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夫的紐帶:論《電報大街》中美國華裔與黑人族際關系的重建

2024-05-08 02:04金科爾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 2024年4期
關鍵詞:族際李小龍華裔

金科爾

引 言

美國是一個民族構成極為復雜的國家,除了主體的歐洲裔白人,非裔和亞裔是最大的兩個少數族裔。作為人口增長最快的族裔之一,華裔在亞裔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華裔便一直在人口數量上居于亞裔群體中的首位。在美國,種族問題一直存在,少數族裔曾飽受種族主義之苦,思想界一直有種族間建立團結友愛的聲音??岂R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y)在小說《沙崔》(Suttree)中聚焦白人與黑人間的族際關系,但雙方的團結只是“烏托邦”(劉曼詩、馮偉,2022:137)。當代美國著名小說家邁克爾·夏邦(Michael Chabon)認為,民族團結在當今美國非常重要和必要,因而在其小說《電報大街》(TelegraphAvenue)中致力于書寫族際關系,探尋實現族際間的團結。

在美國歷史上,美國黑人和華裔曾為爭取權利而團結合作。20世紀后半葉見證了美國亞裔與黑人關系由盛轉衰的過程。亞裔在20世紀50到60年代曾積極參與民權運動,與黑人團結一致爭取平等權利。然而,20世紀70年代平權法案的不斷實施卻讓雙方分道揚鑣。自此以降,在當代美國的大眾話語中,亞裔被視為“最有特權的少數族裔,在種族等級中僅次于白人,但最不積極參與社會運動”,而黑人被視為“最沒有特權的少數族裔,在種族等級中最低,但最積極參與社會運動”(Chang,2020:742)。在美國媒體中,對亞裔如何搭乘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順風車而被賦予權利的討論,以及消極參與社會運動的亞裔如何虧欠黑人的討論等聲音不絕于耳。為重建美國黑人和華裔的族際關系,夏邦在《電報大街》中鉤沉影響了黑人群體的華裔功夫文化,塑造了功夫文化影響下的老中青三代黑人,揭示功夫文化在20世紀70年代影響了“黑人權力”運動的事實,并啟迪了黑人剝削電影,在當下根植到黑人說唱音樂中。夏邦在小說中探索修復黑人和華裔間的族際關系,實現華裔與黑人族際關系的團結重建。

功夫與“黑人權力”運動

在當代美國,“功夫”和“華裔”在文化上幾乎可被視為等值符號。在美國流行文化中盛行著華裔“功夫大師”的文化刻板印象(Rajgopal,2010:141)。夏邦在小說中塑造了華裔功夫大師艾琳·周(Irene Jew),在延續“功夫大師”文化刻板印象的同時,打破了華裔在政治上缺乏組織性,不愿發表意見的“沉默寡言”形象(Chew,1994:1)。夏邦將周大師塑造為華裔的典型,這一典型的塑造首先體現在周大師的家中的陳設上。大師室內鋪設的“竹地板”上有一個“廉價的蒲團”,家中唯一的“裝飾品是一個來自中國一元店的明朝花瓶,花瓶里放著一個塑料紅色嘉寶雛菊”(Chabon,2012:253-256)①。周大師靜逸素雅的室內陳設展現出典型的中國文化元素,其中的“明朝花瓶”提醒讀者注意海外華人的流散歷史始于明朝末期。

周大師的典型形象進一步體現在她本人的流散經歷上。夏邦將功夫大師的姓名命名為與“猶太人”(Jew)同音同形的“周”(Jew)絕非偶然。如此命名讓讀者聯想到華裔因在海外長期遭遇暴力、迫害和忌恨,一度被稱為“亞洲的猶太人”(索威爾,2011:144)。周大師本人有著與猶太民族類似的流散的經歷,她“喜歡夸耀自己是落基山脈以西最老的中國女人——在漫長的流浪和流亡歲月中,從廣東到香港,到洛杉磯,再到奧克蘭,她向無數學生授予了黑帶”(255)。在廣東,周大師“接受過林世榮的治療,承受過林世榮的打擊,林世榮曾師從除暴安良的名醫黃飛鴻”(253)。這段雜糅真實歷史人物的小傳呈現出周大師的師承關系。周大師的祖師爺是廣東洪拳名家黃飛鴻,而她的師傅是綽號為“豬肉榮”的林世榮。如今黃飛鴻和林世榮都已成為香港功夫電影中的經典形象。

