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證:廣安門附近的古樹

2024-05-07 05:22高申
北京紀事 2024年5期
關鍵詞:灣子廣安門白臉

高申

五顯財神廟僅存的“遺產”

最初知曉五顯財神廟,是通過王永斌先生的一本書,此書名曰《北京的關廂鄉鎮和老字號》。

依照王永斌的說法,“廣安門關廂(這里所說的關廂,范圍可以拓展至小井、大井)的財神廟,供奉的既不是文財神范蠡,也不是武財神趙公元帥,更不是山西商人信奉的關羽。供奉的則是曹仁廣、劉義廣、李誠廣、葛信廣和張智廣五位財神。

“因為曹、劉、李、葛、張五人的為人,正是當時社會所需要的,因而深受各界人士的尊崇。他們故去后,人們奉曹仁廣為‘都天威猛曹大元帥顯聰,劉義廣為‘橫天都部劉大元帥顯明,李誠廣為‘丹天降魔李大元帥顯德,葛信廣為‘飛天風火葛大元帥顯真,張智廣為‘通天金目張大元帥顯正。

“明天順年間(1457-1464年)便建廟奉祀,人稱此廟為‘五顯財神廟,也叫‘五哥廟?!泵駠鴷r期出版的《北平旅行指南》中,亦有詳盡的描述:“廟在彰義門外五里許,俗稱五哥廟?!?“廟不甚大,共分三殿。頭殿即山門,再進為大殿,祀財神像五尊?!?/p>

民國時代的五顯財神廟,繼續著明清時期的繚繞香火?!皬R中香火日,為舊歷正月初二、十六,三月十一,八月二十四,九月十七等五日,尤以正月初二日為最盛?!?/p>

對于“旅行指南”中所提及“每年有五日開廟”的說法,王永斌先生似乎并不認可。依他的看法,五顯財神廟開廟的日子,一年之中僅正月初二、九月十七兩天。作為證據,王先生查閱了清代的北京文史資料《天咫偶聞》。

其實,我得來的說法,乃是五個開廟日,分別為五位財神的生日??磥韺τ陂_廟日,孰是孰非,尚需進一步考證。

對于開廟時的喧鬧景象,王永斌先生可謂記憶猶新:“正月初二那天,天還沒亮,父親就將我叫起。點燃上煤油燈,吃點東西就上路了。我們走至廣安門時,天已經大亮。就看人流像潮水一般通過門洞,向城外涌去?!?“出城后,石道兩側各店鋪門前,一個接一個擺滿了各種貨攤?!薄叭巳耗缃吁?,在坎坷不平的石道上往西行?!?/p>

“到了廟前,只見廟門被香客擠得水泄不通。有些人往廟里擠,還有些人從廟里往外擠。進了山門就是正殿,院中滿是燒香的香客。香客們都想進大殿里去燒香祭拜。但是,無法擠進去,無奈只得(在)大殿前,將香扔進大香池中,跪在地上禮拜而已?!?/p>

“到五顯財神廟的人,心愿祈求五位財神保佑,在新的一年里財源茂盛,有個好日子過。所以(香客們)都想‘借個元寶帶回家,求個吉利?!柙獙毺幘驮诖蟮畹臇|配殿。香客用10倍市價的錢去買個紙元寶,說是‘借?!庇械臅r候,不到一上午,元寶們就會被“借”光。王永斌先生不禁慨嘆,“指佛穿衣,賴佛吃飯”,小廟的出家者依此得賺多少錢啊。

在民國時代的《舊都文物略》中,也有一段關于五顯財神廟開廟的記載,正好可以印證王永斌先生的說法:“新年之二日,則于廣寧門外五顯廟祈財,爭燒頭一炷香。傾城男婦均于半夜候城趨出,借元寶而歸?!?/p>

五顯財神廟的衰敗,是與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有著密切關聯的。此地廟會的停止,大致是在20世紀40年代初。及至1947年,五顯財神廟被改為小學,此后便一直被六里橋小學用作校舍。1987年,修建六里橋立交橋時,六里橋小學搬遷,五顯財神廟隨即被拆除。

找尋五顯財神廟的遺跡,說難也不難。五顯財神廟的建筑,基本上已不復存在。但廟產范圍內的古槐樹,卻留下了兩棵。這兩棵樹的位置,就在西三環六里橋西南側的輔道上。由于兩棵槐樹都有著三百年以上的樹齡,所以被顯眼地掛上了紅牌。只不過,打此處經過的路人們,很少有知道這兩棵古樹來歷的,甚至連看都懶得看上一眼。

在此,還要多交代幾句六里橋名稱的由來:清雍正年間,由廣安門至小井村修了一條難得的石板路。而距離廣安門外六里的柳巷村旁,曾有溝渠一條,呈西北至東南方向流淌。于是,在鋪設石板路時,便于此處修石板橋一座。因距廣安門六里,所以被稱為“六里橋”。

