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視教育觀:高揚人文精神旗幟

2024-05-06 21:47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中學賴光明
師道(教研) 2024年2期
關鍵詞:讀書無用教育觀功利

文/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中學 賴光明

曾幾何時,“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說法風光無二,后來“讀書無用論”的論調又一度甚囂塵上。它們都有各自的時代背景,也迎合了一批人偏科、厭學的心態。時至今日,功利、浮躁的社會氛圍也滲透到校園,影響我們的學習風氣和對自我的精神塑造,這些觀點卷土重來、乘虛而入。從人的全面、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亟須樹立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并重的觀念;而在兩者失衡、偏向實用價值的情況下,則我們需要撥亂反正,呼喚人文精神復歸。

的確,“學好數理化”,大有用武之地。其知識體系相對清晰,而且似乎在升學路徑、大學專業、職業崗位等方面有更多的選擇,這是許多人的認知??萍际堑谝簧a力,機械、材料、工程、芯片、大數據、人工智能……各項國家建設、國際競爭都離不開理科人才。掌握了這些改變現實世界、創造社會財富的知識和技術,無疑會對我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產生直接影響。

至于“讀書無用論”,在時代的風口下,部分有思想、有資源的學生,雖未完整接受學校教育,看似順風順水,闖出了一些名堂;而一些在學校學習書本知識的學生,其適應社會、突破自我未能如愿,用局部經驗代替真理追求,便產生了歸因上的偏頗。當然,這也折射出他們對學習內容和方式、學校教育評價等的期待。

以上兩種言論,典型的邏輯謬誤就是偷換概念、以偏概全,它們都缺乏人文底蘊、系統思維和長遠眼光。在眾聲喧囂、功利盛行的時代,錯誤的認識論、教育觀和知識觀便粉墨登場,我們需要明辨是非、激濁揚清,讓旁落的人文精神歸位。

人文精神是我們生命的底色,是我們生活的指引。它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和追求及關切,表現為對人類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表現為對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當極端思想、欲望洪流、外部挑戰等蒙住雙眼,我們還能借此辨識理想和信念;當庸常茍且橫亙人生、功利短視大行其道的時候,我們還能據此抵達心中的詩和遠方;當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時候,我們還能憑此兼顧公平和正義;當銳意進取或急流勇退的時候,我們能依此順應規律,有所為,有所不為……

作家劉擎說,在工具理性主導的現代社會,人很容易被單一化。當工具理性無孔不入時,我們就要用價值理性構建其內在的精神結構,冷靜決策、平衡作為、尋找出路。面對虛無主義、消費主義、技術至上等思想對人的異化,人文精神讓我們彌合割裂,使我們人格走向完整。在被管理、被控制、被支配、被消解、被定義、被物化等場景中,我們應冷靜去發現自己、平衡身心、尋找價值,把握人之為“人”、我之為“我”的精神標尺。面對如影隨形的現代生活困境,人文精神讓我們走出隔絕,尊重多樣性,連接共生。在無用、無聊、無感、無謂、無趣、無奈等感受襲來時,我們應審視自我、突破局限、連接遠方,回溯人類精神遺產,指向時代精神,思考小大之辨、有無之辨等??傊?,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有格物致知的理趣,也應有明心見性的情趣。而這,或許就是對人生存狀態的哲學觀照和審美期待。

回歸到我們的生活情境,當下,我們為什么要教育(學習)?怎么樣去教育(學習)?這些問題,我們都需要放在改造人、解放人、發展人的立場中去考慮,才能獲得正念、正解。我們去觀照教育(學習)的價值取向,是否高揚人的個性和主體精神?是否執著于理想、信仰和自我實現?是否契合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而這,才是一種關注人生真諦的和人類命運的理性態度。當我們關注“人”的全面發展,又豈能洋洋自得僅將部分學科奉若至寶,僅將逐利揚名奉為人生圭臬?當我們打開視野,看到“人”發展的空間,我們只有“學無止境”之嘆,謙虛謹慎之姿,怎會是“讀書無用”之調、浮淺忸怩之態呢?

猜你喜歡
讀書無用教育觀功利
淺談如何用科學教育觀培育孩子
新高考改革選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不是讀書無用,而是你無用
金錢教育觀,從現在開始
從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不是讀書無用 而是你無用
不是讀書無用,而是你無用
論王十朋的教育觀
基于工程教育觀的GIS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高校頻繁改名既浮躁又功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