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產業鏈貿易網絡結構韌性的演化與評估

2024-05-04 13:02左芝鯉成金華郭海湘詹成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24年2期

左芝鯉 成金華 郭海湘 詹成

關鍵詞:鋰產業鏈;貿易網絡結構韌性;層級性;匹配性

隨著全球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和第六次科技革命疊加的新時期,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帶動了鋰、鈷、鎳、稀土、鉑族金屬等諸多礦產資源新的需求[1]。低碳經濟的推動,鋰已成為能源革命的驅動力、國際社會共謀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選擇,同時也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力量[2]。當前,世界正處于風險突發、易發、頻發時期,各類“黑天鵝”事件給國際秩序帶來巨大挑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地域沖突、大國博弈、極端天氣等對各國的資源供給造成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面對復雜的國際格局和競爭環境,全球開始關注資源韌性,并將韌性理念納入風險管理策略之中。根據資源依賴理論,國家之間有著密切的貿易關系,這些復雜的貿易聯結形成了網絡結構,國際貿易解決了礦產資源供需不平衡的問題,促進了國家間的相互交流,保障了國內經濟發展[3]。其中,網絡結構是決定復雜網絡抑制和消除風險傳播的關鍵。鑒于此,探究全球鋰產業鏈貿易網絡結構韌性演化將為優化產業鏈戰略布局、提高產業鏈安全性提供決策依據。

1文獻綜述

韌性(Resilience)來自拉丁語“resilio”,其本義為“恢復到原始狀態”。韌性的概念最初來自機械學,表示外力作用下材料抗壓和恢復的能力。韌性的研究視角經歷了從“工程韌性”到“生態韌性”再到“社會-生態系統韌性”(即“演化韌性”)的轉變[4]。隨著韌性概念受到生態學和環境科學領域學者的廣泛關注,其概念內涵相較于傳統的工程韌性得到了深化與外延,所謂的系統只存在一個平衡狀態的想法被突破[5]。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韌性的研究繼續擴展至復雜的社會生態系統中,并廣泛應用于經濟[6]、社會[7]、生態[8]、工程[9]或多系統耦合[10]等領域。韌性的概念界定也逐步外延,從傳統的恢復力和持久力轉變為強調系統改變其結構和功能以適應、調節外部變化的能力。

韌性作為風險管理的新視角之一,近年來開始與城市和區域相結合,學者們從經濟、社會、工程和生態等領域對區域韌性展開綜合研究。城市韌性的研究聚焦單一災害或特定行業,例如減災[11]、生態[12]、交通[13]、基礎設施[14]、經濟[15]、貧困[16]、疾?。?7]、公共治理[18]、農業[19]等。Foster[20]指出區域韌性是區域在面對外部干擾或沖擊時所體現出來的參與、準備、應對和修復的能力。其中,網絡結構韌性也逐漸成為區域韌性的重要評估手段。網絡結構是網絡的構成要素(節點、邊等)在空間上所呈現出的狀態,節點位置、連接狀況、路徑長度、網絡密度、聚集性等結構屬性的差異直接影響網絡功能和韌性[21]。不良的網絡結構在面對擾動和沖擊時會快速崩潰,但優良的網絡結構能夠快速吸收并高效恢復以維持網絡的“魯棒性”[22]。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網絡結構韌性評估方法,但學者們借助復雜網絡理論對交通運輸網絡[23]、企業網絡[24]、產業網絡[25]、知識創新網絡[26]等多種網絡結構韌性開展了相應的研究。如何對間接和離散的多指標分析進行綜合、直觀地量化,對于厘清其網絡結構韌性演化水平,判定其網絡的韌性類型變化具有重要作用。Balland等[27]通過創建“普遍性”與“多樣性”雙變量的二維矩陣,定量測度了美國城市-科技網絡。魏石梅等[28]選取層級性、匹配性、傳輸性和多樣性評估了中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網絡結構韌性;謝永順等[29]選取層級性和匹配性對哈大城市帶網絡結構韌性進行了詳盡分析;趙渺希等[30]選取自容性、聯系強度、對稱性、層級性、網絡密度和網絡發育程度等指標對城市群網絡結構韌性進行了研究;彭翀等[31]選取層級性、匹配性、傳輸性和集聚性評估了長江中游城市群網絡結構韌性。其中,層級性和匹配性是最具代表性的網絡結構韌性評價指標。

