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策略

2024-05-06 19:00鄒素潔
天津教育·中 2024年3期
關鍵詞:教—學—評目標評價

鄒素潔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第三中學

初中語文教師采用“教—學—評”一體化模式開展授課活動,既可以使教、學、評三方實現有效統一,又能更好地提升課程教學效率與質量。對此,為了使一體化教學發揮應有的作用,本文從目標、評價、活動三個視角出發,闡述教師設計一體化授課目標、制定一體化評價標準、開展一體化授課活動,最終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策略。

一、“教—學—評”一體化概述

“教—學—評”一體化是指教與學之間、教與評之間、學與評之間實現目標和方向上的統一。對課程教學而言,知識講授、學生認知、課程評價三者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相互輔助的關系。在教與學的一體化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意味著教師應當更加明確學生需要學習什么,而自身作為教育者應當如何教授他們,以及將學科知識教授到怎樣的程度。在教與評的一體化中,教師應當將評價貫穿于課程教學的始終,要利用積極評價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增強他們自主認知的信心,從而更好地提升課堂認知效率。在學與評的一體化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參與到課程評價活動中,使其能夠進行有效反思。另外,教師應當認識到課程評價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此,教師要結合學科素養,圍繞課程教學標準,科學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對自身的學習過程、學習結果、學習能力等多個方面進行客觀評價,在查缺補漏的過程中,得到學科綜合能力的提升與綜合素養的發展。

二、初中語文實施“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的原則

(一)目標一致原則

在“教—學—評”一體化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遵循目標一致原則,讓知識講授的內容、教授的方法與學生的求知需求相一致,同時,課程評價標準要與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相一致。另外,學生的學習方向和學習結果要與教師的授課目標相一致,這樣能使教、學、評三個方面都朝著同一個目標邁進,從而更好地提升教師課程教學效率。

(二)貫穿始終原則

根據“教—學—評”一體化授課模式要求,語文教師在設計課程評價時,要遵循貫穿始終原則,在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引導和評價激勵,利用有效評價幫助學生找到知識探究的正確方向,增強他們主動學習的信心,從而更好地提升語文認知效率與質量。

三、初中語文基于“教—學—評”一體化開展課程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綜合多元要素,設計一體化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既是教師知識講授的主要參考方向,也是課程教學最終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在“教—學—評”一體化授課模式中,語文教師在制定課程目標時,不僅要參考教材中的授課要求和學科教學標準,還要考慮到當前班級學生的求知需求,深入了解他們目前的真實學習能力,再結合上述信息制定明確的一體化教學目標,這樣不僅能夠增強課程目標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還能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使其快速找到正確的自主學習方向,從而提升課程認知效率與質量。

以人教版初中語文(五四制)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本單元收錄的是魯迅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章講述作者童年時期在百草園與三味書屋中發生的各種有趣的事情,表現了兒童不可壓抑的快樂天性。針對這篇課文的“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語文教師要先根據班級學生的學情以及課程教學標準,制定清晰明確的授課目標。課前,教師要分析文章內容,思考學生可以從文章中學到哪些知識,再深入了解實際學情,探究班級學生的求知需求,而后融合兩方面信息設計教學目標。比如,學生應當通過課程學習知道魯迅的文學成就,了解這篇回憶性散文的創作背景,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能夠從具體的語句中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其中的寫作意圖。另外,學生要在學習過程中提高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

對此,教師可以制定以下教學目標:閱讀課外資料,了解魯迅的生平,探索《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寫作背景,開闊文學視野,增強自主探知意識;閱讀課文,圍繞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個地點劃分文章段落,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提高自主閱讀能力和結構梳理能力;深入研究文中具體詞句,如“似乎”“確鑿”“有人說……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狈治鲈~語在句子中的作用,了解語句的修辭手法,總結作者的寫作特點,提高深度閱讀能力,提升細節分析水平;細致分析文章段落,研究作者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側面反映了哪些真實的生活現象,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從而提升情感感知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圍繞學科素養培養要求,結合當前學生閱讀求知需求,融合單元教學標準,制定“教—學—評”一體化授課目標,既實現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又能為之后設計統一的課程評價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圍繞授課目標,設計一體化課程評價

根據“教—學—評”一體化要求,語文教師在制定評價標準時,要考慮到課程教學和學生學習兩個方面的內容,遵循目標一致原則,設計與之相符的課程評價內容。另外,要想讓課程評價發揮一體化教學的作用,教師要合理優化評價方式,將評價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以此來激勵學生高效學習,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1.制定綜合化評價標準。

課程評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要素:第一,評價要素,指的是具體評價什么,如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學習能力、學習成果等;第二,等級標準,指的是判斷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達到怎樣的認知水平,比如,中等學習水平、較強能力水平等;第三,具體指標,指的是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著怎樣的認知表現,比如,是否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是否主動表達個人觀點等。在“教—學—評”一體化的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要結合上述評價要素,圍繞一體化授課目標,根據單元授課活動,設計契合度、統一性更高的評價標準。

以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五四制)第四單元第14課《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為例,教師要結合單元授課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目標一致的一體化課程評價標準。首先,語文教師要從知識講授的最終目的出發,設計評價標準。比如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是否理清了本篇議論文的寫作思路,是否掌握了議論文的寫作方法;學生是否明白第二自然段中“問號”和“感嘆號”的內在含義,是否掌握了將抽象信息直觀化表達的方法;學生是否知道本篇議論文提出了怎樣的論點,是否能夠概括出作者所列舉的各個論據;學生是否能夠概述第一個事例(石蕊試紙的發明)的中心論點,是否領悟到事例中所蘊含的科學精神;學生是否明白第二個論據(大陸漂移學說)的意義,是否知道這一事例的表述目的;學生是否能夠概述第三個論據(睡覺時眼珠轉動)的含義,是否能根據三個論據總結出作者的核心觀點。

