣本公司環境章數占比均值的差值(Dis)作為環境信息披露順序的替代變量,同時將解釋變量EnvOrder按當年全樣本公司中位數進行分組,低于或等于EnvOrder同年全樣本中位數的樣本為EnvOrder_L,高于EnvOrder同年全樣本中位數的樣本EnvOrder_H,以檢驗不同程度的環境信息披露順序對機構投資者的影響。

3.2.3控制變量

為了檢驗環境信息章節位置對機構投資者的影響,構建主回歸模型為:

4描述性統計與實證分析

4.1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2為變量的描述性統計表,為了便于解釋,在描述性統計中加入未取倒數的環境占比EnvOrder(1)。從描述性統計的結果可以看出,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均值55.573,可見機構投資者是資本市場中重要的投資者;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最小值0.000,最大值98.903,方差達21.584,可見機構投資者對不同公司的投資決策存在較大差異。環境信息章節占比EnvOrder(1)均值為0.710,可見大多數公司將環境信息放置于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后半部分,甚至將環境信息章節放在CSR報告最后一章披露的情況,即EnvOrder(1)最大值為1。此外,EnvOrder(1)的均值0.710明顯小于交易所編寫指引列示的環境章節占比標準(5/6=0.833),可見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將環境信息呈現順序提前的行為。彭博企業社會責任披露指數Score均值為24.836,說明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未達到平均值;最小值1.240,最大值70.305,方差8.240,可見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績效之間相差較大。

4.2多元回歸分析

表3是環境信息章節位置信息對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的多元回歸結果。列(1)是僅控制時間、行業、公司固定效應的實證結果,可見環境信息章節位置與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具有正向相關關系,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列(2)是模型(1)的實證結果,可見環境信息章節位置對機構投資者持股的影響具有5%的顯著性水平,環境信息越靠前,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越大。CSR報告豐富度和年度社會責任績效水平對機構投資者行為并無顯著影響;財務績效對機構投資者持股具有一定影響力;除第一大股東持股外,其他公司治理指標對機構投資者不具備顯著影響;財務報告審計機構為四大的上市公司對機構投資者的吸引力更強。以上實證結果為本研究H1提供支撐,論證了綠色前置可能成為上市公司獲取“綠色”印象的印象管理手段之一。

5穩健性及內生性檢驗

5.1穩健性檢驗

變更解釋變量EnvOrder的衡量方式進行穩健性檢驗。首先,將EnvOrder變更為Dis,即全樣本年度均值與環境章節占比的差值,見表4的列(1),該結果支持H1,具有10%的顯著性。其次,將EnvOrder以年度中位數進行分組,低于或等于EnvOrder年度中位數的樣本組為EnvOrder_L組,高于年度中位數的樣本組為EnvOrder_H組,見表4的列(2)—列(3)。結果表明,環境信息章節位置對機構投資者的影響僅在EnvOrder_H組中顯著,具有5%的顯著性水平,在EnvOrder_L組的系數雖然為正,但不具備顯著性。這進一步驗證了當環境信息更靠前時,環境信息對機構投資者行為具有顯著影響。最后,考慮到機構投資者專注力有限,章節內容過多的CSR報告可能對前置環境信息章節的吸引力造成一定沖擊,進而影響環境信息章節前置對機構投資者決策的實證結果。因此,本研究改變樣本范圍,將樣本量縮小至CSR報告總章節分布較為集中的六至八章樣本,并對模型(1)進行實證檢驗,以緩解CSR報告總章節數量對實證結果的影響,見表4的列(4)。結果表明,縮小樣本量后實證結果依然是顯著的,支持假設H1。

5.2內生性檢驗

考慮到可能存在樣本自選擇和反向因果的內生性問題,本研究進一步采用PSM匹配和工具變量法以緩解內生性對研究的影響。

5.2.1PSM匹配

通過PSM方法解決樣本選擇的內生性問題。將環境信息章節占比EnvOrder按照年度進行四等分,將位于前四分之一的樣本作為實驗組,該實驗組表示環境信息位置在當年相對靠前,最終得到1644個年度觀察值為實驗組。以總資產收益率Roa、資產負債率Lev、賬面市值比Bm、公司年齡Age、固定資產占比Intangible、CSR報告豐富度Chanpters、董事會規模Board作為協變量,在除實驗組公司以外的全體上市公司中進行同年度同行業1比1有放回近鄰匹配,卡尺設置為0.03,匹配后的平衡性檢驗見表5,該匹配結果是合理的。根據匹配后的樣本,對H1進行實證檢驗,結果見表6,依然驗證H1。

