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業與升學并重背景下中職土木類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2024-05-06 23:59賀圣蘭肖興政
機械職業教育 2024年2期
關鍵詞:升學中職技能

賀圣蘭 肖興政

(四川輕化工大學 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四川 自貢 643000)

中等職業教育在中等教育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它的主要使命是培養高水平、高素質的技能型勞動者,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職業教育體系已經建立,并且規模龐大。其中,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不僅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保障,而且是推進職業教育改革、促進就業創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因此,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是多方面、多層面的任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需要大批高素質高技能人才。2022年國家對中職教育的定位進行了調整,將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落實在“就業”和“升學”兩方面,提出了“就業與升學并重”的新導向[1]。中職畢業生的選擇多樣化,除直接就業外,還能通過技能拔尖人才免試升學、三二分段制、職教高考、對口單招等升學渠道升入高職或本科?!熬蜆I與升學并重”將更好地推進中職教育的發展,使職業教育不再被視為“次等教育”,提高中職教育的公平性,讓人民更滿意。國家大力創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既為中職學生提供發展平臺,也為企業提供高層次人才。

一、中職教育導向新模式——就業與升學并重

2004年,國家在《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中提出,我國職業教育的辦學理念是“以就業為導向”。為了滿足社會對學生的要求,中職學校始終以職業技能、促進就業為主要培養目標。但是隨著人本主義思潮[3]的興起和傳播,當代社會更加注重“人”的發展。在此背景下,中職學校面臨著生源危機以及升學趨勢加劇的問題,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備受質疑。

時代進步需要技術人才,因此,國家開始逐步提高職業教育的地位。2021年全國教育大會上[4],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教育部也于2022年2月23日召開教育新春發布會[1],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在會上明確指出,調整中職教育定位,今后將不斷推動中等職業教育向多元化、多樣化方向發展,由早期單純“以就業為導向”轉變為“就業與升學并重”的新導向模式。

當前我國建筑業在向數字化建造時代快速邁進,建筑類專業傳統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已不適應新時代的需要。建筑業為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支撐,需要大力培養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而中職教育中土木類專業占比相對較大。中職、高職和本科院校都承擔著為國家培養高技能、創新型人才的使命,而中職在社會和高等教育之間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需要為國家輸送技能人才,也保障了高職院校學生的來源。

二、目前土木類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職業規劃不明,自我定位不準

石曉薇[5]采用調查問卷、對話訪談等形式對某中職學校學生進行調查,最終結果以數字3為中等強度的觀測值。通過數據分析,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目標值僅為2.71,均值稍高一點的是自我認知和職業規劃意識,分別為3.20和3.12。根據調查結果可知,多數中職生對職業方向并沒有明確的規劃。然而由對話訪談可見,出現該現象的原因是,學生對自己的認知不夠清晰,當初選擇時,對專業不夠了解,或由父母決定,導致部分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缺乏激情。羅淏月[6]在賦權增能視角下,對其所在學校的中職生進行了自卑心理量表測試,通過問話訪談等方式分析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的原因,認為家庭狀況、中考失敗、老師不重視等原因占絕大部分。這諸多因素使中職生過于自卑,他們對自身沒有明確認知,更對未來規劃迷茫,大大影響即將到來的升學或就業。

(二)師資力量不足,教學方式傳統

師資隊伍是培養優秀學生的關鍵。教育部2020年調查結果表明,中等職業院校教師隊伍的組成結構中,本科學歷占84.4%,大專學歷和碩士學歷基本持平,各占6.8%和8.5%,博士學歷僅占0.1%[7]。大多數中職學校的教師是本科學歷,高層次高學歷教師數量嚴重不足。土木工程專業綜合性十分強,且學科知識之間跨度較大,這就要求學生不但需要將各科知識融會貫通,而且需有一定實踐能力。建筑企業也希望中職學??梢耘嘤龈訉I、實踐能力出眾,并且能契合飛速發展的建筑行業的高技能型人才[8]。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中職教師多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缺乏工程案例的講解,很難引起學生的關注;學生缺乏足夠的興趣,其創造思維容易被固化。

(三)實踐能力不足,硬件設備落后

中職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存在一定問題,教學內容以理論知識為主,缺少實際工程經驗,無法提供足夠的技能培訓和實踐指導,而專業導師的缺乏更是讓實踐知識的傳授環節大打折扣,實踐課時難以得到保障。實踐學分只占據總學分的15%~20%,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比例嚴重失衡,甚至將實踐課程的比例壓縮到3%~4%[9]。不僅如此,多數中職學校的實驗經費投入不達標、教學實驗設施不完善,存在器材數量不足、設備更新不及時的問題。這些問題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和未來職業的發展,與國家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要求相差甚遠。硬件設施達不到要求,實驗或教學便很難獲得理想的效果,專業實踐技能不足,缺乏實際操作能力,不利于競爭力的提高,這讓中職生的求職之路變得十分艱難。

(四)社會認可度低,缺乏專業人才

中等職業學校在培養高技能型勞動力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然而,社會對中職學校的認可度較低,很多中職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面臨巨大挑戰,難以找到理想的就業機會。熊丙奇[10]在文中提到,大部分事業單位的招聘要求是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甚至是小縣城的一個崗位,研究生學歷約占招聘總名額的92%?!拔▽W歷論”已經大大影響了中職生的求職路徑。人社部曾公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百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狀況分析報告》,從報告中可以看出,目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是十分巨大的。與上年同一時期相比較,社會更加注重高級人才或技能人才的需求,且需求幅度大大增加,其中增幅最大的是高級技師,增加了28.8%[11]。目前很多企業認為,高職類人才需求量大,供給不足,而中職類人才卻供大于求。顯然,當前中職學校所培養的技術類人才已經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人才層次也相對較低,專業性人才極度缺乏。

