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痘的防控措施

2024-05-08 08:45陳勝
今日畜牧獸醫 2024年2期
關鍵詞:羊痘圈舍羊群

陳勝

(晉安區新店鎮政府綜合技術保障中心 350013)

羊痘是一種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常見于羔羊、山羊等反芻動物,嚴重危害羊群的健康,若是防控不當,極易出現二次感染,使得病死率增加。因此,為更好地控制和預防羊痘的感染與傳播,需讓廣大養殖戶充分意識到羊痘疾病的危害,并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以有效控制和預防羊痘的感染與傳播,保障羊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

1 羊痘的流行特點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感染所引發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該病對于羊養殖產業的危害性較高,通?;疾⊙虻酿ひ悍置谖锱c排泄糞污等為主要傳染源,該病以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空氣中有大量病毒漂浮在空氣中,易被吸入而發生感染。該病毒還可通過黏膜傳染,病畜與健康羊群頻繁接觸,使病毒由黏膜侵入機體引起感染。同時帶毒羊也是主要傳染源,可通過直接接觸而進行傳播感染,如飼養人員與患病羊進行接觸后未進行相應的殺菌消毒防控工作等,也可造成該病的傳播與感染。

羊痘的流行并無明顯的季節性,一年四季均可感染,常多發于冬春兩季。如果羊群中出現患病羊只后,便會導致該病在羊群之中逐漸蔓延傳播。且該病在山羊和綿羊等羊群中均存有易感動物,6~12 月齡的羊由于其自身抵抗力較低,最易感染。由于冬末初春季節氣候多變,若飼養管理不當,便極易導致羊群感染[1]。

2 羊痘的臨床癥狀

羊只感染羊痘病毒后常以病畜的皮膚和黏膜出現丘疹、水皰、膿皰和結痂等為主要特征,伴有體溫升高、精神沉郁、呼吸加快且食欲減退等癥狀?;疾⊙虺跗谕ǔ霈F耳尖發癢或燒灼感,繼而出現皮膚發紅、丘疹、水皰,破裂后露出紅色糜爛面,并伴有劇烈疼痛,患羊口鼻流漿液樣或膿性分泌物。該病潛伏期通常為2~20 d,防控不及時會導致感染情況加重,極易出現不同程度的肺炎等癥狀,體溫升高至40℃以上,可視黏膜發炎、水腫,造成黏膜潰瘍和壞死,患病羊只極易出現嚴重的呼吸道癥狀,甚至死亡等。病程通常為2~4 周,發病率和致死率較高,為養殖戶造成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2]。

3 發病原因

3.1 飼養管理因素

羊群的日常飼養管理工作對于羊養殖生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羊群的日常喂養飼料和飲用水以及羊養殖圈舍內部溫度、濕度等,由于羊痘是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的傳染疾病,因此,羊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發現羊只感染,需立即采取嚴格的隔離措施。然而,在羊飼養管理的過程當中,時常會出現相關養殖人員未能及時察覺羊只患病的情況,或者發現患病羊卻未能及時進行隔離防控等工作,甚至部分羊養殖戶存在隨意丟棄病死羊只等情況,未對感染病發的羊只進行無害化處理,這些情況便極易導致病毒的傳播。

3.2 日糧配比不合理

部分羊養殖戶在羊群飼養管理過程之中,極易出現喂養飼料配比不合理或供應不足的情況,對放牧飼養的,放牧草場存在草量過少和質量不佳等情況,這些情況會導致羊只無法從飼料中獲得全面的營養成分,或是喂養飼料的攝入量不足以及飼喂出現了霉敗、變質的喂養飼料,使各類致病菌大量繁殖并產生毒素等,嚴重破壞羊只的正常生理機能,導致其自身機體免疫功能受損,從而增加其患上羊痘疾病的風險。

3.3 養殖環境因素

由于部分羊養殖戶資金成本投入不足,所以為更好地節省養殖成本和相關設施資金投入,便會通過增加羊只飼養密度等養殖方法,以增加羊養殖生產的經濟收益。因此,部分羊養殖圈舍存在空間面積過小或是設計結構缺乏合理性等問題,便導致羊群養殖密度過高,無法達到養殖標準要求,使得羊只可活動的空間過于擁擠,出現通風不良以及羊只排泄糞污不易進行處理,從而導致羊養殖的環境空間內衛生條件較差,羊養殖圈舍內部的空氣較為污濁,蚊蟲滋生情況較為嚴重,極易增加該病在羊群中發生和傳播流行的概率[3]。

3.4 季節、氣候因素

羊痘可在全年任何季節發生,而不同季節的感染病發概率也有所差異。由于羊痘病毒對于高溫熱度的承受能力較低,但對寒冷氣候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并且對于干燥的養殖環境也比較適應。因為該疾病的特性,羊痘往往在寒冷季節或氣溫驟變時節發作,尤其是在秋冬交替和冬季以及冬末春初等時節為感染病發的高峰期。相比之下,夏季時節由于氣溫偏高且陽光日照充足,長期高溫和紫外線照射等因素并不利于致病病毒的傳播和流行。

4 防控措施

4.1 加強羊群日常飼養管理科學化,增強抗病能力

由于羊痘是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疾病,所以加強羊群日常飼養管理便是極為有效的防控措施。而創建優質養殖環境是預防疾病感染的重要基礎,加強羊群的日常飼養和管理工作也是關鍵所在。因此,養殖人員需對整個養殖過程中易造成疾病傳播的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并科學制定相應的防控措施。