5.2.2工具變量檢驗

為了緩解反向因果的內生性問題,選取同年度同行業解釋變量的中位數EnvOrder_med以及滯后一期解釋變量LEnvOrder作為工具變量Ⅳ,結果見表7,實證結果進一步驗證H1。

6進一步分析

6.1公司環保意識的異質性分析

上市公司CSR報告綠色前置行為,一方面可以向投資者直觀地展示當年環境績效水平,另一方面,前置行為可以為上市公司塑造環境友好的綠色形象,進而形成信息增量,獲得更高市場認可度。借助前置的環境信息,上市公司的環保意識得以顯化并帶來印象紅利,可見環保意識是環境信息章節前置的內在推力。那么,當上市公司具有較強環保意識時,管理層更傾向于前置綠色信息,向投資市場和監管機構明確自身環境重視程度以獲得額外收益。因此,綠色前置對機構投資者的影響可能因上市公司環保意識的不同出現差異性。一方面,當年實現較高環境績效的上市公司具有較強的環保意識。根據沈洪濤等[39]的研究,上市公司具有高環境績效時,CSR報告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也隨之提高,從而營造了環保友好型屬性。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更為細致全面的環境規制監管以及社會公眾的外部監督,處于環境敏感性行業的上市公司迫于外部壓力將環境戰略納入經營管理,推進環保工作強度,間接提升了上市公司環保意識。為此,從上市公司環境績效、環境信息披露質量、上市公司所處行業環境敏感性三方面分析環境信息章節位置對機構投資者行為的異質性作用。

6.1.1環境績效水平

當管理層具有較強環保意識時,上市公司當年環保工作成果突出,具有優良的環境績效。良好的環境績效被上市公司視為展示經營可持續性和環保監管合法性的工具。當具有良好環境績效時,上市公司將環保成果展示給投資者和監管者的意愿尤為迫切,進而有動機將CSR報告中環境信息優先呈現給利益相關者,獲得印象紅利[39]。相反,當環境績效不佳時,上市公司CSR報告環境信息前置的可能性降低。這是因為,優先呈現的環境信息獲得更多關注度,對于具有專業判斷力的機構投資者而言,會將注意力投入優先呈現的環境信息上,從而增加上市公司環境績效不佳被識別的可能。此時,環保信息的提前可能不會影響機構投資者行為,甚至具有負向作用。因此,本研究預期,當上市公司環境績效較好時,環境信息章節前置對投資者持股比例的影響更大。

將彭博企業社會責任披露指數中有關環境績效評估的E評分作為上市公司當年環境績效質量的替代變量。以環境績效E評分年度中位數進行分組,當年環境績效評分小于年度中位數為低環境績效組,高于或等于年度中位數的為高環境績效組。由表8的列(1)—列(2)可知,在高環境績效組中,環境信息章節位置對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產生10%水平的顯著影響;在低環境績效組中,回歸系數為正但無顯著性,這表明機構投資者對環境績效的評判具有一定專業性,環境績效良好的上市公司更易將CSR報告中環境信息章節前置,以展示環保意識,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持股。綜上,該回歸結果符合本研究預期。

6.1.2環境信息披露質量

環境績效和環境信息披露質量之間存在關聯性。當上市公司環境工作表現良好時,環境信息披露質量會隨之提高。雖然部分低環境績效的上市公司會通過較多定性信息的披露提高CSR報告的環境信息披露質量,但隨著監管力度的日益增強,該做法已被逐漸識別和摒棄[33]。上市公司更易在環境績效良好時提高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綠色信息前置披露的可能性增加。因此,本研究預計,在高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樣本組中,環境信息章節提前對機構投資者行為的影響力更大。

參照沈洪濤等[40]、佟孟華等[41]的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分別對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因素進行賦值加總并將最終得分標準化,進而得到CSR環境信息披露質量評分。按照同年中位數將樣本劃分,環境信息披露質量低于同年中位數的為低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組,高于或等于同年中位數的為高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組。結果見表8的列(3)—列(4),高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樣本組中,環境章節位置顯著影響機構投資者持股水平,且在5%的水平上顯著,符合文本預期,也從側面證實,文本信息披露質量對機構投資者決策存在一定影響力。

