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實踐研究

2024-05-07 23:03徐賀
數理化解題研究·初中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學習需求效率小學數學

摘 要: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面臨著如何更有效地傳授知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挑戰.高效教學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為學生的學習和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索如何通過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探索和評估不同的教學策略,更好地滿足小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學習需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4)05-0068-03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變得日益重要.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學習風格、興趣點和能力水平,因此,采用統一的教學方法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理解并應對這些差異不僅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還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

1 通過關注學生學習需求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意義

1.1 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興趣

當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需求相契合時,學生的學習動力會顯著增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可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風格,可以創造更加吸引學生的學習環境.當學生感到其需求和興趣被重視時,更愿意參與課堂活動,這種參與感可以通過討論、小組合作、實踐活動等方式表現[1].參與感的增強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還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和創新思考.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學習數學知識,而且還可以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1.2 營造良好課堂學習氛圍

小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僅會受到自身興趣的影響,還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通過關注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教師可以更有效地設計教學活動,使其既符合課程標準要求,又貼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興趣點,讓課堂學習氛圍更加輕松愉悅,且這種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當學生感到課堂內容對他們來說既有挑戰性又能夠掌握時,他們的學習成效通常會更高.此外,關注學生的需求還意味著教師應鼓勵學生深入思考、積極探索和應用數學概念,而不僅僅是記憶和重復,這也需要教師重視學習氛圍的建立.深度學習有助于學生建立更堅實的知識基礎,并在實際情境中應用所學知識,這種積極態度不僅有助于當前的學習,還會對學生未來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1.3 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批判性思維是數學學習的核心,它可以幫助學生在日后面對復雜問題時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解決.關注學生學習需求意味著教師不僅傳授數學知識,還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通過挑戰性問題和開放式討論,學生可以學會如何分析問題、評估信息并作出邏輯推理.在以學生需求為中心的數學課堂上,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數學思想,清晰地解釋他們的推理過程,這種溝通能力對于數學學習至關重要,且學生通過與同伴和教師的交流,不僅能夠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還能學會如何有效傳達復雜的數學思想,進而提升其數學核心素養[2].

1.4 強化學生數學理解能力

深層次理解能力使學生能夠在不同情境中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而不是僅限于課堂上的應用.通過關注每個學生的具體需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對數學概念的深層次理解,不僅包括公式和概念的記憶,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邏輯.數學是一門基于邏輯和推理的學科,通過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活動和討論,鼓勵學生發展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思維,而這種思維方式的培養對學生理解更復雜的數學概念和問題至關重要.

2 通過關注學生學習需求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

2.1 創設多種教學情境,滿足學生認知需求

學生的認知需求差異意味著他們在處理信息和理解概念的方式上有所不同.例如,一些學生更喜歡視覺信息,而另一些學生更傾向于通過動手實踐學習[3].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或書面練習,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認知風格和學習偏好,創設多種教學情境可以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體驗,從而更有效地滿足他們的認知需求,這種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理解,從而提高整體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可以創設“超市購物”這一情境,向學生介紹超市購物的背景,每個學生或小組將獲得一張價值

100的購物券,他們的任務是在超市中購買不超過此金額的商品.教師準備超市商品的圖片或模型,每個商品都有標價.例如,蘋果5元一個,牛奶10元一瓶,等等.接著準備虛擬貨幣,便于學生進行計算和交易.學生分成小組,每組拿到購物券和購物清單,清單上列出他們需要購買的商品,或者可以自由選擇商品,但必須在100元以內.學生們根據商品價格進行加法計算,以確定他們可以購買的商品種類和數量.如果他們想買3個蘋果和2瓶牛奶,需要計算總費用.教師或某些學生可以扮演收銀員的角色,與購物的學生互動,進行價格核算和找零.活動結束后,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他們的購物經歷,討論哪些策略幫助他們有效地

進行計算及在計算過程中遇到的挑戰.

2.2 實施分層教學模式,滿足學生個性需求

學生在學習能力、知識水平、學習速度和興趣方面都存在差異,分層教學模式允許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需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確保每個學生都能以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分層教學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幫助他們在自己的節奏下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果,該種教學模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因為學習內容更加符合他們的能力[4].當然,教師需要確保分層教學不會導致學生之間的隔閡或標簽化,所有學生都應該感到被重視和支持.

