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探索環境立市新路徑
——以杭州為例

2024-05-06 23:00王莉萍祝建英
浙江經濟 2024年2期
關鍵詞:杭州垃圾綠色

文/王莉萍 祝建英

“環境立市”是新時代我國城市發展新方向。對于杭州而言,“環境立市”不僅極大地改善了杭州的生態環境、發展環境,而且有力地推動了整個城市的升值

邁入新世紀以來,杭州堅持“環境立市”戰略不動搖,做了大量生態保護和建設工作、大量基礎性鋪墊工作、大量社會民生工作,為城市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浙江考察調研并發表重要講話,賦予浙江“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新目標新定位。抓住“重要窗口”建設背景下杭州城市環境面臨的新機遇,必須以“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胸襟氣魄,從所處大時代環境看杭州,跳出杭州看杭州、服務全省看杭州、立足全國看杭州、鏈接全球看杭州。

對標“重要窗口”,聚焦杭州打造“濕地水城”、成為“創新活力之城、歷史文化名城、生態文明之都”等目標要求,杭州在自身建設、城市環境轉化、經驗輸出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短板。下一步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探索具有杭州特色的環境立市新路,將生態文明建設理念融入城市環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

杭州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主要問題

2020年9月,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浙江開展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2022年,浙江省委生態環境保護對杭州開展專項督察,根據《省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關于印發〈杭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督察報告〉的函》意見,杭州當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污水廢水排放、一般工業固廢管理處置、垃圾分揀處置、環保產業發展等方面。

污水廢水排放問題。杭州市內3條主要入海河流、溪閘斷面氮磷濃度較高,近岸海域水質未見好轉,部分臨海區域存在工業廢水入河入海排放,杭州灣、象山港、樂清灣和三門灣四個重要海灣水質均為劣四類。城市污水處理設施服務承載能力不足,部分工業園區存在廢水超標排放、污水直排現象,污水廢水排放標準有待進一步嚴格規范,廢水污水管網建設有待提升完善。另外,因城市旅游業發展較快,西湖景區用水量已超越污水系統的提升量,西湖楊公堤段等局部出現污水直排西湖的情況。

固體廢棄物問題。杭州已建成一般工業固廢處置利用設施13座,處理能力366萬噸/年,2022年杭州實際產生的一般工業固廢約559.35萬噸,遠超現有設施的處理能力,冶煉廢渣、粉煤灰、爐渣、尾礦渣、糧食食品及加工廢物、黑色金屬廢物等一般工業固廢有部分需轉移市域外利用處置,部分種類固廢的利用處置渠道不夠穩定,一般工業固廢利用處置能力不足。

垃圾分揀處置問題。部分區域農村生活垃圾存在分類收集、混合運輸的情況,家庭有毒有害垃圾收集系統有待建立,混入生活垃圾后,增大環境污染風險,提高垃圾分揀處置難度。生活垃圾后端產業鏈已形成,但可回收垃圾呈點狀、碎片化分布,尚未形成規模效應,使相關企業加大經營管理難度,難以實現可持續增長。2022年,杭州全市城鎮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9.4%,對標上海43%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有差距。

環保產業發展問題。杭州的經濟發展主要依賴于數字經濟、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產業。其中,數字經濟是杭州的重要經濟支柱之一,綠色低碳產業屬于產業布局短板。目前杭州的碳排放指數和能源消費指數已位于全國前列,據《中國凈零碳城市發展報告(2022)》,在全國30個重點城市中杭州排第四位,2025 年要實現“三保兩降兩升”的主要發展目標任務艱巨。環保產業具有特殊性,產品服務業務的整合并不完善,許多企業規模較小,且多數只提供單一的環保產品,很難形成規模效應。由于產業特殊性,上下游產業鏈形成周期偏長,短期內很難實現較好發展。

杭州打造生態文明之都的戰略思路

以水為脈,強化西湖和西溪濕地保護,嚴格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管控,筑牢綠色屏障?!八笔亲畲蟮拿裆l碇?,直接影響著杭州世界名城建設的生態底色。杭州應以生態市建設為抓手,以西湖、西溪濕地和千島湖為重點,全面提升保護、管理、經營、研究水平。堅持“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強調水資源在環境保護中的重要作用,明確不同類型空間管控要點,綜合協調經濟、社會、環境、生態等目標,全面堅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不斷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

以清潔、清靜、親水、綠色、無視覺污染為標準,打造國內最清潔城市。公共空間整潔有序是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競爭力提升的前提和基礎。2007年,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打造“國內最清潔城市”的決策部署,十多年過去了,杭州綠色、清潔、宜居的城市形象深入人心。打造國內最清潔城市要以“四化”即“潔化、綠化、亮化、序化”為標準,做到“清潔、清靜、親水、綠色、無視覺污染”,堅持將城市建設與城市發展、人民生活緊密結合,堅持綠色理念,創造人民美好生活。

以生態補償機制等制度環境優化為重點,創新綠色制度。改變傳統的無償使用生態資源的習慣,促使區域在制定經濟發展規劃時充分考慮對資源環境的損耗成本,從源頭上促進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以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及重要水源地、生態保護區為生態補償重點,不斷完善各項政策。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專項基金、政策傾斜等非市場途徑,結合土地優惠政策吸引、水權交易、林業碳匯、綠色標識、綠色金融等市場化手段,豐富生態補償形式,構建多元化補償格局,構建綠色低碳經濟體系。

