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陽市現代水網建設初探

2024-05-08 08:29楊家香
水資源開發與管理 2024年2期
關鍵詞:水網漢江襄陽

楊家香

(湖北省襄陽市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湖北 襄陽 441003)

現代水網是利用現有水利工程架構,以現代治水理念為指導,以現代先進技術為支撐,通過建設控制性樞紐工程和水系連通工程,形成集防洪、供水、生態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水利工程網絡[1],實現多元供給、網絡聯通、調度自如、保障有力的水網體系,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為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提供堅強保障[2]。襄陽市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綠色增長極,構建系統化、協同化、綠色化、智能化的現代水網,對襄陽市筑牢水安全底線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1 現代水網建設的緊迫性

1.1 水資源稟賦有不足

襄陽市有河流985 條,流域面積大于50km2的河流140 條,除西南部分河流屬沮漳河流域外,其他均屬漢江流域。境內漢江干流全長195km,流域面積1.7 萬km2,占全市總面積的86%。

襄陽市降水量時空分配不均,時程上6—8 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0%左右;地域上山區降水量多于丘陵平原,西南部多于東北部。襄陽市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與社會經濟發展不匹配,局部地區供需矛盾突出,北部崗地是湖北省有名的“旱包子”,資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問題并存[3]。

1.2 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有短板

襄陽市建有水庫1210 座,總庫容49.73 億m3;建有堤防79 條,總長度708.8km,總達標長度438.5km;建有水閘244 座,總過閘流量2914.4m3/s;建有泵站887 座,總裝機流量530.1m3/s,裝機功率15.6 萬kW;建有塘壩51086 處,總容積4.97 億m3;建有灌排渠系3.7 萬km,發展有效灌溉面積27 萬hm2。綜合供水能力45 億m3?;拘纬伞耙院拥赖谭罁跛?、水庫調蓄為主,排澇閘站補充”的防洪排澇工程體系和蓄引提相結合的水源工程和灌溉體系。

襄陽市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存在短板。堤防達標長度僅為62%,漢江干流防洪保護圈仍不閉合,中小河流與山洪溝治理有薄弱環節,水利工程病險隱患較突出,與新時期防災減災“三轉變”的新要求有差距。襄陽市是湖北省第一糧食大市和長江流域首個百億斤糧食生產大市[4],糧食主產區的灌溉死角也對糧食生產構成一定威脅。農村地區規?;┧芫W覆蓋程度還不高,城鄉同源同質供水還需要加強。

1.3 智慧水利建設有要求

智慧水利是水利高質量發展的顯著標志,須以數字賦能水旱災害防御、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資源優化配置、河湖生態保護治理,要求全方位實現信息技術與水利業務深度融合[5]。

現有的水雨情監測系統、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小水庫水文信息管理系統、河湖長制管理平臺等信息化平臺功能單一、應用簡單、信息分散,亟須構建智能化的現代水網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動襄陽市水利高質量發展。

1.4 綠色安全發展有需求

作為漢江流域中心城市,襄陽市要為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提供更高標準的水安全保障。既要加快補齊漢江干支流防洪短板,夯實水利對重大戰略的支撐保障,又要避免因外調水量增加和產業結構調整等造成的水生態損害,為“幸福漢江”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既要建設與資源環境適配的防洪減災體系,為“健康漢江”消除安全隱患,又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喝好水、用凈水”的新愿景。貫徹新發展理念,解決新老水問題,需要構建更具韌性、更加系統的現代水網,更高水準保障水安全,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

2 現代水網建設思路與總體布局

2.1 建設思路

把握高質量發展主題,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水網建設,分析如何優化水利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建設具有系統化、協同化、生態化、智能化等特征的現代水網[6]。市級水網建設工作要在國家水網、省級水網主框架下開展,通過自然和人工水系重塑,構建防洪減災網、供水保障網、水系生態網和智慧管理網,解決水網連通、水網調蓄等實際需求[7]。

2.2 總體布局

立足新發展階段,以自然水系為根基,引水輸水排水工程為通道,調蓄工程為節點,在充分利用現有工程基礎上,構建由天然的漢江干流為主線,東部的引丹干渠、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和西部的引江補漢工程為支撐的“一縱三橫”骨干網,并謀劃與之銜接配套的引調水工程和項目,最終形成東西連通、南北互濟的水資源宏觀調配網絡和便捷無憂的供水保障體系,具有“四預”功能的防洪減災體系,生態保護治理體系。

漢江沿江平原根據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規劃,加強干支流河道堤防整治與岸線保護,打造具有防洪排澇、水源涵養、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修復、水文化展示等多種功能的“百里漢江生態走廊”,營造“幸福漢江”。

東部崗地重點推進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二期襄陽段配套工程,結合充蓄水庫的聯調互濟,充分發揮工程的水資源配置效益。結合引丹等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用水安全支撐糧食生產安全。

西部山地依托南水北調中線二期建設,重點推進引江補漢輸水沿線受水區配置工程,優化漢江以西地區的水資源配置格局,退還被擠占的河湖生態用水,確保山區同網同質供水,同時加強山洪災害防治,推動綠色融合安全發展。

3 主要建設任務

3.1 筑牢安全可靠的防洪排澇減災網

推進漢江和重要支流綜合整治,提升城區防洪排澇能力。完善漢江干流的防洪保護圈,實施漢江河道崩岸治理工程,加強梯級樞紐工程庫岸防護。加快推進唐白河、蠻河等重要支流防洪綜合治理,達到行洪通暢、岸線穩固等目標。充分利用襄陽市入選“全國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的機遇,綜合采取滲、滯、蓄、排等措施,提高城區排澇能力,并積極探索雨洪資源化利用。

