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主題探究教學:助力小學生社會情感能力發展

2024-05-06 21:47中山市南頭三鑫學校陳爾琪
師道(教研) 2024年2期
關鍵詞:道德爸爸情感

文/中山市南頭三鑫學校 陳爾琪

關注學生社會情感能力提升是新時代背景下解決基礎教育發展問題的現實路徑。學校教育承載著立德樹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教師要在尊重學生個體發展的基礎上,結合文本特點,引導學生了解、提煉適切的、更具有生命成長價值的、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時代需求的主題意義,有效促進學生的語言以及社會情感能力發展。筆者以黑布林英語分級讀物Dad for Sale 繪本在三年級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基于主題研究發展小學中年級學生的社會情感能力。主題探究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建構性。教師用顯性的話題Dad 導入sell dad 的主題,然后在教學過程緊扣這三個子主題“Who wants to sell dad?”“Why to sell dad?”“Does he sell dad?”展開閱讀和思考,引導學生從激活主題、解讀主題、聚焦主題三個層面,逐步建構和生成主題意義,發展學生的社會情感能力。

一、激活主題,聯系生活

教師在正式進入讀故事前,先讓學生圍繞故事主題Dad 展開思考、討論,一方面激發學生讀故事的興趣,為后續故事學習鋪墊,另一方面將學生拉進故事中,為后續遷移做準備。

在本節課中,教師通過呈現幾張非常有代表性的爸爸圖片,引出“dads”。通過問題How is your dad?借助教師提供的簡單詞句:tall,short,fat,thin,strong,likes running,playing 等,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爸爸。這個時候,學生對爸爸的表達僅限于外貌特征和一般興趣愛好。這也是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對一個人的評價關注其顯現的特征,對一個人的喜好也是暫時且不斷變化的。通過學生對自己父親的回顧(較表象化),激活主題,為進入故事閱讀做好了鋪墊。

[教學片段1]

正式上課,教師展示幾張爸爸的圖片并提問:

T:Before open the new story book,I would like to show you some pictures.Can you guess,what is the topic of our new story?

Ss:Dads.

T:Yes.Dads.How is your dad?

S1:My dad is tall and strong.

S2:He is a little fat.

S3:He likes running and and playing basketball.

學生基于已有詞匯談論自己的爸爸,課堂輕松自由。學生在分享過程中,不斷強化爸爸的印象,在傾聽別人分享時,有了初步的對比判斷。

二、解讀主題,體驗情感

將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人物,把自己的情感代入,結合故事內容去體驗、感受人物的感情,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并解讀文本的過程。小學英語繪本的故事簡潔,主角個性鮮明,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繪本故事,理解人物的情感特點和繪本的語言特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代入角色,更好地感悟人物性格特點,領悟故事內涵。在探究主題意義的過程中使用細讀和泛讀的閱讀策略,能幫助學生從收集表層信息向探究深層信息轉化,加深對核心主題意義的理解。解讀主題是對故事的第一層閱讀。第一次閱讀主要以大問題統領,引導學生泛讀故事的前部分,了解主人公出售爸爸的基本原因,從文本的字面意思初步理解故事;第二次閱讀時,教師通過圖片環游的方式引導學生梳理“出售爸爸”背后的具體原因,并帶著學生解讀故事的后半段:主人公回憶起爸爸的好。教師本著整體性和系統性的原則梳理故事內容,聚焦主題意義,讓學生感受人物情緒,體驗人物情感。

[教學片段2]

教師呈現封面,引導孩子們關注標題和圖片。

T:Look at the cover.What can you see?

S1:There is a girl and her family.

S2:It’s rainy.She is unhappy.

Ss:The title is Dad for Sale.

學生解讀完封面信息,會產生疑問——誰要賣掉爸爸?教師先帶著孩子初步猜測,大部分的孩子第一反應就是故事里的爸爸不好。

T:Who wants to sell dad?Why? Can you make a guess?

S1:The girl want to sell dad.Maybe dad is bad.

