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發展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打造廣州經濟藍色新引擎

2024-05-06 13:19趙崇煦李啟華譚鑫
中國工程咨詢 2024年3期
關鍵詞:海工海洋工程廣州

文/趙崇煦 李啟華 譚鑫

一、廣州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的發展現狀

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是為國防建設、航運交通和海洋經濟提供主要裝備的戰略性產業,是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海洋強國、交通強國的有力支撐[1]?;浉郯拇鬄硡^是我國船舶工業三大聚集區之一,廣東的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在全國一直占據重要地位。

作為全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的排頭兵與領頭羊,廣州造船及船舶配套產業歷史悠久,船舶產業基礎扎實,區位優勢明顯,擁有優越的港口航道資源[2]。中船龍穴造船基地是華南最大的造船基地,而中船長洲廠區是我國最大的公務船建造和保障基地,擁有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兩家大型骨干造船企業——廣船國際和黃埔文沖??死松–harkson)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手持訂單量30強船廠排名中,廣船國際南沙船廠和中船黃埔文沖分別位列第11位和第21位。產品范圍包含全系列液散貨船、滾裝船、半潛船、可燃冰開采船等,同時在高端豪華客滾船、PCTC汽車運輸船、支線集裝箱船等方面占據全球領先地位。當前,廣州已基本形成了包括上游的船舶與海工裝備設計、原材料加工、配套零件和系統生產,中游的船舶與海工裝備制造、海上固定和浮動裝置及鉆井平臺建造,下游的航運、海洋工程項目總包、海上油氣資源勘探開采和輔助性工作的完整產業鏈[3]。

廣東省、廣州市政府高度重視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發展。2023年,廣東省委十三屆三次會議強調,廣東省要全面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在打造海上新廣東上取得新突破;強調廣州市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大力發展海洋產業,加快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將海洋經濟打造成為廣州高質量發展的“藍色引擎”。在當前全球航運業能源轉型的大勢下,廣州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迎來高質量發展提速增效的新契機。

(一)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集群態勢良好

作為全國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廣州擁有40多家船舶工業企業。其中,20多家企業具備船舶建造能力,其產品覆蓋集裝箱船、成品油船、大型多功能化學品船、滾裝船、客滾船、半潛船等多個品類,產品矩陣較為全面。以中船龍穴造船基地31家海洋工程裝備企業為核心,廣州已基本形成集造船、修船、海洋工程、郵輪及船舶相關產業于一體的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集群,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產業空間相對集聚,產業鏈配套較為完善。此外,隨著重型裝備制造產業向南沙集聚,廣州有效推動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工業與其他臨港工業融合發展,進一步促進自航式沉管運輸安裝一體船、飽和潛水作業支持船、風電安裝平臺等高端船舶海工裝備總裝研發、設計建造水平提升,智能化程度不斷深入。

(二)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近年來,廣州大力推動船舶工業轉型升級,實現智能船舶建造、產品應用數智化發展,充分利用高精尖研究成果全面提升各類船舶產品質量。在制造升級方面,不斷加強5G商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在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中的應用。在產品創新方面,廣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中船605院)以發展“綠色珠江”專項為重點戰略展開布局,積極推進綠色能源技術研究,聚焦LNG動力、混合動力、鋰電池動力及氫燃料動力船舶項目,已掌握LNG動力船舶領域的技術專長;同時涌現出黃埔文沖的智能船舶、云航和廣州海工的智能無人艇、無軸推進器等一批典型創新案例。如廣船國際建造的新能源純電動散貨船“河豚”號交付,開創了2000噸級船舶采用電池作為船舶動力的先河,為內河清潔運輸打開了新的突破口;以珠江船務為主的客用船舶造船企業率先引進碳纖維船舶建造技術和工藝,制造推出“海珠灣”號、“海珠湖”號等碳纖維高速客船。

(三)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重大項目穩步推進

圍繞新發展格局推動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廣州積極落實船舶制造智能化、船舶制造材料創新、船海裝備研發創新中心建設等多領域重大項目,加快開發高技術船舶和新型海工裝備,推進海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持續穩定發展。以廣船國際為代表的船舶制造企業積極承接重大項目并穩步推進,如11萬噸LNG(液化天然氣)雙燃料原油/成品油船1號船“HAFNIA LANGUEDOC”號已完工,國產首型甲醇雙燃料油船5號船已上船臺,國銀租賃4.96萬噸油船2號船開工,華南首制大型集裝箱船實現配電板通電,TOTAL5萬噸LNG雙燃料油船4號船完成拉線望光,交銀租賃11萬噸LNG雙燃料油船6號船完成空船試驗,華南首制雙燃料汽車運輸船完成艉跳板分段噴砂涂裝等。這一系列重大項目和標桿性產品的落地,為廣州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國內外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廣州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存在的問題