其次,教師從學生學習的視角出發,依據他們的實際認知能力設計課程評價標準。比如學生是否通過深入閱讀課文內容細致研究文中詞句,提高了深度閱讀能力;在閱讀探知過程中,學生是否主動參與各種認知活動、是否時刻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是否端正了閱讀學習的態度;在互動交流過程中,學生是否主動與他人溝通、是否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是否提高了合作認知能力;在問題解答過程中,學生是否提升了語言表達水平、是否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語文教師設計目標一致的課程評價標準,不僅加大了評價與教學之間的契合度,還能利用課程評價使學生實現有效反思,進而提升最終學習質量。

2.采用嵌入式評價模式。

對于“教—學—評”一體化語文課程而言,其教學評價不應只針對課程測試或者課程作業,而是應當存在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以及學生學習的方方面面?;诖?,語文教師應當圍繞“教”和“學”設計嵌入式評價活動。首先,教師應當形成嵌入式課程評價意識,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意識地對其進行認知態度、認知行為等方面的評價。其次,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在各個環節的學習成果,及時根據他們的反饋信息調整授課活動,指出他們需要改進的地方。再次,教師要考慮到班級學生的差異化認知能力,綜合多方面因素,對其進行客觀合理的評價,要讓評價起到教學激勵和認知鼓勵的作用。最后,教師應當完善嵌入式評價的主體,引導學生參與到評價活動中,通過多視角自評與互評,實現有效的課堂反思,進而提升最終認知效果。

以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五四制)下冊第六單元第22課《太空一日》為例,本篇課文選自我國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的自傳《天地九重》,課文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火箭升空時的不適感、在飛船中的所見所感、太空中的神秘聲音、驚心動魄的歸途。語文教師在教授上述四部分內容時,要巧妙融入課程評價,結合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認知能力、思維水平、理解能力等各個方面進行客觀評價。同時,教師要根據班級學生的認知狀態適當給予其一些鼓勵性評價,增強他們語文學習的信心與動力。例如,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疲憊狀態時,教師可以創建趣味性的互動活動,如合作朗讀課文、交流楊利偉的太空體驗等,并針對活動過程與結果進行激勵性點評,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其主動認知的積極性,利用鼓勵性評價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三)融入課程評價,設計一體化授課活動

為了讓語文教師進一步掌握“教—學—評”一體化的授課方法,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下文從教學實踐視角出發,通過列舉具體案例,直觀呈現教師的一體化授課過程,利用自主探知活動和小組合作活動,闡述初中語文“教—學—評”一體化的授課策略。

1.開展自主探知活動。

在“教—學—評”一體化課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開展自主性知識探索授課活動,利用有效評價激活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通過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快速達成課程學習目標,進而提高課程教學效率與質量。

以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第18課《中國石拱橋》為例,教師可以采用“教—學—評”一體化授課模式,利用多媒體課件創建自主探知教學活動。首先,語文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講述趙州橋和盧溝橋建造工藝的視頻,讓學生直觀看到兩座橋梁的外形特點,知道趙州橋的設計思路,以及盧溝橋的橋梁結構建造方法等。其次,教師結合視頻內容提出探知問題,如趙州橋的建造特點是什么?盧溝橋的美麗奇觀出自哪里?中國石拱橋的輝煌成就取決于什么?再次,教師采用激勵評價方法調動學生自主探知的積極性,讓他們自覺探索課文,找尋問題的答案。最后,教師可以創建課文細讀活動,讓學生深入思考文中的關鍵語句,引導他們客觀對比兩座橋梁的特點,總結中國石拱橋的特別之處,領悟古代匠人的匠心精神。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鼓勵性引導和客觀評價,點評他們是否積極參與深度閱讀活動,是否通過課程學習提升了綜合閱讀能力。在自主探知活動中,教師將教、學、評融為一體,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效率,還能更好地達成授課目標,提升知識講授效果。

2.開展小組合作活動。

語文教師還可以結合授課目標開展小組合作探知活動,讓學生采用協同互助的方式學習單元知識,使其在相互鼓勵、相互激勵、相互評價過程中實現有效的知識查缺補漏和綜合能力的提升,進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以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五四制)第六單元第21課《智取生辰綱》課程為例,本篇課文選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對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小說是他們比較感興趣的一種文學體裁,對此,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優勢創建小組合作探知活動,運用“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合作認知的質量。首先,教師將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讓各組以交流討論的方式自行探究課文內容,分析楊志的性格特點,總結故事的前因后果,探討文中明線和暗線的作用。其次,教師鼓勵各組學生積極分享學習成果,講述從文中了解的各方面的知識,如詞義、句意等。最后,教師要讓各組針對合作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進行客觀評價,先讓學生自評,引導他們反思合作探知的狀態與行為,找尋需要改進的地方,而后讓組員互評,發現他人身上的閃光點,找到學習的榜樣,同時獲取更高效的認知方法。教師開展一體化小組探知活動,能夠有效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增強他們自我反省和向他人學習的意識,從而更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在多元評價中提高自身綜合素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采用“教—學—評”一體化授課模式,使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課程的“評”都能圍繞同一個目標展開,讓教學各個環節都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猜你喜歡
教—學—評目標評價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學—評”一致性實踐分析
課堂觀察助力高中地理課“教—學—評”的一致性
“教—學—評”一致性課堂怎樣設計課時評價
我們的目標
音樂課堂中“教—學—評”一致性的實施研究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多維度巧設聽課評價表 促進聽評課的務實有效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