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務實創新、持之有故的思想探索

2024-05-07 09:50張展銘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莊子

張展銘

摘要:莊子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其思想是中國傳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占有重要地位。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莊學在中國哲學和傳統思想文化研究領域備受關注,涌現出一些優秀的學術著作,其中包括崔大華先生的《莊學研究》。文章通過研讀《莊學研究》一書總結了崔大華先生研究莊子思想的特點:首先是廣闊的研究視野。崔先生從微觀和宏觀的角度考察了莊子思想對儒學、道教、佛學的影響與滲透。其次是科學的實證精神?!肚f學研究》基于大量歷史文獻與考古資料,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進行思想分析與論證,提出了令人信服的闡釋與解答。再次是精辟的理論創見。崔先生在對莊子的自然哲學、人生哲學及社會思想進行論述時,提出了許多之前沒有被探討或缺乏充分論證的理論觀點。

關鍵詞:莊子;《莊學研究》;崔大華

中圖分類號:G25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4)03-0135-04

崔大華先生是著名的中國哲學史家,曾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等。他畢生致力于中國哲學史研究,尤其是在道家哲學、儒家哲學方面造詣深厚,成果豐富,成就斐然。他先后編寫出版了《南宋陸學》《莊學研究》《儒學引論》等著作,其中,《莊學研究》一書于199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被收入“哲學史家文庫”,于2005年再版。2019年3月,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啟動《崔大華全集》的編纂出版工作,收錄崔先生已出版的全部論著,以及未發表的隨筆、短文等,《莊學研究》一書被收錄在《崔大華全集》第三卷?!肚f學研究》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為“莊子其人其書考論”,中編為“莊子思想述評”,下編為“莊子思想與中國歷代思潮”。其中,上編對莊子的“生卒年代”“故里國屬”“身世生平”,以及《莊子》古今本、佚篇佚文、內外雜篇區分、真偽問題進行闡釋;中編從自然哲學、人生哲學、社會批判、莊子思想的認識結構等方面展現、論述莊子思想的內容[1];下編分析莊子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的深遠影響。

1廣闊的研究視野

《莊學研究》將莊子思想放入中國哲學發展變化的歷史長河中進行審視,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考察了莊子思想對儒學的三個理論形態、佛學、道教及中國近現代思潮的影響,展現了崔大華先生廣闊的研究視野。

該書對莊學與儒學的關系進行了詳細的探討與周密的考察。在先秦儒學方面,該書對韓愈所提出的“莊子之學出于儒”這一觀點進行辨析;通過《莊子》中對孔子的借重及對儒學基本命題的改造等情況,指出莊子先前的儒家思想與莊子的基本思想有著密切聯系,儒家思想是莊子思想觀念的背景而并非理論淵源。荀子在《解蔽》中對莊子思想“蔽于天而不知人”的批評如此準確恰當,可以推斷出他對《莊子》的熟知?!盾髯印芬粫鴮Α肚f子》中概念、名物的引用,說明莊子思想對荀子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秦漢之際《易傳》《禮記》中的儒家思想也在莊子思想影響下得到升華。該書指出先秦儒家思想的理論范圍超出單一社會現象向廣闊的自然、人的整個世界擴展時,論題由具體的、社會經驗性質的倫理道德向更高的、具有哲學性質的理論層次前進時,是從莊子思想那里得到激勵和借鑒的[2]。經學作為貫穿儒學始終的學術內容,該書對莊子思想和作為一種儒學理論形態的經學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考察。漢代經學在對儒家義理進行闡述時,對莊子自然觀中的一些思想進行了吸收,并將《莊子》里的人物等思想資源直接援用。魏晉時期,由于門閥士族制度的高度發展和政治動蕩,玄學思潮應運而生,儒家學者通過引入道家思想的方式,以解決漢代經學無法解決的問題。崔大華先生認為,雖然玄學本質上屬于一種儒學思潮,但魏晉玄學和士風都深深地烙印著莊子思想的痕跡,浸潤著莊子的精神。

在本體論性質方面,針對“名教”與“自然”的關系及生與死等問題,魏晉玄學引用道家思想(主要為莊子思想)進行論述,以補充儒學的某種缺失。在莊子思想的影響下,傳統儒學發展到最高、最成熟的理論形態——宋明理學,宋明理學具備了批判、消化莊子思想的理論思維能力和理論觀念。崔大華先生在對理學基本理論中所蘊含的莊子思想進行論述時,主要從理學的宇宙圖景和理學主題這兩個方面進行探討,在理學的宇宙圖景中朱熹所闡述的“太極”思想來自莊子對“道”的理解,即莊子認為“道”不僅是萬物共同的根源,還同時存在于每個具體事物中。理學主題中的“理一分殊”的觀念來自莊子“道通為一”與“道無所不在”這兩個觀念的疊合。該書通過引用理學家對莊子人生哲學這一思想核心進行批評的例子,表明理學具備消化莊子思想的能力。該書還從理學家對《莊子》的援用方面,論證莊學對理學的影響與滲透。崔大華先生認為,莊子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在現代思潮中更多地表現在深層的理論結構中[3]。不論是熊十力的“新唯識論”體系還是馮友蘭的“新理學”思想體系,都與莊子思想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說明莊子思想對現代新儒學思潮具有重要影響。