夏邦在周大師流散經歷的描寫中,以地理上的遷移帶出時代流轉,在列舉出黃飛鴻和林世榮之后,繼而凸顯出李小龍,從而進一步強化了周大師作為功夫大師的典型形象。久居在奧克蘭的周大師以經營武館為生,在武館的黑白照片中,“有周大師和一些功成名就的同事和學生,其中包括幾年后扮演加藤的男演員”(290)。加藤是李小龍在20世紀60年代電視劇《青蜂俠》中扮演的英雄人物。通過對李小龍與周大師成為同事的相關描述,小說鉤沉出真實歷史中的李小龍,從而讓李小龍以隱秘的方式參與到小說敘事中。在歷史中,原名李振藩的李小龍的確曾于1964年在美國加州開設“振藩國術館”,研習武術。小說中的功夫大師形象不只是華裔在現有族際關系中的癥候,更是重建族裔關系的積極組成部分。

夏邦對功夫大師著力塑造,并將功夫文化作為族際團結的文化基礎。在小說中,伯克利市南部老年中心在夏季開設名為“作為報復的采樣:《殺死比爾》(KillBill,Vol.1)中的來源和典故”的非盈利性的文化研究課程,該課程面向全社區成員。這課程主要探討好萊塢白人導演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在電影《殺死比爾》劇作中流行文化的來源和典故。在課程列出觀影的列表中,10部電影中僅有一部功夫片,即劉家良的《少林三十六房》。然而,在黑人阿奇·斯塔林斯向朋友介紹課程時,卻首先提到“一堆功夫片”(113)。原文暗示出功夫文化在黑人群體內部難以忽視的影響。

在20世紀70年代,功夫深刻影響了“黑人權力”運動?!昂谌藱嗔Α边\動是一場勃興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黑人激進民族主義運動,該運動的主力軍是黑豹黨,其大本營位于歷史上是以黑人為主的城市奧克蘭。小說中的故事正是發生在2004年的奧克蘭市。在“黑人權力”運動中,不乏華裔的身影。華裔的功夫文化之所以是“黑人權力”運動思想和行動的源泉,是因為功夫文化中獨特認識論和“低成本但訓練有素的健康、自衛和治療教學法”,“受到北美各地尋求反霸權生存方式的黑人和第三世界解放運動者的歡迎”(Chang,2020:749)。在小說中,周大師傳授的功夫文化成為黑人和華裔族際交流的紐帶,而周大師所開設的武館“李小龍研究院”是族際交流的文化場域。作品中借由武術道場內的鏡墻以靜說動,鉤沉出華裔在功夫文化中對黑人的賦權。武術道場的鏡墻“仿佛存儲著過去學生們的映像,四十年來,奧克蘭西部的年輕人試圖腳踢,拳打,從而塑造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286)。小說通過李小龍研究院的命名及其文化內涵的展現,揭示李小龍以及其背后深厚的功夫文化與黑豹黨在“黑人權力”運動中的淵源。黑豹黨在20世紀70年代掀起自衛革命,為實現“組織、動員和政治化的目的”,在奧克蘭社區學校開展包括李小龍的截拳道在內的武術教學,參加武術學習的黑人將李小龍視為偶像,“以反殖民英雄的形象重塑自身,創造自己的反抗敘事”(Price,2022:77)。