實施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災害防治。全面推進小清河、滾河等35 段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工程,保證河道泄洪通暢及兩岸防洪安全。統籌推進西部山區重點區域山洪溝治理,并提高群眾主動防災避險意識和群測群防能力。

推進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完成孟橋川、西排子河等大中型水庫的安全鑒定和除險加固任務,消除小型病險水庫隱患。加快推進襄東、襄西分蓄洪民垸的布局調整研究,建立健全分蓄洪民垸管理體制機制。

3.2 打造互聯互濟的供水保障網

推進重點水源工程建設。推進三道河大型水庫加高擴容,改擴建金盤洞水庫,新建潭口二庫、草木灣水庫等中型水庫和堰河、巖頭溪等一批保飲水、利灌溉的小型水庫,切實提高糧食主產區和干旱易發區的供水保障。

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對城鎮水廠和“千噸萬人”農村水廠實施升級改造,擴大供水規模,延伸供水管網,織密跨鄉鎮、跨村落的集中供水網絡,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加強城市備用水源建設。結合常規水源建設,挖掘已有工程應急備用潛力,完善配套管網。建立應急備用水源運行管護機制,加強日常涵養和保護,確保在突發水安全事件或遭遇特大干旱等非常時期,能夠有效保障城鄉居民基本生活和必要的生產、生態用水,維護社會安定和保障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3.3 構建生態宜居的水系生態網

加強水系連通。因地制宜采取河道生態整治、生態引水和撇洪溝建設等措施,實施河湖復蘇工程,增加生態環境水量補給,保障河道生態基流,加快水體流動,提高自凈能力,改善水體水質和水生態環境,恢復河湖自然生境面貌。

構筑綠色生態走廊。積極推進漢江洲灘、濕地保護項目,構建以漢江國家濕地公園、魚梁洲中央生態島等為主,以唐白河、襄水河等城鎮周邊支流為補充的漢江濕地生態系統,有效保護水鳥棲息地,逐步恢復水生植被,形成濱水生態廊道。

加強水生態保護。統籌山、水、田、林、庫、路系統治理,實施分區管理,嚴格水庫岸線管控,開展水土流失治理,嚴禁攔庫筑汊,實施漁業生態放養,建設人工濕地,涵養保護水源,加強河道水庫生態保護與修復。

3.4 建設協同高效的智慧管理網

提升涉水信息感知能力。優化監測站網布局,完善監測站網體系,加快整合水文、水環境、水生態、水土流失、工程安全、洪澇災害、水利管理等現有的信息化監測平臺,構建立體化、全覆蓋、全要素、全量程監測網絡。

搭建智慧水利應用平臺。加強數字孿生、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水利業務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支撐驅動作用[8]?;诂F有的河湖長制管理平臺、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等資源,加快建設大數據服務中心,拓展智慧水利一體化應用,提升資源整合及信息實時處理能力,實現水利業務數字化和業務應用智能化。

擴展水利綜合管理系統。圍繞防洪、水資源、水生態等領域監管要求,增強現代水網的預報、預警、預演、預案能力,提高水網智能化控制和綜合調度管理水平,實現信息化管人、流程化管事、智能化管河湖,全面提升水利行業的精細化管理、預測預報與決策支撐能力。

3.5 提供優質普惠的水利公共服務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一是持續推進水利“放管服”改革。落實“雙隨機、一公開”制度,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加快水利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提升水行政服務效能。二是深化河湖長制工作,持續開展碧水保衛戰,促進河湖長履職盡責常態化,河湖管護規范化。三是培育水市場。探索灌溉用水和區域用水確權,配建計量設施,完善計量體系,開展適宜的水權交易,培育水交易市場。

提升行業能力水平。一是強化依法治水管水。圍繞涉水法律,出臺更具針對性與操作性的地方法規,細化相關部門職責。抓好水利綜合執法,完善涉水事項的聯合執法體制機制。二是從嚴審批重要水利規劃,增強規劃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更好地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三是建立健全水利公共服務標準體系,提高水利公共服務水平,體現水利造福人民的根本目的[9]。

4 結 語

本文立足新發展階段,從水資源稟賦、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行業及區域發展需求等方面分析了襄陽市建設現代水網的緊迫性,闡述了現代水網的建設思路與總體布局,提出了5 大建設任務,以期通過建設集洪澇災害防御、水資源供給、水生態保護修復和智慧化調控于一體的現代水網,為襄陽市綠色融合發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規劃建設現代水網應考慮以下幾點:一是做好上與省級水網,下與縣級水網的互聯互通,周圍與相鄰區域水網的平行銜接,以便更好地融入國家大水網。二是通盤考慮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區域協調發展要求,把現代水網與城鎮網、農業網、生態網疊加融合,使水網的支撐保障作用發揮得更充分。三是加強水網與水能開發、內河航運等相關行業領域的協同融合,充分發揮水網的紐帶作用。四是加強小清河與唐白河省界斷面的水質監測,上下游同治,左右岸聯動,確保水質安全。

猜你喜歡
水網漢江襄陽
襄陽市第七中學
水利部:到2035 年基本形成國家水網總體格局
水網藻生長及鈾對其生長影響的模型構建
漢江春曉
襄陽銷售打響春耕攻堅戰
漢江,為你梳妝
守望漢江
郭靖夫婦為什么沒能守住襄陽
漢江之歌
●山西加快推進縣域小水網配套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