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揮媒體優勢 助力科學教育傳播

2024-05-06 21:15李競楠蘇詩堯
西部廣播電視 2024年2期
關鍵詞:科學素養科普青少年

李競楠 蘇詩堯

(作者單位:1.吉利學院;2.成都理工大學)

科學教育是以自然科學內容為主,發展個體及群體科學素養的教育教學活動[1]??茖W教育對于社會、科學技術和人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與意義。以科學教育回應科教興國戰略需求,體現了加強新時代科學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也是服務國家科技強國建設、構建高質量科學教育體系、發展青少年科學素養的創新舉措[2]。但現實情況是,科學教育尤其是中小學科學教育的傳播效果不盡如人意,存在著傳播主體單一、傳播內容缺乏深度和廣度、傳播效果不理想等問題亟待解決。因此,需要主流媒體發揮專業優勢提高科學教育傳播效果,助推青少年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

1 科學教育的歷史演進

科學教育是培養科學技術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學素養的教育,將科學素養作為其核心已在世界各國達成共識,很多國家都把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作為科學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19世紀早期,科學教育已逐漸進入美國中小學。對比美國,我國的科學教育起步晚,但發展速度較快。20世紀20年代,我國出現了專門的科學社團——中國科學社;50年代以后,我國更加重視科學教育,要求各級學校普遍設置科學課,積極推動科學活動。到20世紀末,我國中小學開展的科學教育主要依托自然、物理、生物、化學等自然科學類課程,并通過大眾傳媒以及采取各類宣傳、展教等方式,面向全體社會成員尤其是青少年傳播科學知識、科學觀念、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科學道德,強調多形式、多渠道地為青少年提供科普活動陣地。2000年以后,科學教育課程強調各學科知識領域的相互滲透與聯系,之后受歐美國家“STEM教育”[Science(科學)、Technology(科技)、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數學),是一種將這四大學科集合在一起的跨學科教育法]的影響,項目式學習、跨學科學習等多樣化的科學教育方式得以推廣。尤其是2023年,教育部等18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對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進行了全面部署,這使得科學教育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背景下的戰略價值愈發凸顯。同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強調持續推進科學素養提升行動(包括加強科學類學科教學、持續深入開展科普教育、加強教學裝備配備和使用),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布局戰略要求,深化中小學科學教育改革,發展學生科學素養,并于2023年5月前部署安排,至2027年持續推進[3]。這些都體現出我國的科學教育育人目標與科學教育內涵發展的一致性,“科學素養”理念的提出與發展,也表現出我國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全面科學教育目標。

2 科學教育傳播現狀分析

科學教育作為一種有目的地促進人的發展的科學化的活動,是建設人才中心與創新高地的重要保障,一直以來受到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并逐漸走向制度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4]??茖W教育要發揮好其在培養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以及盡早發現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方面的應有功能。與此同時,主流媒體也應積極發揮傳播力、影響力、引導力、公信力優勢,助力科學教育傳播,加大對科學教育的宣傳引導力度,推進科學教育傳播創新,營造重視支持科學教育的濃厚氛圍。提升大眾尤其是青少年群體的科學素養,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這是科學教育傳播的重要任務和媒體應該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長期以來受限于對科學教育重要性、專業性和特殊性認識不到位,科學教育也存在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2.1 傳播方式單一

一是傳播主體對科學教育傳播不夠重視,沒有真正把做好科學教育傳播上升到應有的高度。不少傳播機構沒有把科學教育傳播作為傳播重點和議題,缺乏系統思維和整體謀劃,有關科學教育的內容在時事新聞、社會事件和民生話題等內容中的占比較小,且涉及科學教育方面的相關報道也多是側重于科學發現、科學事件、科學突破與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內容。雖然這種宣傳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科學教育在公眾心目中的認知度,但是,科學的復雜性和專業性使得一般公眾對這類新聞缺乏興趣,或者望而生畏。

二是傳播手段和渠道不夠豐富。媒體融合時代,一方面,傳統媒體已無法覆蓋到所有的社會群體,以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等為代表的新型媒體不斷涌現,傳播方式的改變使得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變得更加便利快捷。不同的社會群體有不同的興趣愛好、接收信息的習慣和獲取知識的途徑。比如,年輕人更傾向于使用社交媒體平臺,而一些老年人可能更依賴傳統的報紙和廣播電視媒體。如果科學教育僅僅依賴于傳統媒體的傳播,沒有對細分受眾進行有針對性的傳播,就無法滿足社會整體尤其是青少年群體的需求。另一方面,傳播機構仍以傳統的線性傳播方式為主,單向向公眾灌輸硬內容,傳播手段多以文字加少量圖片為主,沒有對專業術語、專業詞匯、科學概念等做專業的傳播和轉化,一些科學教育方面的報道出現“最新的看不到,懂的人不看,看的人也不懂”等問題。