功夫文化對“黑人權力”運動的影響延續至千禧年后,體現在脫離武術學習的中年黑人身上。盡管幾位中年黑人不再習武,但他們的日常服飾上卻依舊保有李小龍研究院的印記。富甲一方的吉布森·古德在小說開篇出場時,他夾克的背面所印有“一對舉起的拳頭,為‘加州奧克蘭李小龍研究院’的幾個單詞所環繞”(13)。小說對衣著的描寫暗示古德在年輕時曾受到功夫文化的感召,族際文化團結的教益同他巨大的商業成功不無關系。除古德以外,唱片店老板阿奇·斯塔林斯同樣在衣著上彰顯功夫文化的影響,他喜歡“穿著功夫裝睡覺”,他那紅色的功夫裝“背后以白色絲綢縫制出李小龍研究院的圖案”(128)。小說從側面展現出功夫文化早已浸入黑人的精神世界,是黑人不可剝離的文化聯結。

夏邦有意凸顯功夫巨星李小龍與“黑人權力”運動的關聯,并施墨于李小龍在當今華裔和黑人族際關系中的巨大影響。20世紀70年代初的美國內外交困,內部面對民權運動的沖擊,外部深陷越戰的泥潭。在美國歷史上如此復雜的時刻,1973年上映的電影《龍爭虎斗》橫空出世,讓主演李小龍家喻戶曉。這部由好萊塢制作的功夫電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搶占了票房,最終在美國電影中產生了一個新的和重要的電影類型”,改寫了美國動作電影的歷史,引發整個70年代的全美“功夫熱”(Desser,2000:39)。在電影《龍爭虎斗》中,李小龍扮演的強健自信的男主角與非裔美國人演員吉姆·凱利所扮演的黑人武術教練并肩戰斗,在“日常生活面臨的問題中團結了亞裔和非洲裔美國人”“激發出共同斗爭的意識”“挑戰了對非白人的刻板印象”(Isola &Rachael,2015:1-4)。

小說鉤沉成長于“黑人權力”運動的黑人群體的歷史記憶,黑人將李小龍視為“有價值的非白人偶像”,在很多黑人家庭中“馬丁·路德·金的照片掛在李小龍的海報旁邊”(Blum,2017:103)。在小說第二章開篇的位置,阿奇的好友沃爾特·班克維爾在衣著上模仿李小龍在電影《死亡游戲》中所身著的連體衣,特意“穿著一件老式的黃色阿迪達斯運動服,運動服側面有一條黑色的寬條紋,并不忘腳蹬一雙大黃蜂鬼?;⑦\動鞋”(215)。沃爾特在衣著上本意是向李小龍表達致敬。然而,阿奇卻故意調侃稱,這身行頭讓他想到電影《殺死比爾》中的白人女影星烏瑪·瑟曼。沃爾特“搖搖頭,為阿奇難過,對他失望”,他認為《殺死比爾》中白人女影星在動作表演上既浮夸又做作,在動作設計上既刻意又血腥,如果將烏瑪·瑟曼的動作表演與李小龍的傳世經典相提并論,是對李小龍的“侮辱”(215)。由此可見,功夫在成長于“黑人權力”運動中的黑人心中有著至高的文化地位,在華裔與黑人的族際聯結中有著重要的紐帶作用。

功夫與黑人剝削電影

20世紀70年代初盛行一時的黑人剝削電影(Blaxploitation)以美國城市中心和貧困郊區的黑人生活為劇作素材,在藝術上雜糅經典犯罪片、西部片、動作片和喜劇片等視聽元素。在美國主流話語中,該類型電影離經叛道,由于其情節中充斥著黑人亡命之徒的越軌犯罪行為而備受批評。然而,在黑人群體中,此類以功夫文化為依托,在情節設計上受到由香港邵氏功夫電影“開創的種族和階級復仇傳奇”的啟發(Cha-Jua,2008:220),在人物塑造上凸顯了“在美國社會中爭取權力和自我認同”的黑人“反英雄”形象(Wright,2014:63)的電影無疑滿足了黑人的審美取向與精神需求,體現出功夫與黑人電影的文化交融。