莊子思想與中國傳統思想中的道教和佛教這兩個宗教觀念體系也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且其緊密程度甚至還在與儒家思想的密切關系之上。

在佛學傳入初期,《莊子》在對“格義”“連類”的佛經翻譯與佛理注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中國佛學在兩晉時期得到充分發展,主要表現是中國佛學對印度佛學般若空觀的理論有了獨特見解。崔大華先生認為,晉代佛學中的心無、即色、本無三家對般若空觀的理解是有分歧的,但受到莊子思想的影響卻是共同的;這種分歧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由于它們感受的和接受的莊子思想影響有所不同的結果[4]。隋唐時期,中國佛教蓬勃發展,達到輝煌鼎盛的階段。天臺宗的“實相”、華嚴宗的“法界”及禪宗的“自性”都不同程度地吸納了莊子思想中關于歷史觀念、整體觀念、自然觀念的觀點。在道教的最高宗教目標——長生、成仙的理論中,具有理論色彩的部分都是借援莊子思想中的相關內容[5],道教最高的人格神——元始天尊來自莊子思想中的自然哲學。崔大華先生認為,在修煉方術上道教的形、神理論或氣、精、神理論是相對粗糙的,潛生于《莊子》之中,而向新的、不同于《莊子》的宗教方向發展。

2科學的實證精神

《莊學研究》基于大量的歷史文獻和考古資料,通過多個視角及嚴謹的邏輯論證和思想分析,對莊子其人其書進行了令人信服的考辨論證。莊子在兩千多年前作為隱士生活,遠離政治和名聲,關于他的生活和傳記的大部分信息已難以尋得。雖然史料匱乏,但關于莊子生平的問題吸引了不同時代學者的關注。例如,針對莊子的故里國屬,以及曾任漆園吏等問題,學者們有不同的觀點?!妒酚洝酚涊d“莊子者,蒙人也”,但對于蒙屬何諸侯國,并沒有明確記載。崔大華先生通過引用《國語》《史記》《漢書》等相關文獻史料,得出蒙為戰國時期宋國的領土、莊子為戰國時宋之蒙人的結論,并通過引用大量文獻,給予合理的解釋,排除了莊子為楚人、齊人等說法。關于《史記》記載“莊子曾為漆園吏”的問題,崔大華先生征引《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雜抄》中有關“漆園”的記載,《管子》等書關于“嗇夫”一職的記錄,《尚書》《詩經》及《莊子》有關漆的用途的記載,從而印證莊子是一位對手工生產非常熟悉、曾經擔任宋國管理漆園種植和漆器制作的吏——嗇夫。

關于《莊子》一書的內容,歷代學者也存在許多爭議,《莊學研究》上編對《莊子》一書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詳盡考辨。該書對《莊子》從古本到今本的演變過程進行了辨析,《史記》記載莊子“著書十余萬言”,《漢書》所錄“《莊子》五十二篇”,而今本為三十三篇不足七萬言。崔大華先生通過對比高山寺版《莊子》中《天下》篇的跋語與《經典釋文·序錄》的內容,認為今本《莊子》三十三篇是在古本《莊子》五十二篇的基礎上,由郭象進行刪減和編輯而成;隨后對剩余可考的佚篇佚文進行了考辨,從而得出古本《莊子》不是成于一人之手,部分篇章可能是在莊子去世多年后由莊子的后繼學者創作的,而今本《莊子》的外雜篇中也存在類似的情況。

在《莊子》內外雜篇的劃分問題上,學者們沒有形成一致看法。崔大華先生根據《漢書》《別錄》的記述推斷出劉向曾整理過《莊子》,《莊子》內篇篇名與漢代緯書篇名相似,《莊子》內篇篇名很可能是在劉向進行整理時所擬制出來的等觀點;根據陸德明的《經典釋文·序錄》等史料,得出《莊子》外篇劃分出雜篇的格局是由魏晉司馬彪開始、郭象完成的;針對《莊子》的真偽問題,通過列表格的方式提出《莊子》是先秦道家思想與先秦莊子學派著述的匯集等觀點;對《莊子》內篇的中心思想與莊子的言行進行比較后,得出《莊子》內篇所反映的思想,特別是人生哲學思想,是莊子思想的核心部分,是莊子本人的思想[6],而外、雜篇中超出內篇核心觀念的其他思想,是莊子后學對莊子思想的變異與發展;對于《說劍》《天下》兩篇的作者問題,在引用錢穆論證觀點的基礎上認為,對于《說劍》的作者并不需要唯一確定為莊辛,可能是戰國末期的策士托莊周之口所作,或者更準確地說,是莊子的后繼學者們以模擬策士之文的方式而創作。

