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小學古詩詞教學的五重境界

2024-05-08 04:15伍順燕
師道·教研 2024年4期
關鍵詞:詩題古詩古詩詞

伍順燕

古詩詞像一杯陳年醇香的佳釀,滋養著炎黃子孫的血脈;也如一顆磁石,凝聚了中華民族的魂魄。詩詞太美了,亦是萬物,亦是萬物不及。為繼承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引發廣大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我對古詩詞有效教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實踐,對教材經過“深加工”和“細過濾”,整體規劃教學流程,力求在古詩詞教學“不解藏蹤跡”的困境中,尋得那“浮萍一道開”的最佳教學路徑,讓古詩詞教學課堂在引領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發展語言、培養思想、陶冶情操、樹立正確三觀上,實現更大的育人功效。

一、敬仰文化——“追根探秦音”

夏日繁星,是牽??椗你y漢迢迢;春日百花,是泗水濱前的萬紫千紅……詩的語言,典藏著五千年中華文化的湛湛精華;詞的聲音,則演繹了五千年中華民族的辭賦風骨與鏗鏘。

小學部編教材新增55篇古詩詞。古詩詞數量的提高,是對中國文明的致敬與弘揚。它是一個風向標,預示我國語文教育將掀起弘揚和振興中華民族優良文學傳統的“中國風”。隨著統編教材的推進,古詩詞教學的研究成為一個熱點,老師們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二、今日困境——“不解藏蹤跡”

中國的筷子難用,中國的文化更難懂,尤其是古詩詞,老外長嘆:古詩難,難于上青天!古詩詞教學有它自己的特點,從語言文字上看,它所使用的都是古漢語;而從語言形式上看,它則含蓄凝練、韻律性強;從敘寫內涵上來看,它距離現在的學生時代還較遠,所描寫的人和物也和學生時代實際相距甚遠等?!蔼q抱琵琶半遮面”,這就讓小學生閱讀古詩詞,體味詩詞的內涵感到困難。

經典古詩詞教材的刻板化,根據人們一貫“解詩題、知作者、明詩意、悟詩情”的傳統教學套路,通過經常性的逐字逐句理解,既不能完成從詩詞文字向日常語言的過渡,而變得枯燥乏味,味同嚼蠟,嚴重破壞了詩詞的完整性和美感。這也是學生喜歡讀古詩詞不喜歡學古詩詞的主要原因。

三、探尋明路——“浮萍一道開”

古詩詞不應該是學生的絆腳石,而應該作為他們在漢語天地里穿越的翅膀。在課堂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多元解讀,尋求古詩詞教學的五重境界:強化通過朗讀,在韻律、情感等方面進行知識滲透;優化鑒賞,從意象、內涵追索視角進行切入;注重體例,則從語言、體系建設進行分析;延伸訓練,則從內涵、魅力的視角開展教學實踐;樂于吟唱,在古詩新唱上作文章,賦予古詩新意。

1.識字讀詩——聲聲相扣:“入耳澹無味,愜心潛有情”

宋代詩人蘇東坡說過“三分詩、七分讀”。讀得好,靜止不動的詩詞才會活起來,并引導學生走進一種感性的情境中,去體會古詩詞內在的氣勢和神韻美。以誦讀為本,而“讀”則為“學”?!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具體的建議中,對古詩詞教學也只有一個詞:誦讀。朗誦是對古詩詞課堂教學的唯一選擇,因此低年級的學生學詩時更應該“不求甚解”卻“樂于誦讀”,從而使誦讀回到本真。以低年級的古詩文為例,這類詩短小精煉,顯淺易懂,童趣盎然,教學目標明確單一,把目標以及重點均落在“讀準確、讀流利、寫出神韻、寫出思想感情”,從而使誦讀回到本真。

例如,執教《敕勒歌》時,筆者采用豐富多變的語言朗誦、吟唱和與學生幽默對話等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領他們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即可。對于古詩詞的聲調、韻律、節奏等,我也適當作重點講解,以品味詩歌的內涵與感情,使學生在優美的誦讀聲中體會詩詞的情意之美,并于平仄中體會節奏之妙。

2.品題論字——步步生花:“歲晏來品題,拾葉總堪寫”

古詩詞的題材講究,,通常能展現詩歌的創作時期、地點、對象、事件、主題等,是人們理解詩詞歌的最主要切入點。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題的設計站位很高。我在備課時發現發現詩題的特點是“名樓+名人+名城”,于是課上我將歷史的、人文的、地域的等文化元素引進課堂,還原了當時的真實場景,讓孩子體會到這里一場高規格的送別會,把學生領進文化的圣堂。

講授《游園不值》一詩時,我緊扣題目“不值”,以"不遇中有遇"為主題,按照“與文字相遇、與文學相遇、與文化相遇”為主線進行授課。開課伊始,請學生回憶學過的古詩《尋隱者不遇》,然后出示了幾個含有“不遇”的詩題,引導學生比較發現:這些詩與詩題的出現與《游園不值》沒有關系。當學生基本掌握詩意后,便緊扣一個"憐"詞,從而牽一發而動全身——憐蒼苔,憐柴扉,憐紅杏;最后遷移學習《雪夜訪戴不遇》;學到此時,學生會對“人生就是如此,在‘不遇中有‘遇,在‘不可能中有‘可能,這就是人生!”有了初步的感悟。