目前,從系統韌性視角出發對資源安全開展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主要集中于能源系統韌性相關領域?,F有文獻中,關于能源系統韌性的定義一般都會涉及復雜系統和中斷風險等內容。國際能源署給出了最為廣泛接受和使用的能源系統韌性的定義:能源系統及其內部組件在維持其基本功能、特性和結構的前提下應對危險事件或趨勢的能力,同時包括系統適應、學習和轉變的能力[32]。作為社會經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源供應中斷可能會造成1%~2%的國家發展潛力的損失,并對經濟的有效運作造成嚴重影響[33]。當能源系統受到一個或多個突發事件的威脅時,國家的能源安全將面臨巨大挑戰,鑒于能源與其他系統間的耦合關系,研究能源韌性極具現實價值。同樣而言,資源韌性對于國家的資源安全、經濟社會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綜上,現有的韌性研究領域逐步得到拓展,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從傳統的生態學、工程學逐漸外延至經濟學等重要領域。韌性的內涵也隨著研究領域的特性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深化,且逐漸成為符合現實需求的研究熱點之一。盡管區域網絡結構韌性的研究已初見端倪,但貿易網絡結構韌性研究還有待深化,現有的資源韌性研究尚未達到與現實需求、資源問題相匹配的程度。因此,本研究以鋰產業鏈為切入點,基于2000—2021年上游、中游和下游九種產品的全球貿易數據,構建“度分布-度關聯”雙變量貿易網絡結構韌性演化評價模型,對比分析2000—2021年鋰產業鏈上游、中游和下游的貿易網絡結構韌性類型及演化趨勢??赡艿倪呺H貢獻為:第一,拓寬了資源韌性的研究邊界,將貿易網絡結構韌性引入其中,豐富了現有的研究結論;第二,創新了貿易網絡結構韌性評價方法,將層級性和匹配性引入貿易網絡結構韌性評估;第三,基于產業鏈視角進行了詳盡對比和分析,為優化產業鏈布局提供了有益探索。

2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2. 1數據來源

產業鏈是某一產業內部圍繞產品或服務的形成過程,以產業分工協作為基礎,產業橫縱聯系為紐帶,以企業為節點的鏈網狀產業組織系統,包括產品鏈、供應鏈、價值鏈、技術鏈和空間鏈五個維度[34]。本研究主要聚焦產業鏈中的產品鏈,從產品生產視角出發,研究產業鏈中從自然資源到中間產品再到消費品的環節。鋰產業鏈是包括鋰資源開采、加工、制成產品、消費在內的一條清晰完整的產業鏈結構,主要由上游、中游和下游組成(圖1)。上游是鋰資源開采,包括從礦石或鹽湖中提取出的初級鋰產品;中游主要是經過加工之后得到的鋰制品,主要包括工業級碳酸鋰、電池級碳酸鋰及碳酸鋰深加工產品;下游是鋰產品的應用端,包括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儲能、玻璃陶瓷及潤滑脂等終端消費領域。

目前,鋰產業鏈的產品選擇尚未統一,但結合Tian等[35]、Shao等[36]、Chen等[37]、Hu等[38]、Sun等[39]等學者的研究,確定了覆蓋鋰產業鏈上游、中游和下游的9種相關產品,產品目錄見表1。產品數據來自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United Nations Commodity Trade Statistic Database,UN Comtrade),基于python收集了2000—2021年9種產品的全球貿易額數據,并根據產業鏈分類對相應產品貿易額進行了加總。UN Comtrade以其廣泛的覆蓋面而廣受認可,但是由于收集過程和測量標準的差異化使得數據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①國家間的貿易額(量)為0;②i 國進(出)口j 國的貿易額(量)與j 國出(進)口i 國的貿易額(量)存在出入[40]。對于第一種問題,本研究將這些沒有值的國家間貿易關系進行了剔除;對于第二種問題,可能的原因是各國統計口徑的差異,本研究對兩者進行了均值處理。

