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才從居家自理開始

2024-05-08 06:55翟慶華全昌華
家教世界·現代幼教 2024年3期
關鍵詞:自理居家行為習慣

翟慶華 全昌華

幼兒時期是生長發育的關鍵期,此階段幼兒的學習能力較強,能學會各種各樣的技能,并收獲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家長要重視培養幼兒的各種技能,尤其是幼兒的居家自理能力,讓幼兒學會自己照顧自己、自己服務自己。這有助于幼兒個人責任感、自信心的提高,能夠為幼兒今后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轉變以往的觀念,

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家長態度是關鍵。家庭是幼兒教育的起點,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培養幼兒居家自理能力方面,家長需轉變教育觀念,不能只將全天下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而應該讓孩子明白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改變以往幫孩子做好所有事情的觀念。家長要給予孩子適當的鍛煉機會,讓他們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并認識到過度幫助會導致孩子失去動手的機會,甚至養成好吃懶做的壞習慣。作為家長,應該更加注重孩子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培養,讓他們學會自己管理自己、照顧自己,這樣才能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具體而言,家長可以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到勞動中,收獲成就感,使其養成生活自理的能力。例如,在生活中鼓勵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包括整理房間、洗襪子、洗衣服等,讓幼兒在生活自理中體驗到成就感與快樂。

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可以在孩子兩周歲時,培養孩子的吃飯習慣,不干涉孩子的吃飯,為孩子今后適應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可以為孩子準備一些早教玩具與學習書桌,告訴孩子書桌是今后要學習的地方,讓他認識到學習、玩玩具必須去相應的地方,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另外,家長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傳授孩子一些較為簡單的居家自理能力,比如讓孩子學會掃地、拖地、收拾碗筷、擦洗桌子、整理玩具等,使其不斷增強居家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采用科學的方法,注重對幼兒的技能培養

孩子在具備基本的自理意識后,會不由自主地想要參與到實踐中,但由于缺乏自理技能和自理方法,只能選擇放棄。此時,家長需要教會孩子一些科學的居家生活自理方法,引導孩子參與到實踐中,掌握最基本的居家自理能力。幼兒正處于發展時期,對周邊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但由于身心發展并未成熟,注意力集中程度也較低,因此,家長在教幼兒一些居家自理的基本技能時,為了調動幼兒的興趣,避免學習中的枯燥乏味,可以以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活動內容的創編。

例如,在教幼兒刷牙時,可以借助《刷牙歌》的旋律和歌詞,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學習,逐步掌握正確的居家自理技能。同時,家長的鼓勵和表揚也是提高孩子學習自信心的重要手段。比如,當孩子第一次學會做一件事情時,家長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用擁抱、眼神交流等方式傳遞出對孩子的贊賞和認可。這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認可,從而激發出更大的自信和熱情,去學習和掌握更多的居家自理能力。

要有足夠的耐心,給予幼兒多次嘗試的機會

孩子對于居家自理能力的掌握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身為家長要對孩子有足夠的耐心,秉持著細心、耐心的態度指導幼兒,不要嫌幼兒麻煩,更不要因為一次失敗就對幼兒失去了信心,而是要為幼兒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使其能在諸多的學習機會中掌握更多的居家自理技能。同時,還要給予幼兒犯錯、多次嘗試的機會,耐心地督促與指導幼兒,讓幼兒能在改正錯誤中不斷增強自身的技能,汲取更多的經驗與知識,體會到自我服務帶來的愉悅感。

例如,在教幼兒吃飯的技巧時,家長應該先教會幼兒用勺子,在幼兒學會用勺子后,再要求幼兒在吃飯時做到桌面干凈、地面干凈、身上干凈,最后則是要求幼兒注意吃飯的速度與質量。在幼兒學習居家自理能力時,家長要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切勿妄想一蹴而就,否則只會導致幼兒失去對居家自理能力的學習興趣與學習信心。

提供自理機會,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

由于身心發展并未成熟,幼兒的情感較為脆弱,對周邊的一切都充滿著畏懼心,因此,家長不應該忽視幼兒的每一點進步,而是要給予幼兒一定的表揚,讓幼兒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喜悅情感的獲得,能夠促進幼兒自理能力的發展。例如,當孩子穿衣服扣錯扣子時,家長首先要肯定孩子的自理意識與自理能力,表揚孩子:“我的小寶貝真能干,都學會自己扣扣子了?!本o接著才是糾正孩子存在的錯誤:“但是小寶貝的第一顆扣子進錯門了,我們需要重新扣一次,好不好呀?”通過此種形式,能讓幼兒能產生良好的情緒,提高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的自理能力不斷提高,逐步掌握自我服務的技能。

與此同時,家長切勿因為幼兒年齡小就低估其能力,而是要為幼兒提供自我鍛煉的機會,給予幼兒足夠的信任,引導幼兒去嘗試、體驗自己能做的事情。例如,可以結合幼兒的年齡,為幼兒安排一些簡單的家務活,如澆花、擦桌子、幫助父母分發碗筷、餐后幫忙收拾桌子等,這些活動可以逐漸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此外,家長還要加強對幼兒自理能力與行為的培養,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反復練習自理行為,學會多種自理技能。例如,要經常督促與提醒幼兒,讓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得到強化,包括餐前洗手、飯后漱口、早睡早起等好習慣;要教會幼兒正確地使用筷子和勺子,使其養成良好的餐桌禮儀,從而促進幼兒自理能力的提升。

正確看待幼兒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幼兒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必定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與個體特點,學會區別地對待孩子,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導孩子。例如,3至4歲的孩子已經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因此,家長可以讓他們學習自己穿衣服、脫衣服、疊被子、洗襪子、整理玩具等;對于5至6歲的孩子,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打掃房間、飯前擺放碗筷、飯后收拾餐桌、澆花、擦桌子等,讓幼兒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居家自理能力。在此過程中,家長不僅要給予幼兒適當的幫助,還要耐心觀察幼兒,切勿對幼兒提出過高的要求,否則會打擊其積極性。教師需利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幼兒感受到服務他人的快樂,養成自我服務的意識,掌握居家自理的方法,形成獨立自主的能力,為今后適應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從幼兒教育角度而言,幼兒時期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而自理能力是幼兒成長發展中必須要具備的能力,理應受到家長的高度重視?;诖?,家長需加強對幼兒居家自理能力的培養,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條件,使其主動參與到自理能力的學習中,不斷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提高幼兒的自信心,使幼兒掌握良好的居家自理能力,為其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猜你喜歡
自理居家行為習慣
《居家》
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從幼兒抓起
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撐起一把保護綠傘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探討
體育課中留守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居家好物,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自立當從“自理”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