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公園覓唐槐

2024-05-07 05:22福雨
北京紀事 2024年5期
關鍵詞:北海公園畫舫槐樹

福雨

“走過許多條胡同,親近了許多株槐樹,發小打來手機,問我在哪兒?我說你該問:歲移小鬼成翁叟,人在胡同第幾槐?”至今每每看到胡同中那一樹槐花,仍舊會想到著名作家劉心武先生的作品《人在胡同第幾槐》。

北京人愛槐樹,以至于曾幾何時將槐樹當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這種耐酸耐堿的樹種仿佛就是為了北京而生而長的。枝繁葉茂的樹冠,不單可以為胡同小院遮風擋雨,更可以見證老少爺們兒一盤象棋之戰的全過程,它是名副其實的、北京百姓的“遮蔭侯”。待到陰歷五月,那滿樹的“槐花香”不單成為了京城一景兒,更上了餐桌、入了北京人的“肚府雜貨鋪兒”。千萬不要誤認為食用槐花的創意,是那生活拮據的年代擠對出的果腹靈感,據考證其實早在唐代宮廷便有以槐樹葉做餅的記載,且還有去火消炎的功效。文人雅士更將槐樹挺拔的身姿與如落雪一般的飄逸花朵,上升到了人文精神層面,視其有君子之風,于是唐代、東晉、北魏均有種植槐樹的記錄。

北京古樹名木眾多,但從唐代陪伴至今的古樹卻鳳毛麟角,特別是唐代種植的槐樹,如今仍可見到的實屬珍貴,并非藏于深山卻出現在公園中的唐槐更是“珍中之珍”。

北海公園對于公眾來說并不陌生,這里是個不缺故事的地方:橫跨數個朝代被皇家視若宮苑重地、折糧石遠道而來藏身于此、慈禧太后坐著小火車賞景又開心、末代皇帝耕耘回憶錄,直至《讓我們蕩起雙槳》帶著碧波蕩漾的歡笑飄進了無數人的童年……但或許沒有太多人知道,北海公園中還藏著一棵著名的“唐槐”。

之所以稱之為“藏”,是因為早在乾隆時期,它便被特意圈在小院之中,所以便會出現來過北海千百遍,不識唐槐真面目的情況。此外,這唐槐的“家”——北海公園的園中之園“畫舫齋”,與其他院內早已向公眾開放的景點不同,近年才向游客露出真容,所以對唐槐的存在自然知曉的并不多。

這座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的畫舫齋,具體位置與北海公園另一處著名的景觀群“濠濮間”相鄰,順小徑伴芳草尋得一院門進入,便是畫舫齋的世界。

初進畫舫齋,與其他小院并無什么太大差異,前院雅致精巧,房前綠樹掩映,殿額上懸的四個字“春雨林塘”恰為這小院增添了不少“點題”的趣味。

穿過第一進院落,眼前則是另外一番景色,有“舫”怎可無水?于是,一池清水成為了齋的主題,周圍以回廊連接,所有房屋圍繞在這水的周邊,正殿探水而居,伴以東西配院??唇榻B方知,這組建筑院落整體形狀如一艘大船,創意來源于歐陽修的《畫舫齋記》。游人置身其中并不知曉其形象,只能玩味園林造景的藝術,當得知建筑設計背后的文化故事,則另外獲取了一份對古人及傳統文化的欽佩,正可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據記載,乾隆爺不僅將這里作為賞景休閑之所,而且也曾在這里辦過宴會、搞過射箭比賽,還聽過“小曲兒”、閱過古籍。民國五年(1916年)大總統黎元洪的秘書長饒漢祥真會找地兒,在這里安家短住。而后又作為北海公園董事會會址。

這株唐槐所居住的小院,便是畫舫齋正殿東面的跨院,院中匾額的“古柯庭”三個字,便已經傳遞出園主非人,而是古樹。

實際上,這株唐槐雖為天然,但卻擁有了不少與人文元素相映成趣的雅致。首先,坐擁山石之上,一枯一榮、一靜一動,如巨大的盆景。此外,小院因樹得名,又成為了這樹景中的一部分,置身院中,仰望“華蓋”參天,觸摸光陰年輪,閉目聆聽葉片與風的奏鳴。值得一提的是,這株擁有1200多年樹齡的巨大唐槐不止一次出現在了乾隆皇帝的視野與筆墨之中。