小說中,功夫文化對黑人剝削電影的影響表現在路德·斯塔林斯所詮釋的電影藝術上,路德在表演中展現出在白人權力結構中黑人的自我表達。小說第三章通過一只非洲金剛鸚鵡的鳥瞰視角,在從過去到當下的幻燈片式回溯中,呈現出功夫文化對邊緣族群的靈魂治愈和精神庇護。黑人青年路德是“一個廢墟中的國王,李小龍研究院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周大師最有才華的學生”(242)。在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黑人剝削類電影中,名噪一時的路德飾演海軍陸戰隊老兵,“他將軍事訓練臻于化境。然而,他最終因出手阻止一位(白人)長官強奸山村女孩,而在軍事法庭上接受侵害軍人名譽的指控,并最終被軍隊開除”(248)。黑人剝削電影表現代表正義的黑人戰勝代表邪惡的白人,旨在實現“為非裔美國人爭取更大利益”的文化目標,體現出“白人的統治應該被黑人街頭正義推翻”的道德觀(Drozdowicz,2014:67)。原文中以括號強調的“(白人)”性侵者的文本信息正是強調了黑人剝削電影對白人霸權的批判。路德蒙受功夫文化的惠澤,他在電影中以非言語交流替代言語交流,以卓越的功夫動作替代抗爭中需要言說的臺詞,“劃掉了63%的臺詞,違反了行業的每一個準則和規章”,最終他要傳達的“信息是身體可以從嚴酷的厄運中解放出來”(249)。在黑人抗爭的年代,黑人動作明星將功夫作為反抗手段,探尋推翻白人文化霸權的可能。正是在功夫的文化賦權下,路德得以在“復雜的肢體語言”中,以赤手空拳的功夫英雄的形象,向少數族裔群體傳遞出“即使在物質資源的零和時刻也有反抗的可能”(Ongiri,2002:39)。

功夫文化的影響進一步表現在晚年的路德身上。夏邦在小說中特寫千禧年后路德的雙腳,旨在呈現功夫文化對晚年的路德在精神上的撫慰和激勵作用。在小說的開篇,晚年落魄的路德看到年輕時的劇照被印在武術題材的卡片上,畫面上英氣逼人的自己,“穿著紅色功夫服,向一排中國劍客飛去,飛過畫框的雙腳,幾乎是水平的”(20)。文中出現最后的信息重點是“雙腳”。當黑人剝削電影熱度消散,路德因無法適應變換的時代開始沉迷酒精和毒品。晚年的路德頗顯頹唐,他似乎忘卻了電影夢,但他沒忘記自己和華裔文化的聯結。小說再次聚焦在開篇時提到的“雙腳”,“他腳上穿的不是涼鞋,不是人字拖,而是中國的布拖鞋,那種在唐人街賣五美元一雙的拖鞋”(306)。在小說結尾處,路德決心直面當下。他重新拾起在李小龍研究院學習的功夫曾賦予他的勇敢,他“穿著他的印有李小龍字樣的拖鞋,邁著沉重的步伐,穿過被污染的海洋和陸地,走向最近的一個海灣——托羅納多,手杖重重地敲擊著水泥地面”(309)。功夫文化在青年的路德身上具化為暴力的展示,在晚年的路德身上轉化為精神的療愈。

小說由此引出這樣一個疑問,當代美國的功夫文化究竟包含著什么?功夫文化又如何啟發了黑人剝削電影?相關文化研究指出,當代美國的功夫文化既有暴力激進的一面,又有平和療愈的一面。功夫文化既包含流行文化中熱衷展現“暴力”的武術,又包含基于中醫醫學的“醫學和治療知識”,總體上強調“自我修養、與自然的聯系、紀律、健康以及對所有生命和長者智慧的尊重”(Chang,2020:749)。功夫文化學習中包含身體訓練、身心調養等,具體表現在武術訓練、傳統中國醫學和對人尊重的道德倫理。

