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新聞傳播本科教育的變與不變

2024-05-04 17:10謝伍瑛
現代商貿工業 2024年7期
關鍵詞:本科教育新文科新聞傳播

謝伍瑛

摘要:新文科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關注和研究的焦點問題,在這一背景下,地方高校的新聞傳播本科教育應該何去何從?本文以新聞傳播學科的教育改革為切入點,著重探討了地方高校新聞傳播本科教育應該堅守的理念與應該創新的教學問題。本文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原則應該堅守,認為不管技術怎么變革,新聞傳播學本科教育必須筑牢意識形態之堤,夯實育人化人根基。新聞傳播學本科教育在寬口徑,厚基礎上,繼續強化人文素養和基礎要堅守;未來的傳媒人才要肩負起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與傳承重任要堅守;防范學科資源過度整合,學科的學術話語權和學科本體地位要堅守。在堅守這四個原則的基礎上,認為本科人才培養方式、課程體系、師資隊伍需要改革與創新。

關鍵詞:新文科;新聞傳播;本科教育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7.088

2018年中共中央在所發文件里正式提出“新文科”這一概念。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等部門聯合召開“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啟動大會,標志著國家“四新”建設工程正式開啟。自此新文科也成為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關注和研究的焦點話題。

由于受到新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影響,整個傳媒領域邊界不斷擴大,跨學科性已經成為了新聞傳播學的顯性特點,這一特性和新文科的跨學科性,學科融合交叉不謀而合。傳統的新聞傳播教育遭到了嚴峻的挑戰,很多高校新聞學院都在探討和實施各種不同程度的教學改革。尤其是清華大學取消了新聞傳播學本科招生更是引起了學界和業界的大震蕩。很多高校也在嘗試進行各種改革,比如大類招生、大類培養,“2+2”模式,文理兼收和其他學院合作辦學,業界導師進課堂等舉措。圍繞著新文科背景下對新聞傳播教育的觀念創新與路徑轉型進行了研究,強調在目標定位上,圍繞培養“講好中國故事”新聞人才這個中心。對整個新聞傳播教育如何培養高端的國際傳播人才進行了探討。對新文科背景下某一專業如廣告學、影視與戲劇文學等專業如何改革進行了探討。對地方院校在改革過程中的困難進行了探討。但是針對地方院校新聞傳播本科教育在新文科背景下改革過程中哪些是應該堅守和強化的,哪些是應該大膽創新還有待深入研究。

新文科與傳統文科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文社會科學與理學、工學新興領域進行交叉融合,新文科背景下新技術應用于傳媒領域。近年來,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技術等新興技術開始應用于傳媒行業,甚至改變了信息生產和傳播流程。在這樣的背景下,新的社會需求、新的國情對新聞傳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跨學科性是新聞傳播學的顯性特點。新聞傳播學本科教育面臨著轉型,但是究竟應該怎樣轉型?在轉型過程中,哪些理念和原則是必須要堅守的?本文以我校新聞與傳播學院為個案,對地方高校新聞傳播本科教育在新文科背景下的變與不變的問題進行探討。

1應該堅守的原則

1.1新聞傳播學本科教育必須筑牢意識形態之堤,夯實育人化人根基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們要時刻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拔覀円ㄔO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辈还苄畔⒓夹g怎么發展,媒體作為黨的喉舌功能是不變的,傳媒行業是離意識形態領域最近的行業。

課程體系不管怎么革新,我們的課程思政領域時刻要堅守和加強意識形態底線思維。培養出來的學生首先要明白從自己手中創作出的文字、圖片、圖像一旦被媒體刊播,就會為更多的人所知曉,就會產生影響力。如果自身的價值觀有問題就會把受眾帶偏。要時刻牢記、踐行弘揚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正能量。新的信息技術應該是服務于內容的傳播,不管內容呈現方式如何變革和創新,內容本身的底色是進一步傳承和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新的信息技術,創新內容呈現方式和形態,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培養學生進一步了解國情、民情、社情,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

