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禁城皇帝愛喝什么茶

2024-05-08 13:33周乾
北京紀事 2024年5期
關鍵詞:雍正帝碧螺春普洱茶

周乾,力學博士,最后跑去故宮爬屋頂,對成百的建筑從學術視角進行過“顯微鏡下的觀察”。故宮擁有數量龐大的宮殿建筑群,是印證我國古代建筑技藝、宮廷歷史文化的寶貴實物,這可把這位故宮博物院的研究員給高興壞了。

編者按:

本專欄將由故宮博物院以“故宮建筑與宮廷生活”為主題,十五期連載,契合時令,對以下內容分別解讀:故宮里的古代供暖系統、故宮冬至日“點亮金匾”的古代智慧、清代皇家“冬運會”、紫禁城皇帝的新年家宴、明清皇家“煙花秀”、紫禁城皇帝愛喝什么茶、紫禁城皇帝愛喝什么酒、明清宮廷娛樂之“秋千”、故宮古建筑的防火方法、故宮古建筑的防震智慧、故宮里的端午宮俗、故宮里的古代冰箱、故宮古代排水系統、故宮古代皇家學校、明清皇家祭月與賞月。

我國具有極其悠久而又豐富的茶文化,而故宮(紫禁城)在明清時期為帝王執政與生活的場所,宮廷日用離不開茶。從史料記載的貢茶來看,武夷巖茶、碧螺春、龍井、普洱等上百種茶,都曾進入故宮,且數量龐大,用途廣泛,成為宮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明清時期的紫禁城皇帝與茶有何淵源,宮中盛行喝什么茶呢,宮中皇帝在飲茶方面是否有獨到之處?以下選取具有典型代表的茶,進行解讀。

朱元璋“狠”治茶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雖然未住紫禁城,但是他對紫禁城皇帝的飲茶傳統有著明顯的影響。明朝以前的貢茶多為茶餅(團茶),上面繪制有龍、鳳紋。茶芽采回后,要歷經蒸、榨、研、壓、晾、烘等多道工序,方可被制成茶餅。朱元璋稱帝后,廢除了這一傳統。據《明會要》載:洪武二十四年(1391)九月,朱元璋下詔,認為龍鳳團茶餅形式的貢茶勞民傷財,茶戶采摘茶芽后,可直接以散茶進貢。這不僅減輕了百姓負擔,而且使得我國各地的名優散茶有機會進入宮廷。

朱元璋因為茶,痛殺了駙馬歐陽倫。明朝在建國之初就有茶馬之禁,茶葉作為明代朝廷戰略物資,由國家壟斷來與游牧民族交易,并以此換取極其需要的馬匹。需要說明的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多為游牧民族,其飲食多肉奶,不易消化,而漢民族所產茶,具有解油膩、促消化等功效。而通過走私手段,將茶葉販到番地,可獲得高額利潤。于是有一些商人、官宦置禁令于不顧,將內地茶葉走私販賣到藏蒙區域。

朱元璋與馬皇后的次女安慶公主,其丈夫為歐陽倫。據《大明實錄》記載,歐陽倫仗著自己是駙馬,往來陜西走私茶葉,而當地官員“雖藩間大臣,皆畏威奉順,略不敢違”。明洪武三十年(1397)四月,歐陽倫向陜西布政司索取五十輛馬車,用于販茶,并派家人周保一行運送至河州(隸屬今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周保一行到蘭縣(隸屬今甘肅省蘭州市)河橋時,對巡檢司官吏言語不遜并毆打。當地官吏不勝其擾,向朝廷告發。朱元璋曾明確規定“以私茶出者罪死,雖勛戚無貸”(《明史》卷六十二)。他得知此事后,毫不留情,下令處死歐陽倫、周保,問責了陜西布政司的不檢舉行為,嘉獎了蘭縣河橋巡檢司官吏。

