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時代新聞工作思路創新探析

2024-05-06 16:54楊潔
中國地市報人 2024年2期
關鍵詞:日報社傳統媒體微信

楊潔

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的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多次提到兩組詞“探索、創新”“擔當、作為”,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結合各自具體實際開拓創新,特別是在前沿實踐、未知領域,鼓勵大膽探索、敢為人先,尋求有效解決新矛盾新問題的思路和辦法,努力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新鮮經驗”。

時代在發展,傳統媒體已不再是單一的運作模式,進軍全媒體時代的號角越吹越響,媒體宣傳進入深度融合階段。新媒體的興起,促使傳統媒體創新轉型。人工智能、AI技術等靈活運用在宣傳中,一改往日傳播形式單一的特點。時代在呼喚,時代在助推。思路創新、方法創新,全媒體發展的要求與日俱增。

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教授伊契爾·索勒·普爾在1983年最早提出媒介融合,實現“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傳播”的工作格局??梢哉f,40年前的他,思路超前,高瞻遠矚,他的觀念放到今天仍不過時,具有前瞻性及指導意義。如今,看我們國內,人民日報社持續推進全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旗下媒體有報紙、刊物、網站、客戶端、微信等十多種媒介的全媒體方陣。記者一次采集的新聞文、圖經編輯加工整合,在上述多個媒介上全方位展示,打破以往傳統媒體時代,報社只有紙媒等平面媒體、廣電只有聲音和影像的傳播模式。

時代發展到今天,手機對傳統媒體造成很大沖擊,新聞、影視節目均可在手機上觀看,文圖視頻都有,隨時隨地能看,空間時間限制小,很多人不再有耐心一個版一個版地翻看報紙,不再只是長時間坐在電視前收看節目,傳統媒體面臨閱讀量、收視率下降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媒體必須思變??磮罂娜松倭?,看電視聽收音機的人少了,怎么辦?這關于傳統媒體的生存與發展,創新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目前當務之急是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努力提高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一、鉛與火的時代,留下了優良傳統但不應成為今日前行的包袱

河南《開封日報》創刊于1948年,在轟隆隆的炮火中誕生,在九曲十八彎最后一道彎的黃河岸邊奔騰前行。生命不息,發展不止。傳統報紙是鉛與火的藝術和產物,在悠悠歲月中以傳統模式發展多年?;ヂ摼W未興時,編讀互動主要為書信來往。來信如雪片般飛來,編輯記者花大量時間辦活動與讀者加大交流力度,每天用不少精力看讀者來信、回信,年底發不完的稿件和讀者來信多得辦公室柜子裝不下,用麻袋打包,真是堆積如山的稿件。以往,傳統媒體時代,工作方式相對單一、費時。

編輯手工畫版,鉛筆、版樣紙、橡皮是基本工具,畫好版,印刷廠排版同志看著圖紙操作。記者手寫稿件,若修改的地方多,需要重新謄寫。開展讀者活動,電話挨個通知,需要專門抽出半天時間來聯系。

二、全媒體時代,去紙化辦公與多元化發展和創新

如今,進入深度融合的全媒體時代,宣傳方式在不斷創新發展。報社為擴大影響,舉辦活動與多媒體結合,彌補紙媒短板。開封日報社期刊中心宣傳舉辦讀者活動,采用網絡、客戶端先行方式。在舉辦活動過程中,抽空撰寫新聞稿件、拍攝新聞照片,活動未結束,便已將正在進行時的新聞文圖編發至網站、客戶端等新媒體。第二天,報紙刊登。新媒體、紙媒互相補充,取長補短。隨后,制作圖文并茂、內容豐富的微信專輯,通過讀者們積極轉發、點贊、評論,短時間內迅速吸引大量粉絲。實現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傳播的全媒體創新傳播方式。

三年疫情期間,相當一段時間影響著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為對廣大讀者進行積極引導、培養自信心,開封日報社期刊中心聯合典型讀者代表,如星光大道月冠軍、其學生時代聲樂老師所輔導的少兒弟子(多個比賽獲獎者)、有文藝特長的讀者,聯合錄制抗疫歌曲,制作微信專輯、視頻號發布,一經推出,轉發者眾多,天南地北、四面八方的粉絲直線上升,使得原本以編排紙刊為主的期刊中心多出不少新媒體讀者,這也是全媒體時代的一大收獲與創新。新形勢下,開封日報社采取讀者喜聞樂見的方法開展活動,讓大伙廣泛參與。

當今,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有話語權。以全媒體方式讓讀者受眾廣泛參與,不失為“吸粉”的一個有益方式。

此外,開封日報社期刊中心約熱心讀者撰寫抗疫文章、邀請有朗誦特長的讀者或是專業播音員出身的讀者,朗讀抗疫文章、錄制有聲專輯,鼓勵讀者們留言,報社精選發布,使得讀者們廣泛參與,促使做紙媒業務為主的期刊中心在疫情靜默期間并不沉默,通過新媒體發布、溝通的形式,積極樂觀地與讀者們在一起,陪伴讀者們度過疫情那段艱難的歲月。