2.2 傳播內容深度和廣度不足

一是較為重視學科知識,而忽視科學實踐。在傳播科學教育的過程中,媒體更強調知識傳授的重要性,而忽視了科學實踐的重要性。比如,媒體在報道關于科學教育方面的內容時,通常會以新聞報道、科普節目和科技文章等形式,將科學研究成果和基礎知識呈現給受眾,但缺少對科學實踐過程的講述。雖然這些內容取材廣泛、系統全面,有助于受眾了解科學知識,擴大受眾的科學視野,但是這種重在傳授知識的傳播模式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知識不等于能力。雖然科學知識的掌握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單純地強調知識傳授而忽視科學實踐的鍛煉,可能會導致青少年僅僅停留在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上,缺少對科學實踐的體驗和探索。在科學教育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可以運用和拓展他們所學的科學知識,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探尋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這些是單純的知識教育所無法替代的。其次,單純的知識傳授不太能夠引發受眾的興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知識傳授強調知識的結果,缺少了對于“知識是如何產生的”的好奇心,學生也無法體驗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知識的成就感。

二是報道視野有待拓展。比如,一些媒體在報道相關中小學教育話題時,會過度強調升學壓力,販賣學習焦慮,從而給學生和家長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和負面影響,導致學生過度比較,忽視了個體差異和全面發展的需求;常常聚焦于高分考生、名校錄取等“成功”案例,強調學業成績和排名,給青少年制造一定的學業壓力,讓其過度追求成績和榮譽,忽視了自身興趣發展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此外,家長也面臨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壓力,會擔心如果孩子將精力分散到科學活動上,會影響學習成績,卻沒有意識到科學教育對于發展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科學思維的重要作用,因而對科學教育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誤區。學校整體的教育質量,如學術成績、升學率等指標固然重要,但是過于強調則會導致科學教育內容的廣度和深度無法滿足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需求,這就需要媒體積極傳遞健康有益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其廣泛的興趣愛好,注重科學實踐經驗和創造性思維,開掘全新的話題空間,多報道與科學教育相關的內容,通過深度引導,引發學生、家長、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思考。

3 主流媒體發揮專業優勢,做好科學教育傳播的策略

科學教育的傳播需要做好策劃、頂層設計與整體規劃,需要主流媒體發揮其傳播力優勢,更需要社會各界共同發力。

3.1 強化科學教育的多元社會功能

首先,科學教育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具有基礎性價值與作用。媒體要在提升全民科學意識、培養科學素養等方面積極作為,推動全媒體傳播,營造科學教育氛圍,加大對科學教育的宣傳引導力度。其相關報道應確保準確性與生動性。媒體在報道與科學相關的話題時,可以征求科學家(科技工作者)、教育專家的專業意見和解讀,加強科學教育報道中的專家解讀與權威性建設,讓報道中的觀點和信息得到專業支持,以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客觀性。在報道方式上采用生動有趣的形式呈現相關內容,吸引和滿足公眾的注意力和興趣。其次,媒體要持續推動科普教育的開展。例如,開設科普教育專欄,加強原創科普作品創作,分主題、分學段錄制科普教育公開課,關注青少年科學教育的熱點話題,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索欲。再次,媒體要主動設置議題,有意識地將科技熱點與社會生活相結合,真正捕捉到擊中受眾興奮點的、有傳播力的選題。加強與科學教育相關的專業組織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共同推進科學教育知識的傳播,提升科學教育報道的權威性和可信度,提高公眾對科學教育的認知與信任度。

3.2 體現科學教育的價值引領力

其一,傳播內容方面,可通過結合青少年的興趣愛好和實際生活,選取與科學相關的話題,并引導他們積極參與科學教育話題的討論和分享,學生將更容易關注科學教育,對科學教育產生興趣。媒體可以通過調查,了解學生對哪些科學領域或話題感興趣,據此選擇相關的話題,如太空探索等,或者通過展示優秀科學教育實踐案例,激發他們對科學教育的關注與參與。除了興趣,關聯實際生活也很重要。新聞報道可以體現科學教育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通過報道與學生日常生活有關的科學話題,如健康與營養、科技創新、環境保護等,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科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他們對科學教育的興趣與參與度,同時用更為生動、接地氣的網絡流行語,降低傳播障礙,拉近傳者與受者之間的距離。

其二,傳播形式方面,多樣化的傳播形式有利于促進科學教育的傳播。除了傳統的新聞報道,媒體可以采用更多樣的形式,如紀錄片、專題節目、在線視頻等,展示科學教育的內容和成果,提供更豐富、有趣的科學教育體驗,更好地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積極探索創新傳播手段和渠道,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提供交流的渠道,鼓勵受眾表達自己對該科學話題的見解和感想,方便其進行討論與分享,實現信息的雙向傳播和互動交流;設計在線互動活動,如科學教育問答與挑戰、科學實驗與觀測等,引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并倡導全民參與科學活動,普及科學教育,加深青少年對科學教育的了解和興趣。