此六里橋的位置,就在而今西三環六里橋的西端。五顯財神廟,正好處于老六里橋的東南角上。六里橋被拆毀的時間,大致為清末民初。

崇興寺的密碼

就在民國中期出版的《北平旅行指南》中,對于崇興寺有著相當篇幅的描述?!霸趶V安門外四里許,石道迤北。(崇興寺)中墻垣多傾圮,僅存破殿三楹。額題關帝殿,殿供關公塑像。所異者該泥像為白面繡金黃袍,非赤面綠衣,且該處遠近均呼該處為白臉關公廟” “聲名雖大,香火則微,是以年久失修?!?/p>

根據民國時代的老輩人言說,這座關帝廟乃是明熹宗(天啟帝)時錦衣衛所建。起初供奉的對象并非關公,而是天啟朝的閹黨首領魏忠賢。彼時的廟宇,名曰“報恩功德祠”。里面的神主既然是魏忠賢,其形象必然為“白臉無須”。等到魏忠賢一黨被剪除,廣外地區的官員依鄉紳之意,將白臉魏公像涂以紅色,并飾以長髯。這便是關公相貌,祠廟亦隨之更名為“崇興關帝廟”。

及至清軍入關,廟已頹敗。等到康熙年間,廟中又失火。 此后,清廷中的南府太監,且將廟宇重修,并將其改名為崇興寺。

看罷“旅行指南”的介紹,我算是被弄迷糊了。既然白臉魏公的形象,早已改換為紅臉關公,這崇興寺內的白臉關公,又是何時出現的?

我查閱不到“白臉關公”出現的確切原因,便只能先去查找廣外崇興寺的具體方位。民國時代的廣外地區,至少有四五座關帝廟。這些關帝廟分別是:廣外關廂的關帝廟、椿樹館街的關帝廟、三義庵的關帝廟、灣子村的關帝廟和小紅廟。

若從距離上看,從廣安門城樓的位置出發,向西直行四里(兩公里左右),就應該達到灣子路口。昔日的灣子村乃是官道由正西轉入西南方向的拐點。村子里有民初深州人開設的深州館。若以廣安門外官道(石道)迤北作為落腳點,昔日灣子村的關帝廟則最有可能是崇興寺。

待我前往灣子路口南,且一路行至馬連道茶葉街轉悠時,確實見不到任何古建的遺跡了。無論是白臉的,還是紅臉的,廣外地區的關帝廟都已不在。

就在尋找無果之時,于灣子路口的西北角,即華爾頓酒店(前身為鴻坤國際酒店)門前,我發現了一株古槐。根據其紅牌身份,以及樹前的說明牌介紹,此樹至少有六百歲的壽數。若以距離推算,該樹的位置,倒是與崇興寺所在地相符。難不成,這棵古槐實乃崇興寺留于世間的唯一見證?

兩棵古樹

與近代史的一段交集

從崇興寺遺址往東,經過灣子、關外甘石橋。再往東,便是達官營。有人說“達官”是元明清之中某個朝代的高官。達官營便是他們住過的地方。這種說法實在有點“望文生義”了。其實,明清時代的“達官”是鏢師,“營”是聚集地。合在一起,便是“鏢師們聚集的地方”。就在兩廣路北側、緊靠“達官營”公交站牌不遠處,有一棵幾百年樹齡的大槐樹。根據北京文史學者王克昌先生的研究,這是古剎三藐庵里的大樹。

三藐庵興建于明代,乾隆十七年重修。到了道光年間,一位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晚清重臣林則徐,曾在庵里居住。根據他日志記載:道光三年十一月十三日(1823.12.14)“酉刻始出彰儀門,在三藐庵宿”。林則徐在京居住期間,曾兩次得到道光帝召見,且對他賞識有加。出京之后,林則徐要赴江蘇巡撫的任上。他的仕途之路一片大好。

十五年之后,道光十九年(1839.1.8)中午,林則徐再一次出京。此時的他,是以欽差大臣的身份離開的,準備前往虎門去銷煙。出京途中,故地重游,林則徐在緊鄰三藐庵的普濟堂下了轎。在一棵大槐樹下,與朋友們依依惜別,然后過廣外甘石橋,經五顯財神廟,最后出盧溝橋。普濟堂是清初撫恤孤老貧民機構的所在地,里面矗立著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的御碑。如今,普濟堂內的大槐樹還保留著,且與三藐庵的古樹一道,無聲地向過往的行人們講述著昔日的故事。

其實,在十四中操場的東南角、手帕口西街南口路西,還有一棵古樹。這里或是三藐庵的遺址,古廟已于1992年擴展廣外大街時被拆除……

猜你喜歡
灣子廣安門白臉
白臉僧面猴被稱長相“炸裂”
大運河揚州段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調查及保護研究
—以揚州灣子街街區為例
不受歡迎的白臉
廣安門醫院開展“世界睡眠日”專題系列活動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心血管病證結合
——關鍵技術試驗室發展歷程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現代旅游發展研究
一個“紅臉”一個“白臉”,唱垮了多少親子關系
廣安門醫院睡眠中心醫務人員參觀北京華佑醫院并進行學術交流
回不去的路
高情致遠話“白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