2. 2研究方法

2. 2. 1基于度分布的網絡層級性

網絡層級性是指貿易網絡中所容納的節點國家(地區)對外關聯強度的等級分布,層級越高說明網絡中的節點等級從低到高跨度越大,網絡中存在一個或多個核心節點,這些節點與其他節點有著大量的貿易往來與聯系,通常會引導形成中心式網絡結構。一方面,中心式網絡結構使得網絡在抵御外部風險時具有一定的“魯棒性”,能夠引發從眾效應從而促使網絡凝聚力和競爭力增強。另一方面,中心式網絡結構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非核心節點產生路徑依賴,一旦核心節點遭受沖擊而面臨癱瘓,其節點間的聯系會大大降低,網絡的流動性會降低,網絡的“脆弱性”將會加劇。相較而言,在層級性較低的網絡中,節點等級差異較小、路徑多元、聚集程度均衡、網絡整體關聯結構扁平化等特征使得外部風險通過單個節點影響整個網絡的可能性降低,網絡對于風險的敏感度較低;與此同時,層級性低的網絡全局缺乏凝聚力、組織力和競爭力,不利于網絡發展。因此,適度的層級性對于網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在兼顧“魯棒性”和“脆弱性”的基礎上,確保凝聚力、組織力和競爭力,同時適度地引導網絡扁平化發展。鋰產業鏈貿易網絡層級性可以用節點國家(地區)的度和度分布進行測度。通過借鑒位序-規模法則,基于節點國家(地區)的度值對網絡中所有節點按照升序排序并繪制冪律曲線,其度分布公式滿足:

2. 2. 2基于度關聯的網絡匹配性

網絡匹配性是指網絡中節點國家(地區)度之間的相關性。根據節點與類似的節點的聯系可以分為同配性網絡和異配性網絡。其中,同配性網絡包括核心-核心、邊緣-邊緣的網絡關聯結構;反之,則是核心-邊緣的網絡關聯結構。在同配性關聯主導的網絡中,節點間由于高同質性形成了固化的聯系路徑,使得網絡形成強強聯合和弱弱互助的封閉式抱團結構。同配性使得異質交流的可能性降低,一旦外界發生突變或核心節點故障,同配性網絡可能會因偏好依附或區域鎖定效益降低甚至喪失對系統的自適應能力,提高網絡風險。異配性網絡則表現出較好的一致性交流與互補性合作能力,使得節點更容易突破僵化的聯系路徑而向網絡外圍傳播,促使網絡走向異質化和開放化,從而提高網絡韌性。鋰產業鏈貿易網絡匹配性可以用度關聯進行測度。即網絡中每個節點都有與其相連的相鄰節點(Vi),這些相鄰節點度的平均值-ki可以表示為:

2. 2. 3網絡結構韌性類型判定

參考Crespo等[21]對網絡結構韌性的研究,將網絡結構韌性細分為三類(表2)。

⑴隨機網絡。隨機網絡最大的特征就是結構平坦,無顯著核心節點。其隨機分布的網絡結構導致了網絡中任何節點發生故障都不會對整體網絡造成影響,對外部風險的抵抗力較高。但是,隨機網絡中由于各節點間均有多條路徑聯系,不會形成固化的聯系模式,從而也無法形成聚類效應和整合效應,導致網絡集體行為的主導性與控制力較差。

⑵同配性網絡。該類網絡層次結構立體,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在度分布上呈現出較大的斜率(α > 0)。但由于其外圍節點與核心節點的連接較為松散,節點的寡頭結構與外圍結構之間的橋接能力較弱,易導致同質抱團現象(b > 0),過度的同配性導致網絡的流動性較差,核心節點受沖擊后對整體網絡的影響較大,容易造成區域鎖定且影響網絡結構韌性。