夏邦將黑人女性學習功夫的故事線索,作為黑人剝削電影明星的敘事復線,由此在細部上展現出功夫的深層文化影響。小說首先展現了出功夫在身體技能方面對黑人的提升。為緩解膝蓋和背部的僵硬感,黑人女性格溫·香克斯聽從了丈夫的建議,前往李小龍研究院學習功夫。格溫刻苦訓練近四年,獲得了詠春的黑帶。在小說開篇,處于預產期的她依舊保持功夫練習,開了周大師近半世紀教學的先例。除武術訓練外,格溫還以周大師言傳身教的傳統中國醫學來調養身心。身心調養展現出功夫文化中平和療愈的一面,體現在中醫按摩和氣功上。格溫在孕期中感到后背抽筋,關節僵硬。這些癥狀得以緩解全靠周大師高超的按摩手法。在周大師對格溫的日常調養外,格溫私下以周大師傳授的氣功調理身體。格溫雖然一度“不相信氣功,也不相信功夫界97%的說法”,但她確實感受到“有什么東西在她身上和周圍流動”,深知“3%的盲點”早已“潛入了她的生活”(45)。她以周大師所傳授的氣功來調節孕期中交替出現的身體的興奮和疲勞,承認“氣功就像周大師一樣,似乎并不在乎你是否相信它”(225)。學習功夫文化的黑人孕婦是對黑人與華裔的團結將不斷傳承下去的隱喻。

小說在呈現功夫文化的學習過程中,還展現出功夫大師同黑人間的相互信任和尊重。格溫在孕期時面臨雙重重擊,在事業中受到種族歧視,在家庭中則發現丈夫曾在婚前有過私生子,因而感到心力交瘁。在周大師幫助下,她獲得了精神慰藉。格溫之所以向周大師求援,是因為周大師“伸出手抓住了這個摔倒的年輕女人”,早已成為她“長期以來根深蒂固的本能”(254-255)。正是在與功夫大師建立信任中,格溫在事業上不斷精進,在生活上度過各種困難。

通過對黑人剝削電影明星路德及其敘事復線格溫的人物塑造,小說揭示了功夫文化之所以對黑人剝削電影產生深刻的影響,是因為功夫“重視在一個確定的結構中的自我表達”,“致力于提升內在力量和自尊以及身體技能”,并“鼓勵學生將他或她的成就建立在武術傳統的基礎上,并在個人和武術團體之間建立強烈的相互尊重意識”(Hewitt,2008:266)。功夫文化啟發了黑人剝削電影,在諸多方面影響了美國黑人,小說不僅呈現了黑人與華裔族際間團結的歷史,也昭示了黑人與華裔團結的未來。

功夫與黑人說唱音樂

在美國黑人音樂的歷史中,誕生于1973年的說唱音樂(hip-hop)被視為爵士樂和靈魂樂的延續。說唱音樂自誕生之日起便不斷發展壯大。在2019年,說唱音樂在美國流行音樂市場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是美國最受歡迎的音樂門類,成為絕對意義上的主流音樂。值得注意的是,在主流的說唱音樂中,依舊不乏功夫文化的影響。

為鋪墊小說結尾處展現功夫文化對說唱音樂的影響,夏邦以開篇的伏筆昭示了功夫在當今黑人文化中依舊保有重要地位。專事體育卡和文化紀念品買賣的懷舊先生(Mr. Nostalgia)收集到“一套不完整的功夫大師系列卡片,其中沒有李小龍的卡片”“卡片上描繪的圖像以卡通竹子為邊,標有外賣菜單式的假中文字樣,相當不加選擇地混合了真實和虛構的練習者(久保田孝之,尚氣),以及十幾種武術形式,包括巴提蘇(夏洛克·福爾摩斯)和薩瓦特(巴魯齊伯爵)”(18-20)。這些卡片在人物上包含日裔美籍空手道大師久保田孝之和以李小龍為原型的漫畫人物尚氣。在武術種類上包含曾出現在福爾摩斯小說《空屋歷險記》中的英國混合格斗術“巴頓術”(Bartitsu),以及以法國巴魯齊伯爵為象征的法蘭西腿擊術“薩瓦特”(Savate)。行文中提到“‘沒有李小龍的卡片’”實際是由無說有的空白敘事。雖然李小龍的名字沒有出現,但李小龍所代表的功夫文化卻已內蘊其中。三種非華裔的武術形式皆以“卡通竹子為邊”,帶有“假中文字樣”的中國元素為背景,凸顯出在黑人群體流行過多種武術文化,但留在人們心中足以產生影響的卻是功夫文化。