3精辟的理論創見

崔大華先生在對莊子身世及《莊子》一書進行考辨后,轉入對莊子思想的分析,指出莊子思想起源于對人精神自由的追求,且源頭向對宇宙根源熱情探索、對現實社會冷漠審視這兩個方向延伸?!肚f學研究》從自然、人生、社會這三個方面對莊子思想的主要內容進行了闡述,理清了莊學一派的完整思想及其發展所依照的邏輯思路,提出了諸多以前沒有討論過或沒有充分論證的理論見解。

3.1莊子的自然哲學思想分析

該書指出,莊子的自然哲學思想包含三個方面,即構成萬物基始的“氣”、萬物生成和存在形式的“化”、宇宙的最后根源“道”?!皻狻弊鳛閺浡钪娴钠毡榈拇嬖?,是虛無的顯現,但在具體事物中的顯現都最終歸為陰陽的對立或合成。書中提到以“氣”為萬物基始的觀點……它的感性的、直觀的因素減弱了,理性的、思辨的成分增多了,從思想發展的邏輯來看,這是一個進展[7]。在莊子的思想觀念中,“化”是指運動和變化的概念,“自化”是莊子思想中最深刻的內容,該書在把莊子與古希臘亞里士多德進行對比后,認為“自化觀點的意義超越了莊子思想的范疇,它與儒家倫理思想中的‘為仁由己共同地和自然地筑成了中國傳統思想中防范宗教的、主宰世界的神或上帝觀念越入的觀念屏障”[8]。對于莊子思想中最為突出的“道”,該書認為“道”的范疇有著重要的思想意義,通過與古印度和古希臘哲學的宇宙最后根源“大梵”和“理念”進行比較,得出莊子思想蘊含的“道”具有中國特色。

3.2莊子的人生哲學思想分析

人生哲學思想作為莊子思想的核心內容,其大體是對人生的理想境界與實踐方式的深入思考。莊子通過描述自然、社會與自我這三個方面的人生困境,提出無欲、去智、體“道”的修養方法,表達了他對精神絕對自由的追求。該書指出,莊子人生哲學思想的核心部分是通過這種體“道”的方法,實現一種超越塵世、無任何負累的精神自由的狀態。該書還把莊子的自由觀與近代西方哲學家康德、黑格爾等人的“理性自由”和“意志自由”進行對比后指出,莊子所提倡的自由是一種“情態自由”,雖然這種“情態自由”觀是缺乏現實基礎的,但莊子的自由理想應該被視為中國文化中的進步現象,莊子對“情態自由”的描述應該是人類自由思想史的初章[9]。

3.3莊子的社會思想分析

《莊學研究》在對莊子的社會思想進行闡述時,開篇就談到他的社會思想是對當時社會強烈的批判,并在這個基礎上產生復舊的社會思想?!肚f子》一書中描述了當時戰爭不斷與統治者殘暴的政治環境,農業生產和貿易等經濟現象,風俗人情等社會生活,通過對這些內容的描述表達出莊子對當時社會的批評和對復古生活的向往。在批判社會的過程中,莊子所表現的批判思想主要分為三種:對戰國時期社會制度最徹底否定的無君論,作為莊子社會批判的基本理論的無為論,“既雕既琢,復歸于樸”的返樸論。通過對社會的批判,莊子也對理想社會進行了設想,在《莊子》中對理想社會的描述被稱為“至德之世”和“建德之國”。崔大華先生認為,雖然莊子關于理想社會的設想帶有某種幻想成分,某種反文明色彩,但他所表現出的一位古代哲人的巨大智慧和真誠,是不應該被輕視和被詆毀的[10]。

4結語

崔大華先生作為著名的中國哲學史家,擁有深厚的史料學功底,以獨特的學術視角,系統地解答了莊子其人其書等歷史遺留問題,對《莊子》的理論體系和基本范疇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詳細敘述了莊子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及歷代思潮的影響,并置于世界哲學的語境中凸顯出《莊子》的特點和價值。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吳光對《莊學研究》評價道:“《莊學研究》是道家思想研究方面的一流學術成果?!盵11]方克立認為該書是“20世紀最有新意和理論深度的一部道家思想研究專著”[12]。崔大華先生在書中談到,通過對莊子思想的考察,在理解和熟悉莊子思想的基礎上,能夠深入理解和熟悉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卓有成效地創造出新的、現代的中國優秀思想和文化。

參考文獻:

[1][2][3][4][5][6][7][8][9][10]崔大華.崔大華全集第三卷[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2,344,506,463,442,83,103,111,155,236.

[11]吳光.道家思想研究中的優秀成果:評崔大華著《莊學研究》[J].中國哲學史,1993(3):111-116.

[12]高秀昌.潛心治學、成就卓著:崔大華先生其人其學及其貢獻[J].中州學刊,2012(6):118-125.

(編校:孫新梅)

猜你喜歡
莊子
莊子之論
《莊子 逍遙游》
《莊子說》(二十七)
《莊子說》(二十三)
《莊子說》(二十二)
《莊子說》(二十一)
《莊子說》(二十)
《莊子說》(十八)
《莊子說》(十五)
《莊子說》(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