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耕“四季經濟”,撬動消費活力

2024-05-07 03:33本刊評論員
瞭望東方周刊 2024年8期
關鍵詞:創新生態文化

本刊評論員

清明小長假,春回大地,萬木吐翠,人們的出游熱情高漲,全國多地景區再現“人從眾”的壯觀畫面,不少網友感嘆:“全國景區看起來都像有1億人!”根據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公布的2024年清明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場數據,假期3天,全國國內旅游出游1.19億人次,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1.5%;國內游客出游花費539.5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12.7%。假期中游客在踏青賞花、民俗體驗中賡續節日傳統,享受美好春光,“春日經濟”熱力十足。

“春日經濟”的本質是人們對高質量旅游體驗的追求。無論是三五好友走進滿山繁花共賞春色,還是一家人在綠柳如煙之下搭帳露營,人們對于好光景的需求早已不再是“走馬觀花”,“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旅行模式逐漸淡出,轉而傾向于更為豐富多彩的消費體驗。對各城市來說,要想抓住人們對高質量旅游體驗的需求、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就要牢牢聚焦三個關鍵詞:生態、文化、創新。

沒有綠色生態底色,就不可能有“春日經濟”的五光十色。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黨的十八大以來,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我國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萬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各城市的生態面貌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以北京為例,從“偶爾曬”到“經常曬”,再到如今的“偶爾曬”,朋友圈里“曬藍天”的頻率變化,正說明空氣質量明顯改善,讓人們從稀罕珍貴到習以為常的心態轉變。藍天白云之下,人們擁抱自然的頻度更高了,北京和周邊景區的人氣旺起來,消費自然多起來。實踐證明,“美麗中國”照進現實,“美麗經濟”就會熱起來,城市“高顏值”必然撬動經濟高產值。

沒有深厚文化滋養,就不可能有“春日經濟”的花開不敗。這個清明假期,我們不僅看到人們賞春花、品春茶、嘗春鮮,更看到了游客在看民俗、聽歷史、賞文化?!靶轮惺健贝┐钆c中式建筑的相得益彰,公園里三五步一個古裝仕女的景象,折射出當代年輕人對新國潮的熱愛,以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這種文化的內在需求,讓一些原本“存在感”一般的城市成為新晉文旅網紅。在河南南陽西峽縣,游客走進老界嶺萬畝山茱萸花海,賞花同時體驗投壺射箭、剪紙、畫扇等傳統技藝;在江西萍鄉東橋鎮,以“文昌閣”等歷史景觀為依托,游客們在金色油菜花海中,盡情感受漢服經濟與東橋傳統文化的碰撞??梢哉f,挖掘多少文化資源,就能開拓多少文旅空間,新內涵必然帶來新消費。

沒有銳意進取的創新,就不可能有“春日經濟”的持久活力。旅游不僅是人們跟“詩與遠方”的相遇,更是各城市克服審美疲勞、拉動新型消費的創新競逐。比如,北京發布“九大花事”,串聯特色古跡賞花點推出多條主題游線路;湖北發放200萬張惠民券,游客線上搶券、線下核銷,熱門A級景區均可免費入園;上海結合城市露營、體育運動等春日主題舉辦多場體驗活動,打造更多春日消費新場景。正是這種業態與場景的創新融合,帶動從縱覽春色、帶妝拍照到“賞花+民俗”“訪春+展覽”等跨界玩法,催熱“春天里的馬拉松”等賽事經濟等等,持續點燃文旅消費熱情。換句話說,有創新,必然有體驗式消費的不斷升溫。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每個季節都有專屬好風景,從2023年夏天的淄博、冬天的哈爾濱火爆,到2024年春季天水、開封出圈,文旅市場“黑馬”頻出。只要在生態、文化、創新上做好文章,各城市的“四季經濟”一定會高潮不斷。

猜你喜歡
創新生態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生態養生”娛晚年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誰遠誰近?
生態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