當今的功夫文化根植在黑人說唱音樂中。黑人少年泰特斯·喬伊納對從未謀面的祖父路德僅存的清晰記憶保留在“一段武當派(Wu-tang Clan)的音樂錄影帶中,那段粗糙褪色的畫面時長不過幾秒鐘,一個瘦瘦的黑人拳打腳踢一群殺氣騰騰的道士”(267-268)。小說中提到的著名黑人說唱音樂組合“武當派”不是空洞的能指,而是族裔團結意義豐富的所指。參照文本外“武當派”音樂理念和其巨大影響后,便可以看出這一所指蘊含著功夫文化在當代黑人流行樂中的巨大影響。在說唱音樂領域,“武當派”對于美國東海岸說唱音樂風格的發展和壯大居功至偉?!拔洚斉伞痹?0世紀90年代初成立于黑人居民占極少數的紐約泰登島?!拔洚斉伞钡某蓡T們將自己視為少林和武當的高手,該組合的作品在內容上主要展現黑人在面臨種族暴力時所經歷的掙扎,向世人傳遞出堅忍不拔的生命態度?!拔洚斉伞敝詫⒐Ψ蛭幕谌氲椒捶N族主義的文化斗爭中,是因為他們將功夫電影,特別是香港邵氏功夫電影,視為“對美國黑人的屈辱歷史”和“對非裔美國人困境的隱喻”(Blum,2017:104)。有文化評論家認為,“武當派”鮮明地展現出“說唱音樂的想象力”,將“功夫電影的對話、表演和哲學融入了它們的聽覺場景和音樂制作中”(Wilkins,2008:226)。在功夫的文化賦權下,黑人說唱音樂組合“武當派”發掘出了撼動美國種族主義的集體創造力?!拔洚斉伞币詣撟鞔鄠鞯牟恍嘟浀錇榧喝?,成員的名言“武當為了孩子”早已成為資深樂迷的文化掌故。

夏邦在對“武當派”這一內涵豐富的符號使用中,將功夫文化締結的族裔團結在地理空間上,從加州奧克蘭延伸到紐約泰登島,從美國西海岸擴展到東海岸;在文化載體上,從電影跨越到流行音樂中;在時間跨度上,從20世紀70年代延續到千禧后。如此的書寫揭示出夏邦對族際團結在美國未來的期盼和希望。

結 語

《電報大街》鉤沉功夫文化,呈現老中青三代黑人與華裔間的族際團結,激活了20世紀70年代功夫曾形塑“黑人權力”運動的歷史記憶;喚起了功夫啟迪黑人剝削電影,顛覆白人文化統治的文化記憶;彰顯了功夫在當下黑人流行音樂中的文化魅力。對于當今美國的黑人而言,“只有重構過去”才能在個人與“民族歷史的融合中展開一個全新的未來”(林燕紅、林元富,2022:110)。通過對黑人體認功夫文化的描敘,小說承載著夏邦對黑人和華裔間族際團結永世賡續的美好希冀。

注釋:

① 小說引文均出自Chabon M.2012. Telegraph Avenue[M]. 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隨文標明頁碼,不再詳注。

猜你喜歡
族際李小龍華裔
多措并舉加強和改進華裔新生代工作
李小龍:傳統文化的守護人
讓中華文化在海外華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云南藏區流動人口族際結構性差異現狀分析——基于香格里拉縣建塘鎮的問卷調查
陶欣伯:熠熠生輝的華裔實業家
基于族際互動的甘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活基礎考察
王贛駿:首位華裔太空人
越多接觸就越愿意接觸?取決于效價與效能*
很帥氣!小學生模仿李小龍秀健美發達肌肉
迷你李小龍的奇幻游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