1.2新聞傳播本科教育在寬口徑,厚基礎上,繼續強化人文素養要堅守

雖然跨學科是新聞傳播學的顯性特點,尤其是新的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新聞生產流程有了一些變化,甚至越來越多的工程師加入傳媒行業,傳媒行業也越來越需要技術的支持。但是這不意味著新聞傳播學不強調深厚的人文素養。當機器越來越取代人的工作時,寬口徑、厚基礎的培養理念,深厚的人文素養可能是未來不輕易被機器所取代的利器。學生不僅僅需要能快速上手,要有為未來職業發展需要的厚基礎,如寬廣的知識面,深厚的人文底蘊,自主學習的能力。

1.3未來的傳媒人才要肩負起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與傳承重任不能松懈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秉h的二十大報告和黨的十九大報告都強調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p>

不管新聞生產流程怎么變化,媒體形態怎么變化,未來的傳媒人需要的技能怎么變化,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這一要求不會變。這一重任未來的傳媒人必須肩負起來。而高校新聞傳播學教育必須培養好這方面的人才,滿足國情的需求。傳媒行業是文化產業的高端產業,生產的產品是信息產品,具有潛移默化的滲透作用。我們的內容產品底色是以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傳媒的一大功能是傳承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堅定文化自信方面,傳媒行業要走在前列,充當領頭雁和主力軍。我們的學生不管以后在哪類媒體工作,都必須堅守這一點。

1.4要堅守學科的學術話語權,防范學科資源過度整合,導致新的學術危機

當新聞傳播學越來越與計算機等信息技術關聯起來時,工程師開始占據了傳媒行業的職位時,在強調文理工學科交叉的同時,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學科交叉不意味著學科主體地位的喪失,在交叉融合的同時,注意堅守學科邊界。不要融著融著,把本學科融沒有了。新文科背景下,跨界融合是常態,但是學術話語權要堅守。新聞傳播學的核心地位不能變,其他的學科融合進來只是幫助新聞傳播學更好解決行業新問題、研究行業新現象,助力新聞傳播學。而不是取代新聞傳播學。當人工智能越來越滲透到傳媒領域時,新聞傳播學的顯性地位在逐步弱化。面對行業出現的新現象、新問題,學界更要堅守學科話語權,撥開迷霧看到事物的本質。

雖然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在新聞傳播本科教育人才培養上有太多原則需要堅守。但是新的信息技術給整個傳媒行業帶來的顛覆性變革,尤其是業務流程、管理理念、人才需求、用戶習慣等的變化,都迫使高校在新聞傳播本科人才培養上要改革。尤其是地方高校本科教育更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直接對接一線。

本文以湖北經濟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為例,認為本科人才培養方式、課程體系、師資隊伍需要改革與創新。具體在實踐操作層面,如何通過全媒化課程體系構建與創新,如何整合學科資源,真正實現跨界融合。如何通過師資結構的創新和研究領域的創新來讓融通性理念滲透到課程設置環節。地方院校新聞傳播學本科教育如何充分利用地域優勢,結合市場需求,找準定位,實行差異化競爭,走創新新聞傳播學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之路。

2應該改革和創新的具體內容

2.1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方式

厘清新文科背景下人才教育價值與理念,進一步完善專業培養方案和目標,創新人才培養方式。目前的傳媒行業不僅僅需要傳統文科人才,在傳統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學的人才培養更多的是強調采、寫、編、評能力,強調文字功底,強調有思想。但是新文科背景下,機器新聞出現了,虛擬主播出現了。機器逐漸取代人,如果恪守原來的培養方式和目標。那么培養出來的人就會與業界需求相差甚遠。不管是“1+3”,還是“2+2”,還是大類招生,還是取消新聞傳播本科教育。不同的學校都在探索不同的培養模式。湖北經濟學院作為一所省屬高校,學校秉承“三有三實”的人才培養理念,強調有理想有能力有擔當,實踐實干實用。以本為本,我們培養的本科生主要還是應用型人才。所以在新文科背景下,我們是文理兼收,大類招生,大二再分流。同時學?,F有的業界導師進課堂,雙師型教師,中期實習等都是在強調實踐實用實干。鼓勵學生自主創業,通過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等。強調“六個共同”等。學校的虛擬仿真實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深入接觸社會實踐的平臺。