教師帶著孩子們的猜測,通過播放視頻的形式,閱讀故事的前半部分。

T:Who wants to sell dad?

Ss:The boy.

T:But why?

S1:Because he is angry with dad.

S2:Because his dad is not good.

第一次閱讀,學生從故事的字面意思理解,回答基本都是這是一個不好的爸爸。這是學生站在“孩子”的視角看待問題的方式,教師不評價學生的想法,而是通過對故事的逐步解讀,悄然改變這個爸爸在學生心中的印象。

T:The boy wants to sell his dad.Look,he gets some money and goes to the Dad Shop.Look at dad.How is dad?

Ss:He is upset.

T:Why?

S1:Because he thinks his son doesn’t love him.

T:Oh,what a poor dad.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關注圖片中爸爸的表情,體會爸爸的情緒,共情爸爸的感受。這個時候,學生開始有點同情這個可憐的爸爸。

T:Does the boy sell his dad at last?

一方面出于同情,一方面又還是理解主人公的心情,在這種復雜情緒的推動下,學生打開故事,自主閱讀。

Ss:No!

學生開始急切的想要回復,更像是學生自己松了口氣。在這個時候,其實學生的態度從一開始對這個爸爸的不認同徹底發生了轉變。有研究表明,喚起兒童的同情心是激發兒童道德行為的一個重要手段。接著,教師開始帶著孩子進入故事中主人公“回憶爸爸的好”的部分。故事里描述的爸爸的好,正是很多爸爸為孩子默默做的簡單且平凡的事情,這些事情往往容易被孩子忽視。主人公的回憶正是貼近了學生的真實生活,學生感受著故事中爸爸對兒子的付出。這個時候,故事的主題意義已經生成——Dad is an angel.與故事結尾的插圖天使爸爸呼應。

三、聚焦主題,促進移情

對故事的第二層閱讀是聚焦主題。教師帶著學生回顧故事后,落在故事中主人公想要出售爸爸的部分。故事中主人公一開始對爸爸的行為很憤怒,也正是學生在真實生活與父母相處會出現的“道德認識偏差”。因為這個年齡段學生的道德判斷正從自我關注到向外移情,即便學生有一定的道德認識,也不代表會有良好的道德行為。正因為如此,正確和有效的教育才能夠減少這個年齡階段學生的認識和行為脫節的情況。在本環節中,教師引導孩子看待“bad dad”行為背后的原因,理解爸爸看似不近人情的行為實則才是正確的道德規范。

[教學片段3]

教師截取了故事中兩幅插圖,分別是惡魔爸爸和天使爸爸,讓學生合作討論。

T:Is his dad a devil or an angel? Why?

S1:An angel.Because he loves the boy.

S2:He helps the boy.

S3:He is warm.

T:At first,the boy thinks that his dad is a devil.He always says,“No”to the boy.Can you tell me why does dad do that?

教師繼續追問,帶著學生回顧爸爸不讓主人公做的三件事,反思背后的原因。

S1:It’s dirty.

Ss:It’s not safe.

學生找到問題的關鍵,因為小主人公要做的事情都不衛生、不安全,這是不好的事情,所以爸爸才會制止。學生不再停留在文本字面上的意思,能移情到爸爸層面的正確的道德判斷。那現實生活中,我們是不是也常常會遇到跟主人公一樣的情況,因為大人對我們行為的約束,而產生情緒呢?教師繼續引導學生促發內省。

T:If your dad does something that makes you angry but it is good for you,what would you do?

這看似是一個問題,實際上是引導學生從道德判斷轉向道德行為。教師給出一些有效的方式。

T:I think I would calm down.I would listen to him.If I am angry with him,I would say sorry to him.How are my ideas?

Ss:Good.

T:Our dad loves us so much.

移情是兒童采取道德行為的一個手段。教師通過潛移默化的教育手段,激發學生履行道德要求的愿望,讓他們的行為從外部要求逐步變成內心要求,使他們能夠主動地按照道德意識來調節自己的行為。

猜你喜歡
道德爸爸情感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