(一)政策支持力度不夠,缺乏產業發展規劃

廣州至今沒有制定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僅將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組成部分,對產業發展缺乏深刻認識和清晰指引,政策及資金支持力度嚴重不足。2019年6月,中國船舶集團與廣州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明確將黃埔文沖、廣船國際等企業搬遷至廣州南沙區的中船龍穴造船基地,著力打造軍民融合海洋科技產業城。按照規劃,中船龍穴造船基地北區按1.2公里海岸線、1.2平方公里的面積進行擴建,用于支持中國船舶集團在龍穴島集聚發展。當前,黃埔文沖已開展全面搬遷,迫切需要在中船龍穴造船基地北區進行擴建,但征地拆遷工作遲遲未能推進。此外,中船龍穴造船基地的交通基礎設施及生活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產城融合水平不高,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時潮汐式交通極其擁堵,嚴重影響了企業生產效率和員工積極性。

(二)創新支撐能力不足,協同創新能力較弱

目前廣州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仍以跟隨模仿為主,核心研發設計能力不足,基礎共性技術研究不夠系統深入,關鍵技術裝備創新應用能力不高,高性能關鍵零部件或系統依賴進口,核心技術(如通訊導航設備、LNG供氣系統、水下探測及打撈裝備、除銹防腐配套技術)還掌握在歐美及日韓企業手上,存在嚴重的“卡脖子”風險。中船605院是廣州地區唯一的總體科研設計單位,以常規船舶設計為主,高端船型設計能力不足。產學研結合存在堵點,創新資源分布結構不合理,本地化的科研院所及高校偏少,國內外創新合作網絡資源整合利用機制不健全,企業高端研發人才匱乏,對打造全產業鏈集群難以形成有力支撐。定制化程度相對低,大部分企業只是生產常規產品和標準設備,在客戶需求多樣化、定制化程度高的市場中缺乏核心競爭力。

(三)產品結構有待優化,產業銜接能力不暢

與江蘇、上海等省市相比,廣州高附加值船型較少,缺乏大中型郵輪、大型液化天然氣船、極地航行船舶、智能船舶、新能源船舶等高端船型的建造能力。配套產業規模小、產品種類不齊全,關鍵配套設備與國內外先進水平差距較大。船舶企業生產制造數字化水平較低,設計、制造與生產管理一體化水平較低。產業鏈上下游協同配套機制不暢,總裝建造企業與材料、零部件以及配套企業和航運公司等船東、港口企業銜接不夠。

(四)人才制約問題突出,高水平人才建設不足

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具有技術密集、資金密集和勞動密集等特征,成熟技術應用能力和生產工藝改進能力是決定產業能否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對中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較大。然而,受到行業整體收入不高、工作環境較差、缺乏成熟發展機制等多個因素的影響,廣州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引進和培養難度較大,掌握關鍵技術的專業人員流失嚴重,人才梯隊建設較為緩慢,特別是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和高水平團隊建設不足,配套產品研發領域的人才缺乏問題更加突出。

三、加快廣州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一)提升廣州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鏈的國際競爭力

圍繞“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議加快編制《廣州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為將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建設成為廣州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抓手提供方向指引。圍繞建設世界級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集群,應立足中船龍穴造船基地的產業基礎,加大對央企、世界500強等行業頭部企業招引力度,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加快企業在南沙集聚,大力支持中船集團等頭部企業在南沙設立功能性、區域性總部,努力形成“具有較高集聚性、根植性、先進性和具有較強協同創新力、智造發展力和品牌影響力”的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全產業鏈競爭優勢。發揮廣州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規模大、配套齊全、產業競爭力強的比較優勢,推進“四鏈”(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提升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化能力,推動廣州打造世界海洋創新之都。

(二)打造高技術船舶產業和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集群

充分發揮高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的研發設計和生產制造優勢,加快提升關鍵配套設備的研發制造能力。促進信息技術、智能技術與先進裝備制造技術深度融合,推動散貨船、油輪、化學品船和集裝箱船等主流船型加快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步伐。提升船舶制造能級,強化核心競爭力,加快開展高端客滾船、風電安裝船、汽車滾裝運輸船、極地船舶、大洋鉆探船、多用途醫院船、綠色智能船舶、高端郵輪游艇等多樣化產品的研發制造。加快推進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信息化建設,加強數字技術應用,加快推進5G深度融合的工業互聯創新,實現低碳動力、綠色設計、環保建造,對生產資源配置和生產制造過程、企業運營管理以及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進行全方位地優化提升,從而加快實現研發、設計、制造、管理和服務全流程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推動全市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促進海工裝備配套產業向高端化、集群化方向發展,加強對行業優勢企業的培育和引進,加快培育一批具備行業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重點發展深海極地油氣資源開發裝備、海洋可再生能源裝備、海上風電張力腿平臺、浮式生產儲卸裝置、深水半潛平臺、深吃水立柱式平臺、浮式鉆井生產儲卸裝置、載人深海潛水器、物探船、鉆井船、海洋調查船、起重鋪管船、大洋鉆探船等高端海洋工程裝備。