例如,在學習“有余數的除法”內容之前,教師通過簡單的測試或觀察,評估學生對除法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可以幫助教師確定學生所處的學習層次.基礎層需要從基本的除法概念開始學習,教師重點介紹除法的基本概念,使用具體物品進行分組演示,再通過簡單的數學問題,如將物品分成幾組,讓學生理解除法和余數的基本概念.中級層學生已經理解基本的除法,但需要更多的實踐來理解余數的概念.教師可以通過更具挑戰性的問題來鞏固除法的基礎知識,并引入余數的概念,或者使用生活中的實例,如分配不均等的物品解釋余數的出現.高級層學生已經掌握除法和余數的基本概念,可以進行更高級的應用和探究活動.教師要提供更復雜的除法問題,如涉及大數據或多步運算的題目,并鼓勵學生通過探究和解決實際問題應用余數的概念,如預算分配或資源管理問題.教師還要定期評估學生的進步,并根據需要調整分層,因為一些學生會快速進步,需要更多的挑戰,而其他學生可能需要更多時間鞏固基礎知識.

2.3 重視開展互動教學,滿足學生心理需求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習知識,還需要情感支持和正面的互動體驗,積極的師生互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強他們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師生互動教學還可以提供更加多元和動態的學習體驗,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與學生的互動,教師也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需求,從而更精準地調整教學策略和內容,幫助學生發展良好的溝通技巧.

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一個有趣的問題開始課程,如:“如果需要為我們的教室鋪設地毯,如何計算需要多少地毯?”這個問題旨在激發學生對面積計算的興趣.然后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這一步驟鼓勵學生合作,并分享他們的想法和方法.教師還要在各個小組之間巡回提供指導,同時鼓勵每個學生發表意見,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討論中.最后邀請每個小組向全班展示他們的發現和計算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給予正面和建設性的反饋,表揚學生的努力和創意,并在此階段糾正存在的誤解,通過提問和引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為了強化學生的理解,教師也可以提供一些實際的應用場景,如用紙張制作長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計算它們的面積,在活動中鼓勵學生進行嘗試和探索,同時提供必要的支持,幫助學生建立自信.

2.4 小組合作完成任務,滿足學生社交需求

小學階段是社交技能和團隊合作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往往單獨學習,這樣會限制他們的社交互動和合作技能的發展.小組合作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社交互動.在小組活動中,學生要學習如何有效溝通、協商、解決沖突并共同努力完成任務.教師在小組合作任務中也要鼓勵學生發展重要的人際交往技能,如從同伴那里學習新的觀點和策略,提高其數學理解和問題解決能力.此外,小組合作還能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和團隊精神,這對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有積極的影響.

例如,在學習“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時,需要學生完成一些動手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先向學生簡要介紹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基本概念,然后提供一些基礎材料,如幾何圖形、轉盤、鏡子等,幫助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和探究.學生可以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和實驗,探究這些幾何變換的性質,接著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溝通和協作,分享各自的理解和發現.學生展示可以是口頭報告、海報展示、實際演示等多種形式,其他小組成員提出問題或給予反饋,教師也提供評價和補充信息,最后引導全班進行總結,強調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關鍵點和學生的創意.對于小組合作的過程,教師也要讓學生反思合作中的互動、溝通和團隊工作.這樣的教學中,每個小組成員都有特定的角色和責任,這種團隊合作的經歷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和集體歸屬感,能夠有效滿足學生的社交需求.

3 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探索如何將上述策略與新興的教育技術相融合,創造更富有創新性和互動性的學習環境,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高質量發展創造條件.此外,教師還應考慮不同文化和教育背景下學生需求的差異性,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創建支持性和包容性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創新思維.

參考文獻:

[1] 于秋華.基于推理能力培養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3(46):87-90.

[2] 郭珂煒.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策略研究[J].讀寫算,2020(30):123,125.

[3] 曲輝,王玉芬.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基于馬斯洛需求理論[J].學周刊,2018(4):27-28.

[4] 程鳳會.探討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師生交往互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17(2):159.

[責任編輯:李 璟]

收稿日期:2023-11-15

作者簡介:徐賀(1991.1-),男,江蘇省連云港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從事小學數學教學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小學課堂學生消極沉默現象的成因與對策研究”階段成果(課題編號:C-c/2021/02/94)

猜你喜歡
學習需求效率小學數學
提升朗讀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
基于學習需求的學習活動設計
從學生學習需求視角談大二英語聽力教學
關于核科學技術專業英語教材建設的思考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跟蹤導練(一)2
“錢”、“事”脫節效率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