⑶韌性網絡。該類網絡在度分布上呈現較高斜率(α > 0),度相關系數為負(b < 0),即呈現出一定的異配性。度相關系數為負表示網絡核心與邊緣形成了較為緊密的聯系,網絡的整體流動性較強,核心成員的隨機缺失對網絡的沖擊性不大,網絡具有自適應調整機制,網絡結構韌性較大。同時,這類網絡中的寡頭組織能夠在其關系模式的重疊探索和利用中將封閉與橋接模式相結合,使得要素更容易從外向內擴散蔓延。

2. 2. 4網絡結構韌性演化水平綜合指數

為了量化網絡結構韌性演化水平,基于謝永順等[29]的研究,構建“度分布-度關聯”雙變量貿易網絡結構韌性演化評價模型,價模型,確定了網絡結構韌性演化水平綜合指數,用于量化網絡結構韌性的提升(或下降)水平與發展質量(或衰減情況)。如圖2所示,P 為A 點或B 點到直線Δb = Δ| α |的垂直距離,Q 為A 點或B 點到直線Δb =-Δ| α |的垂直距離,L 為A 點或B 點到原點的距離。當點落在藍色區域,則表示該網絡在演化過程中的網絡結構韌性受到削弱;反之,當點落在黃色區域,則表示該網絡在演化過程中的網絡結構韌性得到提升。點與原點的距離越大,表明其韌性演化幅度越大,反之則越小。P/Q 表示網絡結構韌性發展的質量,該值越大表明網絡結構韌性發展的質量越好,或者衰減得越明顯。其中,藍色區域定義為網絡結構韌性衰退區域,用“-”表示,將黃色區域定義為網絡結構韌性提升區域,用“+”表示。據此,網絡結構韌性演化水平R 表示如下:

3貿易網絡節點度分析

節點度是復雜網絡分析中的一個基礎指標,表示與該節點存在連接的節點數,也就是一個國家(地區)有貿易聯系的國家(地區)數量。度值越大反映了國家(地區)間的貿易關系越多,貿易網絡越活躍,其貿易覆蓋范圍也越大。節點度值是點出度和點入度之和,點出度和點入度代表了該節點出口和進口的貿易關系?;诼摵蠂唐焚Q易統計數據庫(UN Comtrade)中鋰產業鏈相關產品的貿易數據,測度了2000—2021年間每隔2年的度值,列舉出點出度和點入度排名前五的國家(地區),以及2000年和2021年鋰產業鏈上游、中游和下游相關產品的點出度和點入度分布(表3)。

從表3可以看出,在鋰產業鏈上游產品的進出口貿易中,國家(地區)的參與度變化較大:就鋰產業鏈上游產品進口而言,主要集中在歐洲的德國、荷蘭等,亞洲的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就鋰產業鏈上游產品出口而言,主要集中在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等,歐洲的德國、法國、英國、比利時等,亞洲的中國等??梢钥闯?,亞洲是全球鋰產業鏈上游進口相對較多的地區,歐洲和北美洲是全球鋰產業鏈上游出口相對較多的地區。中國自2006年實施開采總量控制政策以來,其鋰產業鏈上游的出口開始逐步收緊。德國于2009年啟動一項3. 6億歐元的“車用鋰電池開發計劃”,該計劃的實施標志德國進入電動汽車時代,因此對鋰等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急需資源的需求持續拉緊,鋰產業鏈上游產品的出口和進口逐漸位居世界前列。

在鋰產業鏈中游產品的國際貿易中,亞洲在鋰產業鏈中游的貿易位置較為重要。傳統出口國(地區)主要是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傳統進口國(地區)主要是德國、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和美國,這與亞洲獨特的資源優勢和成本優勢有關。

在鋰產業鏈下游產品的國際貿易中,主要進口國(地區)是歐洲的法國、西班牙、意大利、英國、瑞士等電動汽車產業后發的歐洲國家,主要出口國(地區)是中國、美國、日本、德國等??梢钥闯?,在鋰產業鏈下游,中美競爭的格局逐步深化,中國在鋰產業鏈下游的發展上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就,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鋰產業鏈下游產品出口國。

