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論十大關系》看黨的初心和使命

2024-05-07 01:08雷桂賢周慶紅
秦智 2024年4期
關鍵詞:初心使命民族復興

雷桂賢 周慶紅

[摘要]中國共產黨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論十大關系》這篇光輝著作。十種矛盾的提出和解決方法的思考,蘊含著黨的初心和使命,體現了黨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宗旨,奠定了“中國道路”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對《論十大關系》的繼承和發展,《論十大關系》對新時期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啟示有:堅持實現多重團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牢記黨的執政宗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積極應對新發展格局。

[關鍵詞]《論十大關系》;初心使命;人民立場;民族復興

[中圖分類號]K264.4;D642?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4.026

一、《論十大關系》所蘊含的初心和使命

從理論和實踐的維度分析,《論十大關系》在理論上回答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指向,即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滿意度作為工作重點;在實踐上確立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奮斗目標,回答“我們要干什么、我們要怎么干的問題”。

(一)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遵循

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盡快改變我國生產力落后狀況成為黨和人民的迫切愿望?!墩撌箨P系》蘊含著豐富的民本思想,體現了黨動員和領導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決心。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十大關系實質上就是十大矛盾,正確處理好這些矛盾就能平衡各方利益,讓工人、農民、黨員、非黨員、漢族、少數民族等各種群體都能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浪潮中發揮作用,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論十大關系》中指出:“提出這十個問題,都是圍繞著一個基本方針,就是要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盵1]

糧食問題是人民群眾最為關切的事情,《論十大關系》首先提出了重工業同農業、輕工業的關系,從辯證的角度分析了注重農業、輕工業對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工業積累等對長遠保障重工業穩固發展的意義,強調要重視糧食生產,要關注人民生活。

蘇聯駐中國代辦利哈喬夫對《論十大關系》和蘇共“二十大”的路線進行比較分析,認為“提出的十項方針,是鞏固從一九五五年下半年開始的社會主義革命新的高潮所取得的成績的特別綱領,……尤其是提高人民群眾的福利和進一步發展民主問題的方面?!盵2]

(二)統籌國家經濟結構布局,實現經濟綜合平衡發展

《論十大關系》從國家長治久安的角度論述了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性。一五期間,我國重工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隨著工業的過快增長、基本建設規模增大、職工數量增加,出現了農業不能夠滿足工業對物質的需求,供需關系出現了嚴重不平衡。在總結“一五”建設建設取得的經驗教訓和對蘇聯工業化模式反思的基礎上,《論十大關系》闡述了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辯證統一的關系,分別從生產力的布局、產業結構布局,正確處理國家與集體和個人關系方面,論述了經濟綜合平衡發展的思想。

(三)協調各種社會主體之間的矛盾,服務經濟發展需求

《論十大關系》從思想文化和政治生活領域方面,提出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漢族和少數民族、是非問題、中國和外國等方面的關系,提出處理每對關系應注意的方式方法,如對民主黨派采取“和”的方針,以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對是非問題,以治病救人的態度團結犯錯誤的人;對中國和外國的關系,指出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該學的還是要學,一概的照搬和一概的排斥都是不對的?!墩撌箨P系》運用矛盾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了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來服務社會主義建設,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二、《論十大關系》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的歷史方位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在取得巨大建設成就的同時,如何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以走出全盤蘇化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出十大關系,不僅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具有重要意義,成為黨的八大的指導方針,而且深刻影響著中國現代化的進程。

(一)《論十大關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開端

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付出巨大的犧牲才贏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深深懂得獨立自主的珍貴。朝鮮戰爭為中國的工業化贏得了機遇,但同時因為沒有工業化建設的經驗,在生產建設的各個領域也出現了全盤蘇化的局面?!墩撌箨P系》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是獨立自主進行探索的典范,體現了走中國自己建設道路的決心,為八大的召開做了理論準備。

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就堅持國家主權的獨立和完整,堅持獨立自主的探索自己的建設道路,擺脫對外部力量的依賴,從而走出了一條中國化的工業化道路。獨立自主是中國共產黨克服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各種困難,彰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命的政治保障。

(二)《論十大關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確立了理論基礎

《論十大關系》全面反應了我國的國情,初步回答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道路、原則方法等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開篇之作。