6.1.3企業環境敏感性

由于上市公司環保行為的經濟效益并不顯而易見,以管理層為主導的環保工作常流于表面,這使得環境外部監管成為上市公司參與環保工作的重要推動力。當上市公司處于環境敏感性行業時,會受到環境規制、社會公眾等多方的監督,投資者對環境敏感性行業公司的環境績效水平更為關注,環境績效水平對投資者決策的影響力更大。因此,處于環境敏感性行業的上市公司迫于外部監管壓力,對自身環境績效有更高的要求,致力于將環境績效進一步提高,間接強化環保意識。環境敏感的上市公司將環境信息章節前置的可能性更高,向外部監管者和投資者傳遞良好的環境績效信息的意愿強烈。因此,本研究預計,處于環境敏感性行業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章節前置會得到更多機構投資者的關注,章節位置的提前對投資者持股產生更大影響。

以重污染行業作為環境敏感性行業的衡量指標。從表8的列(5)—列(6)可知,在環境敏感性行業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章節排序越靠前,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越大,該影響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在非環境敏感性行業中,上市公司CSR報告環境信息章節位置對機構投資者持股的影響系數為正但不具備顯著性??梢?,投資者及監管者對重污染企業的環??冃疥P注力度更高,環境信息章節位置前置體現良好的環保意識,為重污染企業樹立“綠色”形象,進一步影響機構投資者決策。

6.2機構投資者特征的異質性分析

機構投資者的投資偏好決定其投資行為,而不同機構投資者因投資理念不同,其持有股權比例同樣存在差異性。具有長期投資偏好的機構投資者更關注上市公司的經營可持續性,將CSR報告作為評估上市公司經營可持續性的重要依據,對上市公司環境績效更加敏銳。為此,先按照投資偏好將機構投資者劃分為投機型與投資型機構投資者,再以資金類型將機構投資者劃分細致化,分別從合格境外投資者、保險資金機構投資者角度探究環境信息位置對不同特征機構投資者的差異化影響。

6.2.1投機型與投資型機構投資者

研究表明,投機型機構投資者通過短線交易,從買賣價差中獲利,而投資型機構投資者多傾向于長期持有投資產品,通過價值增值獲利[42]。那么,關注長期收益的投資型機構投資者會對上市公司持續經營性更加重視,除對經營能力的考察外,對環境可持續的考察也被納入評估上市公司潛在價值的指標中。因此,投資型機構投資者對環境信息披露更加重視,更會受到上市公司CSR報告環境信息章節呈現順序的影響。本研究預計,具有長期持有傾向的投資型機構投資者會更關注企業環境信息,即章節提前對投資者機構投資者的影響力更大。

參照Chen等[43]的研究方法,先將機構投資者劃分為投機型和投資型機構投資者。具體而言,投機型機構投資者包括基金、信托公司、券商、財務公司,投資型機構投資者包括外商投資、保險公司、社?;鸸?。之后,將各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進行相應加總,對于當年未持有股權的投資機構者,補充持股比例為零值,最終得到投機型和投資型機構投資者樣本各5948個。在表9的列(1)—列(2)中,本研究列示了實證結果,可見環境信息越靠前,投資型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越大,該影響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符合本研究預期。該結果進一步為投資型機構投資者以長期投資獲利的投資理念提供數據支撐。

6.2.2QFII與險資機構投資者

進一步將投資型機構投資者細分,考察境外投資者、保險類機構投資者受章節位置的具體影響。研究表明,合格的境外投資者具有長期發展投資戰略,重視企業的成長性和長期性,因此合格境外投資者會更注重其環境績效的好壞[44];保險類機構投資者由于投資周期較長且無定期排名的業績壓力,對短期收益沒有過度的追逐,反而會將上市公司環境績效作為影響投資決策的指標[45]。由于對環境績效的關注力較高,當CSR報告優先呈現環境信息時,可能更吸引此類機構投資者關注,并影響其持股水平。

為此,選取合格境外投資者持股比例QFII、險資持股比例作為被解釋變量進行實證檢驗,結果見表9的列(3)—列(4),環境信息章節對QFII持股比例的影響在5%的水平上顯著,對險資持股比例在1%的水平上顯著,符合本研究預期。該結果一方面為合格境外投資者及保險機構投資者的長期投資理念提供數據證據;另一方面為上市公司如何吸引相關機構投資者提供指引,上市公司可以通過表明經營持續性及環境合規性,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關注。