3.賞析詩眼——層層緩入:“梨花風動玉闌香,春色沈沈鎖建間”

詩之有目,猶人之有目也。所謂詩眼就是一句詩詞中表達能力最強、最傳神的關鍵字詞語,是一句詩詞的精華。在古詩的理解上,我認為不用太過較真和糾結,有的字詞需要落實,有的可以求放過。老師的作用是如何通過生動的語言、可視化的手段深入淺出地進行教學。

例如,《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所體現的深層次含義是辛棄疾對于天下太平的祈禱。向天祈禱,向大地祈禱,向自然祈禱,向當政者祈禱。這種心系天下的大愛之情都綰結在一個“喜”字上。因景而喜,因人而喜,因平靜和諧而喜。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現代的孩子對于小兒之喜能自然體悟,而對于大兒、中兒之喜很難茍同,“翁媼”小酌以后喜上眉梢、樂上心頭之感更不能理解。于是,我適時引入時代背景,聚焦在一個精煉傳神的字眼“喜”下功夫,引導學生思考:誰“喜”?為何“喜”?為什么最“喜”?一喜、再喜、三喜,對喜、獨喜、群喜、作者之喜……在“喜”的感召下學生漸漸領悟到這首詞的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在“喜氣”不斷彌漫中慢慢感受詞句表達上的情趣,輕輕地觸摸作者蘊藏的情思。溫馨的畫面、祥和的場景、活潑的人物形象一一定格在學生的心中,進而更好地理解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一家人能遠離亂世,在寧靜的鄉村自給自足,老有所依,那是一種多么奢侈之“喜”。

4.延伸升華——句句皆詩:“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

對于拓展與延伸教學,我根據兒童古詩詞學習的性質,將其總結、歸納了起來,并采取類似于游戲性質的方式,在課堂行將尾聲之際,通過朗誦競賽、表演短劇、編故事、打擂臺、拼音字母詞、原創作品詩句等方式,重新掀起了課堂小高潮,使孩子們在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中完成了學業,從而獲得向課外拓展的良好教學效果。

例如,教學《敕勒歌》,我設計的詩歌拓展環節可以說是整節課的亮點之一。盡管他們的人生經歷、語言水平和漢字應用的水平并非太高,不過他們對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情感的直接感受,加上豐富多彩的想像、擴散式思考,有時就會使他們能對簡單精煉的古詩產生新的認知與了解,并能寫下許多活靈活現、出人意料的詩篇來。

5.詩情相融——首首入心:“唱得紅梅字字香,柳枝桃葉盡深藏”

詩言志,詩言志,詞詠言,詩與詞,自古相和,如同高山流水的知己。當古老的詩,遇上現代的曲,又將迸發出怎樣的火花呢?當前教改的勃起,為“古詩新唱”創造了外部條件;課堂教學方式先進,為“古詩新唱”創造了更強大的課堂教學工具。學校語文課進行“古詩新唱”同樣存在必要,這在于要繼承傳統,抵制媚俗的思想;提倡藝文結合,強化人文熏陶;增強教學效果,改善學校品質。古詩詞教學之“樂”在于“唱”。人們在通過吟詠古詩詞抒發心中情感的同時,又是一場歷史尋根的旅行:“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要到何處去?”

淺吟低唱皆是情。詩詞吟唱的形式多樣化,力求兒童化,生活化。例如,我編排的《童聲悠揚唱唐詩》形式多樣:古箏彈唱《唱唐詩》,節奏唱《畫》,鋼琴伴奏二聲唱《春曉》,手勢舞《小池》,英語唱《登鵲雀樓》,粵曲表演唱《木蘭辭》《紅豆相思》,親子唱《風》。這種用很中國風唱的方式,將難記的古詩詞變成旋律,給小朋友們播下一種傳承中華文化的種子,讓傳統“落地生根”。這樣的古詩詞課堂,沒有“天老地荒”的寂寥之感,只有“余音繞梁”的回味無窮。

古文生情,古學養德。古詩文課堂上,我們老師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將詩讀樂了,將詩讀活了,將詩讀厚了,將詩讀透了。在厚讀的過程中,構建個性化的形象內涵,并形成了特有的情感感受,在誦讀古詩文中游歷煙雨江南,跋涉烽燧塞外,觀春華秋實,看云動風來。

【注:本文系2022年江門市小學語文“鑄魂工程”市級專項課題“在小學語文實踐活動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探究”(課題編號:JMZHGC2022012)課題成果】

責任編輯? 黃博彥

猜你喜歡
詩題古詩古詩詞
踏青古詩詞
復古與敘記:論韓愈詩歌的制題
“擬古詩”之我見
詩題漫議
品讀古詩
品讀古詩
品讀古詩
明詩制題之敘事*
我和古詩詞
趣讀古詩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