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接續奮斗,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1976 年12 月26 日,《論十大關系》在《人民日報》上公開發表[3],反應了黨把工作重點重新轉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意志和決心。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政府以史為鑒,協調經濟與教育、科學、政治、法律等關系,在實踐上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1995年,在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上,針對改革開放中存在的問題,闡述了十二個帶有全局性的重大關系,即《論十二大關系》,《論十二大關系》的開頭提出十二大關系“目的是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努力把握客觀規律,統一全黨認識,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4],這一指導思想同《論十大關系》是一脈相承的,從理論上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進入新世紀,科學發展觀的提出,進一步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行什么樣發展的時代之問。新時期,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重要思想的提出,更加突出了中國特色、中國道路,彰顯了中國自信。

(三)奠定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物質基礎

1957年,中蘇關系惡化,蘇聯全面撤資,以及美國和蘇聯的封鎖,中國的工業化面臨著資金和技術的嚴重缺乏。面對困境,在黨中央的號召下,中國人民發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精神,以成規模的勞動密集代替資本,形成了中國自己的工業化道路;人民群眾在生產活動中創造了鞍鋼憲法、農業學大寨、紅旗渠、大慶精神等成就,一大批新型的工業基地從無到有發展起來,包括大慶和攀枝花從小村莊成長為著名的工業基地。為中國工業化和中華民族保駕護航的軍事工業這一時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原子彈、氫彈相繼爆炸成功,從而擺脫了西方國家對我國的核威脅。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物質基礎。

三、《論十大關系》對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啟示

雖然《論十大關系》的提出已經過去60多年了,但是它所講的十大問題仍然存在。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復雜環境下,研究《論十大關系》對實現第二個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實現多重團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團結,團結是《論十大關系》的核心詞。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才能形成舉國體制,充分發揮社會主義的集中優勢。在《論十大關系》中,提到國家、集體、個人、工農、黨內外、國內外、中立勢力、反動勢力等各種社會主體,正確處理各主體之間的矛盾,調動各種群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服務。

實現現代化是每一代中國人的美好愿望。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對如何實現現代化進行了設計,先后提出了工業化、機械化、四個現代化的概念,反映了黨對中國式現代化探索的歷程。黨的二十大深入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發展了現代化的內涵,它的實現是黨和人民的共同任務,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地區差異明顯,要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需要在黨的領導下,把不同的社會群體以不同方式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共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

人民性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最鮮明的品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雖然在《論十大關系》中沒有明確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但對工人、農民利益的論述正是中國共產黨本質的體現。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在黨的領導下,國家的重大方針、發展戰略都是圍繞著人民利益的實現而布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了生產力,解決了人民的吃飯問題;對外開放,在實踐中探索經濟增長的方式方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新時期從理論上對以人民為中心價值觀的豐富和發展。針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必須始終將民生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是我們匯聚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磅礴力量的必然要求。

(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積極應對新發展格局

20世紀60年代,美蘇加劇了對中國的封鎖,經濟發展形勢惡化。從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群眾長遠利益出發,進行了“三線建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人民的幸福奠定了國防的基礎,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新時期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和平發展的條件。如今,我國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大幅提升、在全球治理中重要性不斷提高,面對世界形勢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及外部環境惡化,黨中央提出了建設“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的發展格局。正確處理好國內外、經濟建設和軍事建設的關系成為應對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練好內功、夯實基礎,積極應對一切挑戰。

四、結語

《論十大關系》是中國共產黨人獨立自主探索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開端,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和民族的使命擔當。在新時期,研讀這部著作中所包含的初心和使命并總結經驗教訓,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67.

[2]沈志華,主編.俄國解密檔案選編:中蘇關系(第六卷)[M].東方出版中心,2015:318-325.

[3]金民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史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460.

基金項目:2021天水師范學院科研項目,項目名稱:建黨百年專項(項目編號:JDZ2021—18)

作者簡介:

雷桂賢(1975.1-),女,漢族,陜西商洛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中共黨史研究;

周慶紅(1985.9-),女,漢族,甘肅通渭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中共黨史研究。

猜你喜歡
初心使命民族復興
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時代意蘊
沂蒙精神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研究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理解
勇于自我革命的底氣何在
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傳承
如何理解“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
淺析中國共產黨人的民族復興思想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特”在何處
做好青少年人生扣子的“五道題”
傳統射箭復興中的民族主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