需要說明的是,歐陽倫販賣的是黑茶。黑茶屬于后發酵茶,產于湖南、四川、云南、陜西等地。早期的茶馬交易,使用的茶為綠茶,但由于馬馱著茶進入藏蒙區域,歷時達數月,路途中茶葉常被淋濕、曬干。這種交替過程使得茶葉在運輸過程中逐漸發酵,使得后來形成了黑茶及對應的制作工藝。黑茶色澤褐黑,口感香醇,具有降脂減肥等功效。在明代,湖南的安化黑茶作為貢茶進入過宮廷,受到了皇室成員的歡迎。

明代皇帝愛喝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是一種具有巖韻品質的烏龍茶,產于福建武夷山一帶,且茶樹長在巖縫之中。其外觀粗壯結實,色澤烏潤。其味覺,清人袁牧《隨園食單》的描述為:第一杯“清芬撲鼻,舌有余甘”,第二杯“釋躁平矜,怡情悅性”;龍井與之相比“雖清而味薄”,陽羨與之相比“雖佳而韻遜”。由此可知,武夷巖茶具有極佳的口感。

朱元璋喜歡喝武夷巖茶,認為“歲貢皆有定額,而建寧(武夷山)茶品為上”,并把武夷茶分為探春、先春、次春、紫筍四個品級。清人陸廷燦在《續茶經》中,引用王草堂《茶說》,對武夷茶的分類進行了介紹:自谷雨至立夏之間采摘的茶,被稱為“頭春”;大約過了二十天再采摘的茶,被稱為“二春”;又過了二十天再采摘的茶,被稱為“三春”;夏末秋初還有一次采摘,此時的茶被稱為“秋露”。頭春的茶外形粗壯、味道濃厚;二春、三春的茶形狀逐漸變細,味道逐漸變淡;秋露的茶香味濃味道佳,但為了來年打算,不宜多采摘。分析認為:“探春、先春、次春、紫筍”與“頭春、二春、三春、秋露”可能有著近似對應關系。

實際上,福建武夷巖茶深受明代帝王的喜愛。據《明史》載:明洪武年間(1368-1398),武夷山茶年貢為1600余斤;到明隆慶(1567-1572)初年,年貢增至2300余斤。在明中期,武夷巖茶仍占宮廷消費茶的主導地位。據《大明會典》載,明弘治十三年(1500)定:全國各地每年進貢的芽茶,限谷雨后十日內交光祿寺,總額為4000斤,而福建武夷巖茶則占2350斤。其中,“建寧府建安縣(隸屬今福建省三明市)一千三百六十斤,內探春二十七斤,先春六百四十三斤,次春二百六十二斤,紫筍二百二十七斤,薦新二百一斤”;“崇安縣(隸屬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九百九十斤,內探春三十二斤,先春三百八十斤,次春一百五十斤,薦新四百二十八斤”。

康熙帝親自定名“碧螺春”

碧螺春是我國傳統名茶,產于江蘇省蘇州市吳縣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一帶,因而又稱“洞庭碧螺春”。碧螺春屬于社前茶(一般指三月前采摘的茶葉),采摘于清明時節,此時的茶葉細嫩而又珍貴。在洞庭山當地人的發音中,“社”與“壽”有時混在一起,因此碧螺春有時又被稱為“壽茶”。然而,“碧螺春”的名稱來源,卻與康熙皇帝對此茶的厚愛密切相關。

清人顧祿《清嘉錄》之“茶貢”載:洞庭山當地人每年都要背著筐簍,上山采這種茶??滴跄衬?,一名采茶者覺得所采茶葉頗多,筐都裝不下了,因此把裝不下筐的茶葉摟放在懷里。不料茶葉因為人的體溫散發出異香,采茶者頓呼此香氣“嚇殺人”(吳中方言,意為“嚇死老子了”)。此后,當地稱之為“嚇殺人香”茶,且無論男女老幼,在采茶前都會沐浴更衣,不再帶籮筐,而把采的茶葉均置于懷里。其中有個叫作朱正元的人,制作的“嚇殺人香”茶尤為精細??滴跞四辏?699)春,康熙帝南巡,到太湖地區。時任巡撫宋犖從朱正元處購買此茶,進貢給康熙帝??滴醯酆冗^后連連稱贊,卻得知此茶有個極為“不雅”的名稱,于是御題為“碧螺春”。