羊群圈舍需嚴格把控溫濕度,使之適宜于羊群健康生產和發育的飼養條件。為確保羊養殖場所可在最佳養殖狀態下發揮其功能養殖的效用,相關羊養殖戶可根據羊只在不同年齡所需的生產條件與特征合理安排羊養殖圈舍內部規劃和基本布置,從而增強羊群日常飼養和管理工作的科學性,確保羊群飼養密度的合理性,有效避免羊群在日常飼養的過程之中出現養殖密度過度擁擠、排泄糞污無法徹底清理等情況,相關養殖人員日常應重點關注羊群生產變化,一旦發現羊群內出現相關感染羊痘疾病的患病羊只時,必須立即將其隔離,并診斷防控,做好后續消毒殺菌處理工作,以免造成大范圍蔓延傳播。并且需加強建設羊養殖圈舍內部的通風系統,通過提升養殖圈舍內部的空氣流通以及做好冬春季節保暖、防凍工作等方式來提高羊只機體免疫抗病能力,確保其健康成長[4]。

4.2 科學進行日糧配比

羊養殖過程之中,為保障羊群健康生產和發育需要科學選用符合飼養標準的日糧配比,適當減少精料用量,增加粗飼料喂量,避免飼喂霉爛變質飼料,以保證羊群日糧的營養物質成分充足和品質安全。為更好地保證羊只從飼喂日糧之中攝取到生產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根據實際養殖情況選擇當地飼喂日糧來源和價格以及適口性等因素,并且在日常養殖管理過程中應在保證營養均衡的前提下,根據羊只的各生長階段和不同品種的生理特點以及實際養殖環境條件來制定科學合理的日糧配比方案,以此有效保證飼喂日糧種類和比例的合理性,增強羊只機體免疫抗病能力,降低羊痘病發感染的概率[5]。

4.3 做好環境消毒工作

另外,除需在日常加強對羊養殖圈舍內空氣以及舍內、外環境的清理消毒工作之外,還需避免羊群養殖過程中受到各類不良因素的影響。例如,在冬春季節交替導致氣溫較低時,應做好保暖和抗寒工作,以避免羊養殖過程中因受到外界的寒冷刺激,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從而感染羊痘疾病。在夏季較為炎熱時需保證羊養殖圈舍的通風條件良好,降低羊群發生應激的概率。并且,相關羊養殖戶在日常養殖的過程之中應及時清理圈舍內的排泄糞污和病原微生物等,做好羊養殖圈舍內的日常清掃和消毒處理工作。養殖人員需定期對羊群飼養所使用的飼槽和飲水用具以及圈舍墊草等進行定期消毒和清潔工作,確保其干凈衛生,并且要注意對其進行管控處理,避免出現二次污染等情況[6]。日常養殖時可以將羊群放牧時選擇在陽光充足的區域接受陽光照射消毒,在保證奶牛日糧充足和健康生產的同時,也可降低各類疾病的感染概率。

4.4 規范化引種管理,有效阻斷傳染源

畜牧養殖過程中,應堅持自繁自養,有效保障羊種群的健康生產養殖。然而,特殊情況下若需引入外來種源,便需根據當地相關防控要求,合理規劃并科學安排,有計劃性地引進養殖品種,避免盲目性養殖,并嚴格做好相關防疫檢驗工作。在引入新品種時,選擇當地防疫部門檢查確認,無臨床癥狀,無攜帶病菌的個體作為種源,同時需嚴格控制引進數量,避免因引入過多存在疫病造成疾病交叉感染等。此外,需對引種地區做好相關調查,確認其是否存在羊痘等流行傳染疾病。嚴格禁止引進疫區種羊,在引進種羊之后,需將其進行隔離觀察,不可直接混養。在隔離期間,需做好相應的消毒處理工作,如隔離圈舍以及飼槽和飲水用具等,定期對其清洗消毒,預計隔離三十日以上,確保引進種羊健康無傳染疾病,方可進行混合飼養[7]。

4.5 做好羊群免疫接種工作

疾病防控,疫苗是預防動物疫病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傳染性疾病,如羊痘在發生時,往往會為羊養殖戶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必須對易發疫情的地區或羊養殖戶,定期進行免疫注射接種工作。羊痘疫苗的種類較多,包括滅活苗(菌苗)、弱毒活菌苗等。其中,滅活疫苗具有較好的保護效果,但由于保存期短,使用不便等原因,目前應用不多。而弱毒活菌苗等,因保存時間較長,使用方便,且能產生較強的免疫力,所以應用較為廣泛。因此,相關羊養殖戶可根據實際養殖情況合理選取免疫疫苗進行皮下接種注射疫苗,確保接種操作流程符合規范,并對已注射接種24 h 內的羊群進行密切觀察有無局部反應,若有局部紅腫,則應加強消毒,防止羊只感染。若無局部反應,即可進行下一針免疫接種,弱毒菌苗對羊只機體刺激較小,一般不影響其采食。因此,做好免疫接種防疫工作,可有效降低羊痘疾病的感染概率[8]。

5 結語

羊痘是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疾病,對于羊群的養殖生產造成了極大的危害。羊群中發現患病羊只時,通過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羊痘的傳播流行和減少養殖經濟損失,并需加強對于羊群的日常飼養和科學管理工作,規范化管理引種工作,并定期進行免疫接種工作,在保證羊只免疫抵抗力的前提下,及時切斷感染來源,才能有效地控制羊痘的病發概率。

猜你喜歡
羊痘圈舍羊群
管好種公豬可提高受胎率
羊群莫名蒸發疑案
羊群莫名蒸發疑案
冬季發酵床與加溫舍養豬環境觀察
一例群發性山羊痘的診斷與防治
引進小尾寒羊暴發羊痘病
高寒陰濕牧區羊痘病防治
羊痘的危害及防控
管好種公豬可提高受胎率
不止一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