以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為重點,壯大綠色產業。發展生態經濟是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選擇,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要以產業轉型升級為手段,以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為目標,大力發展生態產業,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依托先進的工業互聯網技術,推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與綠色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向“科技+制造+服務”現代綠色產業的轉型,特別是引導龍頭企業帶動提升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在價值鏈上實現綠色化和數字化,推動工業、制造業等產業高端化邁進、智能化升級和綠色化轉型。

杭州打造生態文明之都的舉措建議

從城市環境來說,打造世界名城水生態環境。嚴格保護水資源、管理水資源,實施西湖全域綜合提升行動,強化自然生態景觀保護,進一步提升西湖水生態品質;實施西溪濕地原生態保護提升行動,打造世界濕地保護與利用的典范;加強千島湖綜合保護,推動新安江流域水生態環境共保,建成淳安特別生態功能區。統籌湘湖、南湖、銅鑒湖、陽陂湖、大江東江海濕地等濕地群建設,結合各流域特點,因地制宜,提升水環境質量,打造“萬頃濕地、萬里碧水”的“濕地水城”。增加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措施,增加污水綜合回用、非常規水源綜合利用、水資源統一配置等內容,做到清污分流,優水優用。針對污水處理設施水平低、服務承載能力不強的問題,提高污水處理能力、擴大污水管網收集范圍、推進水資源循環利用。按照“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法制化管理”原則,深入推進城區污水處理行業市場化進程,培育建立市場化運作機制,調動社會資本參與城區污水處理設施投資建設的積極性,引入專業化公司負責管理運營維護,提高專業化運營水平。

從城市建設來說,建設全國“無廢城市”樣板。2020年浙江啟動全域“無廢城市”建設,2023年1月,杭州市政府印發《杭州市深化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提出2025年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各項指標均達到目標值,基本建成多跨協同、整體智治的固廢數字化治理體系,成為全國先行示范的“無廢城市”樣板。無廢城市的關鍵是推動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綠色化、低碳化。建設全國“無廢城市”樣板,應加強固廢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綠色設計,從生態設計、清潔生產、綠色供應鏈管理和綠色生活方式等方面入手,實現源頭減量。針對工農業廢物、生活廢物的資源能源實現梯級利用,將生活垃圾、農林廢物、“城市礦產”、污水處理污泥、建筑垃圾、危廢等收集、分類、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設施納入城市公共設施規劃,形成企業內、企業間和區域內循環鏈接。在固廢處理技術方面,大力支持技術研發創新,依托杭州天子嶺循環經濟產業園區(靜脈產業基地)、杭州能源與環境產業園、中節能富陽環保產業制造基地等資源,聯合建立研發中心或研究院。制度方面,建立環境影響責任分擔機制,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或者押金制等有關固廢管理機制的創新,建立企業主導、市場引領、政府推動的長效機制。

從城市管理來說,打造國內最清潔城市。城市垃圾清運和處理,是城市環境治理中一個難題,垃圾處理與中國城市發展的矛盾正在加劇。清潔直運是減少生活垃圾、固廢垃圾對城市居民生活環境的污染高“費效比”的辦法。大力推廣四種清潔模式即:桶車直運、車車直運、直運代替和接駁站(以車代機、廂車對接)模式,使“垃圾不落地、垃圾不外露”,減少露天垃圾,特別是垃圾中轉站對居民生活環境的影響。深入推進城市清潔工程,在街道、道路、辦公場所、居住區、農村等建立清掃保潔制度,因地制宜對道路進行清潔維護。加大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應用,提升智慧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城市清潔機械化水平,從人工清掃向機械化清掃邁進,從地面保潔向立面、水面保潔拓展,實現城鄉環境衛生清掃保潔全覆蓋。針對垃圾分類難題,要構建前端、中端、末端全鏈條閉環機制,源頭投放精準化,分類收運規范化,終端處置資源化,加強對“先分后混、混裝混運”不規范行為的查處力度。

從城市產業來說,建設低碳城市。建設低碳城市,就要發展生態經濟,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現產業結構的高度化、生態化。加快推動杭州工業、服務、文創經濟“三級跳”,實現產業制造與創造協同共進、產業制造與產業服務互為配套、產業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不斷彰顯產業創新性、開放性、可持續性等主要特征的“3+1”現代產業體系。積極發展綠色能源,充分發揮正泰新能源、南都電池、龍焱能源科技等一批企業引領示范作用,穩步推進能源綠色轉型。在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同時,積極布局節能環保和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注重生態產品服務“第四產業”的開發,積極探索資源定價、適度提價機制,用價格杠桿調節資源使用。大力推動產業生態化,通過創新使用PPP、項目經營權轉讓等各種模式加快項目市場化,實現生態資源自我造血。

對于杭州而言,“環境立市”不僅極大地改善了杭州的生態環境、發展環境,而且有力地推動了整個城市的升值,“環境立市”戰略也是適應新時代我國城市生態和人居環境發展形勢和需求所提出的城市發展新方向。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為我國城市建設提供了系統的指引,同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碍h境立市”戰略引領下的城市建設應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不斷創新理念和思維,不斷滿足國家戰略和人居生態環境發展需求,不斷深化“環境立市”戰略的內涵,指導城市可持續性發展,努力實現我國城市建設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的有機統一,為世界人居生態環境建設提供更多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猜你喜歡
杭州垃圾綠色
杭州
綠色低碳
垃圾去哪了
那一雙“分揀垃圾”的手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倒垃圾
倒垃圾
G20 映像杭州的“取勝之鑰”
杭州
杭州舊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