2.2構建全新的全媒化課程體系

在跨界融合過程中,整合學科資源,構建通識課、專業知識技能課和思維課三大課程體系,打造引領型“金課”。推動學生進行跨學科的知識體系習得。在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方面,處理好通識課、專業知識技能課和思維課三大體系的關系和比重問題。通過整合學科資源,優化課程群,促進各學科知識融會貫通、有機結合。新文科背景下的傳媒教育,在寬口徑、厚基礎上,應當盡可能地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視野,不僅要廣泛涉獵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文科學科門類,也要對理學、工學、農學和醫學有所知曉和了解。

2.3優化師資隊伍結構

新的課程體系需要優化現有的師資結構,構建協同式學科平臺。師資隊伍建設是改革能順利執行的保障力量。新文科背景下要求新聞傳播學院的師資絕不是傳統的純文科背景,尤其是技能型和技術類的實驗課,更是對老師的要求很高。從現有高校經驗來看,如果只是單純地引進信息技術類的教師,如計算機、信息工程等專業背景的老師,容易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學科話語的陌生導致老師之間無法對話,還有可能出現全程在教學生編程,不僅學生聽不懂,和新聞傳播學關聯度也不強。所以師資結構的優化是必須要做的。

新文科背景下的新聞傳播學院師資一定要有懂信息技術的教師,這個教師最好同時兼具新聞傳播學和信息技術類學科背景。這樣就不會產生學術話語的隔閡,同時打造協同式學科平臺,使得跨界融合落到實處,真正能滿足新聞傳播學發展的需要。新聞傳播學教學與業界有實際距離的問題。這個問題只有通過優化師資隊伍來解決。除了業界導師進課堂,最重要的是引進一批具有豐富業界經驗的業界精英進高校。地方高校由于平臺限制,有博士學位的業界精英很難被吸引,尤其是在新媒體領域有豐富經驗的業界精英。針對這一群體可以適當降低學歷門檻,現有的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大部分都是在傳統媒體思維下培養出來的,進入高校以后,由于高校的評價體制決定了這些老師也沒有太多機會進入新媒體一線掛職。如果教師始終傳授傳統媒體知識,培養出來的學生又怎能適應新媒體領域。

總之,在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新聞傳播本科教育既要保持原則和理念的堅守,也要在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方式、師資隊伍知識結構等進行創新。參考文獻

[1]孫令順,王曉冬.新文科背景下的傳媒教育轉型[J].教育傳媒研究,2020.

[2]謝石生,吳業青,曹順霞.高校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三個著力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

[3]薛玉成.基于文化自信維度的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J].黑河學刊,2018.

[4]常凌翀.“新文科”背景下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新聞戰線,2020.

[5]李彪.新文科視域下新聞傳播本科人才培養現狀及優化路徑[J].青年記者,2021.

[6]王長珍.全媒體時代媒體如何實現對價值導向的引領[J].記者搖籃,2022.

[7]杜駿飛,胡泳,潘忠黨,等.清華“教改”與新聞學院的未來[J].新聞大學,2020.

[9]倪佳琪.堅定“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樹立新時代的教育形象[J].北京教育(德育),2018.

[9]李家祥.試論堅定文化自信與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關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J].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0.

[10]董學文.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J].紅旗文稿,2020.

猜你喜歡
本科教育新文科新聞傳播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研究
新文科建設的理路與設計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學科大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聞傳播教育的新形勢與新進路
甘肅省本科教育供給與產業結構的對接性研究
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的區別
轉型形勢下地方本科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計劃的構建研究
自媒體與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互補性研究
當傳播遇上新技術,媒體人需怎樣的新聞堅守?
運用科技手段提升傳播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