那么碧螺春的品相與口感到底如何呢?清人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載:“其色如螺黛,其味如蘭麝,其細如蠶眉?!贝颂帯奥蓣臁奔辞嗪谏?;“蘭麝”即蘭與麝香,泛指名貴香料散發的香氣;“蠶眉”即茶葉的外觀如臥蠶形的眉毛。由上可知,碧螺春確實色香味俱佳,因而受到康熙的喜愛。

雍正帝因普洱茶“設府”

普洱茶產自今云南思茅、西雙版納附近的區域。清人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載普洱的功效:“苦澀,逐痰下氣,刮腸通泄”“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由于清朝統治者多來自我國東北游牧民族,其飲食結構以肉食為主,而普洱茶有降脂減肥、解油膩的功效,且茶味醇耐泡、便于貯藏,因而深受清代皇室的歡迎。據近代文人羅養儒的《記我所知集》記載,早在康熙年間,普洱茶就作為貢茶進宮,為皇室成員飲用。而雍正年間,雍正帝因喜歡喝普洱茶,極度重視普洱茶的生產與管理,甚至下令設置“普洱府”。

雍正皇帝在位期間,極其勤政,經常批諭到深夜,因而常有神疲力乏情形。時任云貴總督的鄂爾泰得知此事后,向雍正帝進貢了普洱茶。雍正帝飲用后,神清氣爽,龍顏大悅,因而對普洱茶刮目相看,高度重視普洱茶的生產與管理。

清初,吳三桂平定云南,將普洱、思茅等十三個地方整編為十三版納,統歸元江府管轄,普洱被稱為“元江府普洱山”。為了便于管理普洱茶的供銷,雍正帝提升了普洱地區的行政地位。據雍正朝《云南通志》記載:雍正七年(1729),雍正帝諭令撤銷元江地區的通判(州府的長官),增設普洱府,管轄六大茶山、橄欖壩、江內六版納(隸屬今西雙版納)等地。嘉慶《大清一統志》載:“普洱山,在府境,山產茶,性溫味香,異于他產,名普洱茶,府以是名焉?!边@句話說明:普洱茶品質優異,普洱府因普洱茶得名。

設置普洱府之后,雍正又命鄂爾泰控制普洱茶的貿易。據清人倪蛻撰《滇云歷年傳》載:經雍正帝批準,鄂爾泰于雍正七年在思茅設立總茶店,由通判親自主持,以壟斷當地的普洱茶交易,并保證雍正帝對普洱茶的用量需求。為博取雍正帝歡心,鄂爾泰還推行茶芽上進,每年選取最好的普洱進貢宮里。

由上不難發現,雍正皇帝設置“普洱府”,對于普洱茶在清代的盛行,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乾隆皇帝“發明”三清茶

清代紫禁城里,供皇帝品飲的茶達60余種,且多居名貴珍稀品種。然而即便如此,乾隆皇帝別具品味,“發明了”三清茶。據《欽定清涼山志》卷四載:乾隆帝于十一年(1746)秋巡山西五臺山,回程時路過河北定興,恰遇雪天,立刻來了雅興,選用梅花、松實(松子)、佛手,用雪水烹煮品飲,并賦之雅稱“三清茶”。乾隆帝認為:梅花傲立寒冬,品之清高幽香;松實四季常青,嘗之甘甜飽滿;佛手與“福壽”諧音,啜之溫潤香雅;雪水則是烹茶的寶貴配方。乾隆帝不僅“發明”了三清茶,而且為之燒造專用茶具,將其作為重華宮新年“茶話會”的專用茶,并多次作詩對其夸贊。