(三)將中船龍穴造船基地打造為世界級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基地核心區

建議提升中船龍穴造船基地在全市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和新發展格局構建中的戰略定位,積極引導人才、資金、技術、項目等優質資源集聚發展,支持南沙區與廣船國際共建國際海洋科技產業園,進一步深化南沙區與黃埔文沖的戰略合作,以建造特種船舶和高附加值船舶為特色,積極發展“海洋牧場+海上風電”裝備制造業,著力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基地核心區。加強用地保障,通過央地聯動、市區協同加快推進中船龍穴造船基地北區規劃調整和征地拆遷工作,拓展產業發展空間。探索中船龍穴島基地與廣州港南沙港區一體化發展模式,推動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與航運物流、港口運維、郵輪旅游等臨港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構建龍穴島“海工+航運”雙核驅動發展新格局。

(四)加快發展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生產性高端服務業

大力發展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密切關聯的生產性服務業,引進和培育產品設計、技術服務、維護維修、人員培訓、咨詢和信息等多樣化的服務業態。加快發展檢驗檢測等專業化技術服務,為船舶與海工裝備檢測提供高質量服務。加快推動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向“制造+服務”轉型,鼓勵船舶與海工裝備制造企業發展系統總集成、設備總成套、工程總承包和總體解決方案供應服務業態。支持核心企業進一步整合與利用已有制造資源,探索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5G+工業互聯網”在船舶裝備行業的落地應用,推進關鍵工業軟件研發布局,培養提升各類模型庫開發和服務能力,支持核心制造企業發展成為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制造領域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進一步促進產融深度結合,充分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創新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發展投融資模式,探索設立高端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發展基金,鼓勵廣州產投、廣州工控、廣州基金等國有投資基金投資船舶行業企業,發展船舶交易鑒證服務、船舶評估服務、船舶配件交易服務、航運保險服務、船舶租賃服務等船舶服務業。

(五)創建國際一流的高端船海裝備研發和創新中心

圍繞深海運載安全(深潛)、深海探測作業(深探)、深海通信導航(深網)研究方向和深海裝備材料制備、深海隱蔽導航、深海目標智能識別等國家重大戰略任務,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前沿性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積極爭取國家級船舶海工專業研發機構和相關重點實驗室、檢測機構等公共服務平臺布局廣州南沙。爭取國家支持,在廣州南沙設立深海技術科學領域國家實驗室,形成深海裝備“基礎-技術-裝備-研發-試驗-應用”的良性循環。建立國家級深海裝備應用保障基地,在國內研制的深海裝備上加快自主配套產品的推廣應用,促進海洋技術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加快推動廣州智慧海洋創新研究院、國家深??瓶贾行?、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廣船國際海洋科技研究院等科研平臺建設。主動對接全球先進船海產業資源,通過多種形式引進一批國外知名研發機構,推動船舶前沿技術領域的國際合作,爭取境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廣州設立全球研發機構。

(六)建設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人才支撐體系

創新船海產業人才引進政策,完善人才激勵措施,強化政策落實力度、優化工作環境、完善生活配套服務設施,有效推動各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加強創新型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引進和培養一批緊跟行業發展趨勢、協調拓展能力強、具備現代化管理經驗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打造高質量的企業管理人才隊伍。針對高技能人才緊缺的問題,打破常規引才局限,積極拓展引才渠道,加快破解人才需求難題。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支持廣州市職業技術院校完善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特色專業建設體系,加快推動船體、鉗工、鉚焊等特色專業發展。推動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州交通大學等相關高校加快建設校企聯合實訓中心,建設船舶海工制造專業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省級高技能人才專項公共實訓基地。推動高校持續拓展科技資源對接渠道,探索開展與國外知名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科研機構、企業交流合作,通過聯合參展、人才互訪交流、聯合研發創新等多樣化的方式,實現對國際先進技術的吸收、對國際行業高層次人才的引進以及對國際市場信息的有效利用。

猜你喜歡
海工海洋工程廣州
高性能海工結構鋼API2W的研發
沒有叫停!廣州舊改,還在穩步推進……
117平、4房、7飄窗,光大來驚艷廣州了!
9000萬平!超20家房企廝殺! 2020年上半年,廣州“舊改王”花落誰家?
多彩廣州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
海工裝備用Q390E鋼表面腐蝕防護實驗研究
《海洋工程》第二屆理事會
海洋工程學會第四屆理事會
沿海電站海工工程的造價控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