疫情消散,開封日報社舉辦讀者節、汽車文化節等活動,通過微信、網、端等新媒體形式進行新聞發布,取得良好效果。微信是很多手機用戶都有的,微信傳播占有一定優勢。開封日報社期刊中心通過建立微信群,定期開展讀者活動,為媒體聚人氣,活動分線上、線下,比如通過微信群發布公告,征集志愿者,群內報名接龍,聯合開展到敬老院獻愛心活動。因為運用新媒體技術,所以活動通知、報名、運作省時省力,不再像傳統媒體時代那樣費時費力?;顒赢斕?,志愿者們開車從四面八方匯聚成長龍,一起奔赴敬老院。此前,很多人不認識、沒見過面,但大伙通過微信進行溝通,很好地完成了獻愛心活動。為敬老院捐獻物資、節目表演,現場活動拍攝的照片視頻,大伙在微信群分享,開封日報社期刊中心制作成微信專輯進行宣傳,大伙紛紛轉發留言,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共同獻愛心。這也是擴大媒體公信力、影響力的方式。

三、融媒時代,大膽運用新技術開創宣傳新模式

2023年9月23日,在央視新聞的報道中,亞運史上首個AR技術數字火炬手大步跨越杭州亞運會場外至場內,參與點火儀式,深深震撼著場內外觀眾。筆者用回放功能看了好幾遍視頻,這是新興的傳播方式,數字人動作流暢,毫無僵硬感、毫無違和感,動作真實得就像放大的真人在奔跑傳遞火炬。原本高大的真人運動員火炬手與之相比,成了小不點。

AR技術虛擬數字人火炬手,給觀眾帶來的是真實的感受和體驗。巨大的數字人跨過錢塘江,在空中踏浪而來,走進大蓮花和運動員汪順一起點燃杭州亞運會火炬,很多觀眾紛紛感嘆:真是高科技!這是怎么做到的?!有探索就有創新,數字人火炬手的亮相,是大膽運用新技術進行傳播創新。新技術不斷出現,關鍵在是否敢于用來創新工作方式,是否能夠很好地掌握新技術、是否能夠很好地運用到實際工作當中。全媒體時代要做到這些,首先思路要與時俱進,要有開拓精神、敢為人先的精神,勇于在未知領域積極探索。不僅要創新夢想,還要勇敢地跨出實現的第一步。有不怕失敗的擔當精神,有敢于探索的作為精神。

2023年初,開封日報將AI技術運用在開封兩會新聞播報中,通過新媒體技術制作仿真AI主持人,進行新聞播報,先進技術使得虛擬主播完美地近似真人,制作的新聞播報視頻就像電視新聞一樣圖文并茂,有解說。當時,疫情并未完全消散,新媒體技術的運用,AI主播的出現,減少了人員聚集和流動,有助于疫情期間工作的及時開展。

開封日報社對這一新興技術的運用,在廣電界引起不小的震撼,廣電人同樣表示:這是怎么做到的?沒想到報社能制作出電視新聞。

如今,開封日報社可現場直播,直接連線在田間地頭采訪的駐縣記者或是在一線采訪的各區記者,進行視頻對話,將一線采訪新聞錄制下來。記者不僅寫出平面紙媒新聞稿,還錄制新聞視頻在網絡、客戶端、微信視頻號等平臺播放?,F在,全媒體時代,錄視頻、播放視頻,不是只有電視臺才能做到,報社同樣能做得很好,甚至可能更好!而今,報社也能培養出集采、編、播于一體的新聞工作者,能培養出具有專業水準的出鏡記者、外景主持人。

2023年9月,開封日報社記者在下暴雨時迎難而上,開車在市區多個主干道進行探訪,對積水路段及時進行報道,采取視頻新聞直播方式,讓觀眾(讀者)第一時間了解到路況。當時,進入直播間觀看的人有數萬,成為熱點。

開封日報社還將錄制的一線新聞視頻,制作成二維碼印在報紙上,讀者可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行觀看,這是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在報紙上看視頻。

全媒體促成跨界融合,帶給大伙新的閱讀視聽感受,帶來一種全新體驗,全媒體的發展也是在摸索中前進。時代在發展,傳統媒體受沖擊不可避免,我們作為媒體工作者,怨天尤人不可取,要敢于迎難而上,要勇敢地踏上破冰之旅,多學習,廣充電,不斷運用新知識、新技能充實自己、武裝自己,對自己進行思想觀念上的大改造。思想大解放,無論何時都要注意保持,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事實告訴我們,十分付出不一定有十分收獲,但不付出肯定沒收獲。路在腳下,奮斗出成效。全媒體時代對新聞工作者來說不該是唱衰,而是迎難而上、破繭成蝶的轉型,勇于自我革命的創新發展。

猜你喜歡
日報社傳統媒體微信
2019年de第一場雪
夢幻老君山
傳統媒體為什么要包裝自己的“網紅”
微信
傳統媒體在新形勢下如何實現突圍
五問傳統媒體:你以為熬過寒冬就是春天嗎?
集體“失憶”
微信
微信
傳統媒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