4貿易網絡結構韌性演化評估

4. 1貿易網絡層級性

圖3所示為鋰產業鏈貿易網絡度分布,其中,鋰產業鏈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度分布擬合曲線斜率差異不大,且在研究期限內其層級性的演化程度較小,這表明鋰產業鏈上游、中游和下游的網絡結構層級性存在分異,其核心節點國家(地區)集群的地位在網絡中較為固定。2000年鋰產業鏈上游貿易網絡中存在美國(節點度為58)、德國(53)、英國(23)、比利時(16)、印度(12)等核心節點國家(地區)集群,中游貿易網絡存在美國(109)、英國(105)、德國(103)、中國(73)、比利時(73)等核心節點國家(地區)集群,下游貿易網絡中存在德國(128)、英國(122)、日本(115)、中國(110)、意大利(106)等核心節點國家(地區)集群;2021年鋰產業鏈上游貿易網絡中存在美國(50)、德國(47)、中國(42)、印度(29)、荷蘭(22)等核心節點國家(地區)集群,中游貿易網絡存在中國(108)、美國(107)、德國(103)、荷蘭(87)、印度(86)等核心節點國家(地區)集群,下游存在法國(162)、德國(146)、中國(139)、西班牙(135)、瑞士(134)等核心節點國家(地區)集群。

從圖3可以看出,上游和中游的網絡曲線的斜率| α |(上游:1. 143→1. 099;中游:1. 263→1. 240),隨時間發展逐漸減小,表明其網絡內部層次性隨著時間逐漸減弱,網絡的扁平化特征加劇,邊緣節點數呈現相對均質的分散分布,網絡連通性增加,網絡“脆弱性”特性較弱;下游的網絡曲線的斜率| α|(下游:1. 328→1. 433),隨時間發展逐漸增加,表明在鋰資源下游產業鏈的全球貿易中,存在十分突出的核心節點國家(地區),其內部形成了以核心節點群體為主的中心式結構。由于鋰產業鏈下游的應用技術集中掌握在少數國家(地區)手中,且國家(地區)間對于鋰產業鏈下游發展的重視度不同,節點間異質性較大,所以導致下游網絡立體化特征加劇,同時也加劇了邊緣節點對于核心節點的路徑依賴。

4. 2貿易網絡匹配性

圖4所示為鋰產業鏈貿易網絡度關聯。從鋰產業鏈貿易網絡關聯系數來看,產業鏈上游和中游存在顯著的同配性結構特征。具體而言,其網絡關聯系數b值均為正值,表明其網絡存在度正關聯,核心節點的寡頭結構與由邊緣節點組成的外圍結構的橋接能力較弱。同質抱團現象顯著,即存在核心-核心、邊緣-邊緣的貿易聯系。同質化的交流易產生強聯系紐帶,從而使得異質交流降低,貿易網絡的聯系路徑固化,易出現區域鎖定效應。此外,研究期限內,鋰產業鏈上游的b值有所增加,表明網絡同配性特征增加,網絡結構韌性受到沖擊。鋰產業鏈上游資源分布固定,其資源依賴較大,因此貿易聯系較為固定,各國(地區)更傾向于與資源豐富的國家(地區)建立貿易聯系,導網絡同配性增加。鋰產業鏈中游和下游的b 值均有所降低,表明網絡的同配性特征減弱,網絡路徑連接形式更多元,網絡結構韌性有所提升。此外,鋰產業鏈下游的b 值降低最為顯著,且降低至負值,表明網絡結構異配性提升,網絡結構韌性得到顯著提升。近年來,美國、日本、歐洲、中國等國家(地區)把發展重心放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鋰產業鏈下游發展突飛猛進,各國(地區)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政策來保證產業發展,同時也增加了與其他國家(地區)的聯系,通過專業化分工協作和擴大對外聯系,使得集群網絡效率得到提升,各要素的流動更加通暢,突破了僵化的路徑,使下游產業鏈韌性得到了極大提升。