三、“就業與升學并重”新背景下土木類人才培養策略探索

(一)改善生源質量,提高職業素質

新職教法的實施,意味著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站在了相同起跑線。中職學校應從生源角度入手,擴大招生范圍,改善學生質量,不只是初中生,退役軍人、下崗職工以及高素質農民等社會人員均可報考中職學校。今后中職還可以考慮和普通高中一同招生,或者是采用平行志愿等方式,給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

與此同時,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實施“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并印發相應方案,要求調整中職學校辦學標準,確保2023年年底全國職業學校達標率達80%[12-13]。通過提高學校辦學質量、增強辦學水平等手段,糾正大眾偏見,為中職學校正名,吸引更多更優秀的學生進入中職學校。中職學校要給予學生管理以及德育工作充分的支持和指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他們正確地自我定位并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此外,政府應合理引導普職分流,改善中職學校生源質量;提供專業的職業咨詢,幫助學生了解各種職業類型,更好地與他們的興趣和技能匹配;調整中職學校整體發展狀況,確保質量的總體提升,擴大學生就業及升學的多種選擇面。

(二)創新教學模式,建設“雙師”隊伍

考慮就業與升學并重的雙背景,打造“學歷+技能”的優秀人才,中職學校要創設出符合社會發展進步的新人才培養模式,如“企業訂單式”“2+1定向式”、現代學徒制等,探尋一條適合中職生的教育教學之路。因土木專業的復雜性,可通過情景教學、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使教學多元化,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那些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無論課上還是課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思考、討論。通過提問等方式激發學生思考,培養其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多參加技能比賽,獲得相應資質證書,在有意向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同時增加其就業競爭優勢。

一所優秀的中職學校,其質量和水平大多由該學校的教師所決定。教師團隊的整體素質水平不僅影響學校發展,而且關系著學生的未來。2022年教育廳發布公函決定開展職業教育教師隊伍能力提升行動[14],可見,國家對于加大職業教師隊伍能力建設的決心。通過增加入職、在職教師培訓活動,鼓勵教師自我提升學歷;通過推進教師考取資格證書制度等方式,強化教師隊伍體系。努力創設“雙師型”教師,加強中職學校與企業之間相互流通,設立產業導師特聘崗,讓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等成為校內兼職專業教師[15],以便學生能夠更迅速地掌握行業最新動態,了解行業近況,更有利于提升學生職業素質能力。

(三)增加實訓課程,促進理論應用

“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眼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推進改革創新,借鑒先進經驗,努力建設具有高水平、高層次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盵16]信息化社會對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趨增加,而土木工程類專業涉及科目廣、課程設置繁雜,非常不利于學生系統性學習,因此,應加大實訓課程的比例,通過實訓練習,學生對于書本上生硬的知識點的理解會更加透徹,有利于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結合。

在就業與升學并重的大背景下,學生既要注重專業基礎知識的積累,也要加強實踐方面的能力提升。政府和學校的首要任務便是增加實驗經費的投入,及時更新教學實驗設備,確保學生接觸到更前沿的現代技術和工具,以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與此同時,創新學校與企業間的合作模式,構建實習基地,提供良好的學習、實踐平臺,通過產教融合,增加學生去企業實習、見習的機會[17]。鼓勵學校采用虛擬實驗室、在線模擬等創新方法,彌補硬件設備的不足。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使其能夠更好地開展學生的實踐教育工作。當中職學校的學生擁有強大的理論基礎知識,也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時,無論是選擇升學還是就業,都將很好地改善中職教育的發展出路,使其更加多元、多樣化。

(四)加強就業引導,拓寬升學渠道

中職畢業生通過校企合作、企業訂單式培養、頂崗實習等方式,就業率可達90%以上,但有研究發現畢業生職業穩定性低,出現離職或換崗位等情況,就業率達標,但是就業穩定率卻極低[18]。這是由于中職生就業時年齡普遍偏小、心智不夠成熟,所學專業可能非其興趣所在。提高就業穩定率,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大力弘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工匠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學校和教師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尋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方式,增強學生對就業競爭力的自信心。與此同時加強就業指導,注重畢業發展方向引導,不斷培養學生就業能力以及就業觀念,確保學生就業觀、創業觀等價值觀的正確定向。

升學渠道在2019年國家實施高職擴招政策之后逐漸暢通,學生可通過對口單招、“3+2”、五年一貫制、中本貫通等途徑進入高等院校。北大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針對2萬名中職畢業生進行調查,其中35%的學生畢業后直接就業,65%的學生升入高等院校,其中,55%的學生升入大專,10%的學生升入本科[19]。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職業學校1.12萬所,在校學生超過2 915萬人,但高技能人才僅有30%左右[20]。升學不是職業教育普通化,而是發展高層次職業教育。國家發展需要能工巧匠,中職生升入高職、本科繼續深造會培養更多“大國工匠”,提高技能人才比例。

“就業與升學并重”新導向,說明當前社會對高知識、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偠灾?堅持“就業與升學并重”導向十分符合目前中職學校的實際發展情況,也為中職學生提供了多渠道、多方面的選擇。

猜你喜歡
升學中職技能
高級技能
為子女升學攢資歷
秣馬厲兵強技能
拼技能,享豐收
別讓熬夜毀了升學夢
升學啦
畫唇技能輕松
淺談中職英語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誤了百萬中職生”嗎?
構建中職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