6.3機構投資者擇綠的經濟后果

6.3.1綠色前置后企業價值提高

其中:Value為企業價值的衡量變量,主要由未來一期托賓Q、Roa、Eps替代;D為樣本組treat與事件實施時間變量time的交乘項,本研究主要關注β1系數的符號和顯著性;參考以往研究[46-47],控制變量設置財務杠桿Lev、公司規模Size、公司年齡Age、固定資產占比Intangible、營運能力Turn、賬面市值比Bm、公司成長性Grow、股權性質Soe;同時對公司、年度和行業層面的固定效應進行控制。

利用模型(2)對綠色前置前后企業價值的變化進行比較,以分析綠色前置的經濟后果。本研究選取未來一期托賓Q作為衡量企業價值的被解釋變量,對綠色前置變化進行更詳細的刻畫,具體地,將年度環境信息章節位置四等分,前四分位的樣本賦值為1,以此類推,后四分位的樣本賦值為4,重點考察公司環境信息章節的變動情況,選取當年環境章節位置發生明顯提前的樣本作為實驗組,即上年賦值為4,當年賦值為1或2,以及上年賦值為3,當年賦值為1的樣本,滿足以上條件的樣本共256家公司的294個公司年度觀察值。樣本組變動當年及以后年份視為政策實施后的年份(time=1),章節變動前為政策實施前(time=0),若同一家公司存在多次變動,則選取首次變動為政策實施年。

為了更好地緩解內生性問題,在除樣本組公司以外的全體上市公司中,進行了同年度同行業1:1有放回的近鄰匹配,卡尺設置為0.03,協變量為賬面市值比Bm、公司規模Size、營業收入增長率Grow、公司年齡Age、總資產周轉率Turn、資產負債率Lev、CSR報告豐富度Chapters、社會責任績效得分Score、董事會規模Board、獨董比例Indep、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Lsp,匹配后的變量在實驗組和控制組之間無顯著差異。

模型(2)的實證結果見表10的列(1),在共同支撐假設下,D的系數為正,且在10%的顯著性上顯著,說明環境章節前置的上市公司較未前置的上市公司,企業價值在環境章節提前后得到顯著提高,即環境信息靠前呈現,有助于增強企業的未來價值。

可見,CSR報告環境信息章節位置的前置對投資市場產生積極的影響。一方面,環境信息章節前置的經濟后果研究證實了投資市場對上市公司環境績效存在一定關注度。另一方面,該實證結果指出CSR報告環境信息章節存在順序效應,投資者因環境信息章節的前置,對上市公司產生更為友好的綠色印象,導致投資市場對該上市公司的預期經營成果提高,從而提高了企業價值,這一結論也為上市公司操縱文本信息作為綠色印象管理工具的行為提供實踐證據。

6.3.2綠色前置對低價值企業的顯著影響

進一步考察環境信息章節前置呈現對公司價值的提升作用,考察其對不同價值的上市公司是否具有相同的影響力,即綠色信息前置的經濟后果在不同價值的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差異。

在全樣本PSM?DID的基礎上,按照公司價值的高低進行分組,以托賓Q年度中位數將樣本分組,年托賓Q低于或等于年度中位數的為低企業價值組樣本,年托賓Q高于年度中位數的為高企業價值組樣本。參照6.3.1中選取環境信息章節位置明顯提前樣本的方法,選取滿足低托賓Q且章節位置存在較大幅度提前的樣本,最終得到143個公司年度觀察值作為樣本組;參照6.3.1中的PSM匹配方法以及協變量的選擇進行PSM匹配,匹配后的變量在實驗組和控制組之間無顯著差異。

之后,利用匹配后的樣本對環境信息章節提前后上市公司未來一期托賓Q、Roa、Eps的變化進行模型(2)的檢驗,結果見表10的列(2)—列(4)。結果表明,可見低托賓Q的上市公司與高托賓Q的上市公司相比,環境信息章節前置的經濟后果更加顯著。在綠色前置后,低托賓Q的上市公司托賓Q、Roa、Eps均顯著提高。其中,托賓Q、Roa在1%的水平上顯著,Eps在10%的水平上顯著。