3.3 借力科普機構提升傳播力

國內外有許多知名科普機構,如中國科學技術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等,通過展覽、講座、科普活動、會議等形式向公眾傳播科學知識,旨在提高公眾科學素養,推動科學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同時,它們也能提供科學教育資源、培養科技人才??破諜C構本身有著獨一無二的、豐富的科學資源,如科學讀物、虛擬現實/增強現實(VR/AR)設備、專業的科學實驗儀器。走進科技館、博物館等科普機構,青少年能夠感覺與科學的距離一下子變得很近??破諜C構也是學習的絕佳場所,可以為青少年和公眾提供豐富的科學知識和實踐體驗。例如,2022年浙江自然博物院專門先后舉辦了“博物館服務教育‘雙減’助力‘雙提’創新研討會”和“博物館教育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研討會”,討論在“雙減”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發揮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社會服務功能,不僅注重館內科學教育資源的整理和組織,也積極嘗試“走出去”,與中小學校開展不同的合作項目[4]。浙江教育報、搜狐網、浙江文物網等各大媒體對該活動進行報道,浙江自然博物館發布了相關公眾號推文,截至2023年12月,共獲得2.3萬閱讀量,不少家長也在評論區留言“可以從容吃個晚飯,再帶孩子看展覽,太有需求了”。

一些科普機構受線下場地、人數、時間、資金等限制,逐漸拓展了諸多線上資源,如在線圖書館、數字館、虛擬實驗室以及各大社交媒體賬號等[5],充分利用社交媒體方便、快捷等優勢,發揮社會服務功能??破諜C構通過新媒介尤其是微信公眾號等方式拉近與公眾的距離,例如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微信公眾號有兩大功能:一是實用功能,主要提供預約服務;二是調動館內專業資源,推送公告、活動預告、科學知識等。該公眾號的推文內容文圖并重,結合大數據、小游戲、H5、VR等技術,其科普文章兼具深度與廣度,不僅注重科學性,還強調趣味性、便捷性、實用性、觀賞性,風格輕松幽默,讓人眼前一亮。

傳統媒體可以依托自身的新媒體平臺或賬號,與科普機構多渠道多平臺聯動和廣泛合作,拓展發布平臺,打造傳播矩陣,發揮其在專業化內容生產方面的優勢,以專業化生產流程,借力科普機構有效提升傳播質量,擴大傳播影響力。

3.4 構建科學教育虛擬社區,優化傳播效能

媒體可以創建專屬的科學教育虛擬社區,這個社區可以是一個在線平臺,有專業的科學家、科學教師、中小學學生、科學愛好者以及專門負責運營和推廣的傳媒工作者。

首先,在這個虛擬平臺,用戶可以制作推出“科學教育公開課”“科學教育指導課”等,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豐富平臺資源;可以共享有關科學教育的資訊、教案、課件等,互相交流科學知識,分享教學方法、創意、研究報告、科學小成果、實驗結果,與其他人交流、討論,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彼此成長,推動科學教育走進千家萬戶,觸達更廣泛的人群。

其次,需要在科學教育虛擬社區中引入專業人員,聚合專家力量,為用戶提供專業指導,比如提供科學教育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分享最新的科學研究進展和教育方法,除了回答學生在平臺的提問,還可以指導學生小組的科學項目,提升學生小組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能力,為科學教育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平臺。

再次,科學教育虛擬社區作為信息傳遞和學習交流的平臺,需要專業的傳媒工作者運營與推廣。一方面,專業的傳媒工作者能夠有效地策劃和制作科學教育內容,確保其準確性、易懂性和權威性。例如,運用多種媒體形式,文章、圖片、視頻、動畫等,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向受眾傳遞科學知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另一方面,專業的傳媒工作者熟悉傳播策略和技巧,能夠利用社交媒體等渠道,通過策劃宣傳活動、生產精品內容、精準定位目標受眾等方式,追求傳播最大值,增加虛擬社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用戶關注和參與虛擬社區的科學教育。此外,專業的傳媒工作者還有助于加強虛擬社區的互動和社交性,與用戶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收集反饋意見,了解用戶,從而提升用戶的活躍度以及其對虛擬社區的忠誠度,為用戶提供積極、優質的科學教育與學習氛圍[6]。

4 結語

科學教育是傳授科學技術知識和培養科學技術人才的重要方式??茖W教育已觸達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需要科學界、教育界、媒體以及整個社會的合力相助和共同努力。比如,國家要建立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連貫的一體化的科學教育體系;政府部門需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科學教育政策,鼓勵優秀科技人才的培養和推廣;各級各類學校要深化科學課程、教學與評價改革,在科學教育課程中加強科學知識、科學價值觀的教育和宣傳;社會組織和企業可以提供贊助支持;媒體應通過各種創新的方式和手段,助力科學教育的廣泛有效傳播,為青少年創造更好的科學教育環境,從而落實科學教育加法,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為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猜你喜歡
科學素養科普青少年
青少年發明家
如何培養學生真實記錄的科學素養
踐行美好教育 培養科學素養
如何在日記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科普達人養成記
關注實驗數據 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科普連連看
科普連連看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微科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