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外特色非遺美育課程建設研究

2024-05-08 19:42蘇昕
廣東教育·綜合 2024年4期
關鍵詞:通草廣府少年宮

蘇昕

非遺通草畫是我國近代外銷畫的一種,19世紀興起于廣東廣府地區。通草畫是以水性顏料描繪在用通脫木剖切而成的“通草片”上的美術作品,藝術表現融合了傳統中國繪畫技藝和西洋水彩畫表現技法,內容題材多為嶺南地區市井民情習俗、風光景物。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通草畫,是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傳統藝術作品,隨著海上絲綢之路貿易通商風靡海外,被譽為“嶺南明信片”“廣府手信”。歷經100多年發展后由盛而衰,近百年來日漸式微,搶救、傳承、復興迫在眉睫。

從2008年開始,廣州市越秀區少年宮(以下簡稱“區少年宮”)將廣府通草畫列入了美育課程,并一直得到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組建了“雙師雙研科研團隊”,即傳承人與骨干教師雙師教學、實踐研究、教育研究。經過16年復建研究與建設傳承教學美育課程,瀕臨失傳的通草畫繪制技藝已被列入廣州市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和“廣府文化推廣優秀項目”,這項廣州獨有的傳統藝術得到復興與發展,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與廣泛社會影響力。2010年至今,在越秀區教育局的支持下,區少年宮與各級文博機構緊密合作,將通草畫帶進各級各類學校,逐步形成非遺美育課程,“海絲遺珠”煥發出新時代的光彩。

一、專研促學:“文化考古”,實踐探究古今通草畫

1.學材料,古今尋;學復建,古今比;學技法,古今臨。區少年宮側重從歷史文獻、美術發展史、繪畫技藝、審美品鑒等方面進行考古鉤沉、分析研究。以非遺通草畫傳承人領頭,對通草畫紙材加工、繪制技藝、裝裱保護等方面展開專業研究。團隊多次深入廣東、貴州、廣西及臺灣省,尋獲通草畫原材料通脫木,引種通脫木苗,與廣州博物館共建“通脫木研究共育基地”,成功栽種木苗并記錄其成長檔案。在古畫品鑒中復建技藝與繪制工藝流程,比對現藏于英國皇家植物園的清代通草畫《種植通脫木和制作通草片》系列畫作,比對實地考察現代工藝取得實證,再考究通草片在清代與現代的制作方式,復建了現代通草片加工流程?!拔幕脊拧笔綄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完美解決了通草畫傳承中的兩個關鍵性難題,使繪制技藝失而復得,尋獲“紙材”并習得制作技藝,成就了通草畫傳承課程建設的底氣。

2.通古今,闖新路,研新法,生樂學。依據學生年齡層次、學習心理,課程以學生樂于接受的“玩中學”等形式開展,選取了學生感興趣的繪畫內容,結合沉浸式的體驗教學和實踐學習,以易于運用的現代繪畫工具在通草紙上創作,研發創新了“現代通草畫繪制十法”。學生在興趣活動中逐步掌握繪制步驟和繪畫技法,由現代畫具逐步過渡至傳統畫具,由現代繪畫技法逐步遷移至傳統繪畫技藝,有效激發了學習興趣和美學情趣,體現了非遺融入現代生活學習的美育價值。

二、課程促教:傳承美育,保質量,創特色,成體系

1.探索課程,形成模式,輻射影響。通過“非遺進校園”課程實踐,根據實施場景、時效、對象與要求,團隊逐步建立起比較系統的“通草畫進校園課程架構”,探索有別于傳統的“父子秘傳,師徒授受”傳承模式,創新為“非遺通草畫大眾傳承模式”。非遺項目課程化促進了通草畫藝術傳承美育活動、教學常態化發展,促進了學校通草畫特色社團建設,也孵育了部分中小學校藝術特色與成果,具體見左圖。

2.把握需求,創編教材,涵育文化。2020年,團隊與越秀區文化館合作創編出版了全國首套非遺通草畫教材讀本《非遺玩家——通草畫》,一套共三冊。此為全國首套全面介紹非遺通草畫藝術和指導通草畫傳承創作的書籍,輔助大中小學、幼兒園和社會大眾開展傳承活動。編寫出版供老人大學使用的《嶺南文化課堂——手把手教你通草畫》,在廣州開放大學投入使用。

3.輻射帶動,一校一品,同曲新構。除了面向越秀區,課程影響力還向廣州市各區、佛山、肇慶、清遠、上海、臺灣新竹市等輻射,形式更加豐富,包括通草畫興趣課堂、學校社團、師生研習班、學生暑期班“進校園”美育活動與課程,以及廣府廟會、云課堂、開放大學等社會大課堂,參與群體與學校逐年增加。如今,通過“走進少年宮”“非遺進校園”學習通草畫傳承的學校已超過80所,其中3所學校被授予“通草畫傳承教育實踐基地”,10所園、校成為“通草畫種子學?!?。區少年宮與4所小學組建了“通草畫傳承聯盟”,指導學校結合自身特色與師生條件,創建“一校一品”通草畫品牌,形成常態化傳承團隊與特色通草畫課程。