4. 3貿易網絡類型判定

根據表4的網絡結構韌性判定,對鋰產業鏈上中下游2000—2021年每隔2年的層級性和匹配性進行估計,得到鋰產業鏈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層級性與匹配性演化趨勢圖(圖5—圖7)。研究表明,鋰產業鏈上游和中游的網絡結構類型較為穩定,網絡類型未發生改變,一直為同配性網絡。但是鋰產業鏈下游的網絡結構韌性波動較大,其網絡結構類型在2015年和2021年經歷了由同配性網絡向韌性網絡的轉變。就層級性演化而言,鋰產業鏈上游層級性波動較小,網絡內部的聯系路徑較為固化,核心集群國家(地區)地位較為穩固;鋰產業鏈中游層級性波動較大,且2009年層級性最大,表明核心節點集群變化較為明顯。具體現實反映在,2009年,在全球鋰產業鏈中游貿易網絡中,中國一躍而成節點度排名第二的核心節點國家,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出口國。這可能是因為,2009年中國出臺《關于加快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決定》,并開始實施“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開始瞄準鋰電產業進行布局,加之日本的技術創新的邊際改善作用減弱,在全球化供應鏈降低制造成本的背景下,中國的成本優勢開始顯現,中國鋰電產業鏈逐步完善,為中國鞏固其中游核心節點位置,保證產業發展提供了機遇。此外,COVID?19的全球性爆發,給鋰產業鏈帶來了強烈沖擊。具體表現:在上游產業鏈層級性驟減,下游產業鏈層級性暴增,且匹配性均大幅度下降,尤其下游的匹配性降至負數。在現實中映射為,上下游對接不暢,導致鋰產業鏈供應鏈階段性供需失衡嚴重,部分中間產品及材料價格劇烈波動超出正常范圍。此外,由于突發事件限制出口導致了鋰產業鏈上游網絡的層級性大大降低,使得鋰產業鏈下游網絡的層級性顯著提升。這表明下游網絡更存在路徑依賴的特征,但網絡的高異配性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高層級性造成的網絡不穩定,下游網絡逐漸演化成韌性網絡,可以自適應沖擊帶來的系統性變化。

4. 4貿易網絡韌性演化水平

根據層級性和匹配性結果,構建了演化坐標系,在坐標系上映射了2000—2021年鋰產業鏈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演化水平坐標分布,并且將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具體演化過程在坐標系中表現出來(圖8)。圖8中A點、B點和C點分別為鋰產業鏈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在2000—2021年的網絡結構韌性綜合演化水平。為了進一步拆解其演化路徑,將2000—2021 年拆分為7 個階段,1—7 分別對應2000—2002 年、2003—2005 年,2006—2008 年,2009—2011 年,2012—2014 年,2015—2017 年、2018—2021 年。其中,A1—A7、B1—B7、C1—C7分別代表鋰產業鏈上游、中游和下游的網絡結構韌性在這7個階段中的演化路徑。由圖8可得,鋰產業鏈上游貿易網絡結構韌性有小幅減弱;中游貿易網絡結構韌性有小幅提高;下游貿易網絡結構韌性有顯著的大幅提升。具體而言,鋰產業鏈上游結構韌性經歷了“衰減-提升-衰減”的波動過程,鋰產業鏈中游結構韌性經歷了韌性衰減到韌性提升的震蕩波動的波動過程,鋰產業鏈下游結構韌性經歷了由“衰減-提升”的演化過程??傮w而言,鋰產業鏈的網絡結構韌性一直處于波動變化狀態,根據態勢對其進行排名,可以得到上游韌性<中游韌性<下游韌性。為進一步量化網絡結構韌性的提升(或下降)水平與發展質量(或衰減態勢),根據網絡結構韌性演化綜合水平二維模型測算了網絡結構韌性演化水平綜合指數,結果見表5。鋰產業鏈上游、中游和下游的網絡結構綜合韌性演化水平綜合指數依次為-0. 095、0. 043 和0. 804。2000—2021 年,鋰產業鏈下游的網絡結構韌性得到了極大提升,下游網絡已成為可以抵御風險,自適應外部沖擊的韌性網絡。