“庭宇老槐下,因之名古柯。若尋嘉樹傳,當賦角弓歌。閱歲三百久,成蔭數畝多。底須向王集,工拙較如何?!比缯f明文一般,講述了古柯庭的名稱由來,以及唐槐的茂盛?!捌崖溟e庭對古柯,熏風綠葉亦婆娑。金元明閱三朝跡,不向荊凡問若何?!迸c“古柯自不如其歲,率與計之六百年。卻勝大椿及建木,虛無只剩付書篇?!眲t將唐槐與情感、人文加以融合,凝練了自然又訴說了情懷。

有人會有疑問,當時乾隆為何并未將這株唐槐的生辰追溯于唐,而是在詩文中劃定于金?其實對于這一點,乾隆還真動過心思,只是當時并沒有對于樹齡較為科學準確的測量方法。

當時乾隆所用的方法比較簡單,兩手相合為一“拱”,一手所握為一“把”,據他說是“拱把應于大定年”,看來測量方式全靠手。因此還特意感嘆:“元明興廢都消盡,劫外留斯不老身?!钡珮淠镜拇旨毰c其所生長的環境、氣候等因素都有關系,所以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我們得到了最終答案。

其實不單乾隆皇帝對這株唐槐情有獨鐘,慈禧對于畫舫齋也十分喜歡,曾經光緒皇帝還在古柯庭中讀書寫字。

在光緒皇帝的師傅翁同龢的日記中,我們不止一次地看到光緒皇帝與古柯庭的印記:“光緒十一年四月廿八(6月10日)。上祈雨大高殿,入承光左門,永安寺拈香,跪迎皇太后。靜憩軒用膳,悅心殿辦事。出承光右門,入福華門,紫光殿閱御前大臣、乾清門侍衛等馬箭,畫舫齋讀書,仍至靜憩軒用晚膳……余等飯于古柯庭旁屋……滿書刻許,二刻入,作詩一首,縱談古今?!薄肮饩w十一年十月廿日。辰初上由承光左門至悅心殿,辰初二刻太后駕到,召見辦事后傳膳,膳畢至紫光閣。午正上至古柯庭書齋,先至畫舫齋小坐,冒風稍涼,未作論,僅滿書、溫書而已?!薄肮饩w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在畫舫齋古柯庭相度書案,與兩孫兄坐談,直至午正一刻奏事處太監來,云自今日至廿四日皆在內有書房,南北海亦無書房,系敬事房誤傳也?!?/p>

在北京市園林局2018年12月18日針對于唐槐的介紹中我們了解到了它如今的具體情況:胸圍596厘米、樹高13米、冠幅9米、樹齡1200年。

與此同時,在2023年“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新華社聯合組織開展的‘雙百古樹推選宣傳活動”中,還發現了北海公園的“街坊”——景山公園中也有一株唐槐,有意思的是這株唐槐的知名不僅是因為它的年齡,還因為它與另外一棵樹的緣分,人們稱之為“唐槐抱子”。

這株奇特的唐槐位于景山公園內觀德殿西側,巨大挺拔的身姿格外顯眼,就在人們驚嘆于自然生命力的偉大時,中空的樹干又長出了一株小樹。那干枯的樹皮、那迸裂的“時光印痕”,卻因為小樹的存在而有了另一番溫柔與暖意。

漫步在北京的公園,與這些古樹擦肩而過之時,相信您還會讀懂更多這座城市的“年輪”故事。

猜你喜歡
北海公園畫舫槐樹
我與槐樹
游北海公園
北海公園盆栽荷花無土栽培初探
Promoting Architectural Values in Culturebound Scenery in Tourist Destinations
夜游秦淮河
一艘畫舫
秋臨
槐樹花開
北海公園
丟了一棵槐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