可見,企業價值低的上市公司將CSR報告環境信息章節前置后獲得的收益更多,對企業價值、經營狀況的提升更多。投資者通常認為企業價值較高的上市公司應當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而對企業價值小的上市公司沒有類似潛在社會責任要求。因此,在環保工作方面,企業價值較小的上市公司一旦表現對環保工作的重視或實際環保行為的積極,則可能被投資者迅速知曉并獲得過度的信心支撐,導致投資者對該公司盲目認可,提高未來經營預期,從而提升了企業價值。

6.3.3機構投資者對低托賓Q企業的偏愛

從機構投資者角度對該經濟后果進行驗證。6.3.1和6.3.2的檢驗通過PSM?DID方法,發現環境信息章節前置產生一定經濟后果,綠色信息前置提升了上市公司價值,該影響在低托賓Q的上市公司中更加顯著。那么,作為具有專業性評估團隊的機構投資者,是否可以發現環境信息章節前置帶來的經濟后果?本研究以托賓Q年度中位數對全樣本進行分組,檢驗機構投資者對不同市場價值的上市公司的環境章節表現的反應,實證結果見表11的列(1)—列(2)。在低托賓Q的樣本組中,環境章節位置的靠前程度對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產生顯著影響,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梢?,機構投資者能夠敏銳地察覺到章節提前對低托賓Q公司未來價值的影響,這一結果也驗證了機構投資者“聰明錢”效應。當投資于企業價值較低且發生綠色前置的上市公司后,機構投資者更易獲得超額收益。

7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基于心理學順序效應理論,以CSR報告環境信息章節呈現順序為研究對象,研究了章節順序對機構投資者持股的影響。研究發現,環境信息章節的前置導致機構投資者持股的增加,該結論在一系列穩健性檢驗中依然成立。本研究進一步從公司環保意識以及機構投資者特征兩方面進行異質性分析,結果發現環境信息章節順序對機構投資者持股的影響,在具有高環境績效、高環境披露質量及處于環境敏感性行業的上市公司中更顯著,投資型機構投資者更易受到綠色前置的影響,其中合格境外投資者、保險資金投資者受章節順序的影響大。另外,環境信息章節前置能提高上市公司企業價值,進一步地,發生綠色前置的低托賓Q上市公司,在綠色前置后其企業價值、財務績效、市場表現更好。因此,低托賓Q的上市公司將環境信息章節前置可以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該結論也證實機構投資者的“聰明錢”效應。

研究結論證明,CSR報告環境信息存在順序效應,綠色信息越靠前,越能吸引機構投資者。這也從側面論證了機構投資者決策會受到文本信息特征的影響,上市公司可以利用關鍵信息的呈現位置進行印象管理。為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議。

(1)建議優化CSR報告披露要求。進一步細化CSR報告披露標準,制定更為詳盡、適用性更為廣泛的CSR報告信息披露規范性文件,對于需要強制披露的內容確定嚴格的披露標準,對于可選擇性披露的內容進行披露范圍的列舉。全面且翔實的披露要求,不僅為上市公司CSR報告的披露制定明確的行為規范,更為監管機構對CSR報告披露質量的監管提供指導。

(2)建議強化CSR報告監管力度。優化CSR報告信息披露的監管體系,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對CSR報告整體框架、內容準確性及完整性、文本特征等各方面進行有效監管,可利用智慧監管平臺,通過數字化整合對上市公司CSR報告的披露進行監管。同時,建立CSR報告披露質量的獎懲制度,通過獎懲行為,提高上市公司對CSR報告披露質量的關注程度,并進一步增強上市公司CSR報告披露的參與熱情。

(3)建議加強機構投資者對文本特征的重視程度。報告豐富度、可讀性、語調、關鍵信息呈現位置等文本特征能較為隱秘地影響投資者行為,機構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應充分考慮文本特征對企業價值評估的影響,加強機構投資者專業能力培養,提高機構投資者對文本特征的認識程度,以便進一步提升機構投資者決策有用性。

猜你喜歡
機構投資者
機構投資者“股東異質”相關文獻綜述與思考
機構投資者、兩權分離與公司資本結構
上市公司清潔審計意見與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的研究
定向增發、股權結構與盈余管理
基于公司代理視角的機構投資者治理行為研究
論機構投資者與公司控股股東的投票代理權之爭
機構投資者持股對企業價值的影響的相關文獻綜述
公司治理、機構投資者與盈余管理研究
機構投資者對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研究
機構投資者套利對證券投資基金投資行為的影響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