5鋰產業鏈前景展望

伴隨著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儲能技術的發展,鋰資源成為廣受關注的熱點礦產資源之一,也是全球市場需求增長最快的“新能源金屬”之一。鋰資源安全對于各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曾表示,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將面臨電池斷供的威脅,動力電池最早將在2025年供不應求,“電池荒”將成為各國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上的共同危機?!半姵鼗摹钡暮诵脑蚴钱a能不足;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動力電池核心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儲能電池業務的大幅增長等因素導致了需求的迅速擴大,動力電池的供需缺口也隨之擴大。飛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及原材料的頭部壟斷,使得各國家(地區)紛紛在鋰產業鏈的上游和下游進行布局,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

日本經濟產業省對日本企業在鋰等重要資源的冶煉和礦山開發項目的一半成本進行補貼,以確保鋰和稀土金屬等對電動汽車電池和發動機至關重要的原材料供應;智利出臺鋰礦國有化法案;玻利維亞呼吁共同努力、加速組建鋰礦生產國組織“鋰佩克”等,各國(地區)政府對鋰資源的管制逐漸加強。此外,各國(地區)企業也紛紛布局海外資源渠道以保障生產:韓國LG新能源公司與巴西、澳大利亞鋰礦的合作,中國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加入拉丁美洲鋰礦開采熱潮,以鎖定更多的動力電池關鍵原材料供應。未來,各國在鋰產業鏈上游的布局將呈現多元化傾向,上游產業鏈韌性在一定程度上會得到提升。

此外,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紛紛制定“再工業化”政策,出臺了一系列推動制造業回流的措施:對外高筑關稅壁壘、嚴格限制技術出口;對內增加高新技術投入、實施稅收補貼,通過提高高端產業的競爭力以增強對全球生產網絡的控制力[41]。對全球供給與需求雙中心的中國,美國一方面對華實施技術封鎖,壓縮中國全球化產業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不斷向其他國家施壓,引發其他國家“去中國化”的寒蟬效應[42]。盡管中國在鋰產業鏈中游占據一定的話語權,但在核心技術的研發與突破,以及電池的高效循環利用體系上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隨著美國制造業回流政策的深化,技術層面的“卡脖子”將會成為一個更加迫切的問題。毋庸置疑,在資源陣營化、地緣政治和大國博弈的背景下,鋰產業鏈將面臨資源需求增加、價格波動和產業競爭加劇的多態疊加局面,未來的鋰產業鏈一定是“資源”“技術”和“市場”的競爭擂臺。

6結論與建議

6. 1結論

本研究以鋰產業鏈為切入點,基于“度分布-度關聯”雙變量貿易網絡結構韌性演化評價模型,對比分析2000—2021年全球鋰產業鏈上游、中游和下游的貿易網絡結構韌性類型及演化趨勢,得到主要結論如下。

(1)就節點度而言,中國、美國和歐洲是全球鋰產業鏈貿易網絡中最為活躍的國家及地區,在全球鋰產業鏈的貿易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其中,中國鋰產業鏈的貿易關系主要發生在上游產品的進口和中下游產品的出口上,美國鋰產業鏈的貿易關系主要集中于上游和下游的相關產品出口及中游的相關產品進口,歐洲鋰產業鏈的進出口貿易關系覆蓋了全產業鏈。

(2)就網絡結構韌性而言,上游和中游網絡呈現扁平化趨勢,其層級性較低;下游網絡立體化特征明顯。鋰產業鏈下游的國家節點間異質性較大,導致其下游網絡立體化特征加劇,同時也加劇了邊緣節點對于核心節點的路徑依賴。但是,隨著各國(地區)對鋰產業鏈下游布局的深化,下游集群網絡效率得到提升,各要素間的流動更加通暢,突破了僵化的路徑,使得下游產業鏈韌性得到一定提升。