故宮博物院藏礬紅彩題詩松竹佛手紋茶甌(圖1-圖2)、青花彩題詩松竹佛手紋茶甌(圖3),均為乾隆年間燒造,且為三清茶專用。其外觀特點為:撇口、深弧腹、圈足;甌心有梅、松、佛手紋;甌內壁有上、下兩周圈如意云紋;甌外壁均勻鐫刻乾隆帝所作《三清茶》詩:“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潔。松實味芳腴,三品殊清絕……”上述特點均與乾隆帝旨意相符。此外,乾隆帝對三清茶具的燒造要求很高。如乾隆帝于四十六年(1781)作詩《詠嘉靖雕漆茶盤》,并在詩中注解:燒造的茶甌“致為精雅,不讓宣德、成化舊瓷也?!?/p>

三清茶是重華宮茶宴的專用茶?!爸厝A宮茶宴”始于乾隆年間,一般選在正月初二至正月初十之間舉行,是皇帝親自主持的“新年茶話會”。宴會上,君唱臣和,吟詩作對,以此為雅興?!秶瘜m史續編》卷四十六之“茶宴聯句”,亦記載了重華宮茶宴的特點:“是宴也,例弗授觴,飭尚茶以松實、梅英、佛手三種,沃雪烹茶,曰‘三清茶;布果饤合為席,詩成頒賞,恩禮加隆?!?/p>

清代皇室流行奶茶

奶茶又名酪茶、乳茶,是清代宮廷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用牛乳、黃茶、青鹽及玉泉山的水熬制的奶茶,色如咖啡,散發陣陣奶香,其味道入口香醇,營養豐富,可解油膩、去腥膻,驅寒暖肚,為帝后所青睞。

奶茶所需牛乳,清人吳振棫《養吉齋叢錄》載:“舊俗最尚奶茶,每日供御用乳牛及各主位應用乳牛,皆有定數?!痹趯m中,上至太皇太后,下到皇子福晉,日供牛乳均有規定。奶茶所需黃茶,屬于發酵類茶,指在炒青綠茶過程中,在干燥過程的前或后,將其在濕熱的環境中悶黃,從而形成的一種茶。黃茶具有金黃色澤和醇和滋味,可提神醒腦、消食化滯。清宮奶茶所需的黃茶,主要源于浙江。雍正朝《浙江通志》載諸暨各地“所產茗葉,質厚味重,用對乳茶最良,每年采辦入京,歲銷最盛”。

奶茶用于清廷各種典禮的筵宴場合。如乾隆帝御制詩《詠和闐白玉椀(碗)》載“酪漿煮牛乳,玉碗擬羊脂。御殿威儀贊,賜茶恩惠施”。詩中又注明:“酪”即奶茶;在國家典禮上,給王公大臣賜奶茶,有利于促進君臣感情交流。又如嘉慶朝《欽定大清會典事例二》載:皇帝在經筵講書、新年家宴、迎送出征大將軍、招待使臣、迎送下嫁外藩公主等重要活動中,亦會在宴席中賜奶茶。

奶茶還用于清代帝后的日膳場合。如法國傳教士蔣友仁曾在給他友人的信中,介紹乾隆帝“用餐時慣常的飲料是茶,或是用普通的水泡的茶,或是奶茶,或是多種茶放在一起研碎后經發酵并以種種方式配制出來的茶”(《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第六卷,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又如宮女何榮兒回憶慈禧早餐時喝奶茶的場景:“吸了兩管煙以后,老張太監的奶茶就獻上來了……宮里的早點還保留東北人的習慣,喝奶子要對茶,叫奶茶。奶茶不由御茶房供應,由儲秀宮的小茶爐供應?!保ā秾m女談往錄》,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版)因此,奶茶是清代皇室生活的“流行茶”。

猜你喜歡
雍正帝碧螺春普洱茶
雍朝戲事——從《活計檔》看雍正帝與宮廷戲曲的發展
收藏普洱茶對市場供需量的影響
從借戲韜晦到節戲治吏——雍正帝執政前后戲劇理念變化及其影響
蘇州碧螺春上市 產量同比增長超20%
吳都碧螺春 一嫩三鮮回甘濃
泥塑彩繪雍正帝坐像
也說碧螺春
鑒別碧螺春茶的真假
普洱茶葉加工大賽
萌萌噠的皇帝朱批雍正:朕就是這樣漢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