三、培訓育藝:培育師資,培養學生,孵育傳承梯隊

1.培養新生力量隊伍,構筑美育傳承基礎。已搭建起4~18歲的不同學段幼兒、學生傳承學習梯隊。通過分段分層的單元式或主題式通草畫課程教學,有效解決了學生對通草畫的普及體驗學習與提升學習的需求。約43000人次參與了區少年宮的通草畫傳承課程學習而有所收獲,其中參與少年宮直接培訓體驗課程或活動的有7000多名學生。

2.組建骨干教師隊伍,確保課程可持續傳承。通草畫教學培訓課程共8個單元,系統介紹了非遺通草畫的歷史源流、繪制技藝及創新畫法。通過16課時的學習培訓,參訓教師便可運用通草畫繪制技藝,創作出獨具特色的作品。在省、市、區級非遺通草畫美育教師培訓中,已培訓城鄉美術骨干教師共500多人次。在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高校開設通草畫課程、講座,為傳承準備了師資新生力量。

3.結對幫扶,揚愛弱勢群體。2014年起至今,區少年宮向60多所中小學、幼兒園展開課程教學推廣。2012~2017年幫扶邊遠薄弱學校4所。關愛特殊教育師生群體,走進廣州、佛山、江門、肇慶的特殊教育學校,讓課程在各領域各層次師生中傳播與普及,部分特殊學生因此走上了職業傳承之路。

四、展演(賽)立志:搭建平臺,以美促德

1.以賽感心,文化育人。區少年宮挖掘紅色文化、廣府文化、海絲文化等美育資源,融入并承辦通草畫課程創作比賽共6屆,促進師生貼近生活,走進社會,挖掘美的事物,贊頌新時代的人和事。充分有效地發揮通草畫的德育、美育、勞育功能,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一起來,為立德樹人提供豐厚的文化滋養。

2.以展勵志,立志育德。2013年起,區少年宮定期舉行專題通草畫大賽或通草畫展覽共7場,每年組織參加廣府廟會、粵語童謠展、義賣活動,推廣非遺通草畫文化,成為弘揚傳統文化的新載體。

五、云享促創:科創共贏,美育共生

1.創設“云享”通草畫5G“云展覽+云教育”,解決師資緊缺問題。以“傳承文化瑰寶,講述中國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手繪紅色文化”為主題,通過“5G空中課堂”遠程教育方案,架起“互聯網+非遺傳承”的橋梁?!霸普褂[”運用圖式展示技術展現佳作,在PC端或移動端上點擊作品便可“掌上觀展”。使用5G+實時直播技術,一個老師可同時面對上百所學校,實時互動開展教學,有效解決了師資不夠和資源不均的問題。

2.創設“云享”國家慕課通草畫課程,普及非遺通草畫。2020年獲得國家文化部立項“中央補助地方公共數字文化建設項目”,在文化部慕課平臺創設了在線網絡課程《繪中國古今故事——通草畫的傳承與創新》共20節課,現已有60多萬瀏覽學習量。

3.創設“云享”通草畫活動視頻,助推大眾美育與非遺傳承。推出5G直播通草畫創作與短視頻,以新媒體的方式為課程插上科技成果的翅膀,利用“互聯網+文化”的新模式,助力通草畫復建成果傳承與大眾美育。

六、課題促研:總結實踐經驗,提升理論成果

助推“通草水彩畫繪制技藝”進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團隊總結行之有效的美育課程實踐經驗,以課題研究帶動,充分發揮研究成果在傳播民族優秀文化、促進立德樹人中的作用。從2013年起立項了2個國家級、1個省級、3個市級、2個區研究課題,并已完成8項科研課題結題。

七、實踐成效與啟示

1.堅定文化自信,促進非遺傳承。16年非遺美育課程建設歷程,把鄉土文化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中,在中小學全面推行非遺文化傳承教育,讓通草畫美育課程走進校園,通過課堂教育、課外實踐、互動體驗、交流展示等多種方式,激發了青少年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堅定文化自信,增進了愛國愛鄉的情感,達到“教化育人,文化傳揚”的目的。青少年逐漸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創新的生力軍。

2.構筑“非遺傳承美育發展金字塔”。第一階段,動心·激趣:感受文化遺產,領略通草藝術之美(感知)。第二階段,動念·行動:解讀文化內涵,探索傳承發展路徑(觸動)。第三階段,動情·活化:實施文化傳承,激活創新傳承脈搏(內化)。第四階段,動人·傳頌:崇仰文化自覺,傳揚文化傳承之美(升華)。

3.整合多方資源,形成美育“共振環”。以各種形式帶動了多方資源合力共振,其中,社會支持方面有專家學者、傳承人、收藏家、社區服務、社會實踐、媒體報道等;專業支撐方面有文博機構、大學、文化場館、非遺中心等;通草畫美育實踐體包括中小學、大學、特殊學校、少年宮、素質基地、機構等。

注: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2022年度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思政教育的研究基地——以越秀區非遺項目通草畫傳承聯盟建設為例”(課題編號:202213819)的成果。

責任編輯 魏文琦

猜你喜歡
通草廣府少年宮
北京市豐臺區少年宮
“廣府好禮”廣式糕點禮盒包裝設計
廣府人
——粵語·女獨·伴唱
水環境視域下廣府古城景觀演變研究
南昌市少年宮學生作品展示
猜謎游戲謎底
當前廣府籍海外華人統戰工作研究
“海絲非遺”通草畫的傳承教育
免費“染發”
傳承通草水彩畫技藝,弘揚廣府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