(3)就網絡類型而言,鋰產業鏈上游和中游仍處于同配性網絡,下游網絡已演化為韌性網絡。鋰產業鏈上游和中游的核心節點受沖擊后容易造成區域鎖定,從而使得網絡結構韌性較低,但鋰產業鏈下游網絡具有更高的網絡結構韌性,可以自適應沖擊帶來的系統性變化。

(4)就網絡結構韌性演化水平而言,鋰產業鏈的網絡結構韌性一直處于波動變化狀態,綜合水平表現為上游韌性<中游韌性<下游韌性。

6. 2建議

基于以上研究結論,本研究提出了如下對策建議。

(1)完善相關機制建設,打造產業鏈良好生態。政府及相關部門可以從資源、市場和風險應對出發,完善相關機制建設。通過完善收儲和投放機制建設來穩定市場預期,提高資源保障能力,實現多元化供應鏈分散風險,降低對來源國的資源依賴;通過制定合理的補貼和稅收政策以提高企業的積極性,鼓勵企業加強回收工藝研究,提高資源再生利用率,同時完善回收渠道和溯源體系的建設,幫助行業形成可持續發展機制以緩解資源供需壓力;此外,需建立完備的貿易風險應對機制,如構建多情景處置方案以應對貿易摩擦、突發事件、外部沖擊、區域斷供等不確定性造成的負面影響,強化預警意識,增強風險防范能力,未雨綢繆地降低外部不確定性帶來的挑戰。

(2)加大資源保障力度,強化資源自給重要性。在逆全球化思潮和資源保護主義傾向升溫的背景下,提高資源自給率、強化國內資源“壓艙石”作用對鋰資源保供尤為重要。一方面,政府需要統籌規劃鋰礦資源的開發與保護,做好鋰資源戰略儲備計劃,加大中央地勘基金投入,加強對青海、西藏、四川、江西、新疆等省份的鹽湖鋰和礦石鋰資源儲量勘查綜合評價,尋找新的資源靶區。企業則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發投入以提升鹵水鋰的分離提煉技術,通過產學研協同來聯合攻關鹵水鋰高效分離的現實難題。另一方面,國家應當在全球重點資源區域建立多元化的資源基地,進一步深化中非礦業合作進程,鼓勵國內條件成熟的企業“走出去”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并通過更多切實可行的方式“引進來”,以保障國內資源供應安全及相關產業發展。

(3)深化鋰產業鏈的整合重構,實現產業鏈自主可控。其中,“鏈主”企業是產業建圈強鏈的主引擎,具有對產業鏈的整合力、供應鏈的掌控力和創新鏈的溢出力。因此,一方面以培育“鏈主”企業為核心,鼓勵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強強聯合,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發展,從而加強對產業鏈的整體把控能力,穩定供應體系并提高企業整體話語權。另一方面,充分發揮中國的技術創新優勢,加速區域產業鏈重構。依托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推動釋放內需潛力,強化區域連接能力,并發揮中國全面開放的動能,通過推進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加快區域產業鏈、價值鏈的整合。通過在區域內的資源優化配置,從而突破發達國家企圖將中國限制在低技術、低附加值環節的產業鏈供應鏈的“低端鎖定”路徑。

(4)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提升產業鏈國際競爭力。中國擁有相對完整的鋰產業鏈,是世界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國之一,《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實施和“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國際化提供了廣闊的機遇;中亞、阿拉伯國家以及東南亞、南亞等國家(地區)的新能源汽車需求不斷增長,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勁的競爭力和廣闊的市場空間。因此,在美國制造業回流并引發部分國家“去中國化”寒蟬效應的環境下,應以完善的鋰產業鏈配套能力為“回擊點”,積極拓展經貿合作伙伴,優化貿易結構,降低對外依賴集中度。同時,加深科技合作與人才交流,降低中國對外依賴的集中程度,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外部復雜環境帶來的壓力,形成具有更高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